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圆(第2课时).doc_第1页
24.1 圆(第2课时).doc_第2页
24.1 圆(第2课时).doc_第3页
24.1 圆(第2课时).doc_第4页
24.1 圆(第2课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1 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圆的有关概念 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它们的应用 教学目标 了解圆的有关概念,理解垂径定理并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及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 从以上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得出: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圆的新定义: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组成的图形 同时,我们又把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线段AC,AB;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24-1线段AB;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C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或“弧AC”大于半圆的弧(如图所示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如图所示)或叫做劣弧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 (1)如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理由 (老师点评)(1)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CD (2)AM=BM,即直径CD平分弦AB,并且平分及 这样,我们就得到下面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下面我们用逻辑思维给它证明一下: 已知:直径CD、弦AB且CDAB垂足为M 求证:AM=BM,. 分析:要证AM=BM,只要证AM、BM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只要连结OA、OB或AC、BC即可证明:如图,连结OA、OB,则OA=OB在RtOAM和RtOBM中 RtOAMRtOBM AM=BM 点A和点B关于CD对称 O关于直径CD对称 当圆沿着直线CD对折时,点A与点B重合,与重合,与重合 ,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到结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本题的证明作为课后练习) 例1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弦(即图中,点O是的圆心,其中CD=600m,E为上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 解:如图,连接OC 设弯路的半径为R,则OF=(R-90)m OECD CF=CD=600=300(m) 根据勾股定理,得:OC2=CF2+OF2 即R2=3002+(R-90)2 解得R=545 这段弯路的半径为545m 三、巩固练习 教材P86 练习 P88 练习 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圆的有关概念;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以及它们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24.1 圆(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圆心角的概念 2有关弧、弦、圆心角关系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3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教学目标 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弦、弧中有一个量的两个相等就可以推出其它两个量的相对应的两个值就相等,及其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弦也相等及其两个推论和它们的应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定理和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如图所示,AOB的顶点在圆心,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如图所示的O中,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将圆心角AOB绕圆心O旋转到AOB的位置,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为什么? =,AB=AB 理由:半径OA与OA重合,且AOB=AOB 半径OB与OB重合 点A与点A重合,点B与点B重合 与重合,弦AB与弦AB重合 =,AB=AB 因此,在同一个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是否也有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呢?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同样,还可以得到: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例1如图,在O中,AB、CD是两条弦,OEAB,OFCD,垂足分别为EF (1)如果AOB=COD,那么OE与O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如果OE=OF,那么与的大小有什么关系?AB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AOB与COD呢? 分析:(1)要说明OE=OF,只要在直角三角形AOE和直角三角形COF中说明AE=CF,即说明AB=CD,因此,只要运用前面所讲的定理即可(2)OE=OF,在RtAOE和RtCOF中,又有AO=CO是半径,RtAOERtCOF,AE=CF,AB=CD,又可运用上面的定理得到= 解:(1)如果AOB=COD,那么OE=OF 理由是:AOB=COD AB=CD OEAB,OFCD AE=AB,CF=CD AE=CF 又OA=OC RtOAERtOCF OE=OF (2)如果OE=OF,那么AB=CD,=,AOB=COD 理由是: OA=OC,OE=OF RtOAERtOCF AE=CF 又OEAB,OFCD AE=AB,CF=CD AB=2AE,CD=2CF AB=CD =,AOB=COD 三、巩固练习 教材P89 练习1 教材P90 练习2 五、归纳总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圆心角概念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部分相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24.1 圆(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圆周角的概念 2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弦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及其它们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圆周角的定理、圆周角的定理的推导及运用它们解题 2难点:运用数学分类思想证明圆周角的定理 3关键:探究圆周角的定理的存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圆心角? 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老师点评:(1)我们把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二、探索新知问题:如图所示的O,我们在射门游戏中,设E、F是球门,设球员们只能在所在的O其它位置射门,如图所示的A、B、C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像EAF、EBF、ECF这样的角,它们的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现在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下面,我们通过逻辑证明来说明“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1)设圆周角ABC的一边BC是O的直径,如图所示 AOC是ABO的外角 AOC=ABO+BAO OA=OB ABO=BAO AOC=ABO ABC=AOC(2)如图,圆周角ABC的两边AB、AC在一条直径OD的两侧,那么ABC=AOC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道题的说明过程 老师点评:连结BO交O于D同理AOD是ABO的外角,COD是BOC的外角,那么就有AOD=2ABO,DOC=2CBO,因此AOC=2ABC(3)如图,圆周角ABC的两边AB、AC在一条直径OD的同侧,那么ABC=AOC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证明 老师点评:连结OA、OC,连结BO并延长交O于D,那么AOD=2ABD,COD=2CBO,而ABC=ABD-CBO=AOD-COD=AOC 现在,我如果在画一个任意的圆周角ABC,同样可证得它等于同弧上圆心角一半,因此,同弧上的圆周角是相等的 从(1)、(2)、(3),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到下面的推导: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下面,我们通过这个定理和推论来解一些题目 例1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C,使AC=AB,BD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分析:BD=CD,因为AB=AC,所以这个ABC是等腰,要证明D是BC的中点,只要连结AD证明AD是高或是BAC的平分线即可 解:BD=CD 理由是:如图24-30,连接AD AB是O的直径 ADB=90即ADBC 又AC=AB BD=CD 三、巩固练习 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圆周角的概念; 2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相等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应用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六、布置作业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学内容 1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 点P在圆上d=r 点P在圆内dr点P在圆外;如果d=r点P在圆上;如果dr 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 这个结论的出现,对于我们今后解题、判定点P是否在圆外、圆上、圆内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们接下去研究确定圆的条件: 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二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二点、三点呢?请同学们按下面要求作圆 (1)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2)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C三点(其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1)无数多个圆,如图1所示 (2)连结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则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A、B的距离都相等,都满足条件,作出无数个其圆心分布在AB的中垂线上,与线段AB互相垂直,如图2所示 (1) (2) (3) (3)作法:连接AB、BC; 分别作线段AB、BC的中垂线DE和FG,DE与FG相交于点O;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O就是所要求作的圆,如图3所示在上面的作图过程中,因为直线DE与FG只有一个交点O,并且点O到A、B、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中垂线上的任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经过A、B、C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 即: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也就是,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下面我们来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出一个圆 证明:如图,假设过同一直线L上的A、B、C三点可以作一个圆,设这个圆的圆心为P,那么点P既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1,又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2,即点P为L1与L2点,而L1L,L2L,这与我们以前所学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矛盾所以,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 上面的证明方法与我们前面所学的证明方法思路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在某些情景下,反证法是很有效的证明方法 例1某地出土一明代残破圆形瓷盘,如图所示为复制该瓷盘确定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 分析:圆心是一个点,一个点可以由两条直线交点而成,因此,只要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两条线段,作线段的中垂线,交点就是我们所求的圆心 作法:(1)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三点连结成两条线段; (2)作两线段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 则O就为所求的圆心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00 练习1、2、3、4 五、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三角形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4反证法的证明思想 5以上内容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学内容 1直线和圆相交、割线;直线和圆相切、圆的切线、切点;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圆相离等概念 2设O的半径为r,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为d 直线L和O相交dr 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5应用以上的内容解答题目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有关概念(2)理解设O的半径为r,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直线L和O相交dr (3)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并熟练掌握以上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d=r直线和圆相切,讲授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题目 2难点与关键:由上节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迁移并运动直线导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三个对应等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老师口答,学生口答,老师并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我们前一节课已经学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 则有:点P在圆外dr,如图(a)所示; 点P在圆上d=r,如图(b)所示; 点P在圆内dr,如图(c)所示 二、探索新知 前面我们讲了点和圆有这样的位置关系,如果这个点P改为直线L呢?它是否和圆还有这三种的关系呢? (学生活动)固定一个圆,把三角尺的边缘运动,如果把这个边缘看成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口答,学生口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和相离(老师板书)如图所示: 如图(a),直线L和圆有两个公共点,这时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如图(b),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这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点叫做切点 如图(c),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这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相离 我们知道,点到直线L的距离是这点向直线作垂线,这点到垂足D的距离,按照这个定义,作出圆心O到L的距离的三种情况? (学生分组活动):设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请模仿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出什么结论?老师点评直线L和O相交dr,如图(c)所示 因为d=r直线L和O相切,这里的d是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即垂直,并由d=r就可得到L经过半径r的外端,即半径OA的A点,因此,很明显的,我们可以得到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上面的判定定理,如果你要证明一条直线是O的切线,你应该如何证明? (老师点评):应分为两步:(1)说明这个点是圆上的点,(2)过这点的半径垂直于直线 例1如图,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AC=4cm (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直线AB与C相切?为什么?(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和4cm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直线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分析:(1)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可知,要使直线AB与C相切,那么这条半径应垂直于直线AB,并且C点到垂足的长就是半径,所以只要求出如图所示的CD即可 (2)用d和r的关系进行判定,或借助图形进行判定 解:(1)如图24-54:过C作CDAB,垂足为D 在RtABC中 BC= CD=2 因此,当半径为2cm时,AB与C相切 理由是:直线AB为C的半径CD的外端并且CDAB,所以AB是C的切线 (2)由(1)可知,圆心C到直线AB的距离d=2cm,所以 当r=2时,dr,C与直线AB相离; 当r=4时,dr,C与直线AB相交 刚才的判定定理也好,或者例1也好,都是不知道直线是切线,而判定切线,反之,如果知道这条直线是切线呢?有什么性质定理呢?实际上,如图,CD是切线,A是切点,连结AO与O于B,那么AB是对称轴,所以沿AB对折图形时,AC与AD重合,因此,BAC=BAD=90 因此,我们有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02 练习,P103 练习 四、应用拓展 例2如图,AB为O的直径,C是O上一点,D在AB的延长线上,且DCB=A (1)CD与O相切吗?如果相切,请你加以证明,如果不相切,请说明理由(2)若CD与O相切,且D=30,BD=10,求O的半径 分析:(1)要说明CD是否是O的切线,只要说明OC是否垂直于CD,垂足为C,因为C点已在圆上 由已知易得:A=30,又由DCB=A=30得:BC=BD=10 解:(1)CD与O相切 理由:C点在O上(已知) AB是直径 ACB=90,即ACO+OCB=90 A=OCA且DCB=A OCA=DCB OCD=90 综上:CD是O的切线 (2)在RtOCD中,D=30 COD=60 A=30 BCD=30 BC=BD=10 AB=20,r=10 答:(1)CD是O的切线,(2)O的半径是10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直线和圆相交、割线、直线和圆相切,切线、切点、直线和圆相离等概念 2设O的半径为r,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 直线L和O相交dr 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5应用上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切线长的概念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三角形的内切圆及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理解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熟练掌握它的应用 复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知识迁移到切长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然后根据所学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给出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概念,最后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ABC,作三个内角平分线,说说它具有什么性质? 2点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你能说说在这一节中应掌握几个方面的知识? 3直线和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它们如何? 老师点评:(1)在黑板上作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并口述其性质: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2)(口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dr;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反证法的思想 (3)(口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样有三种:直线L和O相交dr;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二、探索新知 从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知道,过O上任一点A都可以作一条切线,并且只有一条,根据下面提出的问题操作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在你手中的纸上画出O,并画出过A点的唯一切线PA,连结PO,沿着直线PO将纸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这时,OB是O的一条半径吗?PB是O的切线吗?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说明圆中的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 OB与OA重叠,OA是半径,OB也就是半径了又因为OB是半径,PB为OB的外端,又根据折叠后的角不变,所以PB是O的又一条切线,根据轴对称性质,我们很容易得到PA=PB,APO=BPO 我们把PA或PB的长,即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从上面的操作几何我们可以得到: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下面,我们给予逻辑证明 例1如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求证:PA=PB,OPA=OPB 证明:PA、PB是O的两条切线 OAAP,OBBP 又OA=OB,OP=OP, RtAOPRtBOP PA=PB,OPA=OPB 因此,我们得到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我们刚才已经复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同刚才画的图)设交点为I,那么I到AB、AC、BC的距离相等,如图所示,因此以点I为圆心,点I到BC的距离ID为半径作圆,则I与ABC的三条边都相切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例2如图,已知O是ABC的内切圆,切点为D、E、F,如果AE=1,CD=2,BF=3,且ABC的面积为6求内切圆的半径r 分析:直接求内切圆的半径有困难,由于面积是已知的,因此要转化为面积法来求就需添加辅助线,如果连结AO、BO、CO,就可把三角形ABC分为三块,那么就可解决 解:连结AO、BO、CO O是ABC的内切圆且D、E、F是切点 AF=AE=1,BD=BF=3,CE=CD=2 AB=4,BC=5,AC=3 又SABC=6 (4+5+3)r=6 r=1 答:所求的内切圆的半径为1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06 练习 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圆的切线长概念; 2切线长定理; 3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概念 六、布置作业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1两个圆相离(外离、内含),两个圆相切(外切、内切),两个圆相交等概念 2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r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两圆的位置关系,d与r1和r2之间的关系 外离dr1+r2 外切d=r1+r2 相交r1-r2dr1+r2 内切d=r1-r2 内含0dr1-r2(其中d=0,两圆同心) 教学目标 了解两个圆相离(外离、内含),两个圆相切(外切、内切),两圆相交、圆心距等概念 理解两圆的互解关系与d、r1、r2等量关系的等价条件并灵活应用它们解题 通知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结合操作几何,迁移到圆与圆之间的五种关系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两个圆的五种位置关系中的等价条件及它们的运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五种关系的等价条件及应用它们解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 在你的随堂练习本上,画出直线L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写出等价关系老师点评:直线L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如图(a)(c)所示(其中d表示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r是O的半径) (a) 相交 dr 二、探索新知 请每位同学完成下面一段话的操作几何,四人一组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1,再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把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 (2)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为d,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老师用两圆在黑板上运动并点评:可以发现,可以会出现以下五种情况: (1)图(a)中,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 (2)图(b)中,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 (3)图(c)中,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两个圆相交 (4)图(d)中,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为了区分(e)和(d)图,把(b)图叫做外切,把(d)图叫做内切 (5)图(e)中,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为了区分图(e)和图(e),把图(a)叫做外离,把图(e)叫做内含 图(f)是(e)甲的一种特殊情况圆心相同,我们把它称为同心圆 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1+r2; 外切只有一个交点,结合图(a),也很明显d=r1+r2; 相交有两个交点,如图两圆相交于A、B两点,连接O1A和O2A,很明显r2-r1dr1+r2;内切是内含加相切,因此d=r2-r1;内含是0dr2-r1(其中d=0,两圆同心)反之,同样成立,因此,我们就有一组等价关系(老师填完表格) 例1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图1所示(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 (1) (2) 分析:要求TPN,其实就是求OPO的角度,很明显,POO是正三角形,如图2所示 解:PO=OO=PO POO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OPO=60 又TP与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 TPO=90,NPO=90 TPN=360-290-60=120 例2如图1所示,O的半径为7cm,点A为O外一点,OA=15cm,求:(1)作A与O外切,并求A的半径是多少? (1) (2) (2)作A与O相内切,并求出此时A的半径 分析:(1)作A和O外切,就是作以A为圆心的圆与O的圆心距d=rO+rA;(2)作OA与O相内切,就是作以A为圆心的圆与O的圆心距d=rA-rO 解:如图2所示,(1)作法:以A为圆心,rA=15-7=8为半径作圆,则A的半径为8cm(2)作法:以A点为圆心,rA=15+7=22为半径作圆,则A的半径为22cm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09 练习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概念:两个圆相离(外离、内含),相切(外切、内切),相交 2设两圆的半径为r1,r2,圆心距为d(r1r1+r2 外切d=r1+r2 相交r2-r1dr1+r2 内切d=r2-r1 内含0dr2-r1(当d=0时,两圆同心) 六、布置作业 24.3 正多边形和圆 教学内容 1正多边形和圆的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2在正多边形和圆中,圆的半径、边长、边心距中心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3正多边形的画法 教学目标 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正多边形半径和边长、边心距、中心角之间的关系,会应用多边形和圆的有关知识画多边形 复习正多边形概念,让学生尽可能讲出生活中的多边形为引题引入正多边形和圆这一节间的内容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讲清正多边形和圆中心正多边形半径、中心角、弦心距、边长之间的关系 2难点与关键:通过例题使学生理解四者:正多边形半径、中心角、弦心距、边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如果我们以正多边形对应顶点的交点作为圆心,过点到顶点的连线为半径,能够作一个圆,很明显,这个正多边形的各个顶点都在这个圆上,如图,正六边形ABCDEF,连结AD、CF交于一点,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那么肯定B、C、D、E、F都在这个圆上 因此,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十分密切,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作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我们以圆内接正六边形为例证明 如图所示的圆,把O分成相等的6段弧,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六边ABCDEF,下面证明,它是正六边形 AB=BC=CD=DE=EF AB=BC=CD=DE=EF 又A=BCF=(BC+CD+DE+EF)=2BC B=CDA=(CD+DE+EF+FA)=2CD A=B 同理可证:B=C=D=E=F=A 又六边形ABCDEF的顶点都在O上 根据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相等、六边形ABCDEF是O的内接正六边形,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外接圆 为了今后学习和应用的方便,我们把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多边形的中心 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例1已知正六边形ABCDEF,如图所示,其外接圆的半径是a,求正六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分析:要求正六边形的周长,只要求AB的长,已知条件是外接圆半径,因此自然而然,边长应与半径挂上钩,很自然应连接OA,过O点作OMAB垂于M,在RtAOM中便可求得AM,又应用垂径定理可求得AB的长正六边形的面积是由六块正三角形面积组成的 解:如图所示,由于ABCDEF是正六边形,所以它的中心角等于=60,OB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它的半径 因此,所求的正六边形的周长为6a 在RtOAM中,OA=a,AM=AB=a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边心距 OM=a 所求正六边形的面积=6ABOM=6aa=a2 现在我们利用正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来画正多边形 例2利用你手中的工具画一个边长为3cm的正五边形 分析:要画正五边形,首先要画一个圆,然后对圆五等分,因此,应该先求边长为3的正五边形的半径解:正五边形的中心角AOB=72,如图,AOC=30,OA=ABsin36=1.5sin362.55(cm) 画法(1)以O为圆心,OA=2.55cm为半径画圆; (2)在O上顺次截取边长为3cm的AB、BC、CD、DE、EA (3)分别连结AB、BC、CD、DE、EA 则正五边形ABCDE就是所要画的正五边形,如图所示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15 练习1、2、3 P116 探究题、练习 四、应用拓展 五、归纳小结(学生小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正多边和圆的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的边心距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中心角、边长、正多边的边心距之间的等量关系 3画正多边形的方法 4运用以上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2扇形的概念; 3圆心角为n的扇形面积是S扇形=; 4应用以上内容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的概念,理解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熟练掌握它们的应用 通过复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公式,探索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和扇形面积S扇=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扇形面积S扇=及其它们的应用 2难点:两个公式的应用 3关键:由圆的周长和面积迁移到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什么叫弧长? 二、探索新知 (小黑板)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设圆的半径为R,则: 1圆的周长可以看作_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2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 32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 44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 5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 (老师点评)根据同学们的解题过程,我们可得到: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例1制作弯形管道时,需要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如图所示的管道的展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