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3课时东南亚南亚和印度 读图夯基 一 东南亚 1 地理位置和范围 1 十字路口的位置 地处a 与b大洋洲 c太平洋与d 之间的 十字路口 位于e马来半岛和f苏门答腊岛之间的 海峡 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 范围 包括 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跨两大洲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亚洲 印度洋 马六甲 中南半岛 老挝 2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火山 地震 热带雨林 热带季风 北 南 湄公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森林 石油 3 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黄种人 河流沿岸 河口三角洲 沿海平原 热带经济 稻米 昆明 新加坡 仰光 万象 河内 印度洋 太平洋 二 南亚1 地理位置 1 经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0 至35 n以及60 e至97 e之间 北回归线和80 e相交于中部地区 2 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的南部 临i h阿拉伯海 j 3 国家 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 分别是a b巴基斯坦 c d不丹 不接壤的有3个 分别是e f斯里兰卡 g 印度洋 孟加拉湾 印度 尼泊尔 孟加拉国 马尔代夫 2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河 恒河 德干高原 热带季风 热带沙漠 恒 印度 布拉马普特拉 3 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印度 印度 伊斯兰 棉纺织 麻纺织 三 印度1 自然条件与农业 1 自然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 亚洲第一 各地气候 地形不同 有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常有水旱灾害发生 2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水稻 沿海地区 恒河上游地区 灌溉水源充足 德干高原西北部 东北部 2 矿产资源与工业 1 矿产资源丰富 煤 铁 锰等主要分布于 东北部 2 工业部门及分布 德干高原 煤 铁 锰丰富 与矿区距离近 加尔各答 孟买 班加罗尔 1 我国以前常说的 下南洋 中的南洋指哪里 答案 南洋就是现在的东南亚 下南洋 中的南洋主要指现在的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等国家 2 旅游天堂新马泰 中的新马泰为何闻名于世 答案 新马泰 指新加坡 马来西亚和泰国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 而且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以及丰富的物产 便捷的交通 丰富的旅游资源 成为世界旅游热线 3 南亚 与 南亚次大陆 是同一概念吗 答案 南亚 与 南亚次大陆 所指的范围不同 南亚 是由南亚大陆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 包括七个国家 南亚次大陆 是指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也即南亚的大陆部分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等山地的阻隔 使南亚大陆部分成为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因而称之为 南亚次大陆 4 乞拉朋齐为何有 世界雨极 之称 答案 受西南季风和地形影响 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1000mm 因此有 世界雨极 之称 精讲点拨 1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知识点1东南亚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东南亚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种植园农业 主要区位条件 高温多雨的气候 肥沃的土壤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多港口 交通便利 历史上的殖民统治 形成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种植传统 主要特点 某一区种植单一产品为主 商品率高 技术水平低 主要经济作物与分布 2 水稻种植业 区位条件 高温多雨的气候 水热条件充足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水稻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生产地区 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地区 泰国 越南 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 2008年3月3日 围绕加强资源 能源合理利用 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 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 2008年3月3日 围绕加强资源 能源合理利用 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 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1 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 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江 最终流入 海 2 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分布 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 作用下形成的 澜沧 南 山河相间 侵蚀 切割 3 我国下列各省区中 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贵州省b 云南省c 青海省d 西藏自治区 4 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解析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 从中国流经中南半岛 注入南海 中南半岛受板块挤压和流水侵蚀 形成了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的地形特征 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各国的经济合作 对于西部开发 各国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区域经济共同繁荣都有重要意义 b 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 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 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 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 知识点2南亚的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10 n 30 n 70 e 90 e之间 海陆位置 亚洲南部 喜马拉雅山以南 印度洋以北 东濒孟加拉湾 西临阿拉伯海 2 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 主要为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 印度河平原 恒河平原南部高原 德干高原 东西高止山脉 3 三大河流印度河 源于我国西藏 注入阿拉伯海 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 塔尔沙漠 水文特征有 夏季流量大 冬季流量小 季节变化大 春汛 3 5月为积雪融水补给 夏汛 6 9月为雨水补给 含沙量大 恒河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 流入孟加拉湾 水文特征有 雨季流量大 旱季流量小 季节变化大 一个夏汛 补给 雨水和冰雪融水 含沙量较大 雅鲁藏布江 布拉马普特拉河 流经中 印 孟 注入孟加拉湾 4 南亚气候 1 气候类型 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为高山气候 印度河流域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 2 气候成因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在海陆热力差异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特别是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 同时夏季陆地增温快 在印度北部产生低压中心 吸引西南季风 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增强 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南亚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侵入 南部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因而成为冬季同纬度温度最高的地区 也是世界上热带气候分布纬度最高的地区 东高止山 西高止山的濒海一侧和北部山地多地形雨 乞拉朋齐成为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 知识拓展 1 南亚季风及对农业的影响 2 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分析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 水旱灾害频繁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地理位置的影响南亚地处热带 半岛伸入印度洋 大气运动强烈 同时水汽来源充足 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地形地势的影响南亚北部是山地 中部是平原 印度洋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 形成地形雨 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 汇水区域过于集中 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 气候特点的影响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于6 9月份 其他月份降水较少 6 9月易出现洪灾 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河流状况的影响南亚地区的河流较少 主要是印度河 恒河 分洪 泄洪能力较差 造成径流量变化大 汛期水量过大 旱季水量又不足 其中孟加拉国洪涝问题最为严重 其原因主要有 地势北高南低 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 多地形雨 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地处孟加拉湾顶端 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2017 太原市高二期末 下图为孟加拉国降水量分布图 a季10月 次年5月 b季6 9月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是 a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6月至9月略多b 6月至9月为旱季 10月至次年5月为雨季c 达卡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在1500毫米以上d 雨季降水量自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增加 d 2 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a 雨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b 降水变率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c 降水量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d 旱季持续时间长利于作物成熟解析 第 1 题 降水特征是指降水季节分配和空间分布 据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即可得出结论 第 2 题 降水过于集中 加之地势较低排水不畅 易造成洪涝灾害 a 1 印度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广 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温暖湿润 正常年份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不利条件 时常发生水旱灾害 这与西南季风的强弱关系密切 知识点3印度的经济发展 2 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3 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4 印度的微电子工业目前印度已形成了相当规模 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 近年来 航空航天及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 其原因分析如下 印度曾为英国殖民地 英语成为其第二语言 并且普及率高 借助该优势 可畅通地从发达国家取得高新技术信息 加强了信息交流 印度的 强国梦 使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教育投入 提高高素质教育的普及 加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经过几年的发展 印度的科技人员数量已仅次于美国 俄罗斯 位居世界第三 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 硅谷 之一 下图中a b地区为高原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要说明a b高原地形的差异 2 a 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 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3 简述a b高原能源 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4 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 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 题 从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a为德干高原 形成年代古老 侵蚀严重 海拔较低 起伏和缓 b高原为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 海拔较高 第 2 题 a高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而b高原既受西南季风影响 又受东南季风影响 第 3 题 a高原煤 铁 锰丰富 发展了钢铁 机械工业 b高原有色金属 水能 煤丰富 发展了冶金 化学 能源工业等 第 4 题 b高原地下水污染与人类生活 生产活动有关 也与本地喀斯特地貌有关 答案 1 a 德干 高原海拔较低 起伏和缓 b 云贵 高原海拔较高 地面崎岖 2 a 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 并带来丰沛的降水 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 还受东南季风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