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备课】高中语文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四维备课】高中语文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四维备课】高中语文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3本课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虽小但情节生动,难易适中,内容方面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导学案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烛之武劝说艺术的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1.了解左传等文学常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分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评析烛之武的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3.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大智大勇的爱国精神。2课时(连案)课前活动区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诵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内容。3.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堂活动区”中的问题。4.再读课文,思考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及【课堂探究】中的相关问题。课堂活动区1.给下列的字注音。贰( ) 函( ) 氾( ) 佚( )缒( ) 鄙( ) 共( ) 瑕( )阙( ) 杞( ) 逢( ) 戍(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 )(3)共其乏困(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实词:(1)焉用亡郑以陪邻(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又欲肆其西封(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以乱易整,不武( )(6)失其所与,不知( )虚词:(1)以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其吾其还也( )君知其难也( )共其乏困( )(4)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夫晋,何厌之有( )许之( )(5)因因人之力而敝之( )(6)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1)烛之武退秦师( )(2)且贰于楚也( )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越国以鄙远 ( )(6)既东封郑(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是寡人之过也( )(2)何厌之有(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以其无礼于晋( )(5)敢以烦执事( ) 课堂探究1.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 2.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之前,先“辞”后“受”,有什么作用? 3.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兵,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请分析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的。 4.文章虽短,但叙事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曲折多变,请结合内容简析。 5.本课的中心人物是烛之武,请结合课文内容,概括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烛之武有勇有谋,但直到须发尽白才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他的“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