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第 18 卷 第 2 期 POL YT ECHNIC UNIVERSIT Y Vol 18No 2 1999 文章编号 1001 5167 1999 02 0103 06 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 刘全生1 张志新2 周敬来2 1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2 2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 本文提出了测取催化剂活性变化较快反应系统 催化反应动力学的一种新 方法 即 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活性分离 测试法 为催化反应动力学测试中 由于 催化剂活性变化而引起的数据偏差进行修正提供了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非均 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与活性关系 催化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活性 中图分类号 T Q032 文献标识码 A 1 概 述 在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中 一般需要在催化剂活性稳定期间采集数据 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是重要 的前提条件之一 因此对于那些在催化剂活性处在渐变过程中所获得的动力学数据必须进行修正 在实 际工业生产中 尽可能地减缓催化剂的失活速度是专业技术人员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然而对于使用中 的催化剂 失活总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失活速度较快的催化剂 必须采取对催化剂进行周期 再生的方法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周期再生常常用于结碳及可逆失活因素 如可逆中毒 所引起催化剂 失活的情况 再生的周期可以从数月一次 如用于有机化合物改性的贵金属催化剂 到几分钟一次 如催 化裂化催化剂 不等 催化剂的失活一般有三种形式 1 催化剂的结构变化引起的失活 如高温烧结 2 中毒 H2S Cl As P 3 碳沉积 Froment 1 Hughles 2 Butt 3 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实质上任 何种类的失活都可归结为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减少 因为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数据是工业规模大型催化反应器开发放大的基础 并且还可以借此推断 反应机理 进而指导催化剂的改进 但是 如上所述 催化剂的活性变化使得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的研究 变得非常复杂 因此必须确定催化剂活性的变化对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 然后对由于催化剂 活性变化所引起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数据的偏差进行修正 2 修正方法 Szepe 和 Levenspiel 4 首先对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随后 Ag new 和 Shankar 5 Mukkavilli 6 及 Pal 7 等人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提出了催化剂活性与催化反应 本征动力学速率方程可分离的论点 可以归结如下 一般地 非均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具有如下形式 r f C T 1 此处 为催化剂的活性 可用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密度表示 当符合如下述条件 1 不同类活性中 心在表面上具有均匀性且与失活程度无关 2 吸附在相邻活性中心上的物种不相互作用且动力学参数 收稿日期 1998 03 20 作者简介 刘全生 1967 男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副教授 工学博士 与覆盖度无关 则 1 可以简化为 r s f C T 2 2 式称为可分离速率表达式 对于实际反应过程 以总包拟均相速率方程来表示 r f1 C T 3 当符合上述有限条件时可简化为 r g f C T 4 也可描述为 r r C T 5 其中 为由于中毒等因素引起催化剂活性变化而造成反应速率偏差的校正系数 简称活性校正系 数 因此 他们总结后提出用 r past history ri present coditions 6 代替 r r past history present conditions 7 来表示催化反应的总包反应速率 如果如上所述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和催化剂的活性可分离 那么就可对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和催 化剂的活性影响分别进行研究 然后再进行综合 但是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8 10 催化反应动力学和催化 剂的活性并非总是可分离的 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解释 11 12 认为这是由于催化剂表面的非理 想性及反应机理多样性及失活原因复杂性造成的 他们认为如果催化剂表面是理想均匀的 那么催化反 应动力学和催化剂的活性就可分离 2 3 为了研究由于催化剂的中毒而引起催化剂活性变化对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Bakshi 和 Gavals 8 定义了一个参数 C T 为 C T r C T poison level i r C T poison level j 8 当活性仅受中毒程度的影响 用毒物表面复盖度 p表示 时 由 6 式及 7 式就可以得到如下催化 反应动力学行为与催化剂活性关系一概念 即 定义 若 不仅是 p的函数而与反应组成 C 及温度 T 无关 则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与催化剂活性 可分离 若 不仅是 p而且还是反应组成 C 及温度 T 的函数 则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活性就不可 分离 如果将 j 水平的 r 定义为新鲜催化剂上的催化反应速率 则 实际上就是 Szepe 及 Levenspiel 5 定 义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中的活性修正项 为了推广这一概念的应用 在这里不妨假设催化剂的失活均是由于其活性中心的减少而引起的 那 么我们可以将 8 式转而定义更为广泛适用的系数 C T r C T activity level i r C T activity level j 9 当 r C T activity level j 为催化剂未失活 新鲜催化剂 时催化反应的总包反应速率 那么此时的 即 为活性水平 i 催化剂上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活性校正系数 3 催化反应机理分析及 的确定 14 对于若干步基元反应组成的反应过程 确定 可由下面的方法得到 例如 对于双分子反应 假设反 应机理如下 Mechanism I A A M 1 B B M 2 A B C 2 M 3 假设 M 1 M 2 为可逆过程 M 3 为不可逆过程 对于催化剂表面上的任一物种 当催化剂处于某一活性水平 p 时 采用定态方法有 104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1999 年 kAaPA 1 P A B kAd A ks A B 0 10 kBaPB 1 P A B kBd B ks A B 0 11 由 10 11 式联立求解可以得到 A和 B 进而得到 A B P 0 A B P 0 1 1 P 2 1 P 1 2 2 1 P 2 1 2 1 2 2 12 其中 bBkS kAd PB bAkS kBd PA 1 bAPA bBPB K1PA K2PB 1 bAPA bBPB 13 4bBPB k s kAd kAdbBPB kS kBdP A 1 bAPA bBPB 2 K3PB K4P 2 B K5PAPB 1 bAPA bBPB 2 14 4 bA bB K1 5均为温度的函数 因此 均为温度及反应物组成的函数 现作如下讨论 a 若 都很小 1 P 2 此时对应表面反应 M 3 为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 b 若 都很大 1 P 此时对应表面吸附 M 1 M 2 有一或两者均为反应过程 的控制步骤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 仅是催化剂活性水平 P的函数 而与反应温度和反应物组成无关 因此动力 学行为与催化剂的活性可以分离 如果基元反应中没有一步能成为控制步骤 将是催化剂活性水平 P 反应温度T 及反应组成 PA PB函数 我们可以将催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分成以下三种机理形式来进行讨论 3 1 T ype 即上面分析的机理模型 M 催化剂的表面上仅有一种活性中心 各种表面中间物种可 以认为均已达到动态平衡 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的活性是否可分离决定于参数 仅在所讨论 a b 两种特殊情况时 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活性可分离 Eley Rideal 型机理大部分属于这种类 型 3 2 Type 在催化剂的表面上不止一种活性中心 至少两种 反应动力学与活性一般不可分离 除 非当吸附物种的表面覆盖度很高或很低使 近似于定值时 反应动力学才可与活性分离 这种型式 Pe tersen 和 Pacheco 13 已进行了研究 3 3 T ype 此机理认为催化剂的表面上仅有一种活性中心且在反应条件下反应历程中仅有一步是 控制步骤 其它步骤均可认为是快速平衡 如表面反应控制 吸附或脱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 催化反应 动力学与活性可分离 目前在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中所用的催化反应机理大部分属于这种类型 如 Langmuir Hinshelwood 反应机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单一活性中心及具有控制步骤是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活性可分离的必要条 件 这三种机理形式可以用来分析和检验催化反应动力学与活性是否可分离 并可将其应用到非均相催 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中 4 应用举例 4 1 文献 14 通过对有关文献 SiO2 Al2O3催化剂上甲醇脱氢反应的分析 认为催化剂的表面存在两种 活性中心 用 S1 S2分别来表示 且其反应机理如下 CH3OH g S1 S2CH3O S1 H S2 L 1 CH3OH g S2CH3OH g S2 L 2 CH3O g S1 CH3OH g S2 CH3 2O g OH S1 S2 L 3 105 第 2期刘全生等 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 OH S1 H S2H2O S1 S2 L 4 H2O g S1H2O S1 L 5 在假设 L 2 L 5 为快速平衡 L 3 L 4 不可逆 L 1 L 3 是控制步骤的条件下 推得了反应 的速率方程模型并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同时得到了不中毒及中毒时的 的数值 其结果表明 与反应 物浓度密切相关 这说明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的活性不可分离 这是典型的 T ype 的例子 文中 还认为此催化剂上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的活性不可分离 是由于随着活性中心 S1上水的覆盖度的 变化控制步骤在表面反应 L 3 与表面吸附 L 1 之间变换 同是这篇文献 利用相同的研究方法还研究了在 Ni 催化剂上苯加氢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活性的关 系 4 2 最近刘昭铁 15 提出温度敏感型铁催化剂 F T 合成反应本征动力学的 钝化 测试方法 依作者看 来 就是上述所分析的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活性关系的具体运用 下面对其内容进行分析 文献提 出的F T 合成反应烯烃中间体机理如下 CO CO 15 H2O H2O 16 H2 CO COH2 17 并认为表面反应 17 是反应的控制步骤 由此得出此反应动力学方程模型 这属于前面分析的第三种机 理型式 T ype 因此可以认为其在高温 高于正常操作温度一定值 下将催化剂 钝化 是减少了表 面的催化剂活性中心 其活性水平可以用 P表示 而后在操作温度 相对低温 测得其反应动力学数据 将之与新鲜催化剂获得的反应本征动力学数据进行混合关联回归 就得到了此种催化剂上 F T 合成 反应在操作温度范围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因此可以推得其活性校正系数 1 P 2 高温烧结后操作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未经高温烧结操作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0 1888 7 318 103 1 2178 102 0 2119 18 故此时 P可由解下式得到 1 P 2 0 2119 19 解得 P 0 5397 即可以认为 经高温烧结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减少了 53 97 仅有 46 03 的活性 中心还能起催化作用 4 3 刘全生 16 等在进行稀土BX 型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的研究中 通 过对不同活性水平催化剂上变换反应速率的测试 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不同活性水平催化剂上变 换反应速率与其活性基本成正比 即 r C T activity level i r C T activity level j C T activity level i C T activity level j 20 催化剂活性仅影响指前因子 并不影响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 即可认为此种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 反应动力学与活性可分离 这可以由变换反应的表面反应机理 CO CO 21 CO H2O CO2 H2 22 CO2 CO2 23 得到 一般认为表面反应 22 是此反应的控制步骤 因此可以得到此种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在不同 催化剂活性水平上动力学速率的比值 C T r C T activity level i r C T activity level j 1 P 24 与反应温度及反应物组成无关 经实验检验得到在一定的温度和反应物浓度范围内 与反应温度及反 应物组成基本无关 106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1999 年 5 结果与讨论 从以上分析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5 1 催化剂表面可以看成理想表面且仅有单一活性中心 基元反应中有控制步骤的反应过程 催化反 应动力学与催化剂的活性可分离 这也符合大部分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所采用的动力学模型的反应机 理 5 2 催化剂表面可以看成理想表面却存在多种活性中心 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的活性不可分离 5 3 催化剂表面可以看成理想表面却没有控制步骤的反应过程 即可用定态方法得到反应动力学模 型的反应过程 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的活性一般不可分离 5 4 催化剂表面不能看成理想表面 则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的活性不可分离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 若催化剂表面可以看成理想表面 则对于活性变化比较大的催化剂可以得 到获取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一种新方法 即 1 首先采用微分反应器或无梯度循环反应器测取催化剂的活性变化规律 即 与温度 T 和反应物浓 度 C 的关系 然后再得到活性校正系数 与 的关系 确定 与 T C 是否有关 2 采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措施 如高温烧结 中毒等 以降低催化剂的活性 使其活性在某一活性水平 上稳定 在此活性稳定期间 获得此活性水平上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3 用 1 所获得活性校正系数 对 2 所获得的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校正 就可得到某一活性水 平上的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应用这一方法 对于那些催化剂活性变化较快 而又能通过一定措施使其活性在某一水平上稳定的 催化剂 测定其催化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将之称为 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活性分 离 测试法 而且运用此法还可进行失活催化反应动力学测试 及推测或判断反应进行的历程 符号说明 bA bBA B 的吸附平衡常数 C反应组份的浓度 f f f1 f 2分别为式 1 2 3 4 中的反应速率表达式 g 式 4 中总包反应速率的催化剂活性项 kAa kBaA B 的吸附速率常数 kAd kBdA B 的脱附速率常数 ks表面反应速率常数 K1 5式 13 14 定义的参数 P压力 PA PBA B 的分压 r总包反应速率 r 式 5 中总包反应速率的本征反应速率项 ri本征反应速率 S1 S2活性中心 S 式 2 中总包反应速率的催化剂活性项 T温度 催化剂的活性 式 13 14 定义的参数 活性校正系数 P已无活性的活性中心占总活性中心的分率 式 5 中总包反应速率中的催化剂活性项 107 第 2期刘全生等 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Froment G F Biscoff K B Chemical Reactor Analysis and Design M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J Wiley 1990 2 Hughes R Deactivation of Catalysts M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84 3 Butt J B Cataly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ed by J R Anderson and M Bo udart J Vol 6 1 63 Springer Heidelberg 1984 4 Szepe S and Levenspiel O 1971 Catalyst Deactiv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4th European Symposium on Chem 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M Pergamon Press Oxford 265 276 5 Agnew J B Shankar H S Ind Engng Chem J Prod Res Dev 1986 25 19 22 6 M ukkavilli S Wittmann C V and Taviarides L L Ind Engng Chem J Proc Des Dev 1986 25 487 494 7 Pal A K Bhowmick M and Srivastava R D Ind Engng Chem J Proc Res Dev 1986 25 236 241 8 Bakshi K R and Gavalas G R A I Ch E J J 1975 21 494 500 9 Onal I and Butt J B Stud Surf J Sci Catal 1981 7 B 1490 1491 10 Lowe A and Tanger U Stud Surf J Sci Catal 1987 34 439 450 11 Butt J B Wachter C K and Billimoria R M Chem J Engng Sci 1978 33 1321 1329 12 Corella J and Asua J M Mukkavilli S Ind Engng Chem J Proc Res Dev 1986 21 55 61 13 Petersen E E and Pacheco M A Am Chem J Soc Symp Ser 1984 237 363 374 14 David T L and Gerhard E Chem J Engng Sci 1989 44 1275 1280 15 刘昭铁 李永旺 周敬来 张碧江 化工学报 J 1995 46 2 137 143 16 刘全生 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 1991 T 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EHAVIOR OF CATALYT IC REACTION KINETICS AND THE CAT ALYST ACTIVIT Y LIU Quan sheng 1 ZHANG Zhi xin2 ZHOU Jing lai2 1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 uhhot 010021 PRC 2 Shanxi Institute of Coal Chemistry A cademia Sinica Tai Yuan 030001 PRC Abstract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catalyst deactiva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ac tive site th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 2025年传染病医院面试题及答案
- VTE治疗与预防相关知识考核附答案
- 花岗岩铺装工程施工方案
- 新入职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试题(附答案)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煤矿安全培训类型课件
- 急诊安全疏散培训课件
- 2025年《查对制度》培训考试练习题(答案+解析)
- VTE考核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北师大版勾股定理试卷
- 钳工实操试题1
- 北京世纪瑞尔动环监控应知应会培训资料
- GB/T 34400-2017消费品召回生产者指南
- GB/T 24511-2017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板和钢带
- GB/T 23469-2009坠落防护连接器
- “两区三厂”专项施工方案
- 环保设备吊装方案
- 用户画像标签的体系流程介绍课件
- 种子学-种子的形态和构造课件
- 《汽车保险与理赔》全书配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