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训练 教科版必修3.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训练 教科版必修3.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训练 教科版必修3.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训练 教科版必修3.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训练 教科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时间:45分钟)a组基础演练1(2013福建罗源模拟)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 b c d解析“鱼”可包含许多鱼种群;“牛”也包含许多种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答案d2(2013安徽皖南八校模拟,6)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解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答案c3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比率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b4有人在研究鼠类数量急剧下降时,发现死鼠不是病原体所致,鼠尸的共同特点是:低血糖、肝脏萎缩、脂肪沉积、肾上腺肥大、淋巴组织退化等。这种调节属于()。a外源性调节 b领域行为调节c内分泌调节 d气候调节解析当种群密度过大时,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导致鼠的死亡。答案c5(2013北京朝阳区)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死亡率如图曲线,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aa bb cc dd解析种群数量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的最大值,即k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在c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多,而c点之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故c点时达到环境负荷量的顶点。答案c6(2013安徽黄山七校联考)如图为生活在定量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2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bt2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3t4段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t4t5段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t2对应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点;环境阻力始终存在;t3t4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t3t4段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c7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b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c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d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解析在t1时期可能与甲图的增长型相吻合。答案c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人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形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若a点时环境因素变化,食物量不变,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符合“s”形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而已。答案a8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出现_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和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4)太湖蓝细菌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表示太湖中蓝细菌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点后,增长速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解析(1)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说明是指数增长,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的疯狂蔓延趋势。(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逻辑斯谛增长,图中曲线符合,若出现曲线下降趋势如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和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4)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增长速率为0。(5)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e点后进行。答案(1)(2)cd(3)曲线一定(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9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2)t2点后,种群数量_,其主要原因是_。(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型。(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水平,因为此时_。(5)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物、植物死亡,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其原因。_。解析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超过这个时间范围,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会下降,直到种群增长速率为零;t2点后种群个体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同时捕食者的数量增多,限制了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加,也就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样的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抵抗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但是当外来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答案(1)b(2)不再增加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或其他合理答案)(3)增长(4)种群增长速率最大(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b组能力提升10(2013浙南、浙北3月联考,6)如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b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c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 左右d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 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解析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 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最多,但仍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空间、食物、天敌等,种群数量不可能按指数方式增长。答案d11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图中的曲线最终种群的个体数目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形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正确。图1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点)增长速率最大,图3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点)增长速率也最大,这两个点对应图2中的c点,b正确。图1中的b点增长速率为0,图3中的f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2中的d点,c正确。图1、2、3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b、d、f点,d错误。答案d12(2013杭州学军中学期中,18)资源的合理使用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解析种群变化的“s”形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s3点是点,该点时的种群再生能力最强,渔业捕捞后需控制鱼类种群剩余量在s3点,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加;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5时期大量积累。答案c13(2013浙江五校联考)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少解析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因b组的种群数量增加的最快,所以b组的温度最适宜。由三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知:该实验可能是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因三组微生物的最大数量不同,所以环境的容纳量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因能量影响微生物的繁殖,三个组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与其营养供给情况有关,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自然个体数量最少。答案b14(2013浙江台州)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它的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上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甲所示(单位:株/m2)。 年份种名20012002200320042005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06.85.5曼陀罗3.02.11.10.30.1龙葵3.02.00.400灰绿藻3.22.81.71.30.6甲(1)豚草在这五年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_形。(2)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若干年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将_。(3)乙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