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我们章末复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新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我们章末复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新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我们章末复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新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我们章末复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新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我们章末复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我们章末复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应用一正确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内因(1)物种特化含义:一个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使其难以再适应变化的环境或其他环境。 特点:特化是对环境的超强适应,但这种适应可能是致命的。(2)功能基因的丧失含义:一些野生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遗传力和生活力下降,从而使种群数量减少而趋于濒危。特点:功能基因丧失是无法弥补的,只能在人工条件下尽量繁殖较多濒危动物,但长期人工饲养和近亲繁殖,又会使某些功能基因丧失而加快其绝灭过程。2外因(1)直接原因:乱捕滥猎等。(2)例1 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下列关于紫茎泽兰在中国泛滥成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中国西南地区的气侯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会发生基因突变答案d应用二有关病毒的知识总结(1)病毒的生活方式为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是消费者。(2)病毒的化学成分有核酸和蛋白质,可用蛋白酶或核酸酶将其水解,杀死病毒,也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其组成成分有蛋白质。(3)病毒的分类:从寄主类型可分为噬菌体(细菌病毒)、植食性昆虫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iv、sars病毒、乙肝病毒等);从遗传物质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但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4)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在宿主细胞内能进行复制增殖。例2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类型,最常见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亚型,有的亚型感染人,引起流感,有的亚型感染鸡、鸭等禽类,引起禽流感。2004年的“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的甲、乙、丙三种类型是基因重组产生的b甲型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不一定含有p元素c只能通过高温才能杀灭甲型流感病毒d甲型流感病毒与鸭、鹅、鸽子等动物的关系属于寄生关系答案d解析流感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的,一定含有c、h、o、n、p;流感病毒的核酸是单链rna,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三种类型流感病毒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通过高温、紫外线等方法杀灭病毒。应用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1提出问题(1)科学探究是从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开始的;(2)科学探究的问题是指能通过搜集证据而回答的问题;(3)问题往往是从客观的观察和思考中提出来的。2作出假设: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是建立在观察和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3设计实验(1)目的:验证假设。(2)条件: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重要的是要有创新。(3)重要内容:控制变量。在一个设计周密的实验中,除了一个因子外,其余因子都应始终保持不变,这样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此外,实验设计还包括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等。4实施实验:细致而客观地收集实验现象和数据。有时需重复实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分析证据:研究证据中蕴含的规律或趋势,思考其能否支持假设。为便于分析、交流和传播,常将数据分类整理,绘成表格和曲线图等。6得出结论:结论是对实验研究所作的总结,应充分肯定收集的证据是否支持原先的假设。3某校生物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花盆大豆数(粒)光照温度()水a10向阳光20充足b10暗室20不充足在这一实验设计中,应改正的错误是()a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黑暗的地方c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该维持在5d两个花盆都应浇充足的水答案d解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单一变量原则。对于该题是要求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因此其变量应是阳光,即一组有阳光,一组没有阳光(黑暗),其他条件应一样。1.关于病毒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b病毒的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功能c所有病毒都仅由核衣壳组成,核衣壳由蛋白质组成d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答案c解析病毒由外部的衣壳蛋白和壳内的核酸组成。2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区别的是()a能够使人或动植食性昆虫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答案d3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答案c解析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相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在,全世界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了b我国野生生物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c自然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d大熊猫、金丝猴、银杉等野生生物分布区域明显缩小,处于濒临绝灭的状态答案c解析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5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有许多野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种内斗争c传染病流行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答案d解析a、b、d三项的内容都可以认为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原因,但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青霉素能有效地控制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c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损伤人体神经系统的传染病d破译病毒基因组将为开发抗病毒药物提供新思路答案d7下列哪项是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的共同特征()a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b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都能独立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d同时具备dna和rna两种核酸,变异频率高答案a解析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都是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且没有细胞器,都不能独立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表现出生命活动增殖。8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有:推论;结论;问题;实验;观察;假设。其研究的步骤一般是()a bc d答案d解析研究生物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自于观察,问题提出后,需要假设,作出预期,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以得出结论。9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有关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答案c解析考查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依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要研究不同的光照强度对鸟鸣叫次数的影响,控制的实验变量应是不同的光照强度。从题意来看,同一天的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同一时间、不同季节都是控制的光照强度,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而c选项中,在繁殖季节,因生殖的需要,鸣叫次数会有很大变化,此时的影响因素很可能不是光照强度的一种。10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对照组的实验()a为了简化实验,提高效率,一定不要设置b根据实验情况设置c为了实验的科学性,一般都要设置d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多设置几组无关变量的对照实验答案c11造成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特化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答案d解析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1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普通的培养基上能培养病毒b病毒属于真核生物c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d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答案c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遗传物质为dna(如乙肝病毒)或rna(如流感病毒),生活方式为寄生,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故不能在普通的培养基上培养。13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信息的过程就是观察b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先前实验的结论对将来的事件做出推论c预测肯定是正确无误的d通过测量,科学家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得更加精确答案c14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田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2)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_。答案(1)自我调节能力(或稳定性)(2)防风固沙,调节气候(3)生物生存环境迅速恶化,部分生物因不适应而被淘汰。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对生物所生存环境的保护。在我国西部,由于气候干燥、水量较少,因此,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也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人们的生活、生存环境,保护一方水土,国家不惜人力物力,加大投入,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15已知唾液中含淀粉酶,胃液中含蛋白酶,有人设计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试管加入物质控制条件检验方法结果甲2 ml淀粉糊2 ml蒸馏水37水浴10 min加2滴碘液变蓝乙2 ml淀粉糊2 ml唾液37水浴10 min加2滴碘液不变蓝丙2 ml淀粉糊2 ml胃液37水浴10 min加2滴碘液变蓝(1)该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_管和_管。(2)比较甲和乙、乙和丙依次可以证明_。(3)本实验提示,设计对照实验的要求是_。答案(1)乙甲、丙(2)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3)除了可变因素外,其他因素如加入物质的量、控制条件和检验方法等都相同解析在生物学研究中进行实验设计验证某假设时,通常要用到对照实验,本题就属于对照实验分析题,题意清晰、简洁,有助于学生掌握对照实验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要找出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