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doc_第1页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doc_第2页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doc_第3页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可以说,一个青少年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税地感受到挫折。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君不见,应届高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自杀身亡的,时有耳闻,甚至在学习竞争中一时失利,自绝于世的,也可见诸报端。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到生活激流中去跌撞磕碰,接受“胜不骄、败不馁”的磨练,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能力。? 适度纵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除了让他们做集体游戏外,也让他们独自玩耍,不伴玩。居家摆设以孩子的角度去考虑,留意家庭安全,清除潜在的危险,给他们可以随意走动、探索每一个角落的机会。除了给零花钱时与他们商量外,在买衣服、选择玩具和运动项目、做事的程序上应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和决定。当12岁的孩子开始说:“我做”、“我自己来”时,父母就应该夸奖他们这种主动要求自己动手的愿望,这是培养他们独立做事能力的良好开端,不可不允许他们做。? 大人们不让孩子发挥独立性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点:一是不放心,怕磕着、碰着、伤着;二是缺乏耐心,坐待发育成熟,不加人工训练。其实,培养孩子独立性确实需要很多耐心、时间,以及物质上的某些“破损”,但不要因打碎一次东西就对他们的灵巧、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失去信任。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爸爸,当他看到2岁多的儿子打碎了奶杯,奶洒了一地毯呆呆发愣时,立即跑到儿子面前安慰他说:“宝宝长大了,手真巧,会自己拿奶杯了。”接着,年轻的妈妈也赶了过来说:“岁岁(碎碎)平安,年年成长。不要怕,下次一定会拿得住。”多好的教育呀!? 不过,我们看到更多的父母时常这样进行教育:不小心孩子碰了桌子,哇哇直哭,父母拍打桌子都是桌子不好,碰了我们的宝宝!推卸责任,结果是重复过去。演少年犯的又成了少年犯因为责任全在父母和社会。蜗牛的本领是逃避,总是重复一个动作。可成功的儿童,多数都得到父母的助推起动,既教他们一些适合其年龄做的事情,又让他们试着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如果失败,孩子自己会找出原因,并培养孩子承受失败的能力。实践可以创造出能手,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不要让孩子产生被拒绝的挫折感。帮助孩子,贵在要听他们心理的话,了解并接受他们的感受。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针对孩子自己的实际来确定好孩子的标准,把成功交给孩子。比如,孩子告诉妈妈这次考试得了60分,做妈妈的听到这一消息是很不好受的,但不要一开口就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要先听听孩子对此是何感受、难过不难过,然后,再从积极的一面着手,做合理的分析与期望,巩固孩子的自信心。我邻居一个孩子,是班级有名的淘气包。一次作文课上,他直抒胸臆写下我渴望成功的文章。班主任老师抓住这一点大作文章,让他读给同学听,并表扬了他。他很感动,从此,作文课成了他最爱上的课。这以后,老师注意经常为他创造发挥特长的机会,他开始对学习有了兴趣,并由此逐步克服了不良习性。这表明,如果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承认,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不同方面取得成绩,那么,孩子就可能在这种助推起动下,摆脱对期望值的重负感,唤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希冀和喜悦,因为成功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与此相反,孩子从老师那里知道了成绩不理想,家长再给他增加压力,就只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只要孩子做出了努力,获得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应该重视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要单看成果。? 艰苦奋斗的教育不可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然而今天,不少孩子认为劳动不再是光荣的,艰苦奋斗属于陈旧的历史故事。这能怨谁呢?板子还得打在孩子的祖、父辈屁股上。由于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给予,扼制孩子自身平等竞争的意识,从而弱化了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形成一些青少年的败家子性格,即: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尽力。一个小学女生,因毕业时要与同学互赠礼品,向家长索要100元钱未成,竟一气之下服毒身亡。这反映出在儿童当中,爱慕虚荣,互相比阔,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当然,也有好样的。一位刚满10岁的小姑娘在一所小学念书,因为家庭经济拮据,交不起午餐费,只好每天自带饭盒。这本是极为正常的事,然而竟屡遭同学的嘲笑。后来她鼓起勇气回敬他们:“你们随便说吧,没有关系,我喜欢吃自己家的饭菜。”这位小姑娘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出自尊性、独立性和坚韧性,能应付、克服各种不快之感和挫折感。? 艰苦奋斗教育不是以贫富程度界定的,它是一个民族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的必然反映。据说,日本有的小学为三年级学生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