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观专题:掌握多元史观分析历史试题制卷:黄现锋 审卷:李端海 使用:2012-4史观(史学范式)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用多种范式设计题目,实质上是引导和促使学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破解复杂深邃的历史问题。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我国史学研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发展为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近代化)范式等史学范式。 【史观介绍】:1、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是蒙昧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各时期的文明均是在物质、政治和精神三大领域的酝酿和体现,且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和转化。2、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城市化、世俗化等。3、整体史观(全球史观):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该史观有助于弥补国别史的缺陷,侧重关注世界的横向联系。它认为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4、社会史观:也称新文化史观,坚持眼光朝下的研究方法,重视民间史料研究;其对象主要是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饮食、服装、家庭、婚姻、交通、社会保障、心态、语言、习俗等内容。5、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文明的兴衰证明,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透过文明的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孕育着深刻的危机: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大量毁灭、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和环境污染等。这迫使人类必须创造新的文化来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环境,这种新文化就是生态文化。6、革命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7、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命题趋势】:在上述史观中,由于文明史范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包容吸纳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将历史上的文明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因此人们日益重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来研究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即文明史范式。同时,文明史范式对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影响也最大,必修课历史()、历史( )、历史(),实际是分别讲述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而选修课的六个模块主要是文明史某些内容的深化和展开,这样的课程体系决定了文明史必然成为高考历史试题的首选内容。综观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整卷的题目大多可以从文明史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既考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考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既考中华文明史,又考中西文明的互相影响,涉及的内容很广。文明史范式已成为文综测试历史命题专家们采用的一种主导范式。试题命制中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兼顾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范式,而且涉及到了社会史观、唯物史观、生态史观,形成多元史观设计历史试题的形势。所谓“多元史观”,主要是指近年高考试题中经常渗透的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以及唯物史观等史学观点。针对这种命题趋势,我们需要运用多元史观,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历史、评价历史,去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典例剖析】:【例一】运用多元史观对洋务运动进行分析,见下表:史学观点对洋务运动的历史分析革命史角度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现代化角度迈出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整体史角度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文明史角度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文明,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并促使中华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史角度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唯物史角度没有变革陈旧的封建关系,以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走上富强之路。【例二】运用多元史观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史学观点对鸦片战争的历史分析革命史角度列强侵略与民族奋起;沉沦史、屈辱史、抗争史现代化角度英国现代化对中国传统化的胜利整体史角度全球化的胜利。文明史角度英国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胜利社会史角度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大众传媒与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例三】运用多元史观对工业革命进行分析史学观点对工业革命的历史分析革命史角度导致社会关系变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现代化角度是人类近代化的标志整体史角度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文明史角度工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社会史角度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生态史角度造成资源大量开采,自然环境严重污染【例四】运用多元史观对罗斯福新政进行分析史学观点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分析革命史角度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现代化角度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社会史角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关注民生生态史角度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改变了生态环境唯物史角度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错题回放1】(2012单县一中世界近代史检测试题21题)(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2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4分)(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历史。分别结合古代雅典、近代英国的政治文明实例,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12分)【提示】联系不同史观,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注意知识的迁移【答案】(1)评价: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1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分)(2)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1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1分)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分)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使雅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为后世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但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造成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4分)近代英国代议制度: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2分)有利于维护民主秩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但终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性。(4分)【错题回放2】(2012单县一中文综练习一9题).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A.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 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C.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 D.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提示】该题涉及到了革命史观(A项)、现代化史观(B项)和唯物史观(C项),结合材料联系不同史观的含义进行解读。该结论强调秦代政治经济形态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符合唯物史观。故选C项【演练过关】1.据材料统计:18201875年之间,里尔(资产阶级)上层阶级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增加到9%,而其遗嘱上所载明的财富则从58%增加到90%。“大众阶级”从总人口的62%增加到68%,而遗嘱写明的财富只占0.23%,1821年时他们的财产尚占1.4%。这一材料表明A.工业革命使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 B.工业革命使大众绝对贫困化C.工业革命使到社会贫富分化更严重 D.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残酷剥削2.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材料主要反映了A.传统婚姻观念的动摇 B.封建礼教彻底崩溃C.西方新式婚姻观在我国确立 D.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31996年10月,美联社公布了一条题为“伊朗对风行世界的芭比娃娃的反击”的消息:伊朗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生产出萨拉娃娃,欲取代在伊朗流行的芭比娃娃。这主要体现了 A伊朗与美国全面对抗 B东西方审美观的不同 C经济全球化中的多元性文化 D意识形态差异阻碍文明交流4. 高尔基在给初学作者的信里说:“作家创作艺术的真实,就像蜜蜂酿蜜一样:蜜蜂从一切花上都采来一点东西,可是它所采来的是最需要的东西。”这个普通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A. 文艺创作要靠自己辛勤耕耘 B. 文艺创作要采用拿来主义C. 文艺创作要广泛借鉴、博采众长 D. 文艺来源于社会生活5.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曾国藩“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1917年,毛泽东在通读曾文正公(注:即曾国藩)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这说明A. 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评价 B. 研究者因时代性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C. 研究者的评价角度不同会造成结论不同 D. 研究者因学识水平不同必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6.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C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D道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主编中国教会新报,后改名万国公报。当时中国正在掀起洋务运动。万国公报除了继续宣传宗教外,登载较多西方各国开矿、办厂、采用新技术等经济和科技活动的近况。l890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担任天津时报主笔,上任伊始,就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中国必须改革,他还多次发表社论,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1872年,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创办申报。这份报纸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商业性报纸,它着重强调报纸的首要职能是传事,即传播新闻。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只是泛泛的介绍,浅薄浮华,没有深度,不过是为了炫耀西方文明,吸引中国知识分子万国公报之所以能博得广大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青睐,很难说不是因为其丰富的西学内容。 摘编自文史精华2008年第l0期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近代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的活动。(12分)(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粱漱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他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这是自损其命。我们认为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努促国人:“到东方去!”相反,胡适和其它一些西化提倡者喊道:“到西方去!”吴稚晖痛骂梁漱溟为“十七世紀的无用之物”。胡适宣本,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思想界的观点o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9. 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 世界历史的开端【材料一】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材料一中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4分)主题二 世界各国的交融【材料二】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摘自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山东为例(1936194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6分)主题三 世界各国的碰撞【材料三】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阿诺德J汤因比(2)材料三中“世界与西方的冲突”主要指什么?(2分)从西方角度分析为什么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8分)主题四 中国的积极应对【材料四】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邢厚媛国际商报(4)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经济举措?(6分) 10(12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观点一】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观点二】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依据材料,评价工业革命史观专题演练过关参考答案1-6 C A C D C C7(12分) 评分标准:本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述。第一等:1012分。要求:史实清楚,能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评价。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叙述准确;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概括;文字通顺,逻辑严谨,叙述流畅形成结构。第二等:610分。要求:史实清楚,能从一个角度进行评价。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叙述准确;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概括;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叙述流畅形成结构。第三等:46分。要求:史实清楚,能从一个角度进行评价。材料与史实运用不够充分,叙述不够准确;文字较通顺,有一定逻辑性。第四等:04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述:随着资本主义侵略,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外国传教士创办万国公报,把宣传宗教和介绍西方文明相结合。(2分)随着侵略势力加深和商品输出,洋务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国人对时局更多的关注,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了创办申报。其传播新闻时事,广泛地介绍西学。(2分)西方侵略加剧,西学广泛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新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担任天津时报主笔,呼吁变法革新。(2分)评:消极性:扩大基督教文化影响,进行文化殖民扩张;在国人当中散布崇外、媚外、惧外的思想,引导国人按照的西方模式“改造”中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3分)积极性: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促进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刺激了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产生、发展;在教育、社会生活也有助于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3分8.评分标准:观点明确,从三个以上层次、中西方对比角度论述,史实正确 1112分观点明确,从三个层次论述,仅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史实正确,810分观点明确,从两个层次论述、中西方对比角度(或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救援预案谁发布的(3篇)
- 沥青路面维修施工方案(3篇)
- 别墅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3篇)
- 网络监控施工方案(3篇)
- 2025年长租公寓智能化运营及设施维修服务协议
- 2025年深基坑支护与地基处理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型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设计与施工总承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健康养生主题餐厅设计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生态友好型环保科技项目厂房委托建设协议书
- 2025年离婚财产分配与共同债务处理全面操作合同
- 企业级实验设备的投资回报分析方法
- DB37T 5133-2019 预制双面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承包村里集体建设用地协议范文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抖音员工号认证在职证明模板(7篇)
- DB11T 418-2019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
- 04S5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标准图集
- 家装设计师个人简介范文
- 变电站工程施工三措
- 单兵信息化系统及应用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