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河流问题.doc_第1页
河北省河流问题.doc_第2页
河北省河流问题.doc_第3页
河北省河流问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主要河流体系的当前主要问题研究【中文摘要】:水生态环境恢复的根本目的,就是重建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维持流域水资源的可再生循环能力,促进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我省应进行跨流域调水、加强河道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污水资源等对策。【关键词】:河流、生态环境、水污染1、河道生态恢复的必要性河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它通过汇集地表、地下径流,沟通了内陆与海洋,是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重要通道。河流生态系统由河岸、河底、主槽、滩地、湖泊、沼泽、洪泛平原等组成,形成一个结构完备、功能复杂、类型多样、物种繁多的生态系统。它以水为主体,通过水位涨落变化,补充地下水,滋润两岸的土地形成森林、草原、城市及农村生态系统并为它们提供生态服务。河北省中小河流众多,大多属海滦河流域,主要为漳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蓟运河、滦河的上游支流,以及黑龙港流域的平原区排涝河流等。这些中小河流,沿岸分布着众多的城镇和农田。据初步统计,河北省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河流有339条,其中沿河县城148座,乡镇1400座。 河北省海河流域自建国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在流域山区建成大中小型水库上千余座,总库容百余亿立方米,控制流域山区面积近90%.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在防洪减灾、除涝治碱和保证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在改造自然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1、水库蓄水使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被人为地调控,原有水文过程已发生时空变化;1.2、通过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性水资源发生地域性再分配,导致下游地区径流明显减少;1.3、河道建闸蓄水,切断了河流水文的纵向联系,也使许多洄游性水生生物消失。由于人类对河流水文状态的过度干扰,使原有的自然水生态系统逐步退化,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变差,水生态系统对区域水热平衡的调节能力减弱,原有湿生环境改变导致生物物种退化和消亡,水体的循环演替功能消失,由此导致了区域干旱化、可利用水资源锐减、土地沙化、生物资源消失、环境污染加剧等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而这些是人类在征服自然、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所付出的巨大的生态代价。主体位于海滦河流域的河北省,水资源开发程度高,其中地表水资源开发程度达89%,所以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具有典型性,主要有:1.1、河道断流: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京津以南17条主要河流,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间断有断流;80年代以后,断流天数明显增多,到1997年各河平均河干天数达335天。1.2、改变了泥沙的冲淤规律。拦河建坝、蓄水建库,均可引起河流水文情势变化,从而改变河流泥沙运淤规律。滹沱河是一条典型的游荡性河流,河床摆动频繁,自上游建水库后,改变了下游河道淤积规律。建库前以淤积为主的河道,建库后发生冲刷,造成冲刷段下游河床发生更为严重的淤积。1.3、循环过程发生变化。地表水径流量的减少,使河流普遍出现干涸断流,入海水量减少,也影响到河流补给地下水量。同样地下水的超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包气带的厚度增加,贮蓄水能力增大,降水入渗量增加,又使地表径流减少。1.4、河流生态系统受损。2005年的一项监测数据显示,我省七大水系42条河流134个监测断面中,仅有31.3%的断面达到或好于三类标准,53.7%的断面为五类或劣五类,丧失水环境功能。其中,大清河、滦河水系水质尚可,基本满足功能区划要求;北三河、永定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黑龙港运东水系等五大水系污染较重,其中黑龙港运东水系污染最重,各河段水质都超过地面水五类标准,氨氮等多项污染物严重超标。1.5、河床干化导致河道沙化,成为风沙源。以石家庄市滹沱河为例,滹沱河位于石家庄市区的北部,最近处距市中心仅8km左右。由于河床干化,昔日的河流自然景观严重破坏,河流生态用水的缺少,影响了自然水循环对地下水的补给,破坏了河道底床的地质结构。干枯的滹沱河河道对石家庄市区环境质量的影响日益突出,河道中裸露的沙滩地已成为石家庄市沙尘的重要来源。另外,受河道干枯、地下水位下降、土地干化、蒸发潜热减少多方面影响,城市热岛效应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对于整个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全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河北省海河流域河道生态环境恢复的目标水生态环境恢复的根本目的,就是重建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维持流域水资源的可再生循环能力,促进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对河北西北部山区的径流形成区实施有效的保护,确保进入平原区的径流型水资源大体保持稳定;二是对流域水资源实行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持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水土平衡、水量平衡和水盐平衡,使人工用水循环和天然用水循环保持和谐关系;三是认真检讨和反思人类自身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利弊,采取积极的生态恢复策略,保证全省区域生态最低限度的水资源支撑条件,防止水生态系统功能的萎缩和环境问题的蔓延。生态恢复的基本内涵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根据群落演替理论,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和演替过程,把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或重建到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所利用,又保持了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维持的状态。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恢复的要求,提出河道生态环境恢复目标如下:近期目标要达到城市景观河(湖)和主要生态河流的流量和水面得到恢复;保障河流最低入海量;保护和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入河污染源得到进一步治理,地表水环境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全省水生态恶化状况得到缓解。远期目标是主要河流的流量和河流动力过程得到恢复,以保持河流和河道最基本的生态功能;进一步恢复入海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达到当年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全省河流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水环境得到全面改善。3、河道生态环境恢复对策1.1、实施跨流域调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从河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来看,由于开发利用程度已达到很高程度,所以进一步挖潜潜力不大。因此从外流域调水,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引水工程用水安排是优先解决城镇及重要工业用水,并适当补充输水沿线的农业用水。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旨在解决受水区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工程,其根本出发点都是围绕着解决国计民生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解决河道生态恢复用水问题,一是要在调水规划中增加为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用水量指标;另一方面则是要对调水后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合理的调配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考虑将调水工程与河道生态恢复用水相结合,实现一水多用。1.2、加强河道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要改变河道现有的生态景观,除水利工程措施外,还必须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生态恢复并不是简单地塑造一个原有水文景观,因为经过人为超强度干扰后,许多方面是难以恢复的,如水库的建造导致下游河道干涸。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河道中有常流水,在山前地区几公里宽的干涸沙石河床中要维持几十米宽的长流水道是极为困难的,所以河道的生态恢复应从生物工程建设着手。自然的河流,从河槽、漫滩到两岸的台地,存在着水分、土壤类型、营养、地形等多种差异,存在着植被的不同演替阶段。而经过人为调节后的河流,水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使原有的植被群落受到损害,生物多样性降低。通过在河流滨岸建立绿色廊道,对现有河道除了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宽度和自然的状态外,主要采取建立植被缓冲带的形式替代人工砌岸,使之成为具有栖息地、生物廊道、滨岸过滤带、生物堤等多种生态功能的生态河道。河流滨岸建设线状、带状植被廊道,与山体植被、平原防护林网、城市园林等绿化带纵横交错,构成多级绿色廊道网络,除了防止水土流失外,还具有生物迁徙通道的作用。因此在山前区的干涸河滩上,应以两岸建设生物防护工程为主来逐步缩小由于断流给生态环境所带来不良的影响,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河道,在保证行洪需要的情况下,在裸露的河滩上植树造林,种植灌草。滹沱河正定段采用堤防生物防护工程,建造了0.48万ha的生物防护林工程,将河道沙滩由原宽35km,变为沿制导线约宽2km,裸露沙滩由0.94万ha缩减为0.27万ha,有力地治理了风沙灾害,并且成为石家庄市和正定县人民郊游的好去处。1.3、充分利用污水资源充分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是解决河道环境用水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河北省中东部平原由于缺水,在河道已修建了不少闸坝,节节拦蓄,不少河段实际上是长年有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