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doc_第1页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doc_第2页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doc_第3页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doc_第4页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一)饲养标准的含义 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 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 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2正式含义 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 从事某种方式的 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 。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二)营养需要的概念1营养供给量 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 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 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2营养需要 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 未加安 全系数。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 需要量。(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1定额饲养 和饲养标准差不多, 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 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 标准饲养”。2饲养定额 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 群身上,即饲养定额。(四)饲养标准的作用 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 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 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对生产具 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 化。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 的依据。通过核计日粮这个基本环节,对饲料生产计划、饲养计划的拟制和审核起 着重要作用。它是计划生产和组织生产以及发展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产品 质量的依据。无数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证明,饲养标准对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 提高生产力有着极大的作用。二、外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美国NRC、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猪饲养标准, 被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或借鉴。在理解、应用或学习这两个标准时,必须全面了解 它们的制定原则、制定方法、指标的选择、数据的确定等内容。现以生长肥育猪的 能量蛋白质需要来说明它们的特点。 (一)美国NRC猪的营养需要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下设猪营养分会,由6 名 专家组成,专门负责猪营养需要的制定修订。1994 年发表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 ,只有11页内容。以后又进行7次修订,1988年发表了第九版NRC猪的营养需要。该 标准的基本特点有下列几方面。第一,该标准是以玉米一豆饼型日粮,猪自由采食为基础制订的。第二,推荐量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关研究文献基础上确定的。第三,推荐量是最低需要量,不含“安全系数”,因而应用时的供给量随具体条件 而异,通常高于推荐量。第四,除有效磷和有效尼克酸需要量外,其余养分均为日粮的总需要量。第五,尽管阉猪、公猪、母猪等不同性别猪对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存在差异,该 标准仍采用同一推荐量。第六,第九版提出了理想蛋白质概念和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最佳平衡比例,各阶段猪 的氨基酸均按此比例推算其需要量。第八版没有正式提出理想蛋白质概念,各阶段 需要量按2035kg阶段需要量进行推算。 1能量 采用消化能(DE)体系,同时列出代谢能(MF)需要量。 DE转化为ME效 率一般为96,随日粮蛋白质水平(CP)增加,按下列方程降低,MEDE=96-0.202CP。第八版(1979年)实际采用的ME/DE是仔猪高,肥育猪低, 与上式相矛盾,第九版 (1988年)改变了这一做法,反映了MEDE随CP增加而下降,但并不严格符合上式 (表6一2)。考虑到补偿生长机制和能量采食量不依赖日粮的能量浓度。MRC 第九版改变了第八 版的前高后低的能量浓度推荐量的趋势。而在各阶段采用相对恒定的推荐数量。第 九版能量单位仍采用热价单位千卡(kcal)、兆卡(Mcal)的能量体系。为了便于 比较,现将1979与1988年NRC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列于表6-2及表6-3。表6-3NRCI979-1988年两版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MEDE需要的比较虽然NRC(1988)也提出了生长肥育猪的维持能量需要量, 以及能量用于贮积蛋白 质和贮积脂肪的效率,但没有具体说明需要量与这些析因数据的关系。看来需要量 的确定主要依据是试验数据而不是析因计算。2粗蛋白质、氨基酸 NRC第八版没有明确提出“理想蛋白质”概念,但实际上已 接受了其原理。它假定无论猪的年龄或体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均与蛋白质需要 量保持恒定比例。因此,先试验确定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以及2035kg各氨基酸量, 然后根据2035kg需要量推算其他阶段氨基酸需要量。方法是用各阶段蛋白质需要 量与2035kg阶段CP量的相对比例乘以该阶段各氨基酸需要量(表6-4)。 表6-4 NRc(i979)生长肥育猪氨基酸需要且推算法体重阶段(kg) 15 510 1020 2035 3560 6090CP需要量() 27 20 18 16 14 13相对比例 2716 2016 1816 1616 1416 1316氨基酸需要量()精氨酸 034 025 023 0 20 018 016组氨酸 030 023 020 0.18 016 015异亮氨酸 084 063 056 0 .50 0。44 041亮氨酸 101 075 068 060 0. 52 048赖氨酸 118 088 079 0 .70 061 057 (128) (095)蛋十胱氨酸 076 056 051 045 040 030苯丙+酪氨酸 118 088 079 0 .70 061 0.57苏氨酸 076 056 051 0 .45 0.3 9 030色氨酸 020 015 013 012 011 010及(音)氨酸 084 063 056 0 .50 044 041括号数字为实际推荐量表6-4数据除了15和510kg两阶段的赖氨酸低于实际推荐量外,其余数据与推荐 量完全吻合。而这两阶段赖氨酸实际推荐量高于推算值8, 是因为推算值低于试 验研究结果。 表65 NRC(i988)理想蛋白质基酸模式 第九版明确使用了“理想蛋白质”术语,规定了以色氨酸为基准的其他必需氨基酸 的最适比例,该比例是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参考猪体组织和母乳及ARC(1981 )氨 基酸模式而确定的(表6-5)。任何氨基酸的需要均是按比例推算的,如1 5kg色 氨酸需要量为0.2,则赖氨酸为0.2X7=1.4,苏氨酸为0.2X4=0.8, 异亮氨酸 为0.2X3.80.76,1020kg色氨酸需要量为0.14,则蛋+胱氨酸需要量为0 14X34=0.48,异亮氨酸为0.14X38=0.53,其余阶段和其他氨基酸类推。NRC第九版没有2025kg,3560kg,60100kg阶段,而代之以20 50kg , 50 100kg阶段。各阶段之间除赖氨酸、精氨酸外, 其他氨基酸仍保持相对恒定比例。 赖氨酸需要规律是猪体重越小,相对比例就越高(表6-6), 与此有拮抗作用的精 氨酸也呈同样规律。结合氨基酸之间平衡模式,只要知道某一阶段任何一种氨基酸 需要量即可推算出任何阶段任何氨基酸的需要量。表66 NRC(1988 )各阶段蛋白质氨基酸需要相对比例 (二)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量 在英国, 由政府出版猪的营养需要可追溯到 1921 年,当时以政府公报形式出版了。家畜日粮第一版。而猪的营养需要专著 直到1967年才正式出版,即ARC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1974年ARC建立了工作委 员会(Working Party),共有19名专家, 专司评鉴的推荐猪的营养需要量的职责。 1981年该委员会发表了猪的营养需要第二版,此版一直沿用至今。与NRC比较,ARC的主要特点是:它强调养猪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说明单个分的 具体需要量时,则具有明显的缺陷。为此,必须弄清为什么需要该养分及影响需要 的因素。因此,该标准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研究报告基础上,将研究结果进行析因 分析和总结,并以析因法总结为主要依据,结合本国情况,详细阐述各养分需要量 及其影响因素。1能量(1)ARC首先评述了适宜的能量体系所必备的条件,以及为什么对猪使用 DE体系。 ARC同时列出ME。MEDE系数采用96。此数值是以谷实类为主,含CP16 的日粮 测出的。MEDE受日粮CP含量的明显影响,方程式有:MEDE=1.012-0.00019CP(gkg)MEDE=0.997-0.000189CP(gkg)(2)综述了不同品种、性别、 年龄和体重的猪的生长过程中体成分的变化,作为 析因测定的基础。 (3)详细记述了析因测定能量需要量的方法。能量需要划分为维持需要、 脂肪沉 积和蛋白质沉积三个组分,在此基础上估测了不同能量摄入量对生长和组织贮积的 影响,反过来用析因法预测一定能量摄入时的生长成绩。(4)综述了试验研究中能量摄入量的变化对日增重和脂肪贮积的影响, 并比较析 因预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基本吻合。(5)总结了生长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DE摄入量或需要量,得到下列二方程:A.DE(MJ天)=4维持需要590kg猪MEm=0.719W0.63(MJ天)或 MEm=0.458W0.63(MJ/天)式中:MEm维持代谢能需要量;W猪的自然体重。按ME/DE=0.96计,猪的消化能需要量为:DE(MJ/天)=0.719/0.96X4W0.63=3W0.63或 DE(MJ/天)=0.458/0.96X4W0.75=1.9W0.75 BDE(MJ/天)=55(1-e-0.0204w)据A、B两种方程推算出生长猪各阶段DE需要量并与NRC(1988)比较如表6-7 。 从6-7表中可知,三个方程基本一致,与NRC(1988)推荐量也吻合。对于体重很大 和很小的猪,B方程略低于A的两个方程。ARC(1981)没有给生长肥育猪具体的能量需要量, 因为准确的需要量除维持外, 还取决于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量。但它给出了维持需要(见上)和能量用于沉积蛋白 质和脂肪的效率(沉积1kg蛋白质需43.9MJ ME,1kg脂肪需53.5MJME),生产者可 根据实际。表6-7 生长猪DE需要量推算值(MJ天) (6)在影响因素中重点阐述了环境温度对能量需要的影响。环境温度(T)低于临 界温度(Tc)时,热损失的增加量(H)与体重(W)呈线性关系。 H=1.31(W十95)(Tc一T)(MJ/天)据此可计算任何低温环境下热损失的增加量,相应即为能量需要的增加量。(二)蛋白质氨基酸 ARC生长猪分为03周,38周,1550kg,5090kg四个阶 段。有两个阶段用粗蛋白质表示,后两个阶段用理想蛋白(IP)表示。蛋白质需要量的析因估计如下: R=0La1十PGa2式中:R理想蛋白总需要量OL一一不可避免的蛋白质损失量,即维持需要量PG组织蛋白质沉积量a1、a2一一日粮蛋白用于满足OL和PG的利用率通过引用、分析和评鉴大量研究资料,得出维持和组织蛋白质沉积需要的具体函数。 OL=0.15gNkg0.75或0.15X6.25=9.4gCPkg0.75a1104则0L=9.4/1.04=0.90g IPkg0.75即维持蛋白需要量为0.90g理想蛋白质kg0.752与IP摄入量(I)呈指数函数关系2=1.09e-0.0351由此,在特定的蛋白质沉积量(gkg0.75)下,日粮IP需要量(gkg0.75),即:I=0.90PG1.09e-0.0351由此式可计算一定IP摄入量的蛋白质沉积量,或一定蛋白质沉积量下的IP需要量。对于氨基酸,ARC在详细综述1550kg阶段各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基础上, 结合猪 体组织和母乳氨基酸组成,提出了理想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平衡比例(g kg蛋白 质),并用于其他阶段。赖氨酸70,蛋+肤氨酸35,苏氨酸42,色氨酸10,异亮氨酸38,亮氨酸70, 组氨酸 23,苯丙十酪氨酸67,缬氨酸49,其他594。“其他”为非必需氨基酸NX6.25。ARC没有提出精氨酸需要。它认为精氨酸为半必需氨基酸, 体内合成量至少可满足 2/3的需要,只要日粮蛋白质和其他必需氨基酸得到满足,精氨酸也容易满足。ARC各种氨基酸需要量均按上述比例推算而得。 方法是先用析因法结合试验数据确 定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然后按理想蛋白质组成计算氨基酸需要量,如 15 50kg 猪理想蛋白质(IP)需要量为12gMJDE, 则赖氨酸需要量为 12gIPX 70g 赖 1000GIP =0.84gMJ DE,苏氮酸为12gIPX42g苏1000IP=0.50gMJ DE, 其余 类推。各阶段之间氨基酸比例与蛋白质的比例相同(表6一8)。 表6-8 ARC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的阶段比例 (以5090kg需要量为100) 15-50Kg 5090(kg)氨基酸 140 1 00蛋白质 140 1 00比较ARC(1981)与NRC(1988)的氨基酸推荐量可发现,ARC 的推荐量大大高 于NRC同阶段推荐量,某些氨基酸可高到2倍。这种巨大差异主要原因是两套标准确 定推荐量的方法不同,ARC主要靠析因推算,而NRC则主要靠试验数据。此外,也与 两国的饲养体制、饲粮类型、胴体质量要求的差异有关。三、中国猪的饲养标准解放前我国曾沿用德国Kellner(凯尔纳)饲养标准和美国Morrison (莫礼逊)的 饲养标准。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原苏联饲养标准,对我国影响较大,在我国流行很广。 70年代初又用美国NRC的“营养需要”。 因此长期以来没有我国国家自己的饲养标 准。1958年以后,虽有个别单位制订了猪、马、奶牛的饲养标准,便这些标准仅在 一些单位使用,都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公布。1978年我国把制订畜禽饲养标 准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参加,开展了大规模的试验研究; 与之相配合的是从1979年起全国举行一年一度全国动物营养讲习班,翌年成立全国 动物营养研究会,开展了饲养标准及营养饲养科学的学术讨论,促进营养饲养科学 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制订。 我国肉脂型猪饲养标准的制订,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提出饲养标准草案,1978 1980年拟订试行标准,19801982年开展大规模试验研究工作,课题主攻重点是 能量与蛋白质两项。综合1980年与1983年两次修订工作,经过几年努力,1982年制 订了我国南方猪的饲养标准,1983年正式制订了我国肉脂型猪的饲养标准。 与此前后,一些省也相应地制订了自己省的“猪的饲养标准”。由于全国改革开放 和经济形势的发展,猪肉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对瘦肉有更多要求, 因此原 科研协作组从1983年起接着又承担了“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制订的攻关任 务,工作的重点放在瘦肉型的2090kg商品猪上。课题主攻方向主要是抓蛋白质水 平与赖氨酸,并开始了微量元素锌与硒需要量的研究;三年共进行了19批试验,用 猪1400多头(二元和三元杂交猪各半),其中90kg猪屠宰403头, 中间试验进行了 19批试验, 用猪1400多头(二元和三元杂交猪各半),其中90kg猪屠宰403头,中 间试验16批次,用猪10740头,三年共撰写专题综述与科研报告约100篇。1985年圆 满地完成了任务,1987年由国家标准局正式颁布。现就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1985年)与肉脂型猪饲养标准(1985年)中的生长肥育猪标准的内容列表6-9。由表6-9看出:肉脂型猪(1983年)在20kg体重以后分成三级:2035kg 、 35 60kg、6090kg,瘦肉型猎标准(1985年)分成两级:2060kg、6090kg; 日增重由1983年标准的500g、600g、650g上调为550g与700g ; 粗蛋白质水平, 1983年标准为161413,1985年标准改为1614 ; 赖氨酸水平, 1983年标准为0.640.560.52,1985年标准上调为0.750.63;苏 氨酸水平,1983年标准为0.410.360.34,1985年标准上调为0.45与0.38; 1983年标准中无精氨酸,1985年增加精氨酸指标。矿物元素,1985年标准锌与 硒,较1983年标准有较大提高,1983年标准锌含量为554637mg,1985年标准上 调到110mg及90mg;硒含量1983年标准为0.150.150. 10mg , 1985年上调为0 .30mg和0.28mg。此外,铁、钙、磷水平均有所上调。四、饲养标准的性质和应用(一)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与相对合理性 动物的饲养标准是以营养科学的 理论为基础,以生产实践的结果为依据,它的各项指标及数值都是从大量的科学试 验得来,而已经过广泛的中间试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查阅和依据了国内外大量的 科学文献。所以动物的饲养标准是近代营养、饲养科学技术发展的总结和生产实践 经验的总结的总结,即两个总结的总结。它既反应了营养需要科学性的一面,又有 切合实际的一面,是理论结合实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例如中国近几年 采用自己制订的猪饲养标准, 经过中间试验和小批量生产检验。 采用饲养标准 11667头猪比未采用的10101头猪,平均饲养期缩短25天(125 :150), 每头猪的 日增重提高19.9(560 :467g),瘦肉率提高21.7(56 :46), 饲料利用 效率提高22.7(0.27:0.22),平均每头出栏商品猪纯收益增加5.44元。由此可 见,饲养标准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生产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然而由 于实际生产条件的复杂和多种多样,饲养标准的正确应用和动物的营养需要,又要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动物种类、品种类型、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生产水、 生产目的、地区、气候、饲料条件、饲养方式、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所以饲 养标准的科学性是相对于生产上的盲目性而言,它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它规定的 需要量数值不可能太细、太具体,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数,因而就具有概括性。 由于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科学发展水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制订要受营养、 饲养科学发展水平的约束。因为营养饲养科学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和技术尚须人们去 深入认识和掌握,现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营养需要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还有弱点, 因此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的科学性和实 用性,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二)饲养标准的普遍性、地域性与特殊性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是一定历 史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反映,是当时(时期)当地(国家)科学技术发水平 的反映。由于同类动物种质特性的稳衡性,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和生产条件的 改善,在一定时期内是渐进的和连续性的,因此不同时期饲养标准之间基本原理和 不少指标有许多共同之处,前后各版次之间有一定的继承性,具有相对稳定性。由 于世界各国制订饲养标准都依据共同的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所 以饲养标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有许多共同之点,一个国家的饲养标准往往被另 一些国家所采用,或作为借鉴用以制订自己国家的饲养标准,所以饲养标准又具有 普遍性。表6一10中国(1985)和美国(i988 )现行猪的饲养标准一些主要揩标比较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生产体系、管理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