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天津市 滨海新区汉沽 后沽中学 刘茂霞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及词牌名,理解词句含义,背诵全词。 2.深入理解名句,体会本词的意境,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词的能力。 3.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古诗词,有一定的学习体验,但是由于自身知识结构、人生阅历以及对生活认识的深度比较有限,在体会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词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七年级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他们也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诗词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活动内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这首词的意境美。在反复的诵读中中感悟作者通过意象的描写,所传达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理解晏殊的思想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赏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查阅了解词的形式特点以及晏殊的生平和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宋初期有一位词人以神童入朝,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你可知道他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晏殊的浣溪沙(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作者的经历和作品特色入手,意在引起学生对本词学习的兴趣。二、课件展示教学目标三、学习新课活动一、检查预习,走近作家作品。学生介绍课前预习内容,教师补充总结。(课件展示)1.释题: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后用作词牌名。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 (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共42字。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2.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大臣,词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与幼子晏几道合称“二晏”,同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3.写作背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 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名句。设计意图:通过词的特点的了解和作者介绍,了解了晏殊及词牌名,将学生引入诵读环节和对本词主题的理解与探讨。活动二、朗读体会,整体感知内容。1.听朗读录音,学生自由朗读,齐读、指读等。 朗读时注意读音和情感,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准确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展示) 明确:从季节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春季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词的上片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片惜春,悼念春光难留。3.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抒己见)明确: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听朗读录音,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旨在通过读让学生对这首词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理解全词作铺垫。在诵读中体会,使学生有创造性感悟。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初步了解词中所表现的深邃思想,进而感受词本身所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活动三、深入研读,品味词句内涵。(一)自由朗读,合作探究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课件展示)(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6)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归纳词的大意:听一曲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二)小组合作,体会关键词句蕴涵的哲理和感情。思考讨论下列问题:(课件展示)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表现出 来的是怎样的情感? 2.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3.如何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名句?其中“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有什么含义? 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和“徘徊”有什么深意?(三)点拨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1. 上片 新词 酒 旧亭台 夕阳怀旧 下片 落花 归燕 小园 香径伤春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由景触情,包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 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也包含着伤今之情。“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全词中的绝妙之笔,传诵千古,被誉为“天然奇偶”,对仗工整而不露痕迹,词人对此也颇为得意。“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惜时之情、怀旧之感融合在一起。词人似乎失去了什么,又似乎拥有了什么,似虚似实,意味深长。“燕归来”与“花落去”为实笔,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4.“小园香径独徘徊”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表达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发挥集体的作用,培养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合作学习的习惯。形象是词的骨肉,感情是词的血液,思想是词的灵魂,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词的语言和意象,融合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词中形象、感情、思想做到全面分析欣赏,也就从整体上感受和理解了词作家的情感。达到理解词句含义,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词能力的目标。活动四、畅谈感受,体会思想情感。思考探究:(课件展示)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 (学生互动,各抒己见)设计意图:呈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独特的认识和感受,领会词人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对词中深刻内涵的深层理解可水到渠成。尤其理解了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以及晏殊的思想情感。活动五、熟练背诵,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进行背诵竞赛活动,齐背这首词。设计意图:学习诗词的最终目的是熟读成诵,既积累了知识,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四、课堂小结。(课件展示)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也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同学们:不要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伤感,不要为无法承受的压力而气馁,不要为无法完成的任务而抱怨,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设计意图:教师归纳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再次对作者写作背景及词的主旨深化认识和理解。五、拓展延伸。(课件展示)让学生放飞想象,想象一下,“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作者在独自行走中思索和反省到什么?设计意图:教师利用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想象感悟,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理解全词所表现出的启人心智、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感悟词人的情感世界,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六、布置作业。(课件展示)1把作者在小园香径中想到的内容,用文字表现出来,字数 100字左右。 2自由积累晏殊的其它词作,读读背背,感受蕴含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自我学习中增强语文能力。板书设计:浣溪沙 晏殊 上片 新词 酒 旧亭台 夕阳怀旧 下片 落花 归燕 小园 香径伤春 教后反思:浣溪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词,感情很细腻,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词人的情感,同时体会词的语言特色。教这首小令,我本着“短文长教”的原则,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情感,在景物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感伤与无奈。在教学设计中我以设计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从词的内容中去寻找答案,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讨论,得到的认知肯定是比只由老师讲解得到的更多,印象也会越深刻。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兴趣,自己想要学,愿意学。 为了达到这节课的训练目的,我先跟学生一块吃透教材本身。如何由浅入深地理解、鉴赏这首词呢?我运用了“由景入情”的方法。作者所选用的自然景物也被称作“意象”,是诗词中寄予作者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情感的事物或景物,它渗透着词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的思想和感情。词中一个一个的意象又构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画面。因此,我着重于引导学生把握词中描绘的形象,进而展开联想进入词人所创造的独特意境,理解词人在词中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去年李沧区数学试卷
- 社区爱心赠书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惠州施工方案汇报(3篇)
- 双桥区盖板施工方案(3篇)
- 降粘剂施工方案(3篇)
- 绿化春节施工方案(3篇)
- 闲置物品收集活动策划方案(3篇)
- 砂糖橘活动策划方案案例(3篇)
-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题库及答案
- 心灵驿站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党群服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路求索不停歇研思共进踏新程
- 2025年山东省济南中考数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高速天桥拆除方案(3篇)
-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 物业管理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试题题库(1000题)
- 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5合作合同范本下载
- 手外伤急救诊疗流程标准化
- 202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