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磷素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研究.doc_第1页
沉积物中磷素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研究.doc_第2页
沉积物中磷素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研究.doc_第3页
沉积物中磷素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积物中磷素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 摘要:英文摘要:磷在水体营养元素循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 水体中磷的来源可分为外源性磷和内源性磷. 沉积物是水体中磷的重要蓄积库,沉积物中的磷迁移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上覆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磷在沉积物中的形态十分复杂,磷形态转化是控制沉积物-水界面间磷循环的主要因子14. 在已有沉积物磷形态研究中,往往把磷分为交换态磷、铁铝态磷、钙镁态磷、有机态磷和残余态磷,即把有机磷作为一个整体. 然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机磷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可以占到总磷 的20%80%5,6,其作用不可忽视. 沉积物释磷量大小不仅与沉积物有机磷含量有关7,有机磷活性也是决定有机磷在沉积过程中矿化为无机磷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上覆水质的营养状况,在整个水域中起重要作用. 按照活性可将有机磷分为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和稳性有机磷. 有机磷形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pH 值、有机质等,但是有机质是最重要的8,9 目前针对沉积物有机磷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有机磷活性方面的认识。 本实验选择了我国不同地区7个典型湖泊,采用Ivannoff 等的连续提取方法对沉积物有机磷进行了分级提取,研究不同流域特征、生态结构、污染程度的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分析有机磷分级组分与其它指标的关系,探讨有机磷组分与生物有效性和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 1 湖泊概况及样品采集在我国不同地区选择7个不同流域特征、生态结构、污染程度的湖泊. 其中,东部平原湖区选择富营养化湖泊巢湖,延中线在东西湖区不同污染区域设置4个采样点;云贵高原湖区选择富营养化湖泊杞麓湖,中营养湖泊程海,贫营养湖泊泸沽湖,分别设置23个采样点;青藏高原湖区选择青海湖,在典型区域设置2个采样点;蒙新高原湖区选择草型湖泊乌梁素海和呼伦湖,分别在典型区域设置2个采样点. 2009 年 7 12 月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装在密封袋中,用干冰覆盖低温密闭保存,运回实验室后经超低温冷冻干燥后研磨过100目筛,密封后冷藏保存待分析用.1. 2 样品分析1. 2. 1 理化性质分析称取2份0. 5 g沉积物样品,对其中一份进行灰化(500下灰化2 h),经酸提取后(1 mol / L HCl提取16h),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TP含量;另一份直接经酸提取(1 mol/L HCl提取16 h)后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无机磷(Pi)含量,最后由 TP 和 Pi相减获得总有机磷(Po)的含量. 有机质的含量根据沉积物在 500 下(煅烧2 h)的烧失量计算。 1. 2. 2 沉积物有机磷的分级连续提取沉积物有机磷分级连续提取析参 照Ivannoff等的土壤 Po分级的方法,将沉积物中Po分为3种形态:活性Po,用0.5mol/L NaHCO3 (pH 8. 5)萃取16 h.然后分别取2份上清液一份测定 TP,另一份测定Pi,Po的含量计算为溶液TP减去Pi;中活性 Po,先用1mol/L HCl,后用0. 5 mol/L NaOH萃取. 0. 5 mol/L NaOH 提取液中包括一部分中活性Po(fulvic acid-Po)和一部分非活性 Po(humic acid-Po). 用浓盐酸酸化0. 5 mol/L NaOH提取液到pH= 0. 2,然后胡敏酸沉淀,富里酸仍然留在溶液里.离心测定上清液中的Po为fulvic acid-Pohumicacid-Po通过0. 5 mol/L NaOH提取液中Po扣除fulvic acid-Po而得;非活性Po,包括humic acid-Po和残渣态有机磷(residual Po. 0. 5 mol / L NaOH提取后的残渣经去离子水冲洗,移入坩锅中在550下灰化1 h,再用1 mol/L H2SO4振荡萃取24 h后测定溶液中磷的浓度即为residual Po.实验中对所有样品均取3份平行测定并取其平均值实验误差 巢湖 呼伦湖 程海 乌梁素海 青海湖. 沉积物中磷的形态以 Pi为 主,Pi含量范 围为324. 87 1218. 56mg / kg,占TP的58. 1%87. 8% ;Po含量范围为70. 71463. 92 mg / kg,其中泸沽湖Po最高,平均420. 11 mg / kg,乌梁素海和呼伦湖最低,平均分别为95. 96 mg / kg和98. 49 mg / kg.沉积物中有机质(OM) 含量范围为 4. 12% 19. 54%,OM与Po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 ( R2=0. 80,p HCl-Po fulvic acid-Po humic acid-Po NaHCO3-Po,平均的相对比例为8. 33. 12. 21. 81. 0,不同湖泊沉积物的 Po形态以中活性 Po和非活性Po为主,二者占有机磷总量的90%以上,其含量分别在36. 1699. 73 mg / kg和22. 0298. 77 mg / kg 之间,占总Po的15. 12% 66. 73% 和27. 99% 77. 72 % . 活性 Po含量是沉积物中Po中含量最小的组分,其含量为2. 02 43. 16 mg / kg,占 Po的1. 44% 9. 50 % ,7 个湖泊的活性Po的平均相对含量为6. 1% ,略低于前人报的土壤中的相对含(7% ),活性 Po是土壤 Po中最可迅速矿化部分. 活性Po含量较低主要是因为在湖泊环境中沉积物-水界面的相互作用较为强烈,活性Po很容易被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或磷酸盐,进而释放到上覆水体中.除程海以外其它6个湖泊 HCl-Po是中活性有机磷的主要组分,含量17. 22 51. 12 mg/kg,占总Po的12. 11 55. 11% ,fulvic acid-Po含量为5. 59 47. 01 mg / kg占总Po的3. 01%24. 85 % . 浅水湖泊巢湖、乌梁素海和呼伦湖的活性和中活性Po高于深水湖程海、青海湖和泸沽湖. 在深水湖泊中颗粒态有机质除了非活性部分,其余在沉淀到底部之前已经循环入水生态系统,而浅水湖泊中尽快沉积物-水界面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强烈,降解了一部分有机质,但悬浮物和有机质沉降通量明显高于深水湖泊. 已有对土壤的研究表明活性 Po和中活性Po的生物可利用性比非活性有机磷高,是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性磷的主要来源,可以有力指示土壤是否富含磷和有机质,评价土壤Po的生物可利用性. 生物可利用性Po(活性Po和中活性Po)在重度污染沉积物中的含量比较高。 非活性有机磷的来源主要是陆源排放,并可在矿化成岩过程中逐渐地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所研究湖泊沉积物中非活性Po含量为22. 02 298. 77 mg / kg,占总 Po的27. 99%77. 72% . 巢湖、青海湖、杞麓湖、程海和泸沽湖沉积物Po以非活性Po为主要组分,含量为57. 67298. 77 mg/kg,占总Po的 31. 03 77. 72% ,而草型富营养化湖泊乌梁素海和呼伦湖中,非活性Po为 22. 02 51. 98mg / kg,占总Po的27. 99% 44. 65% . 可能原因是草型湖泊磷的生物转化作用更为明显,非活性Po在强烈的生物作用下迅速转化为中活性和活性Po. 另外,不同营养程度和不同生态类型湖泊沉积物中Po分级组分的不同含量影响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3 结论(1)、沉积物中 OM 和 Po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密切联系,不同湖泊沉积物中OM与Po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 不同湖泊沉积物中Po相对含量的差异表明其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不同,重污染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含量明显高于中度污染沉积物.参考文献:1 付永清,周易勇 . 沉积物磷形态的分级分离及其生态学意义J. 湖泊科学,1999,11(4): 376-381.2 刘素美,张经. 沉积物中磷的化学提取分析方法J. 海洋科学,2001,25(1): 22-25.3 朱广伟,高光,秦伯强,等.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J. 水科学进展,2003,14(6):714-719.4 李悦,薛永先.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J. 海洋环境科学,1998,17(1):15-20.5 扈传昱,潘建明. 珠江口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J. 海洋环境科学,2001,20(4):21-25.6 夏学惠,张灼.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J. 沉积学报,2002,20(3):416-420.7 Rydin E. Potentially mobile phosphorus in Lake Erken sedimentJ. Water Research,2000,34(7):2037-2042.8 Stewart A J,Wetzel R G. Influence of dissolved humic materialson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naturalalgal-bacterial assemblagesJ. Freshwater Biology,1982,12:369-380.9 Shaw P J. The effect of pH,dissolved humic substances,andionic composition on the transfer of iron and phosphate toparticulate size fractions in epilimnetic lake water J. Limnologyand Oceanography,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