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概述一 含义 凡是以补益人体气 血 阴 阳之不足 改善机体衰弱状态为主要功效 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补虚药 亦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二 分类 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 结合本类药的主要作用和应用范围 分为 补气药 补血药 补阴药 补阳药四大类 三 适应证 适应于大病之后正气虚衰 病邪未尽而正气已衰或正虚邪实等病症 四 配伍原则 补气药和补阳药多性温 属阳 补血药和补阴药多性寒凉或温和 属阴 故补气药和补阳药 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辅而用 气血两亏 阴阳俱虚的又应气血兼顾或阴阳并补 还可配伍祛邪药 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还应注意顾护脾胃 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 以促进运化 使补益药能充分发挥作用 五 使用注意 1 根据病情及气 血 阴 阳之不足选用补益药 如补气药重在肺 脾 补血药重在心 脾 肝 补阳药重在脾 肾 补阴药重在肺 胃 肝 肾 2 对于外邪未解的病人 不宜过早使用补益药 以免 闭门留寇 3 本类药物煎煮时间宜稍长 并用文火使其药味尽出 一般以空腹为宜 若需长期使用 多作成丸剂或膏滋 第一节补气药1 含义 凡能治疗气症的药物叫补气药 又称益气药 2 性味归经及功效甘 温 入肺 脾 具有补肺气 益脾气的功效 补益脾肺 3 适应症适用于肺 脾气虚的病症 4 配伍原则配补血药 治血虚 气为血之帅 配补阳药 治阳虚 人体机能活动的不足 配补阴药 补而不腻 人参 来源 五加科人参的根 因全体似人而名 常见名称 本经 人衔 关普本草 土精 神草 黄参 广雅 地精 纲目 孩儿参 性味归经 甘 微苦 微温 归心 脾 肺经 功效应用 补气挽脱 补益脾肺 生津 安神 补气挽脱 用于急救气虚欲脱的危症 又可以用于各种慢性衰弱性疾病 常用于气虚欲脱 气息短促 脉微欲绝的危重病症 以及其它虚脱证 补益脾肺 常用于脾肺气虚的病症 如 补中益气汤 四君子汤 生津 多用于热伤津液之口渴 汗多以及消渴症 如 白虎人参汤治气分实热的口渴 安神 用于心虚血少之心悸怔仲 失眠健忘等症 用法用量 3 9g 大15 30g 小火另煎 同渣服 急救分次灌服 使用注意 反藜芦 畏五灵脂 服用人参一般不能食萝卜 服茶叶 肝阳上亢及热甚者不宜服用 长期服用人参 1月以上 N兴奋 皮疹 清晨腹泻 Bp 人参滥用综合症 不是神 而是药 党参 来源 桔梗科党参的根 古时与人参不分 纲目 只有人参无党参 清代 本草从新 以后才分为二条 常见名称 上党人参 由于最早产于山西的长治 该地在秦代称上党郡 潞党参 隋代改上党郡为潞州 狮头参 狮子盘头 台党 山西五台山 板党 鄂西自治州 川党 同属川党参 炒 素花党参 性味归经 甘 平 归肺 脾经 功效应用 补气益脾 养血 本品味甘能补 且药性平和 入脾肺 为治脾肺气虚的常用之品 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之症 本品能益气 生津以养血 与补血药配伍可以气血双补 可治血虚姜黄 久病失血 气血两亏的病症 用法用量 9 15g 大量可用30g 孩儿参 来源 石竹科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在 本草从新 纲目拾遗 等书指人参之形体小者 而现已变成异叶假繁缕的根 常见名称 太子参 原系南京明考陵所发现 童参 因治儿童出虚汗有效 性味归经 甘 微苦 平 归脾 肺经 功效应用 补气 生津 补脾益气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的倦怠无力 不思饮食以及肺气不足的自汗短气等症 益气生津 多用于热病后气虚体弱以及小儿热病伤津口渴 汗出之症为宜 由于力薄 需大剂量持续服用 用法用量 9 30g 药物比较 人参 党参 孩儿参均为益气要药 能补脾益肺 生津 治气虚不足或气阴两虚之症 人参 1 大补元气 效强且速 能挽救虚脱危症 2 益气生津 善治热伤津液等症 3 安神定志 党参 1 补中益气 其力较人参弱 可作代用品 2 益气生津力弱 3 养血 孩儿参 1 补气之力较党参力弱 但性平而柔软 2 生津之力较党参为好 善治小儿热病伤阴 黄芪 来源 豆科植物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常见名称 本经 戴糁 什 黄耆 耆 长也 有二 根长 补药之长 色黄 习称称芪 纲目 绵黄芪 山西绵山 生黄芪 灸黄芪 性味归经 甘 微温 归肺 脾经 功效应用 补气升阳 凡气虚以及中气下陷所致之病症都可用 为补气升阳之要药 益卫固表 能多用于表虚不固之自汗症 虚汗症 托毒生肌 可治气血不足所致之痈肿疮疡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收口 正如汪昂称之为 疮痈圣药 欣代 疮痈要药 利水退肿 适用于虚证之水肿 风湿等证 炮制作用 生用 固表止汗 托毒排脓 利水 炙用 能补中 益气 多治气虚下陷 用法用量 9 15g 大 30g 使用注意 疮疡初起 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症忌用 比较 黄芪 党参 人参 补脾益气黄芪 兼有升阳 固表 托毒排脓 利水消肿 党参 专于补气 兼能养血 人参人参 补气力强 善补五脏之气 为治里虚要药 山药 来源 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根 常见名称 藷芌 署预 山海经 山芋 本经 署豫 署药 山藷 淮山药 白苕 怀山药 河南怀庆 炒用 性味归经 甘 平 归肺 脾 肾经 功效应用 补脾胃 益肺肾 补脾胃 常用于脾胃虚弱的食少体倦 泄泻 白带等 益肺肾 常用治肺虚的咳嗽或肺肾两虚的咳喘 另外本品略兼有涩性 能固肾涩精 以治肾气不足的遗精 尿频等 用法用量 9 30g 白术 来源 菊科白术的根茎 常见名称 术 本经 山芥 吴普本草 山连 别录 冬术 冬采 于术 浙江于潜县 生白术 炒白术 焦白术 土炒白术 性味归经 苦 甘 温 归脾 胃经 功效应用 补脾益气 燥湿利水 固表止汗 补脾益气 主要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倦怠乏 食少 泄泻等症 燥湿利水 用于脾虚湿固 运化失职所致的水肿 泄泻 痰饮 痞满等症 固表止汗 可用于脾胃虚弱 表虚自汗之症以及胎动不安 炮制作用 生用能健脾燥湿 炒用则燥性减弱 炒焦则健脾兼有消食 土炒能补脾止泻 用法用量 3 12g 药物比较 苍术 白术 苦温 为脾胃要药 能健脾燥湿苍术 味辛而燥烈 以燥湿健脾为主 多用湿盛实症 兼发汗解表 白术 味甘而和缓 以补脾益气为主 多用脾胃虚弱之症 兼固表止汗 安胎 扁豆 来源 豆科扁豆的种子 常见名称 南扁豆 羊眼豆 茶豆 南豆 藤豆 小刀豆 生扁豆 炒扁豆 性味归经 甘 温 归脾 胃经 功效应用 健脾 化湿 解署 健脾化湿 主治霍乱呕吐 肠鸣泄泻 炎天署气 酒毒伤胃 为和中益气佳品 解署化湿 凡署湿内蕴 脾失运化所致之呕吐 腹泻等症都可运用 兼能解酒毒及一切药毒 健脾胃宜炒用 解署湿宜生用 用法用量 9 18g 甘草 来源 豆科甘草的根及根茎 常见名称 美草 蜜甘 本经 蜜草 灵通 粉草 去栓属者 生甘草 炙甘草 国老 性味归经 甘 平 归心 肺 脾 胃经 十二经 功效应用 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缓和药性 益气补中 常用于脾虚气弱之症 清热解毒 适用于痈疽肿毒等症 此外还可以解食物中毒 药物中毒 铅中毒 砒霜中毒等 祛痰止咳 多配入化痰止咳中应用 不管是因风寒或肺热之咳嗽都可 缓急止痛 适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 缓和药性 本品性和缓 能调和诸药 可以缓和其他药物的烈性或使不同性质的药物取得协调 在许多处方中可以取其调和诸药 用法用量 2 9g 甘草生用 能泻火解毒 缓急止痛 炙用 能补中益气 使用注意 温盛中满腹胀及水肿等不宜用 反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 本品长期服用有副作用 大枣 来源 鼠李科枣树的成熟果实 常见名称 红枣 性味归经 甘 平 归脾 胃经 功效应用 补脾益胃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 补益脾胃作辅助药 因为脾胃为生化之源 本品甘润补脾 能滋养营血以安神 常治疗脏燥症 癔病 本品甘缓能缓和药性 配生姜 调和营卫 扶下祛邪 配攻下药 缓和诸药峻烈之性 使攻邪而不伤正 用法用量 10 30g 3 10枚 1枚 3g 擘开用为好 第二节补阳药 1 含义 凡能治疗阳虚症的药物 称为补阳药 又叫助阳药 阳虚 指阳气不足 阳气 阴的对立面 就机能和物质来说机能属于阳气 阳虚包括心阳虚 脾阳虚 肺阳虚 2 性味 归经 功效 味 甘 性 四性而言 寒凉属阴 温热属阳 根据阴阳互根 相互消长的关系 阳气不足 阴气亢盛 阴属寒凉 温凉 药性温热 主 补肾阳 肾藏精 主骨 生髓 还有补精髓 强筋骨 3 适应症 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神倦畏寒 四肢不温 腰膝酸软 尿频酸软 尿频遗尿 阳痿遗精以及精髓不足 头晕耳鸣 不孕不育或筋骨不健 手足痿弱 小儿行迟 齿迟等 还可用于肾阳虚不能温运脾阳引起的泄泻 肾不纳气的喘促 肾主纳气 为气之根 肾气不足 摄纳无权可引起喘促 等 4 配伍原则 本类药物常与温里药及补肝肾 补脾肺的药物同用 5 使用注意 补阳药药性多温燥 凡阳虚而阴血不足者应当慎用 6 主要药物 鹿茸 补骨脂 巴戟天 淫羊藿 仙茅 杜仲 肉苁蓉 山茱萸 沙苑子 菟丝子 冬虫夏草 蛤蚧 紫河车 鹿茸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的幼骨 如草茸之嫩芽 常见名称 鹿茸 鹿茸片 酥鹿茸 性味归经 甘 咸 温 归肾 肝经 功效 壮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应用 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 为血肉之精所在 因其甘温能补或入肾 且走肝 肾藏精主骨 肝藏血主筋 故能峻补肾阳 补益精血 强筋壮骨 正如 纲目 所说 生精补髓 养血益阳 强健筋骨 治一切虚损 主要用于肾阳虚衰或兼有精血不足的症候以及小儿发育不良 另外 本品为血肉之精所在 故能温养冲任二脉 故对阳虚冲脉不固常用之 可用于虚寒性的崩漏失血 用法用量 研细末 一日三次分服 1 3g 如入丸散 随方配制 使用注意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 缓缓增加 不宜骤用大量 以免阳升风动 头晕目赤 或助火动血 而致鼻衄 凡阴虚阳亢 血分有热 胃火盛或肺有痰热 以及外感热病者 均应忌服 附 已成长骨化的角叫鹿角 用鹿角煎熬取汁 经浓缩而成的胶状物称鹿胶 鹿角熬胶后所剩的残渣称鹿霜 巴戟天茜草科巴戟天的根 本经 常用之品 常见名称 巴戟天 巴戟肉 盐巴戟 制巴戟天 性味归经 甘 辛 微温 归肾 肝经 功效 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应用 本草求真 巴吉天 据肾称补肾要剂 能治五痨七伤 强阴益精 以其体润故耳 然气味辛温 又能祛风除湿 故凡腰膝疼痛 风气 脚气 水肿等症 服之更为有益 本品甘温能补 专入肾经 能补肾阳而强筋骨 但有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之特点 适用于肾虚阳痿 遗精早泄 腰膝酸软 尿频 遗尿等症 本品辛温 辛能散风 温能胜寒 故有散风逐寒而治风湿之功 因其补阳强筋骨 又能散风祛寒湿 故对肾阳虚而兼有风湿痹痛者用之较宜 总之 本品内能补阳气 且不腻不燥 外能散风寒 善治阳虚兼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淫羊藿为小檗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淫羊藿 心叶淫羊藿 箭叶淫羊藿 柔毛淫羊藿 巫山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 陶弘景 西川北部有一种淫羊 以藿草为食 一日之内交配百次而不衰 此藿草称淫羊藿 常见名称 淫羊藿 仙灵脾 制淫羊藿 性味归经 辛 甘 温 归肝 肾经 功效 温肾壮阳 强筋骨 祛风湿 应用 本品性温助阳 有较强的补肾壮阳作用 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阳痿 遗精 腰膝酸软等症 本品辛温祛风湿偏于治寒湿 尤其四肢麻木及筋骨拘挛 此外 还可以用于肾阳虚所引起的咳喘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亦可浸酒 熬膏或入丸 散 仙茅石蒜科仙茅的根茎 常见名称 仙茅 酒仙茅 性味归经 辛 热 有毒 归肾 肝 脾经 功效 温肾壮阳 强筋骨 祛寒湿 应用 本品辛热性猛 入肾经 为温补肾阳之专药 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 遗精等症 又能温补脾阳治脾肾阳虚之效 本品辛能散风 温能胜寒 故能除寒湿而暖腰膝 可治腰膝冷痛 寒湿痹痛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或浸酒服 3 1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本草正义 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 亦兼能祛除寒湿 与巴戟天 仙灵脾相类 而猛烈又过之 补骨脂豆科补骨脂的果实 时珍 补骨脂享其功也 常见名称 补骨脂 黑故子 盐补骨脂 盐故子 性味归经 辛 苦 温 归肾 脾经 功效 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 暖脾止泻 纳气平喘 应用 本品大温走肾经 能温补肾阳而固精缩尿 故适用于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冷痛 小便频数 遗尿 阳痿 遗精等 能固精缩尿是其特点 由于本品能补肾火 脾乃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 须借助于肾中阳气的温煦 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液的不断补充与化生 二者乃后天与先天 相互资助 相互促进的 在病理上也是互为影响 互为因果的 还入脾能温运脾泻 而治脾肾阳虚的泄泻 久泻便溏 五更泻 用法用量 煎服 6 15g 外用适量 益智仁姜科益智的成熟果实 常见名称 益智仁 性味归经 辛 温 归肾 脾经 功效 暖肾固精缩尿 温脾止泻摄唾 应用 本品补肾温脾 固精 缩尿 止泻 并善治脾虚唾涎自流 用法用量 煎服 3 10g 肉苁蓉列当科肉苁蓉带鳞叶的肉质茎 本品补而不峻 有纵容和缓之貌 河沟沙地 戈壁滩等沙漠地带有 沙漠人参 之称 常见名称 肉苁蓉大芸 淡大芸 咸大芸 性味归经 甘 咸 温 归肾 大肠经 功效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 应用 本品味甘能补 性温补阳 咸可入肾 为补肾壮阳之要药 且体润又能益精 适用于肾虚阳痿 遗精 腰膝冷痛及女子不育 且有温而不燥 滋而不腻 补而不峻 既可补阳 又可补阴 药力较为和缓之特点 故有从容之称 另外 本品味咸质润 入大肠经 故有较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 适用于血虚津亏的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单用大剂量煎服 可用至30g 锁阳锁阳科的锁阳的肉质茎 常见名称 锁阳 性味归经 甘 温 归肝 肾 大肠经 功效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 应用 本品有与肉苁蓉相似的功效 用于肾阳虚的阳痿 腰膝痿软 女子不孕 筋骨无力 兼能益精养血 润燥滑肠 用于精血津液亏耗的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菟丝子旋花科菟丝子的种子 常见名称 菟丝子 吐丝子 盐菟丝子 酒菟丝子 炒菟丝子 性味归经 甘 温 归肝 肾 脾经 功效 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止泻 安胎 应用 味辛甘而性平 且质多脂液 既可补肾助阳 又能补阴 其助阳而不燥 补阴而不腻 为平补肝肾之良药 且兼有益精 明目 止泻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外用适量 沙苑子豆科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 常见名称 沙苑子 关蒺藜 盐沙苑子 性味归经 甘 温 归肝 肾经 功效 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应用 本品补肝肾并能固精缩尿 治肾虚 腰痛 遗精 尿频等症 因目为肝窍 瞳孔属肾 肝肾得补 目自明 故可治肝肾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附 蒺藜有二种 白蒺藜 疏肝解郁 祛风明目 比较 菟丝子与沙苑子为补益肝肾之品 功能益肝肾 固精明目 可用之肝肾亏虚之症 但菟丝子为平补之品 且能益脾止泻 沙苑子兼有涩性 固涩之力较强 杜仲杜仲科杜仲的干燥树皮 杜仲老人发现 为纪念取名 时珍 昔有杜仲服此药得道 因以名之思仲 思仙皆此义 常见名称 杜仲 盐杜仲 炒杜仲 性味归经 甘 温 归肝 肾经 功效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应用 本品甘温 入肝 肾 能补肝肾 由于肝主筋 肾主骨 肝充则筋健 肾充则骨强 故有强筋骨之功 可用肝肾虚弱 腰腹酸痛 下肢痿软 阳痿 小便频数等症 肾为要之府 肾虚则腰酸 本品补肝肾 强筋骨 善治肝肾不足 腰膝酸痛 筋骨无力 为治肾虚腰痛之要药 盐炒可增其作用 本草汇言 方氏 直指 云 凡下焦之虚 非杜仲不能补 下焦之湿 非杜仲不利 足胫之酸 非杜仲不去 腰膝之痈非杜仲不除 然色紫而燥 质绵如韧 气温而补 补肝益肾 诚为要剂 另外可安胎 本品能补肝肾 肝肾足则胎元自固 所以对肝肾亏损的胎动不安有效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炒用疗效较生用为佳 蛤蚧守宫科脊椎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部分 雷论 凡使须认雌雄 若雄为蛤 皮粗 口大 身小 尾粗 雌为蚧 口尖 身大 尾小 因其声而命名 本草图经 行常一雌一雄相随 入药亦须两用之 常见名称 蛤蚧 酒蛤蚧 酥蛤蚧 性味归经 咸 平 归肺 肾经 功效 助肾阳 益精血 补肺气 定喘嗽 应用 本品咸平 有小毒 入肺肾 能补益肺肾 尤能摄纳肾气 有良好的定咳喘的作用 是补肺肾 止喘咳的要药 常用治肺肾不足的咳嗽虚喘 习惯认为其尾药力为佳 用法用量 研末服 每次1 2g 日服3次 亦可浸酒服 或入丸 散剂 冬虫夏草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冬为虫 夏为草 聊斋志异外集 冬虫夏草名符实 变化生成一气通 一物竟能兼动植 世间物理言难穷 奇特 补品行列里列三大补品之一 人参 鹿茸 冬虫夏草 誉满全球 常见名称 冬虫夏草 冬虫草 虫草 性味归经 甘 平 归肺 肾经 功效 益肾壮阳 补肺平喘 止血化痰 应用 本品有滋肺 补肾阳的作用 为一种平补阴阳的药物 适用于肾虚阳痿 遗精 腰膝疼痛等症 还可用于肺气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短气或劳嗽痰血 另外 可作为病后调补之品 用于病后虚弱 神疲食少之症 用法用量 煎汤或炖服 5 10g 紫河车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 常见名称 紫河车 胎盘 人胞 胎衣 性味归经 甘 咸 温 归心 肺 肾经 功效 温肾补精 益气养血 应用 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 性温不燥 功能大补气血 为气血双补之品 适用于气血两亏 肺虚咳喘等症 本品又能补肾益精 用于肾精不足之症 近年报到 治疗子宫发育不全 子宫萎缩 子宫出血 缺乳症有良好的效果 治产后缺乳 0 5 1于产后三日tid 用法用量 研末或装胶囊吞服 每次1 5 3g 每日2 3次 也可用鲜品煨食 每次半个或一个 一周2 3次 现已制成有片剂及注射液 第三节补血药1 含义 凡能治疗血虚症的药物称为补血药 又称养血药 2 性味 归经 功效 甘 温 归心 肝 脾经 具滋养生血的作用 可以助血液的滋生 补血 3 适应症 适用于血液不足 不能濡养脏腑经脉而出现的血虚症 其表现为面色痿黄 唇爪苍白 头晕失眠 心悸健忘 耳鸣以及血经不调等症 4 配伍原则 注意阴阳气血的关系 因气和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生理上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病理上 阴虚包括血虚 血虚导致阴虚 血虚与阴虚往往在病机上互为因果 故在症候方面也可相对出现 血虚兼阴虚者 需配用补阴药才能照顾全面 血虚才兼有气虚者 应配补气药 以补气生血 增强疗效 补血药也兼有补阳的功效 亦可作补阳药用 5 使用注意 本类药具粘腻的特点 应配行气药 使之补而不腻 补中有行 由于性多粘腻 可妨碍消化机能 对于食滞中焦 脘腹胀满 食少便溏者不宜用 若必须应用 也应配健脾助消化的药 6 主要药物 当归 鸡血藤 熟地黄 阿胶 何首乌 枸杞子 桑椹 龙眼肉 当归 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植物当归的根 本品调气养血 使气血各有所归 故名当归 常见名称 当归 全当归 归头 归身 归尾 酒当归 土炒当归 当归炭 性味归经 甘 辛 温 归肝 心 脾经 功效 补血 活血 调经 止痛 润肠 应用 补血调经 本品性温而甘润 甘润能补血 温通能活血 有良好的调经功效 张介宾 当归 其味甘而重 故专能补血 其气轻而辛 故又能行血 补中有动 行中有补 诚血中之气药 亦血中之圣药也 当归为补血要药 凡血虚之症均可使用 尤以妇科最为常用 是妇科补血调经常用之品 主治月经量少 经闭 痛经等 活血止痛 本品味辛 辛散温通 能活血祛瘀而止痛 常治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 疮痈肿痛 润肠通便 本品质润多液 有润肠之效 可治血虚便秘 正如 本草略要 曰本品 润肠通便 不同入药部位的作用 汤液本草 云 头能破血 身能养血 尾能行血 全当归 补血活血 酒炒 加强活血之力 用法用量 煎服 5 15g 一般生用 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 又通常补血用当归身 活血用当归尾 活血 补血活血 用全当归 熟地黄玄参科地黄的块根经过加辅料反复蒸晒而成 常见名称 熟地 熟地炭 性味归经 甘 微温 归肝 肾经 功效 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 应用 本品甘而微温 入心肝血分 有良好的补血功效 凡血虚所致之症本品用之均可 血虚诸证 配当归 补血白芍 养肝柏子仁 养心龙眼肉 养脾本品味甘且质润多液 入肝肾经 既能补血 又长于滋阴 尤能生精补髓 为补肝肾之要药 凡肝血亏虚的妇女崩漏 月经不调或肾阴不足的骨蒸渐热 盗汗 遗精 消渴及精血两亏之症 本品均为主药 珍珠囊 本品能主补血气 滋肾水 益真阴 用法用量 煎服 10 30g 何首乌蓼科何首乌的块根 纲目 其药本草无名 因何首乌见藤夜交 便即食有功 因以人为名耳 本草略要 唐时有何首乌者 祖名能嗣 子以延秀 能嗣五十八 尚无妻子 服此药七日而思人道 娶妻连生数子 延秀服之寿百六十岁 首乌又服之寿百三十岁 发犹乌黑 唐 元和七年 顺州南河县 何田儿 体弱多病 不能生育 有一天 三尺 确能相交在一起 交了又开 开了又交 你年老无子 可能是天赐神药 何不吃了试试 田儿 改名 能嗣 儿子 延秀 何首乌 常见名称 生首乌 何首乌 制首乌 性味归经 制首乌甘 涩 微温 归肝 肾经 生首乌甘 苦 平 归心 肝 大肠经 功效 制首乌补益精血 固肾乌须 生首乌截疟解毒 润肠通便 应用 制首乌 补肝肾 益精血 本品味甘略涩 性温 入肝肾两经 肝藏血 肾藏精 有补益精血之功 且能收敛精气 纲目 能养血益肝 固精益肾 为滋补良药 不寒不燥 功在地黄 天门冬诸药之上 特点是 温而不燥 补而不腻 作用温和 为一平补肝肾精血之药 适用于肝肾精血亏虚 头晕目眩 须发早白 腰膝酸软及遗精等症 生首乌 首乌生用有解疮毒 消肿散结之效 开宝本草 方瘰疬 消痈肿 疗头面风疮 常用本品治瘰疬 痈肿 疮毒 又能润肠通便 治年老体虚的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 10 30g 补益精血宜用制首乌 截疟 润肠 解毒宜用生首乌 阿胶马科驴的皮 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 水经注 东阿县有大井 其巨若轮 深六 七丈 岁常煮胶 本草 所谓阿也 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古时以产于东阿的驴皮最为著名 故名阿胶 山东省阿胶县 常见名称 阿胶 驴皮胶 阿胶珠 性味归经 甘 平 归肺 肝 肾经 功效 补血 止血 滋阴润肺 应用 本品味甘能补血 可治一切血虚症 而具止血之效 可以治一切失血之症 且单用即有效 并以蒲黄炒为优 由于其甘平质粘 入肝能补血 入肾能滋阴 入肺能润燥 正如 本草求真 阿胶气味俱阴 既入肝经养血 复入肾经滋水 为血分养血润燥 养肺除热要剂 本品补血止血而有滋阴之效 故对出血而有血虚或阴亏症象者更为适宜 常用于阴虚火旺以肺虚燥咳之症 本品蛤粉炒 清肺润燥的功效 用法用量 入汤剂 5 15g 烊化兑服 止血常用阿胶珠 可以同煎 使用注意 本品性滋腻 有碍消化 胃弱便溏者慎用 龙眼肉与无患子科龙眼的假种皮 与荔枝同科属 纲目 出广中 色青 肉如龙眼 常见名称 龙眼肉 桂园肉 性味归经 甘 温 归心 脾经 功效 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应用 本品味甘且质润 入心脾 能补益心脾以养营血 又有好的安神功效 滇南本草 养血安神 长智敛汗 开胃益脾 纲目 开胃益脾 补虚长智 本品即不滋腻 又不壅气 为滋补良药 常用于心脾虚损 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眼健忘 惊悸 怔忡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大量30 60g 第四节补阴药1 含义 凡能滋养阴液以改善或消除阴虚症的药物 称为补阴药 又叫养阴 滋阴 益阴药 阴虚 指阴液不足 症见 五心烦热 午后潮热 唇红口干 舌质嫩红或绛干无苔 大便燥结 小便黄短 脉细数 2 性味 归经 甘 补 寒 阴虚 阳亢 热 寒 归肺 胃 肝 肾经 3 功效应用 均有滋养阴液的功效 部分药具生津 润燥的功效 根据各自的专长 分别有 滋肾阴 补肺阴 养胃阴 益肝阴的作用 临床上适用于阴虚症 包括肺 肾 肝 胃等阴虚 4 配伍原则 阴虚又有生内热的特点 故常配清退虚热药 阴虚必自阳亢 阳亢者当配平肝潜阳药 阴虚若由热邪所致 需配清热药 阴虚兼血虚者当配补血药 兼气虚才配补气药 5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甘寒而滋腻 如脾肾阳虚 痰湿内阻 胸闷食少 腹胀便溏者不宜用 6 主要药物 沙参 明党参 表门冬 天门冬 百合 玉竹 黄精 石斛 女贞子 龟板 沙参 南沙参 北沙参 伞形科珊瑚菜或桔梗科杏叶沙参 轮叶沙参的根 因其形态似人参而产于沙地故名 常见名称 北沙参又称北条参 南沙参又称沙参 泡沙参 性味归经 北沙参 甘 微苦 微寒 归肺 胃经 南沙参 甘 微寒 归肺 胃经 功效应用 北沙参 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 南沙参 养阴清肺 化痰 益气 本品为甘而微寒 具有养阴 清热 润燥之功 中药志 沙参养肺阴 清肺热 祛痰止咳 适用于阴虚肺燥 干咳少痰等 本草从新 专补肺阴 清肺火 治久嗽肺痿 本品甘淳 质润 能养胃阴 生津遗 治热病津伤口渴 舌绛等症 本品养肺胃之阴 效果最为明显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使用注意 南沙参反藜芦 百合百合科百合 细叶百合的鳞茎 以其鳞叶互合而的名 常见名称 百合 蜜百合 性味归经 甘 微寒 归肺 心经 功效 养阴润肺止咳 清心安神 应用 本品甘寒质润 入心 肺二经 有清肺润燥之功 为一平和之润肺止咳药 本草缝原 能补清金止嗽 用于肺燥咳嗽 肺虚之咳 痰中痰血等证 本品性寒走心 能清心热而除烦安神 本草求直 功有利于心肺 而能敛气养心 安神定魄 常用于百合病 金匮要略 热病后余热不尽 神思恍惚 烦燥失眠等阴虚所致的神无所主之证 因其以百合为主要药 故名百合病 如 百合知母汤 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地黄汤 百合滑石汤 用法用量 煎服 10 30g 清心宜生用 润肺蜜炙用 麦冬百合科治草和麦门冬的块根 常见名称 麦冬 寸冬 麦门冬 性味归经 甘 微苦 微寒 归心 肺 胃经 功效 养阴润肺 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应用 本品甘寒能养阴 苦寒能清热 入肺 心 胃等经 功在中上二交 能养肺胃之阴 清心热 以除烦 在养阴益胃方面 且能生津 适用于温热病后 津遗耗伤之口渴咽干 在滋阴润肺方面 主要用于阴虚内热 灼伤肺阴 如燥咳痰粘 欠晚痰少 或燥伤肺胃等症 在清心除烦方面 本草汇言 清心润肺之药也 适用于心阴不足之心特征或热性病之心津有热者 引外本品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用于热病伤津之肠燥经秘之症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天冬百合科天门冬的块根 攀援生草本植物有参差披拂的柔茎 青翠纤巧的细叶鹅雪白的小花 显素雅不 具有文竹的风姿 是盆栽观赏植物 常见名称 天门冬 天门冬 明天冬 性味归经 甘 苦 寒 归肺 肾经 功效 养阴润燥 清火 生津 应用 本品甘寒能养阴 苦寒能清热 故有养阴清热之功 由于入肺肾经 功在上下二焦 在上能清热养阴以润肺 在下能滋肾而润燥 正如 纲目 润燥滋阴 清金降火 在养阴清热方面 适用于阴虚内热 津少口渴 在润肺方面 适用于肺热燥咳 痰稠难咯等症 在滋肾方面 常用于肺肾阴虚有热所致之症 本品也有润肠通便之功 用于热病津伤之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药物比较 二者都是甘寒清润之品 有清肺养阴润燥的功效 对肺阴受损 干咳少痰等症 常相须为用 但天冬功在上 下二焦 能润肺滋肾 多用于肺肾阴虚之渐热 遗精等症 麦冬功在上 中二焦 能养清心 多用治胃阴不足 心烦燥渴等症 此外 二者均能润肠通便 石斛兰科石斛及同属植物的茎 常见名称 金钗石斛 黄草石斛 环草石斛 耳环石斛 性味归经 甘 微寒 归胃 肾经 功效 养阴清热 益胃生津 应用 本品功能甘养阴 寒能清热 且入胃经 能益胃生津 刀清凉性的滋补剂 其清中有补 补中有清 本草衍义 曰 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 可见石斛以养胃除虚热为主 临床常用于温热病伤津口渴及胃阴不足等证 凡是津液熟乏之症 石斛用之较好 本品还有益肾滋阴之功 治阴虚之渐热 遗精 另外 本品尚有明目之效 治疗视力下降 石斛夜光丸 石斛其加工方法不同 作用略有区别 霍山石斛滋阴出津较好 老人体虚及阴液不足者 金钗石斛清热生津之功较强 价格低廉 斛石斛养阴 清热出津之功强于干石斛 多用于温热病 用法用量 煎服 10 15g 鲜用15 30g 玉竹百合科玉竹的根茎 色黄形似金玉下垂故名 常见名称 玉竹 尾参 萎蕤 玉竹 性味归经 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的深度融合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4-2025学年新疆喀什地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期中阶段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线缆厂请假审批记录细则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中国银行网申试题及答案
- 二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专职方向测试题及答案
- 大地测量学基础(专升本)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见证类检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度服务行业人员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超市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 贵州省考试院2025年4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钢筋修复方案
-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 7.1.1 两条直线相交(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 销售技巧培训(完整)
-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口腔医学技术(098)(副高级)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 悬浮地板施工方案
- 小学生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 中药白芷简介
- 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Part A(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