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三地理 课时2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doc_第1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三地理 课时2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doc_第2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三地理 课时2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课时2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介绍1.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力要求:1.结合物质循环简图考查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重要意义。2.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学习要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 型:“六四二”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活动形式学一学 :(我非常聪明)议一议:(我潜力无穷)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例)表现举例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练一练1.(2010广州模拟)读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议一议: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物质循环简图能量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2.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臭氧层空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