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教育九年级化学暑期讲义第二讲.doc_第1页
一加一教育九年级化学暑期讲义第二讲.doc_第2页
一加一教育九年级化学暑期讲义第二讲.doc_第3页
一加一教育九年级化学暑期讲义第二讲.doc_第4页
一加一教育九年级化学暑期讲义第二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加一教育九年级化学暑期讲义第二讲课题:化学研究些什么编写:黄绪宏 审核【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与性质、用途与制取; 2知道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认识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其性质和用途也不相同。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物质的三态的变化、热胀冷缩现象等:变化过程中生成了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如燃烧、钢铁生锈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物质在发生_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而不需要发生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水在通常状况下是液态的,这种性质是水的_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2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极小的_构成的。世间万物都是由_组成的。在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在微观上,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2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不同,导致了物质的种类、性质和用途都_。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教材答疑】图1-20 “观察与思考”【点拨】1燃烧时产生浓厚的白烟,燃烧消耗了氧气;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水量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3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进入瓶中的水少于瓶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止水夹没夹紧会导致进入瓶内的水多于瓶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4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填补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水不能进入到集气瓶中。 3纯净物是_,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混合物是_,如空气、海水、调味的酱油等都是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长期以来被作为燃料使用,其实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可以综合利用,能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染料、化肥、化学纤维、合成橡胶、_等产品。 21772年,法国化学家_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确定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率先人工合成了_。【考点详析】【例1】(2012连云港)下列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B冰雪消融C玻璃破碎D车轮爆胎【例2】(2012南昌)如图所示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例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例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由炽热的焦炭与水反应制得,也可以由炽热的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得。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 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是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人因缺氧而死亡。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可以在高温下使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达到炼铁的目的。 (1)请归纳出一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_,化学性质_ (2)一氧化碳的制取方法_。 (3)一氧化碳的用途_。【课堂练习】 1“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2011北京)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氢铵易分解 3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 B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C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 D白炽灯泡通电放出的热量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碳酸氢铵放在蒸发皿中加热,现象为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氨气 B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的蜡由固态变为液态,火焰的底部呈淡蓝色,上部呈明亮的黄色,同时放出热量 C氯化氢气体与氨气混合时,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 D向白色的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白色的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5(2012汕头)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 A研究白糖的结构 B研究白糖的用途 C研究白糖的变化 D研究白糖的制法 6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坚硬”属于金刚石的_性质,金刚石加工成钻石发生的是_变化,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金刚石的_性质,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发生的是_变化。7某单位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貌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_;_。(2)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可以是_。【中考真题】一、选择题 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2(2012天津)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思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天然气、酒精等)(1)燃烧产物(水和二氧化碳等)(2)燃料(天然气、酒精等),这样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中的变化为(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均为物理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均为化学变化3(2011广东)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A铁丝 B蜡烛 C木炭 D红磷 4(2010威海)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的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支持燃烧 B容易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D容易汽化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面的短文,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描述的空白处。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_,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_。氯气在1.01105 Pa时,冷却到-34.6变成液态氯_,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_。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能燃烧_,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做氯化氢的气体_。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 6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少年儿童所的化学讲座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子火焰的可燃物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