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双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隆中对(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双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隆中对(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隆中对(第1课时) 课型: 新授编号:主备人: 审核: 小主人:学习目标:理解隆中对所体现出来的诸葛亮的卓越才能。重点词语、句的翻译知识链接:一、示标自学一、导入由三顾茅庐的故事或与之有关的诗词句导入均可,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二、解题1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233297字示祚zuo4 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 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 国的历史。 2背景简介 学生在初二阅读过三国演义,对隆中对的背景并不陌生。当时,刘备在跃马檀溪躲过一劫后,得到单福也就是徐庶的辅佐,大败曹军。曹操用计将徐庶骗走,徐庶走马荐诸葛,于是有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策。3. 对,对策。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 三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大家共同解答。2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准确断句如:长句“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3长句不多,容易读顺畅,齐读课文。正音:好(ho)为乐(yu)毅诣(y)屏(bn)人度(du)德量力存恤(x)胄(zhu)箪(dn)食壶浆4老师范读课文。四疏通文意(1)同学们结合注解听读理解,初步把握大意,概括段落层次。不太理解的词句,就勾画下来共同讨论。(2)交流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句。可能提出的句子有:“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学生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汇及文言现象。如“时人莫之许”、“先主器之”等。五感知内容如何理解题目“隆中对”的意思?结合文章内容将题目扩充成一句表意完整的话。隆中,是地名;对,是对策、对答之意;本文主要写诸葛亮在隆中针对刘备提出的治国方针所给予的答复。围绕“对策”,文章写到了哪些内容?请同学概括文章层次内容。明确:(参考)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介绍诸葛亮基本情况。第二部分:(2段)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34段)三顾茅庐后的隆中对策。第四部分:(56段)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六研读课文指名逐段朗读。师生共同分析第一、二、三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明确:介绍人物和身份。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突出诸葛亮的卓越才华。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明确:“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3.刘备问计的目的是什么?从“凡三往,乃见”,可以看出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点拨:“欲信大义于天下”礼贤下士,思贤如渴。(”将军既帝室之胄,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七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