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2.doc_第1页
材料力学2.doc_第2页
材料力学2.doc_第3页
材料力学2.doc_第4页
材料力学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静不定 11-1直梁静不定1、EI已知,求轴承反力 2、三支座的等截面轴由于制造误差,轴承有高低,使C支座偏离轴线。梁的抗弯刚度为EI,求梁内的最大弯矩。 3、两个横梁的抗弯刚度均为EI24106N2,拉杆的横截面面积为A3104。横梁与拉杆采用同种材料E200GP。P50KN,L=2m,求D点的铅垂挠度。 4、两个简支梁的长均为2L,抗弯刚度相等同为EI。在梁的中点用一抗拉压刚度为EA拉杆连接。求下面梁的中点的挠度。 5、求拉杆BC内的应力。 6、直角拐的抗弯刚度为EI,CD杆的变形不计。求CD杆的受力。 7、直梁的抗弯刚度为EI,梁长为2,梁的右端用一刚度K=3EI/a3的弹簧支撑。求弹簧的变形。 8、悬臂梁的抗弯刚度为EI,长为2,用二根长均为的拉杆BC、CD支撑。已知拉杆的抗拉压刚度相等同为EA。求C点的铅垂挠度。 9、直角拐ABC的直径为D20毫米,CD杆的横截面面积为A6.52,二者采用同种材料制成。弹性模量E200GP,剪变模量G80 GP。CD杆的线胀系数=12.510-6,温度下降50o。求出直角拐的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10、两个长度相等的悬臂梁之间用一拉杆连接,梁与杆采用同种材料制成。梁的抗弯截面系数为WZ=AL/16,惯性矩为IZ=AL2/3。其中:A为杆的横截面面积;L为梁的长度。求拉杆内的应力。 11、L1/L2=2/3,EI1/EI2=4/5。中间夹一刚珠。求梁内的最大弯矩。 12、直角拐直径为D,弹性模量E是剪变模量G的2.5倍。C处弹簧刚度为K,求弹簧受力。 13、GH平行于EF,并且GH、EF垂直于圆轴的轴线。圆轴、GH、EF处于水平。已知:圆轴的直径为D1100毫米,GH、EF的直径为D220毫米,材料相同。G0.4E,M7KN。求轴内的最大剪应力。 14、AB、CD的抗弯刚度均为EI,在D处铰接。求D处的约束力。并求加强后的AB梁的最大弯矩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多少? 15、平面直角拐与CD杆均为圆截面,材料相同。直角拐的抗扭刚度GI4 EI /5,拉杆CD 的抗拉压刚度相等EA2EI/(5L2),其中EI为直角拐的抗弯刚度。求CD杆的内力。 16、直角拐的抗拉压刚度相等为EI,拉杆DG的横截面面积为A,且IA。求C截面处的弯矩。 17、求图示中二个悬臂梁的抗弯刚度为EI,长为a。拉杆BC的抗拉压刚度EA,杆长为a,求梁悬臂梁内的最大弯矩。 11-2 刚架静不定 (各刚架的抗弯刚度EI为常量)1、求B处支反力 2、求B支反力 3、作刚架的弯矩图4、求B处支反力 5、作刚架的弯矩图 6、作刚架的弯矩图 7、作刚架的弯矩图 8、作弯矩图 9、作弯矩图 10、求C截面的挠度 11、求C截面的铅垂位移 12、C支座抬高qa4/3EI,作刚架的弯矩图 13、求C截面的转角 14、作刚架的弯矩图 15、直角拐的抗弯刚度为EI,拉杆CD的抗拉压刚度相等为EA,同种材料,且I=Aa2/1.414。已知拉杆的许用应力为,求许可载荷P 16、直角拐的抗弯刚度为EI,拉杆CD的抗拉压刚度相等为EA,各段的长度均为L,且IAL2,求CD杆的内力并作刚架的弯矩图。 11-3 拓展 11-3-1基本概念 1、“用能量法求解超静定问题时,只需考虑变形几何条件。” 2、“所有支座反力均可由静力平衡方程确定的结构均为静定结构。”3、设求解图示静不定结构力法的正则方程为11X1+1P=0,若取X1为CD杆的轴力,则式中1P与 无关。 A:EI1; B:EI1、EI2; C:EI1、EA;D:EI2、EA; 4、图示中的变形协调条件为 。5、静不定梁的静定基如图所示,些出变形协调条件 。6、梁在中间铰处的挠度为: 。7、证明:在图示中两端固定的静不定梁上的任意截面处作用有集中力、均布力、集中力偶时,梁上的弯矩图的总面积的代数和为零。11-3-2 直梁 1、作梁的内力图 2、作梁的弯矩图。 3、已知梁的跨度之比为L1/L22/3,抗弯刚度之比为EI1/EI2=4/5 求各梁的最大弯矩。 4、悬臂梁的抗弯刚度为EI,长为2,用一根长均为的拉杆BC、支撑。已知拉杆的抗拉压刚度为EA。求BC杆内的最大正应力。5、AB与CD杆的尺寸相同,但材料不同,两杆的剪变模量的比为GAB:GCD3:1。若不计BE和ED两杆的变形,BE=DE=L/4。问力P将以怎样的比例分配于AB杆和CD杆?若已知杆的直径为d,杆长为L,且GABGCD,求P力作用点的铅垂位移。6、图示结构由梁AB与杆CD组成,AC=CB,材料相同。梁截面的惯性矩为I,拉杆的横截面的面积为A。求拉杆CD 的轴力。 7、AB、CD两梁的长度相等均为L,并有相同的抗弯刚度EI。两梁水平放置、垂直相交,CD置于AB梁的下方。CD为简支梁,AB的A端固定,B端自由。加载前两梁在中点接触,不计梁的自重。求在力P的作用下B端沿作用力方向的位移 8、图示中梁为上下对称的工字型截面,梁的跨度为L4米,力P40KN作用在梁的中央。对本身形心轴的惯性矩为IZ18.5106mm4,求该梁的最大剪力和弯矩,并求C截面的挠度。 9、图示中的悬臂梁AD和BE的抗弯刚度同为EI24106N2,由钢杆GF和CD连接。杆长为5米,横截面面积为A3104,200GP。P50KN,求杆CD和FG内的应变。AG=GD=BF=FC=1m,CE=2m ?=pl3/3EI =pl2/2EI ?=Ml2/2EI =Ml/EI 10、一梁左端固定,右端固结于能沿铅垂方向作微小移动但不能转动的刚性滑块B。梁的抗弯刚度EI,AC段上作用有均布载荷。求梁在右端的铅垂方向的挠度。ACCB0.5L 11、如图所示,AB与CDE均为弹性梁,抗弯刚度同为EI。ABa,CD=DE=a。BD为刚性杆,求D点的挠度。 12、作梁的弯矩图 13、矩形截面梁的宽度为,高度为,竖放。A端固定,B端以一弹簧支撑,无载荷时,弹簧无变形。当梁受均布载荷q时,求梁中的最大正应力(弹簧刚度EI/L) 14、抗弯刚度为EI的梁,A段固定,B端为铰支,梁的中点受一集中力P的作用。问B支座抬高量为多少时,该梁能承受的载荷P为最大?最大值为多少?15、梁AB的抗弯刚度为EI,拉杆BD、FC的抗拉压刚度相等为EA,且EA16EI,AC=CB=BD=a。求在均布载荷的作用下FC、BD杆的内力(忽略梁AB的轴力与剪力) 16、作梁的内力图。17、两根长为L2米的竖直简支梁,在跨中用一根拉紧的金属丝相连。左边梁的抗弯刚度为EI150KNm2,右边梁的抗弯刚度为EI2150KNm2。金属丝的横截面面积为65毫米2,E70GPa,求在两梁的跨中施加两个2KN的力后,金属丝内的应力。 18、图示中梁在中间截面用CD杆支撑,梁的抗弯刚度为EI,杆的抗拉压刚度为E0A0,杆长为L。图中P、均为已知。求:CD杆的轴力;杆的刚度E0A0为多少时梁的最大弯矩为最小? 19、图示结构,横梁的抗弯刚度为EI。1、2杆长为2a,抗拉压刚度为EA,且IA。求1、2杆的轴力。若梁为圆杆,直径为d20毫米,a250毫米,许用应力为160MP,求许可载荷P 20、求梁的支座反力,作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2、已知梁的抗弯刚度为EI,AC=CB=a。求A、B处反力及中间截面C处的挠度。 11-3-3刚架 1、作刚架的弯矩图。 2、图示刚架,各段的长度相同均为a,各段的抗弯刚度为EI,作刚架的弯矩图 3、做出图示等截面刚架的弯矩图4、求刚架的支反力,作刚架的弯矩图 5、刚架受力如图EI为常量,求支座反力 6、作刚架的弯矩图EI为常量 7、直角拐直径为d,弹性模量E、剪变模量G均已知。C处受力;B点铅垂位移。 8、直角拐在支座A处有一沉陷,求在载荷的作用下,A处的约束反力。设GIP4EI/5,=qL4/6EI 9、图示中的平面刚架的各段的直径均为D,材料为低碳钢。已知G0.4E,AB=BC=L,P、许用应力均为已知。指出危险点的位置,画出危险点的应力状态,用第三强度理论建立强度条件。 10、图示结构中,ABBCCD,力作用在梁的中点。AB梁的B端支撑在一弹性刚架BCD上。若P、EI已知,求AB梁的中点的挠度。11、刚架受力如图,各段的长度相等均为,各段的抗弯刚度EI为常数。作刚架的弯矩图,求A截面的线位移。 12、图示结构中,A、B为刚节点,C、D为铰接点,ABBCCDDA。刚架DABC的横截面的惯性矩为I,CD杆的横截面的面积为A 且I5A2,求CD杆的轴力。 11-3-4静不定综合 1、图示中的钢制直角曲拐ABC的截面为圆型,直径为d100毫米,位于水平面内,A端固定,C处铰接钢制直杆CD,已知CD杆的横截面面积为A40毫米2。钢材的弹性模量为E200GPa,剪变模量为G80GPa,线胀系数12.510 6(1/oC)。试用能量法求在K截面处作用有扭转力偶M5KNm,且CD的温度下降40 oC,CD杆的内力。AK=KB=BC=0.5m,CD=0.3m 2、图示中的悬臂梁AB1与刚架B2CD需要在B1和B2处铰接,但在铅垂方向存在装配误差。已知各杆均为直径d=20毫米的钢杆,长为L1000毫米,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200GPa,剪变模量G0.4E,许用应力为=100Mpa,且不考虑剪力的影响。试根据强度条件确定最大允许的装配误差,以及B1和B2间的相互作用力。 3、水平曲拐ABC为圆截面折杆,在C端的上方有一铅垂杆DK。制造时DK做短了。曲拐AB段和BC段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皆为EI、GIP。且GIP4 EI /5。杆DK的抗拉刚度为EA,且EA2EI/(5a2)。求:在AB段的B端加多大的扭矩,才可使C点刚好与D点接触。若C、D两点接触后,用铰链将C、D两点连接在一起,再逐渐撤出所加扭矩,求此时DK杆的轴力和固定端A截面的内力。4、轴AB分别由实心内轴2和空心外轴1固接而成,共同承受扭矩M的作用;设外轴的抗扭刚度为G1IP1,内轴的抗扭刚度为G2IP2,且G1G2。轴处于线弹性阶段,平面假设成立。画出横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并求内、外轴各自的最大、最小剪应力。(注:不必用直径表示截面的极惯性矩) 5、图示两半圆环组成的结构,小圆环的半径为R,大圆环的半径为2R。P、R、E均已知,两半圆环的惯性矩相同均为I。求B处水平反力。11-3-5 对称与反对称1、等截面刚架受力如图,不考虑轴力和剪力对变形的影响。求E铰处的约束反力;B点水平位移 2、图示中正方形刚架,抗弯刚度为EI,边长为2a。求A、B两点间的相对位移。(力P的作用点、A截面、铰链B均为各段的中点。不计轴力和剪力的影响。)3、平面刚架的EI为常量,做出矩形刚架的弯矩图,并求力作用点的相对水平位移。 4、用能量法求图示中刚架的A、B、C三处的约束力。已知各段的抗弯刚度EI相同,不计轴力、剪力的影响。 5、求图示中刚架的A、B处的约束力。已知各段的抗弯刚度EI相同,不计轴力、剪力的影响。 6、图示中的平面刚架,抗弯刚度EI为常数,各段的长度均为L,不计轴力和剪力的影响,作刚架的弯矩图。 7、求图示中刚架的A、B处的约束力并作刚架色弯矩图。已知各段的抗弯刚度EI相同,不计轴力、剪力的影响。 8、已知各段的抗弯刚度EI相同,不计轴力、剪力的影响。求铰C左右两截面的相对转角。 9、图示中的等截面框架边长为a,力偶M均作用在上下边的中点处。框架的抗弯刚度EI为常量。作框架的弯矩图 10、图示中刚架的各段长度相等均为2,抗弯刚度为EI,力P作用在BC段的中点。只考虑弯曲变形,作刚架的弯矩图。11、作图示中静不定刚架的弯矩图。刚架的边长为2aa,不计轴力和剪力的影响。 12、图示中的正方形框架的边长为、抗弯刚度为EI,作框架的弯矩图。 13、图示中刚架各段的抗弯刚度均为EI,刚架中由轴力和剪力产生的应变能忽略不计,且La+b。讨论在ab和ab两种条件下刚架的静不定次数。当弯曲变形很小时,虽然ab,但XAXB可忽略不计,求此条件下的A、B两处的支座反力偶矩。 14、图示结构中的桁架的各杆的EA相同,正方形的边长为,5、6杆件之间无联系。用力法计算在力P的作用下4杆的内力。 15、由直杆弯成的封闭方形框架,框架的边长为a。侧边受到均布载荷q的作用。抗弯刚度EI为常数,作框架的弯矩图。16、等截面梁的受力如图,AD=2DB=2BE=EC=2a。(D、E分别为力偶的作用面)求A、B、C处的约束力及D点的挠度。 17、位于水平面内的等刚度半圆型圆杆,在中间截面处受铅垂方向的力P的作用,求C截面的弯矩和扭矩。设半圆的半径R、EI、GIP均为已知。18、空间刚架各段的直径相同,受力如图。EI为常数且E=0.4G。已知均布载荷的集度为q1.8KN/m,0.3,材料的许用应力为160Pa。用能量法求固定端处的约束反力,并由第三强度理论确定圆杆的直径。不计轴力和剪力对变形的影响。19、圆环的半径为R,求圆环在水平直径的两端点A、B之间的相对位移。EI为常量。 20、判断图示结构中的静不定次数。 第十二章 冲击应力 12-1基本概念 1、冲击能量计算中,不计冲击物体的变形能,所以计算与实际相比: 。 A:冲击应力偏大、冲击变形偏小; B:冲击应力偏小、冲击变形偏大; C:冲击应力偏大、冲击变形偏大; D:冲击应力偏小、冲击变形偏小 2、两种自由落体冲击,冲击高度均为h,最大动应力a、b、最大动位移a、b有何关系 。 A:ab ,ab; B:abC:ab ,ab ,ab3、自由落体冲击时,冲击物体的重量增加一倍,其他不变,那么被冲击物体内的动应力: 。 A:不变; B:增大一倍; C:增大不到一倍; D:增大一倍以上; 4、矩形截面梁受冲击,由竖放改为横放,其他条件不变,动应力 、动变形 。(增大、减少) 5、下图中,各杆的截面相同,冲击物体的重量相等,冲击高度相同, 的动应力最大, 的动应力最小。 6、下列四个图形中的梁相同,弹簧相同,重为Q的物体冲击各梁的中点,那么 冲击应力最大的是,冲击应力最小的是 。 7、b图相对于a图而言,梁的最大动荷应力、动荷系数的变化是 。 8、计算动荷系数时会用到静变形lst,该静变形应取梁上 点的挠度。 A:C点铅垂方向挠度; B:D点铅垂方向挠度; C:E点铅垂方向挠度; E:梁上的最大挠度; 9、重为P的钢球滚到悬臂梁A端时,梁内的最大挠度 。 A:fmax=PL3/(3EI)B: fmax=2PL3/(3EI) C:fmax=PL3/(6EI) D:0 10、水平冲击时,动荷系数中的静变形应取: 。 11、图示中刚架受水平冲击时,动荷系数中的静变形应取: 。 A:C点的铅垂位移;B:B点的铅垂位移;C:B点的水平位移;D:B截面的转角;12、已知W1W2,左右两绳的 。 A:动荷系数不等、动应力相等;B:动荷系数相等、动应力不相等;C:动荷系数、动应力均相等;D:动荷系数、动应力均不等; 13、”只要dp,虎克定律仍然适用于动荷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这种说法对吗? 12-2计算1、悬臂梁的抗弯截面系数为W,抗弯刚度为EI。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梁的自由端。求梁内的最大应力。 2、变截面杆件A110-4,E1=4GPa,L1=40;A2=210-4,E2=2GPa,L2=80。重为Q100N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如果冲击高度h60,求动荷系数、杆内的最大动荷应力;如果1杆的许用应力1100MP,2杆的许用应力280MP。求冲击高度h? 3、圆轴的直径6厘米,轴长L2米。轴的右端有一直径为D40厘米的鼓轮,鼓轮上绕绳,绳上连接一托盘。绳长a1米,绳的横截面面积A1.2平方厘米,绳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轴的剪变模量G80GP。重Q800N的物体自高度h20厘米自由下落,落在托盘内。求轴内的最大剪应力,绳内的最大正应力。 4、弹簧在1KN 的静荷作用下缩短0.0625厘米。钢杆的直径4厘米,长L4米,弹性模量E200GPa,许用应力为120MPa。重Q15KN的物体自由下落,求允许的冲击高度。如果无弹簧,求允许的冲击高度。 5、AB段的直径为d25毫米,剪变模量G80GPa,BC段为刚性。重为Q10KN的物体自高度H50毫米自由下落,求AB轴内的最大剪应力。 6、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梁的2/3L处,求梁中点的铅垂位移。 7、重Q2KN的物体自高度H20厘米自由下落,冲击梁的中点C。已知梁的许用应力120MPa,弹性模量为E200GPa。梁的右端用一刚度K1KN/0.025的弹簧支撑。梁的跨度L=米,确定梁的圆截面直径。 8、长为R的刚性杆固接一重为P的小球,给小球一初速度V使运动后冲击悬臂梁的自由端。已知悬臂梁的抗弯截面系数W,抗弯刚度为EI。求梁的动荷系数与动荷应力。 9、横梁的抗弯刚度EI,拉杆的抗拉压刚度EA,且I=(Aa2)/90,二者的材料相同。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横梁的右端。求拉杆内的应力。 10、长为R的刚性杆固接一重为P的小球,给小球一初速度V使运动后冲击刚架的自由端。已知刚架的抗弯截面系数W,抗弯刚度为EI。求动荷应力。 11、横梁与直角拐的抗弯刚度相同,均为EI,C处为一钢珠。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横梁的中点B。求B截面的铅垂位移。12、外伸梁受自由落体冲击,冲击物体的重量Q,冲击高度H,梁的横截面采用矩形截面,宽为高为,梁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求梁内的最大挠度。 13、托架位于水平面内,各段彼此垂直且长度相等均为L,各段均采用直径为D的实心圆截面。弹性模量为E,且E2.5G。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托架的自由端。求托架内危险点的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14、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0.1米处自由下落冲击梁的右端。a2米,且Qa3/(EI)=0.01米,求C截面的铅垂挠度,B截面的转角。 15、简支梁的横截面采用的矩形,弹性模量为E。弹簧刚度K,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求梁内的应力。 12-3拓展 12-3-1判断 1、“只要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虎克定律仍可适用于动载下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2、构件在动载作用下,只要动荷系数确定,则任意一点处的动变形,就可表示为该点处相应的静变形与相应的动荷系数的乘积。 12-3-2选择 1、重为Q的物体自由下落冲击于梁上,其动荷系数公式为 。其中静位移一项指的是梁上 点沿 方向的线位移。2、若不略去冲击过程中各种能量损失,求得的动荷系数将是: 。 A:增大 B:减少 C:没变化3、重为Q的物体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抗弯刚度为EI的梁的中点,梁长为L。若梁的两端的弹性支撑的弹簧系数为K,则冲击过程中,动荷系数为 ,最大动载荷为 ,最大动弯矩为 。 4、图示中各梁的材料、横截面均相同,弹簧刚度为K。有重为Q的物体自相同的高度H处自由下落。将各梁的动应力由大到小排列。 5、图示中三根材料相同的圆截面直杆,杆长相等均为L。1杆的直径为d,2杆细端的直径为d,粗端的直径为2d,3杆的直径为2d。受到重量相同,且从同一高度H自由下落的冲击。若动荷系数可按公式Kd=(2H/st)1/2计算,则动荷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它们的最大冲击应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6、重量P1000N的重物, 自高度H40毫米处自由下落冲击120200毫米2悬臂梁的D端,悬臂梁采用竖放形式。设梁长为L2米,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10GPa,则冲击时梁内的最大正应力为 。 7、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梁上E点。为了计算梁上C截面处的动应力,动荷系数中的静变形应取静荷作用在 截面处的 点静位移。8、同一根梁在三种情况下受冲击载荷,动荷系数最大的是 。9、用绳索吊一重物绳中所受轴向力F最大的情形是: 。A:重物和绳索都等速上升; B:重物和绳索等加速上升; C:重物和绳索等加速下降; D:重物和绳索静止不动。10、当杆的长度增大时,横截面面积A增大,此时动应力 。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12-3-3论述1、重为Q的物体自由落下冲击梁的中点,为减少梁所受的冲击,在受冲击的点上施加弹簧,问那种方案合理?为什么? 2、下列两图中,两梁的材料、长度、横截面尺寸完全相同,但放置方式不同,问同样的重物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梁的自由端时,问:动荷系数哪一个大?动应力哪一个大?最大冲击挠度哪一个大? 哪种放置方式好?还可以采取什麽措施提高抗冲击能力? 3、重为Q的物体分别从上方、下方、和水平方向冲击同一个简支梁的中点C。如图所示,若设重物与梁接触时的速度均为V,在图示的三种情况下,排序出梁的最大冲击应力的顺序。 12-3-4计算1、重为Q的重物以水平速度V撞击在边长为a,长度为L,弹性模量为E的正方形截面直杆上,求杆内的动应力。 2、图示中的简支梁的跨度为L,ACL/3,当重为Q的物体突然加在梁上C点时,求梁内的最大弯矩。 3、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到AB梁的中点C,ACCBL。梁采用aa的正方形截面。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求梁内的最大挠度。 4、重为Q的重物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梁的C点,梁的EI为常量,长度为L。求当梁内最大动应力与静应力之比为4时,求重物的冲击高度。 5、矩形截面简支梁的宽度为b,高度为h。受载如图。梁的跨度为2a,重为P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梁的中点。求梁内最大冲击应力。 6、已知拉杆BC的横截面面积为A,横梁AD的惯性矩为IA/90,杆与梁的弹性模量均为E。重为Q的物体自由下落冲击梁的D点。用能量法求D点的静挠度;确定拉杆BC的动应力 7、重为Q的物体,以速度V水平冲击到刚架的C点,求刚架内的动应力。已知刚架的直径为D,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AB2a,BC=a。 8、图示中刚架的各段长度均为a,刚架的抗弯刚度为EI。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C处,仅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求C截面的转角。9、图示中刚架的各段长度均为a,刚架的抗弯刚度为EI,抗弯截面模量为WZ。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以初速度V0冲击到C点,仅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求冲击时刚架内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挠度。 10、一桁架如图,各杆的弹性模量均为E,横截面面积均为A。当有一重物Q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到A点时,求桁架中的最大动应力。AB=CD=BD=a。 11、长为R的刚性杆OA的A端固接重为P的刚性小球;当杆处于铅垂状态时给小球一根初速度V0,而后杆绕A点摆动,冲击在悬臂梁BC的自由端B。已知梁长为L,抗弯刚度为EI,抗弯截面模量为WZ。计算动荷系数K和梁内的最大冲击应力。(注:不考虑梁和杆的质量) 12、圆截面杆的B端与支座C之间的间隙为,杆的抗弯刚度EI为常量,问质量为m的物体以多大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冲击杆的中点时,才可使B端刚好与支座C接触。 13、圆截面直角拐ABC位于水平面内,A段固定,B处为短轴承,ABBCa。自由端的上方高度H处有一重为Q的物体自由下落,拐的弹性模量为E,剪变模量为G,横截面的直径为d。求AB段内的最大剪应力。 12-3-5冲击强度 1、圆型截面的钢制直角曲拐位于水平面内。AB=2a,BC=a,直径为d,A端固定。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曲拐的自由端C。已知钢材的弹性模量为E,剪变模量为G,且G0.4E,按第三强度理论写出危险点处的相当应力。2、位于水平面内的刚架ABCD由直径为d的圆管制成,各段的长度相等均为L。AB垂直于BC,BC垂直于CD,A端固定,D端自由。一重物Q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刚架的自由端D点,求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E2.5G) 12-3-6冲击静不定1、图示中梁AB与杆CD均由A3钢制成,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200GPa,ABCDL=1000mm。梁采用矩形截面,高为h=40mm,宽为b=20mm。杆采用直径为d=30mm的实心圆截面。有一重为Q=2KN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梁的中点。求使CD杆达到杆的临界力时的冲击高度H;此时梁内的最大动应力。 2、图示中的两简支梁的材料、截面均相同,AB=DE=L,C、B分别为AB、DE的中点。设梁的抗弯刚度EI与抗弯截面系数WZ均已知。求当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C截面时,AB梁内的最大动应力。 3、折杆截面为圆型,E2.5G,截面的惯性矩为I。BD=BC=CE=2a,有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以初速度VO落下冲击BC段的中点A,求此结构的动荷系数。4、图示中直角折杆AB垂直于CD,ACCBCDL,横截面直径为,A端固定,B端支撑于轴承内。今有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L以初速度V0下落到D点。弹性模量E、剪变模量G均为已知,求梁受冲击时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的相当应力。 5、图示结构中AB垂直于CD。圆轴AB的直径D30毫米,由普通碳钢制成,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u0.3,ACCBL1000毫米。CD段为刚性,CD40毫米。重物Q100N自高度H30毫米处自由下落冲击D点,求危险点处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6、结构ABC位于水平面内,ABC=BCD=90o,B处铰接,C处刚性连接。截面为实心圆,惯性矩I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剪变模量为G,且E2.5G,AB=BC=CD=L。现有重为Q的物体由高度H处自由下落于AB段的中点F,求B处的铅垂位移。第十三章交变应力 13-1基本概念 1、构件在临近疲劳断裂时,其内部: 。 A:无应力集中;B:无明显的塑性变形;C:不存在裂纹;D:不存在应力;2、塑性较好的材料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当危险点的最大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时: A:既不可能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也不可能发生断裂;B:虽可能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但不可能发生断裂;C:不仅可能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而且可能发生断裂;D:不可能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但可能发生断裂;3、交变应力的五个参数中,只有 个是独立的。4、写出下列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幅、平均应力(应力单位MPa)。 5、高速运转的钢轴在何处打钢印为宜? A:AB段;B:BC段;C:CD段;D:到处都可以;6、在双边带切口的钢板的切口附近钻上一些大小不等的小孔,与原来不带钻孔的切口钢板相比,其疲劳强度 。 A:一定提高; B:一定不变; C:一定降低; D:可能提高,可能降低;7、从应力集中的角度看,提高表面光洁度对于提高 材料制成的零件的强度效果明显。 A:低碳钢; B:高强钢; C:铸铁; D:软铝; 8、在相同的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构件的横向尺寸增大,其 A:工作应力减小,持久极限提高;B:工作应力增大,持久极限降低;C:工作应力增大,持久极限提高;D:工作应力减小,持久极限降低;9、在以下的措施中, 会降低构件的持久极限。 A:增加构件表面光洁度;B:增强构件的表层强度;C:加大构件的横向尺寸;D:减缓构件的应力集中; 10、在关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与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A: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与材质有关,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与材质无关;B: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与材质无关,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与材质有关;C: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与材质有关,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与材质有关;D: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与材质无关,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与材质无关;11、简述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 13-2拓展 1、“在表示交变应力特征的参数max 、min、m 、a、r中,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 2、交变应力的平均应力为m20MPa,应力幅为a50MPa,其循环特性中的最大应力max ,最小应力min ,循环特性r 。 3、最大弯曲正应力相等的三根材料相同的梁,承受交变应力。(A)是对称循环,(B)是脉动循环,(C)是min0、a+m0? 10、受力P作用的圆轴,在=30度角的范围内往复转动,则跨中点截面上B点的应力循环为: 。 A:对称循环 B:脉动循环 C:非对称循环 D:静荷11、证明:在平均应力、应力幅坐标系中,任一通过原点的直线OA上的各点所对应的交变应力有相同的循环特性。 12、图示中折线ACB为材料持久极限的简化折线,EDB为构件持久极限的简化折线,则EO、CF、DF的坐标值分别为多少?已知:A点的纵坐标为-1,B点的横坐标为b,F点的横坐标为0/2。 13、火车轴受力如图,a、L、d、P均已知。求轴的中段截面边缘上任意点的循环特性、应力幅、平均压力。 14、在对称循环的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构件的持久极限为 。 A:K-1/();B:-1/K C:Kmax/(); D:-1/(Kmax) ;15、图示中的持久极限曲线上C点对应的应力循环的循环特性r ,持久极限r 。 16、采用大小不同的两个试件作扭转疲劳实验,其中 的持久极限低。(17、在以下的措施中, 将会降低构件的疲劳强度。 A:增加构件表面光洁度; B:加大构件横截面尺寸 C:减缓构件的应力集中 D:增加构件的表层强度 18、已知交变应力的平均应力为20MPa,应力幅为40MPa。则其最大应力为 , 最小应力为 ,循环特性为 。 19、图示中C点所对应的工作应力循环是: 。 20、图示中的循环特性为: 。(应力单位MPa) A:-1/5; B:1/3 C:1/5 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 14-1基本概念 1、压杆失稳是指在轴向压力作用下 。A:局部横截面的面积迅速变化;B:危险面发生屈服或断裂;C:不能维持平衡状态而发生运动;D:不能维持直线平衡而发生弯曲;2、理想均匀压杆的工作压力P达到临界压力Pcr时处于直线平衡状态,受一干扰后发生微小弯曲,解除干扰后,则压杆: 。A:弯曲变形消失,恢复成直线状态;B:弯曲变形减小,不能恢复成直线状态;C:弯曲形态保持不变;D:变形继续增大;3、一细长压杆当轴向压力P达到临界压力Pcr时发生失稳而处于微弯平衡状态,此时若解除压力P,则压杆的微弯变形: 。A:完全消失;B:有所缓和;C:保持不变;D:继续增大;4、下图中的长度系数=?A:0.5;B:0.51.0;C:0.72;5、下图中的长度系数=?A:0.7;B:0.71.0;C:1.02;6、各段细长杆,EI、L均相等,在力P作用下 段先失稳。7、细长杆承受轴向压力P,杆的临界压力P与 无关。 A:杆的材质; B:杆长;C:杆承受的压力; D:杆的形状;8、图示中钢管在常温下安装,钢管 会引起钢管的失稳。A:温度降低; B:温度升高; C:温度升高与降低都会引起失稳; D: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不会引起失稳; 9、压杆的失稳将在 纵向面内发生。A:长度系数大;B:惯性半径小;C:工作柔度大;D:工作柔度小;10、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工作柔度的增大, 。A:细长杆的临界压力下降,中粗杆的临界压力不变;B:细长杆的临界压力不变,中粗杆的临界压力下降;C:细长杆的临界压力下降,中粗杆的临界压力下降;D:细长杆的临界压力不变,中粗杆的临界压力不变;11、在压杆的稳定性计算中::用欧拉公式计算中粗杆的临界压力; :用直线公式计算细长杆的临界压力;其后果是:A:偏于安全、偏于不安全;B:偏于安全、偏于安全;C:偏于不安全、偏于安全;D:偏于不安全、偏于不安全;12、采用 措施,并不能提高细长杆的稳定性。A:增大横截面的面积;B:提高表面光洁度;C:降低工作柔度;D:选用优质钢;13、将碳钢改用优质合金钢后,并不能提高 压杆的承载力。A:中粗杆; B:细长杆; C:粗短杆;14、由碳钢制成的细长压杆,经冷作硬化后,其 。A:稳定性提高、强度不变;B:稳定性不变、强度提高;C:稳定性提高、强度提高;D:稳定性不变、强度不变;15、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在长度一半处增加一活动铰支。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压力时,临界压力是原来的 倍。A:1/4; B:1/2; C:2; D:4;16、“满足稳定性的杆件一定满足强度; 满足强度的杆件不一定满足稳定性。“ 这种说法对吗?17、图示结构中,当 时,结构的承载力最大。A:=0;B:90度;C:二杆轴力相等;D:二杆同时达到各自的临界压力;18、五根杆的材料E、横截面面积A均相同,组成正方形桁架。如果力P由拉改为压,结构的临界压力是原来的 倍。19、力P由向下改成向上,则结构的稳定性 。A:提高; B:不变; C:降低: D:不确定; 20、由四根相同的等边角钢组成一组合截面压杆,若组合截面的形状分别如图所示,在此两种截面形式下: 。A:稳定性不同,强度相同;B:稳定性相同,强度不同;C:稳定性不同,强度不同;D:稳定性相同,强度相同;14-2稳定校核1、 圆截面杆BD的直径35毫米,采用普通碳钢,弹性模量 200GPa,比例极限为P200MPa,屈服极限为S235MPa,304 MPa,1.12 MPa,稳定安全系数取w3,载荷G30K N,校核BD杆的稳定性。2、 横梁AB与拉杆BC的长度相等,均为米,二者的直径相同,均为40毫米。材料同为普通碳钢。弹性模量 200GPa,比例极限为P200MPa,屈服极限为S235MPa,304MPa,1.12MPa,屈服安全系数取s1.5,稳定安全系数取w5,均布载荷的集度2KN/,校核系统。 3、 钢制矩形截面杆的长度为L1.732米,横截面采用60100的矩形截面,载荷P100KN,许用应力为30MP,弹性模量E200GP,比例极限P80MP,屈服极限S160MP,稳定安全系数w2,304MP,1.12MP,构件安全吗?4、AB杆的两端固定,在20OC时杆内无内力。已知:杆长为L400毫米,杆的直径d8毫米,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200GP,比例极限为P=200MPa,线胀系数1.2510-5/OC,杆的稳定安全系数为2,当温度升高到40OC时,校核杆的稳定性。5、立柱为实心圆截面,直径D20毫米,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200GP,比例极限为P=200MPa,稳定安全系数为nst=2。ACCBCD0.6米,校核立柱的稳定性。6、如图所示中的直角三角形桁架,各杆的长度如图所示,三杆的直径均为30毫米,A点的力水平P30KN,若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200GPa,屈服极限为s240MPa,比例极限为p200MPa,材料常数为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为nw2.4。校核结构的稳定性。 14-3系统的临界载荷、 图示中杆的长度为1,、两杆的直径相同,均为40毫米,采用同种材料,E200GPa,许用应力为120MPa,第一特征柔度系数P=90,稳定安全系数w2,求载荷P?、 横梁CD为刚性, A、B、C三处为球铰。AC、BC两杆的材料相同,长度相同均为1米,横截面相同,均采用2030的矩形截面。弹性模量E200GPa,比例极限为P200MPa,求临界载荷P。、 两杆的材料相同E200GPa,长度相等长L80厘米。1杆为2030的矩形截面,2杆为直径32毫米的圆截面杆。第一特征柔度为p=99,第二特征柔度为s=57,直线公式为cr=304-1.12,稳定安全系数取nw=3,求临界载荷P、 横梁为刚性,1、2杆均为普通碳钢,弹性模量E200GPa,比例极限P80MPa,屈服极限S160MPa,经验公式中304MPa,.12MPa。1杆的直径30毫米 ,杆的直径为226。两杆长相等均为1300毫米。设1、2杆均由失稳发生破坏。求系统的临界载荷P。、 图示中的三根细长杆的抗弯刚度EI相同,约束不同,A、C、D为铰接,B处为固定支撑。铅垂杆BD长为L。只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求系统的临界载荷P。6、图示结构中,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圆截面压杆受轴向压力P的作用,直径为d80毫米,杆长为L3.4米。材料均为A3钢,比例极限P200MPa,屈服极限s240MPa,强度极限b400MPa,弹性模量E=200GPa,直线公式系数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为nW3,求AB杆的许可载荷P;为提高压杆的稳定性,在AB杆的中央C点处加一中间活动铰链支撑,把AB杆分成AC、CB独立的两段,求此时结构的许可载荷P。7、图示中的铰接系统,AB、BC均为细长杆且截面相同,材料相同。若因在ABC平面内失稳破坏,确定最大临界载荷P时的角。14-4综合、二杆的直径均为50毫米,采用同种材料,弹性模量E200GPa许用应力200MPa比例极限P240MPa稳定安全系数8,外力的作用线与1杆的轴线平行。求许可载荷P。、 C、D为球铰,刚架与CD杆的材料相同E210GPa,屈服极限S230MPa。直径相等70毫米。a3米,屈服安全系数.,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