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doc_第1页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doc_第2页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doc_第3页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doc_第4页
【备战】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13】高考生物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2012年高考真题精选】1.(2012重庆高考4)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2012天津高考4)下列实验操作难呢过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技术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3.(2012广东高考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4.(2012福建高考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5.(2012年高考全国卷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6.(2012年高考全国卷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得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 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 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 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8. (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9.(2012北京高考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10.(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11.(2012海南卷)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12.(2012上海卷)21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13.(2012山东高考26)右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 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中间关系是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4)人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 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14.(2012广东高考27)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促使其释放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15.(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2)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2011年高考真题精选】1.(2011北京卷)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2.(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3、(2011江苏卷)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2010年高考真题精选】 1.(10全国卷1)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2.(10全国卷1)4.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3.(10浙江卷)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4.(10海南卷)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6.(10海南卷)1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物种数量 年数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7.(10福建卷)26.ii.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调查日期(月日)6l0615 620625 630 75 710 715 720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l.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23(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小)。8.(10福建卷)30.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关系.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 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2009年高考真题精选】1.(09全国卷)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2.(09安徽卷)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3.(09山东卷)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 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 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4.(09广东理基)50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5.(09广东卷)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6.(09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a. 初生演替 b. 生物入侵 c. 生物进化 d. 种间竟争【答案】d7.(09江苏卷)27(7分)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loo100300数量(株)1206232166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8.(09辽宁、宁夏卷)32.(11分)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j。9.(09山东卷)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块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 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 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10.(09天津卷)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 c. d. 11.(09浙江卷)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 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 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12.(09广东理基)51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11、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初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13.(09广东文基)73图1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14.(09福建卷)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15.(09重庆卷)5.题图5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 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 流向分解者的k可悲生产这直接吸收利用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16.(09广东卷)1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17.(09广东卷)1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18.(09江苏卷)17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19.(09全国卷)34(10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20.(09北京卷)30.(16分)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2)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 22.(09广东卷)32.(8分)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两条)。(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23.(09海南卷)24(9分)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的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3分)24.(09广东卷)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25. (09上海理综卷)1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2008年高考真题精选】1.(08广东理基)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答案:d2.(08海南生物)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答案:c3.(08广东生物)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莬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 b. c. d. 答案:d4.(08全国)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答案:c5.(08天津理综)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答案:c6.(08广东理基)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从种群特征分析,水华属于( ) a.不规则波动 b.不均匀分布 c.短期内暴长 d.季节性消长答案:c7.(08海南生物)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答案:b8.(08上海生物)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答案 :d9.(08江苏生物)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a. b. c. d.答案:c10.(08上海生物)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答案 a【最新模拟】1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答案c3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4下列关于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6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7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死亡率如图曲线,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aa bb cc dd8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9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10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cm2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1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12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为了遏止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下图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这3条曲线对应的动物正确的是()(注:左y轴数值对应甲、乙曲线,右y轴数值对应丙曲线)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13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m)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14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15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16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基本不会发生变化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d草本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17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a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自我调节能力强弱d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18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19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20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右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21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问题。(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株/m2。(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_。(3)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等级高度(cm)数量(株)a级h10120b级10h3062c级30h10032d级100300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22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植物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a10.09.28.0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e3.22.81.71.30.5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用的方法是_,此方法的关键是_。(2)如果5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地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3)如果要全面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