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声现象.doc_第1页
第3课时 声现象.doc_第2页
第3课时 声现象.doc_第3页
第3课时 声现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声现象 班级 姓名 【考点聚焦】本课时相关的考点有: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乐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防治噪声的途径。【知识要点】课前热身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都是 。(2)声音的传播需要_.(3)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 . 一般来说,声音在 中传播 , 中次之, 中传播得最慢,在200 C空气中声速大约是_,空气温度升高声速变_ _。(4)声音是一种 ,它具有 。(5)声音碰到障碍物时要 回来。 回来的声振动传到耳朵里,就是 。2.声音的三要素:(1)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叫做响度.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距 以及声音传播的 有关.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2)声音的 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 .频率的单位是: .(3)音色反映的是 ,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 不同.音色不同,它们的波形 同。3.乐音与噪声:(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_。(2)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的波形是_。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_。(3)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在 处、在声音 中和在 使噪声减弱。4.超声与次声:(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叫做 声。(2)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做 。他具有_、穿透能力强等特点,(3)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做 ,监测与控制他有助于减少他的危害,并可用来预报 、 和监测核爆炸。【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1】 (2008年南京市)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2乐音的三要素辨析:【例2】(08十堰)2008年5月12日,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例3】 (08罗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点拨】保温瓶里发出的声音是有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随着水位升高,瓶内空气柱越来越小,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3噪声的控制【例4】 (08内蒙古通辽)嗓声是一种环镜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D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4研究问题的方法:(1)控制变量法:【例5】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有关,要研究出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粗细之间的关系应选择怎样的弦进行研究?点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粗细之间的关系应控制弦的材料、长短松紧相同,而粗细不同,所以应选择材料、长短松紧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弦进行研究。(2)转换法:【例6】 音叉在发声时,它的振动不易观察到,如何才能证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点拨:1用手摸,将视觉转化为触觉。 2将音叉放入水中,发现有水花飞溅。将振动转化为水花的运动。3将一乒乓球轻轻靠在音叉上,乒乓球被弹开。将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课堂反馈练习】( )1. (08海南)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2. (08苏州市)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07自贡市) 06年“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富顺县永年小学的张老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张老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4( 07厦门市)为了使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 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5(07潍坊市)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07镇江市)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7(07徐州市)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8(07黄冈市)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9.(0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10.(08江苏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1. (08湖北荆门)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12.(08天津)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3.如图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14.(08江苏泰州)如图8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5.(08江苏扬州)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16.(08江苏淮安)手机是通过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17(08四川内江)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课后拓展练习】( )1.(08福州)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均可( )2. (08广东)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3(08湖南株州)“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4.(08辽宁沈阳市)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l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_就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_(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5.(08湖南衡阳)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 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6.(08山东济宁)在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7.(08年大连市)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_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声和钢琴声,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不同。8.(2008年青岛)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传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 (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3)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强弱)于玻璃板9请阅读下列短文:会跳动的声音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还会“跳跃”。1921年5月9日,前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70km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km到半径160km 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听见;令人奇怪的是,从半径160km以外一直到半径300km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这真是令人奇怪而又有趣的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地带呢?原来声音有一种“怪癖”,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爱拣温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密度小的空气,声音便会拐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空气中去。如果一个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当声音经过这些地方时,就会一会儿拐到高空,一会儿又往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一种“跳动”的现象。上面所说的现象就是爆炸声上下跳动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