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景物形象导学案.doc_第1页
诗歌景物形象导学案.doc_第2页
诗歌景物形象导学案.doc_第3页
诗歌景物形象导学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导学案学习要点:1、了解景物形象的特点。2、结合典型例题及训练题,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学会规范回答诗歌表述题。学习过程:一、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人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这样,客观物象就成了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词)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词)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歌中出现多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大都有一定的联系。二知识储备景物形象的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三、教学过程例1、(2011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例2、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斋闻雁来。寒 塘 赵 嘏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过南楼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例3:(99全国)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宿洞雪宫 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注释: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大涤洞,是著名的游览胜地。(1)此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 分)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四、思维巩固、学以致用。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余干旅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问: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2、(2005年江苏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3.(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五、迁移训练(2012山东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3、(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态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赏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 7.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 8.以松象征坚贞高洁。 9.以莲代表爱情。 10.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12.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 13.鸿雁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一 以冰雪、比喻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如: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应念领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二 以蝉比喻品行高洁。如: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三以松比喻坚韧挺拔的精神。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花时。(陈毅松)四以竹子比喻高风亮节。 如:无人赏高节,独自抱贞心。(刘孝先竹)五以梅比喻凌寒傲雪的精神。如: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六 以菊花比喻迎风斗雪的傲骨。如: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七 以荷花比喻不同流合污或出淤泥而不染。如: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2. 周敦颐的爱莲说;八 以鸿雁借指书信。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九以喜鹊借指喜庆。如: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陈与义雨晴)十 乌鸦渲染凄凉的气氛。如:1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十一.以杜鹃(杜宇)的叫声比喻悲苦忧伤或乡愁乡思。如:1.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陆游鹊桥仙)2.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3.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十二.以丁香比喻忧愁。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十三.以鸳鸯鸟、连理枝比喻忠贞的爱情。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十四.以雨打梧桐、雨打芭蕉寄寓离愁别绪。如:1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宋代周紫芝鹧鸪天2.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林逋宿洞霄宫)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4.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十五.以折柳(杨柳)、杨柳枝、关山月借指惜别或离愁别续 。如: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2.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十六.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之情。如: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十七.以落日(黄昏)比喻迟暮之感。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园)十八.以桃李杏烘托春天勃勃生机。如: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2绿杨烟外晓寒径,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十九.以渔樵、垂钓、蓑衣、斗笠借指隐居。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二十. 以长亭、短亭借指送别。如: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铃)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3.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二十一.以春草比喻离别的愁绪。如:1.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2.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二十二. 以猿啼寄寓一种悲伤的感情。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2.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3.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二十三.以月亮、月光寄寓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二十四. 以红豆寄寓相思之情。如: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王维的相思)(2012山东卷)1、参考答案: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2、参考答案: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答案】(1)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的心情。(2分) (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09年宁夏、海南卷)(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