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种群及其特征1、2、313种群数量的变化4、65、716群落及其结构8、9、1011群落的演替12、1514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2011北京理综,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答案d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旨在考查考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b项为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c、d分别是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答案b3对种群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d一个生态环境中具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或者说,种群就是某段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某个物种的一群个体。剖析这个概念,它包括三个要点: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某个物种;一群个体。如果缺少或不符合其中任何一点,概念的叙述就不完整或不准确。简单地说,种群是同种个体的集合体,而生物群落则是种群的集合体。答案acd4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解析我国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人口的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结果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答案c5(2011南京二模)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从表中知,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少,符合“s”型曲线的特征,种群个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选项错误。生物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的加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增长速率变慢,c选项正确。种内斗争最激烈时候应该是种内数量最大,种群密度最高时,由表知是第七年。答案c6(2011哈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下图为野生绵羊种群在1800年早期被引入某岛屿后种群数量的变化图像。下列对1850年前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判断及1850年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是 ()。a“s”型种群将超过k值,因为在1850年以后,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状态b“j”型种群1850年后趋于稳定,因为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c“s”型种群数量趋向灭绝,因为在1930年出现了种群“爆炸”d“j”型种群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因为种群大小每10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解析由题干及图像可知,绵羊在1800年早期引入该岛屿后,资源空间相对充足,种群的数量迅速增加,符合“j”型增长曲线的特点。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资源、空间相对短缺,种内竞争加剧 ,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答案b7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右图)。下列关于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解析题图反映b组培养温度最适宜,种群数量的下降可能是营养物质消耗完。答案c8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解析群落包括了一定区域中所有的生物,a项中只是研究某种生物个体每年的增加量,属于种群数量的研究。故选a。答案a9(多选)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可能有较大差异解析物种丰富度指物种种类数而不是个体数量;群落物种丰富度应该指“各种生物”而不是其中的某类生物;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答案cd10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分别为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如右图所示)。第四种鸟丁与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从x点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最可能 ()。a与丁种鸟和睦相处b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d与丁种鸟发生竞争解析群落内的各种群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分别获得了不同的生态位,如此题中不同的鸟在树上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垂直(或水平)结构。若从x处进入的丁鸟与乙鸟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则两鸟间必然要发生竞争(种间斗争),以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源,至于竞争结果则有多种可能。答案d11(多选)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解析本题考查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理解。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光照影响,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食物影响。根据群落的垂直结构,为了让不同的植物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应该合理套种。答案bc1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不能够影响其顶极群落解析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早期,群落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发展到顶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内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答案c13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m、n将呈现“j”型增长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解析a项中,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b项中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c项中“j”型增长的发生是以没有生存斗争为前提的,显然,m与n存在竞争关系,不可能满足“j”型增长的发生条件。d项中d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答案abc14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随着演替物种多样性增加,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由草本植物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0分)15(15分)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的过程。(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5)在以下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所需时间最短的是_。a地衣和苔藓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d森林阶段解析光裸岩地上演替至森林的过程是: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地衣可分泌地衣酸风化岩石,故可成为优先定居者,之后由于对阳光的争夺能力不同,群落中逐渐依次发生苔藓、草本及森林的优势取代。答案(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有机酸土壤(3)草本植物阶段(4)苔藓阶段苔藓阶段(5)ab16(15分)(2011广东六校联考)右图甲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甲图中ab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率为_株/(100 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甲图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乙图中的曲线_表示。(2)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丙图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_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3)_以及_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_,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以利于鼠害防治。解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种群密度变化率1株/(100 m2年)。因此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从甲图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因此用乙图中的曲线b表示。(2)由于r时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后,原有植物的根系、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仍然存在,因此以后该生态系统经历的是次生演替过程,最后趋于动态平衡,因此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先增多后趋于稳定。(3)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4)田鼠的活动范围大,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构建田鼠种群增长模型。根据增长模型为ntn0t,得出“j”型增长曲线,因此生存条件是食物或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条件。答案(1)1b(2)次生演替(答演替不可)先增多后趋于稳定(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4)标志重捕(调查统计)数据理想条件(食物或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种群及其特征1、3、4种群数量的变化29、13群落及其结构5、6、7、101415群落的演替11、128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东北三校联考)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cm2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解析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 cm2太小。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答案b2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马尾松林马尾松200 000 m321 000 m3淡水湖泊鲫鱼10 000 kg353 500 kg山地甘草1 000 kg20300 kg滩涂沙蚕10 000 kg30500 kga. b c 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马尾松的年增加量为4 000 m3,而年采收量为1 000 m3,年采收量小于增加量;鲫鱼的年增加量为3 500 kg,年采收量与增长量持平;甘草的年增长量为200 kg,而年采收量为300 kg,远大于年增长量;沙蚕的年增长量为3 000 kg,而年采收量为500 kg,年采收量小于增长量。答案c3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的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应处于稳定阶段d海南岛的气候适合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解析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的藏羚羊个体属于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应处于稳定阶段;海南岛的气候适合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其数量也不能大于k值。答案d4(多选)如图是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逐渐增加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题图所示属于稳定型,即种群中各个年龄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可保持稳定。答案abcd5(多选)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而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也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解析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数量增加,当捕食者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数量减少,这又会使捕食者数量减少。答案bc6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答案b7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b、c三个选项中只说出了某一区域内部分生物的总和,而不是全部生物的总和,而d选项中包含了群落的两个重要的判断要素:(1)一定自然区域一座山上;(2)所有生物的总和全部生物。故选d。答案d8下列群落演替序列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后的恢复演替解析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是从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演替而成的,这一阶段湖底有机物的积聚,主要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天长日久,湖底逐渐提高,湖底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属于初生演替。b、c、d三项原有的土壤条件并没有被破坏,属于次生演替。答案a9(多选)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使计算出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较大的人群中进行,如果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会使所得发病率偏大。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这样得到的数值应小于实际数值。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要随机取样,如果选择个体较少的区域作为样方,则计算的数值小于实际数值。答案cd10(2012南京调研)有关种群和群落叙述,正确的是()。a右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b右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 型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d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解析图中所示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a错;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增长率最大,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 对于活动能力强,生活范围广的动物来说,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针对不同种群而言,合理密植是相对于同一种农作物而言,同一种农作物不存在垂直结构,d错。答案c11(2012苏州模拟)在自然界,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c生物进化 d竞争解析题干中所述云杉和桦树均属乔木,从演替角度看,并没有发生群落的替代,也就不属于初生演替;生物入侵是指外源生物侵入某地,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而题干中并未涉及外源生物;进化是指某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从题干看,两种生物只是整体数量的增减,并未涉及显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等内容,故不属于生物进化;从结果上看是由于桦树不如云杉耐阴,导致桦树逐渐减少,属于二者竞争阳光等环境条件的结果,所以属于竞争现象。答案d12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结果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基本保留,因此,在此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答出两点即可)。(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取样要随机。种群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存斗争加剧,包括食物、空间不足和天敌增多。在绘图时一定要注意按照要求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由于a点种群数量不为零,所以曲线的起点不能为零。当种群数量为d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所以d点对应种群数量最大值。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3)如图所示(要求:画成“s”型曲线;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14(12分)图中所示动物为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螟,危害严重年份产量损失率可达20%以上。经研究发现赤眼蜂成虫可将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 子代发育成长,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幼 虫,从而有效控制了玉米螟的发生。赤眼蜂也可以将卵产在其他害虫的卵内,影响其他生物的种群密度。为探究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某生物小组在科研所的帮助下做了以下探究实验。实验材料:两块大小相同的玉米地、数量足够多的赤眼蜂成虫(未产卵)。实验步骤:步骤一:甲地_,在乙地中释放一定数量的赤眼蜂;步骤二:观察一段时间后待玉米螟孵化成成虫时,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进行诱捕成虫;步骤三:对照甲、乙两地捕获的玉米螟数量,并多次重复取平均值,对照数据,得出结论。(1)玉米螟与赤眼蜂的种间关系是_。(2)依据题干信息预测实验结果:_。(3)若甲地和乙地中捕获的玉米螟数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_。(写出两条)(4)小明利用下列公式“甲地捕获的玉米螟总数/甲地面积”进行甲地玉米螟的种群密度估算,该方法获得的数据是否科学合理?为什么?_。解析本题为实验设计题,同时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变量是有无赤眼蜂,因此甲地不释放赤眼蜂。(1)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所以两者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2)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赤眼蜂可控制玉米螟的种群增长,因此甲地捕获的玉米螟数量多于乙地。(3)甲、乙两地捕获的玉米螟数量相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两地相邻或很近,赤眼蜂为飞行动物,也可飞到甲地产卵,导致两地均有赤眼蜂分布,控制玉米螟的作用相当,从而导致捕获的玉米螟数量相当;另一个方面赤眼蜂没有将卵产在玉米螟卵中,因玉米螟发育到一定程度交尾后产卵,故赤眼蜂的释放时间、数量多少等均会影响其作用,导致两地捕获的玉米螟数量相同。(4)种群密度是指某地种群内所有个体与总面积的比值,而捕获的仅仅是玉米螟的成虫,所以该数据不合理。答案步骤一:不做处理(或不释放赤眼蜂)(1)寄生(2)甲地捕获的玉米螟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辽宁兴城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招聘急需紧缺人才3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衡水市人民医院B超仪器规范操作考核
- 2025广东中山市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聘用制医务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湖北荆州市石首市第二批校园招聘教师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中心医院护理物资与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试题
- 唐山市人民医院牙拔除术操作资格认证
- 衡水市中医院泌尿系统疾病编码考核
- 2025儿童医院脊柱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技术准入考核
- 邢台市中医院骨关节炎阶梯化治疗考核
- 衡水市人民医院学科空间规划考核
- 2025至2030年中国洗护用品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肿瘤中心建设汇报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十五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 消防宣传安全常识课件
-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 GB/T 1040.1-2025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DB54/T 0316-2024藏香生产技术规程
- 电力行业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