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方文明.ppt_第1页
古代东方文明.ppt_第2页
古代东方文明.ppt_第3页
古代东方文明.ppt_第4页
古代东方文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文明的曙光 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苏美尔城邦时代 古代东方文明 地理概念 西亚 近东 在西方人的眼里 近东 是 五海之地 即被五海环绕之地 五海指地中海 黑海 里海 波斯湾和红海 NearEast 亦称 中东 MiddleEast 或 古代东方 AncientOrient 古代西亚的地理环境 美索不达米亚 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和叙利亚 伊朗和土耳其的一部分希腊人称 两河之间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美索不达米亚 地理范围 苏美尔 巴比伦 亚述 叙利亚 腓尼基 迦南 美索不达米亚 肥沃的新月形土地 大麦 小麦 羊农业的发源地 北部多丘陵 平原 南部多沼泽 也有宽阔 平坦但贫瘠的平原 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 Strabo 前64 后21年 在他的 地理学 中已把两河流域划分为两部分 他的划分大致以巴格达为界 以北称为 美索不达米亚 Mesopotamia 意为 两河之间 以南称为 巴比伦尼亚 从此 巴比伦 城市 的名称被区域化 变成了区域名称 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 Plinius 公元23 79年 用 美索不达米亚 一词指整个两河流域 包括南北两部分 此后 人们都沿用了老普林尼的用法 即用 美索不达米亚 指整个两河流域 大约于公元前四千纪末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的苏美尔人 Sumerians 已把两河流域南部划分为 南北 两个部分 大致以古代城市尼普尔 Nippur 为界 北部为 基乌里 KI URI 阿卡德人称之为 阿卡都 Akkadu 今日所说的 阿卡德 Akkade 即由此而来 南部为 基恩基 KINGI 阿卡德人称之为 苏美鲁 umeru 今日所说的 苏美尔 Sumer 即由此而来 二 地貌特征多种多样的地形 1 山区 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部 即伊朗和土耳其境内 土耳其境内 两大东西走向的山脉 一是靠黑海海岸的本都山脉 Pontus 一是靠地中海海岸的托罗斯山脉 它们之间是从西向东伸延的土耳其高原 海拔约500米 伊朗境内 伊朗北部 即里海南岸 的厄尔布尔士山脉 ElburzMts 和扎格罗斯山脉 Zagros 扎格罗斯山脉是西北 东南走向的山脉 它是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分水岭 海拔4000米 而最高峰不止4000米 是座死火山 叙利亚 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境内的地中海沿岸阿拉伯半岛的红海沿岸 2 平原两河 源于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高原幼发拉底河 1780公里 冰雪融水 流速慢 流量大底格里斯河 1150公里 降雨 流速快 流量小希特 萨马拉线北 石灰岩 页岩河床 河道较深较窄 水位差大 较少改道南 冲积平原河床 水位差小 改道频繁 河床高气候 降雨不及时 泛滥又不适时冬季为雨季春季 4 6月 为泛滥季灌溉发达盐碱化 不及时排涝 灌溉引起地下水位升高 将盐带到地表休耕 弃耕 文明中心北移的原因 1 盐碱化据美国亚述学家雅各布森 Th Jacobsen 的研究 拉格什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就开始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 千年之后 盐碱化成了整个巴比伦尼亚农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公元前2400年前后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小麦产量约占这一地区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六 三个世纪后 下降到百分之二 而在公元前2000年到1700年间 小麦已不见于文献 就是耐盐碱的大麦 产量也急剧下降 他认为 农业的减产造成人口北徙 政治优势也随之北移 不同意见 改进灌溉技术和实行两年一次的休耕制 都避免和减缓盐碱化 苏美尔人约属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一部 农人历书 就以一个农人教子的口气 详细讲述了如何对 休耕 地进行平整和灌溉 以达到高产的具体方法 2 河流改道遗址的分布 北部南部 三 海岸线猜测 纳西里耶以南可能曾被大海淹没 今昔的海岸线不同 1 以伊拉克南部城市纳西里耶 Nasiriyah 北纬31 03度 东经46 15度 为界 其北 重要遗址星罗旗布 而其南则了无一址 2 楔形文字文献 埃利都 Eridu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城市 坐落在海岸边 又有楔文文献道 在乌尔 Ur 的 码头 海船往来 装卸货物 而这两个遗址距今日的海岸线都在一百英里左右 1952年 两个地质学家联合发表了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地理史 一文 推翻了纳西里耶曾为海岸线的推测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历史时期 波斯湾的海岸线没有发生过较大变化 如何解释楔形文字文献的说法 英国的著名考古学家S 劳埃德认为 埃利都所处的较浅的低洼地曾是现代该地区湖泊系统的一部分 当时这些湖泊通过深灌渠与幼发拉底河相连 而乌尔当时可能坐落在幼发拉底河岸 四 环境分析1 缺水大草原与沙漠地带 地下水是古生的 即在潮湿的更新世形成的 幼发拉底河东部的沙米耶沙漠 Shamiyah 地下水位深至距地表二百至四百米 因此 打井取水是完全不可能的 托罗斯山脉以南的叙利亚草原北部地区 地下水位距地表只有几米 因此 早在青铜时代人们就开始掘井取水 井水不但作为饮水 还被用于灌溉 自从掘井技术发明以后 新月沃地 北部的居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依赖河水 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叙利亚东部和伊拉克西北部 地下水平均含盐较多 在石灰岩山区 大量喀斯特泉 Karstquellen 构成主要水源 雨水从喀斯特化岩石的裂缝中流入地下 之后 由地下的喀斯特系统储存起来 终有一日 这些被储存起来的地下水又涌出地面 形成水源 仅幼发拉底河的支流哈布尔河就有十三个这样的水源 都在叙利亚境内的拉斯艾因 Rasal Ayn 附近 2 生态破坏 植被 动物 土壤3 气候变化 古巴比伦时期 前1800 1650年 大麦的收获时间在三月底和四月初 新巴比伦时期 前600 400年 麦收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月 即推迟到四月底和五月初 4 位置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农耕与游牧地区交界无自然屏障政局动荡 战争频繁 民族迁徙多 文化交流多 二 亚述学 苏美尔人闪米特 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 新巴比伦王国 腓尼基人迦南人以色列人印欧赫梯人波斯人其他埃兰人 古提人 加喜特人 胡里特人 印欧民族 原住地 黑海东部和东北部草原迁徙 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分散东 西 雅利安人 印欧初民的一个分支 在黑海以东定居 因此是欧洲人的远亲 而非祖先 东 东 印度西 伊朗人 米底和波斯 AryanIran1915年 赫梯语解读成功 最早的印欧语 共同基语 底层语言 印欧语系 欧洲和印度伊朗地区的大多数语言语言和血缘的转换和融合 古代西亚地区经济的特点1 游牧与农耕地区的冲突与融合掠夺 交换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休耕制 雇佣劳动大地产主2 帝国专制统治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冲突与调和 1 公元前3千纪 末期 商业殖民地的出现 2 公元前2千纪 阿摩利人缺乏凝聚力 长期的分裂大商家的出现 远程贸易的繁荣汉莫拉比的政策 国际形势的变化 3 公元前1千纪 掠夺型经济 纳贡制度 内部萎缩 3 神庙经济与王室经济王权的发展与神庙的关系女祭司制度印欧文化 神话式思维循环论视觉 图象 想象闪米特族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理性思维直线式历史观听觉 反偶像崇拜 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分期 乌鲁克时期 公元前四千年代末到三千年代初 早王朝时期 2900 2350BC 苏美尔城邦时代阿卡德王国 2350 2193BC 乌尔第3王朝 2112 2004BC 古巴比伦王国 2003 1595BC 加喜特王朝 1595 1158BC 阿拉米亚人的入侵 1200 1000BC 亚述帝国时期 1000 612BC 乌鲁克时期 乌鲁克晚期 UrukV IV 大致相当于前3200 3000 取名于乌鲁克遗址 捷姆迭特 那色 JemdatNasr 时期 UrukIII 大致相当于前3000 2800 取名于捷姆迭特 那色遗址 特点 没有记史的文献 而只有帮助国家管理人员记忆 一般只记有物器名称的管理文献和只有物名而没有任何解释说明的名物表 主要发现 大型建筑滚印 圆柱印章 文字以及精湛的雕刻艺术 经济文献占古朴文献总数的85 辞书 泥板目前共发现650块 约占全部泥板的15 这时的辞书不过是把同类概念集中在一起的 表 现代学者已把它们归为15表 这些表可能是为培养书吏而编撰的教科书 当时不仅采用同类归纳的教学 学习方法 也可能已有了分门别类的不同课程 反映社会分工和社会等级的文字材料是15表中的 职业表 这个表在乌鲁克IVa就已产生 属于最早的文字材料 到乌鲁克III时 这个 职业表 又被扩充 这个乌鲁克III时的 职业表 被当成范本传抄700百余年 迄今已发现各时代的抄本163个 大都残缺 在这个职业表中 罗列了100多个职业名称 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内容不能解释 职业表中的职业名称是按等级排列的 国王排在第一位 之后是次于王的各种官职 然后是再次一等的职业 依此类推 相关的职业名称被排列在一起 其中重要者在先 次要者次之 再次要者再次之 除国王外 在这些职业名称中有主管城市的 NAM URU 主管耕犁的 NAM APIN 主管诉讼的 NAM DI 主管军队的 NAM ERIN 字义是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使用者的不同发生变化的 谁是苏美尔人 在考古学上 找不出任何可以说明苏美尔人曾在某一时期从外地迁入美索不达米亚南部 从而引起文化变异 技术革新的证据 这就是说 欧贝德文化与乌鲁克文化一脉相承 中间没有任何移民的痕迹 但文献学家发现 在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里都有一个非苏美尔语和非阿卡德语的底层语言 有些地名或职业名称就是用这种语言表达的 如苏美尔语的nangar 木匠 a gab 皮革匠 sanga 祭司 等就不是苏美尔语 当然也不是阿卡德语 Kazallu和Babillu 即巴比伦 阿卡德人把它解释为B b ili 神之门 等地名 既不是苏美尔语 也不是阿卡德语 兰兹搏格把南部的底层语言称为 原始幼发拉底河语 而把亚述地区的底层语言称为 原始底格里斯河语 即有些学者所说的 苏巴来语 鉴于此 绝大多数文献学家都认为苏美尔人不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最早居民 史前时期 Jarmo 最早的农业聚落 约公元前7000年 atalh y k 安纳托利亚 Jericho 巴勒斯坦 欧贝德时期 公元前5500 4000 欧贝德早期 公元前5500 4700南部的最早聚落欧贝德中期 公元前4800 4500灌溉农业的发展欧贝德晚期 公元前4500 4000城市化急剧发展向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扩展 取代哈拉夫文化 欧贝德时期 公元前5500 4000 贸易从Dilmun Bahrain 延伸到Magan Oman 埃利都和乌鲁克的纪念性建筑 塔庙陶筹社会分层可能与早期苏美尔人同期 欧贝德时期 公元前5500 4000 世界最早城市 乌鲁克时期 公元前4000 3100 乌鲁克时期的革新 犁轮车快轮制陶失蜡法早期文字 乌鲁克时期的经济 聚落数量剧增城邦发展神庙成为重要经济机构经济复杂化 远程贸易网络形成 UbaidPeriod Early MiddleUrukPeriod 捷姆迭特 纳瑟公元前3100 2900 文字的发展 苏美尔语最早使用的圆筒印章大量小型聚落发展成为主要城市与埃及的联系 大洪水之后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规模超过40公顷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和叙利亚遗址规模扩大闪米特语 阿卡德语 名字的出现王宫的发展王权世系 早王朝时期 公元前2900 2334 早王朝时期 公元前2900 2334 城邦之间冲突加剧 国王军事权力增加艺术发达 乌尔王陵 早王朝三期 王室特权 早王朝时期 城邦时代 1 城邦 一个中心城市结合周围村落组成 地不过百里 人不过数万 小国寡民 3200BC 文字出现2600BC 历史文献 纪念性 叙述体文献出现苏美尔 30个城邦 有丰富文献记载的为 UrUrukUmmaLagash其次是KishMari 苏美尔王表 王权从天而降 吉尔迦美什史诗 Uruk之王 2 城邦的政治与经济统治者 恩西 Ensi 率领人们从事建筑的祭司 半宗教半世俗 最高祭司 军事首领 行政长官Lugal 大国 霸主 的国王 如kingofkish神庙 是宗教 政治和经济中心 王权尚不发达 神庙土地不得买卖组织大规模过程如水利 城防 修建神庙等与王权逐渐产生矛盾 如lagash的乌鲁卡其那改革城邦间关系 长期战争 原因 土地 水源 灌溉渠道 如2500BC Lagash与Umma的边界之争 kish王调停 立界碑 后Umma毁碑侵入 被击败 立碑记之 叫 鹫碑 是已发现最早的关于外交争端的文献记载 3 苏美尔人与闪米特人 30年代前 认为二者文化 种族的冲突是当时主要矛盾 1939年 美国学者雅格布森推翻传统观点 目前 又回归传统观点4 城邦争霸与城邦联盟 苏美尔王表 洪水过后 王权 再度 自天而降 基什成为王权的所在地 此为基什第一王朝 若干年后 基什被击败 其王权被转移到埃安那 乌鲁克 此为乌鲁克第一王朝 又若干年后 乌鲁克 被击败 其王权被转移到乌尔 此为乌尔第一王朝 王权 所在城邦不断被击败 王权 也不断发生转移 有时再度 甚至三度四度转移到同一城邦 最后转到伊辛王朝 王权 霸主 王表 中共提到20个王朝 10个城邦 其中七个在巴比伦尼亚 三个在巴比伦尼亚周围地区 基什王 霸主基什的地理位置 控制幼发拉底河的最佳地点 德国学者尼森 a 由于幼发拉底河河道的改变及其支流的减少 原来的许多村社和城市被放弃 其居民移居到新的河道旁 在那里重新建立城市 这时 农村的人口减少 而城市人口猛增 城市与农村的比例 在乌鲁克时期是2 8 而到早王朝时期就变成了9 1 b 早王朝时期不但河流改道 支流变少 河水的水量也明显减少 农业完全要依靠灌溉 控制河水 保证灌溉水源成为关键 城邦印 军事联盟还是经济联盟 其图案是由代表城邦名称的文字组成 最多的有13个城邦的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