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教案 生物与环境.doc_第1页
2011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教案 生物与环境.doc_第2页
2011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教案 生物与环境.doc_第3页
2011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教案 生物与环境.doc_第4页
2011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教案 生物与环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教案 生物与环境本讲内容本讲内容包括(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具体内容有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一 高考预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本专题在高考试题中,从内容上看主要考察两点:一是联系生态农业,解决种群特征、群落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问题,二是联系实际,解决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沙尘暴、酸雨、臭氧层破坏等。在今后的高考中,本讲内容仍将是高考的重点,选择题可以从本讲的任意知识点中出题,而简答题则可能从生态系统的方面出题。能力考查最有可能的出题点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一般为简答题,分值大,涉及知识点多,与其他专题内容联系密切。二 考点归纳突破1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种群虽然是有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种间关系 共生:强调的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惠互利,若彼此分开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独立生活。如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等的关系。 共栖:强调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惠互利,或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若彼此分开后双方都独立生活。如犀牛和犀牛背上的小鸟,鳄鱼和千鸟之间的关系。 寄生:也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但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寄生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如虱和蚤等;另一种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 竞争:强调的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重叠而发生争夺生态资源而进行斗争的现象。如果生态位完全重叠,又没有制约其种群发展的其他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存在,就会发生竞争排斥现象。如培养在一起的大小草履虫,16天后,大草履虫全部死亡,小草履虫仍能继续正常生长。但在池塘内,大小草履虫是共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原因是在池塘中还存在着草履虫的天敌,通过天敌制约着小革履虫种群的发展,所以还有大草履虫的生存空间。捕食:强调了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没有排斥现象,捕食者选择被捕食者,被捕食者也选择捕食者,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进行着相互选择,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3.食物链、食物网相关知识及解题要点分析 A三种食物链 (1)捕食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例如:草鼠蛇猫头鹰。高中生物通常意义上的食物链就是捕食链。 (2)寄生链:生物间因寄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细菌噬菌体。 (3)腐生链:某些生物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例如:植物残枝败叶真菌氧化细菌。 B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草鼠蛇猫头鹰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特别注意: (1)食物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2)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性动物)开始的。 (3)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 4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每个营养级所具有的能量一般流向3个方面:一部分是被该营养级的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所消耗的;一部分尸体、排泄物和残落被分解者分解后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而流人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而且是逐级递减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反复的循环运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重点掌握碳循环过程,如图所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当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抵抗气候变化、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如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就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则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抵抗力稳定性也有大有小。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在河流生态系统被严重污染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还会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恢复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再如一片草地上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能很快得到恢复。 有许多证据表明,抵抗力和恢复力之间存在着相反的关系,具有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的稳定性是低的,反之亦然。但是一个抵抗力与恢复力都很低的生态系统,它的稳定性当然也是很低。如冻原生态系统,它的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地衣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很容易被破坏,它的生长又很慢,一旦因某种原因使地衣遭到破坏后就很难恢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如森林生态系统与杂草生态系统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抗干扰的能力也强。森林比较能忍受温度的变动,也较能抵抗干旱和虫害的危害。一次春寒可能把树木的新叶冻死,但树木很快就能长出另外的新叶来。但如果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全部砍掉,这个森林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尽管杂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如森林生态系统,但如一场大火将杂草全部烧光,形成次生裸地,第二年又恢复成一个杂草生态系统。所以以恢复力稳定性来恒量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杂草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显然比森林高。 6生态农业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为了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设计了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模式,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等。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价值增值链。因此,遵循这个原理,就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对生物种群进行人为调节。在生态系统中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敌种群,可以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7防治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不仅能够引起野生生物资源的衰减,而且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此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1)生物净化 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氧化,如一公顷柳杉每个月可吸收60kgSO2;第二是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第三是许多绿色植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如悬铃木(法国梧桐)和橙、圆柏等。微生物的净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能够将许多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起到净化作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个过程完成。物理沉降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是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H2O对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无机盐,使污水得到净化。(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包括产地的选择、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等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减少污染。8.几种主要的污染源(1)酸雨 酸雨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沉降物。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这是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出来的SO2,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释放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和硝酸雨,最后降在地面上形成酸雨。我国燃料结构主要是煤炭,以排放SO2为主,所以我国酸雨是硫酸型酸雨。酸雨改变了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正常酸碱度,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生存。防治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同时要植树造林,运用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来净化空气。如一公顷柳杉一个月可吸收SO260kg。(2)水污染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大约占体重的6095,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源。水污染在我国相当普遍,而且十分严重。造成水污染的物质主要有重金属、农药、过量的N、P等植物矿质元素和致病微生物等。当水中的上述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时,就发生了污染。而水中污染物主要来自未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废水等。(3)重金属污染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铜、铅及非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重金属的主要释放源,采矿和冶炼也是向环境释放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天然水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即表现为生物富集作用。例如,发生在日本的水怪病就是汞经过生物富集作用而引起的。(4)农药污染喷洒农药,目的是杀灭或抑制农业害虫,以保证农作物的高产优质。但随着现代化学农药的飞速发展,生产品种的增加,某些农药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分解,结果使农药在土壤中越积越多。当土壤中累积的农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成为污染物质影响第二茬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不仅如此,农药还随着雨水的冲涮汇集到河流、湖泊,从而造成水体污染。由于大多数农药不易被分解,因而被生物体吸收后,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其含量逐渐升高,严重影响鱼类和贝类的生存。当人们食用这种被严重污染的鱼类和贝时,农药就会在人体内进一步富集,从而危害人体健康。(5)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时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染和农田排水。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以进行呼吸作用,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H2S、CH4等有毒气体,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弯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如图所示。三 高考真题体验例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S”型增长曲线的生物学意义。指点迷津 渔业中通常以重量为产量的指标。影响资源重量的有两个因素,即自然死亡率和渔捞死亡率(即捕鱼量);同样也有两个使资源重量增加的因素,即生长量和补充量。如要维持持久产量,就要使种群保持平衡,即要:自然死亡率+渔捞死亡率(即捕鱼量)=生长量+补充量;这意味着在资源未利用期内,资源种群大致年复一年地保持平衡。当开始利用资源时,受利用种群开始变小,渔捞死亡量(即捕鱼量)必须由以下三种方式得到补偿:更大的补充量;更大的生长量;减少自然死亡。由此产生了什么样的种群密度水平能保证最大的产量?格雷厄姆提出了S-型曲线理论:根据逻辑斯谛方程,当种群密度处于S型增长曲线的拐点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参考答案 B例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指点迷津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上;个别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则为分解者;硝化细菌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则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参考答案 C例3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考点定位 本题以生物与环境之生物之间的关系为命题点,同时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做题技巧指点迷津 学生只要看清是选错误的,是很容易做出的。由题意可知,三种蝌蚪有共同的食物和生活空间,所以种间关系应是竟争,某一种生物的增长曲线不可能为J型。随水螈数量的增多,锄足蟾蝌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可推知水螈更爱捕食它。参考答案 A例4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a是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都与图b相同。 (1)请根据图a、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在本题图中用箭头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利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耗能和图中未标出的分解者耗能可不标出) (2)图_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指点迷津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是食物的联系。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产生的联系称为食物链,许多条食物链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循环的主渠道,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根据这一原理结合经济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时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率,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参考答案 (1)见图 (2)b图 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例5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2)调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 指点迷津 沙尘暴在近几年的新闻、报刊中都有大量的报道。沙尘暴已影响到了北京、天津、河南、上海等地。除此之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长江流域1998年的大洪水、气候的冷暖无常等现象频频出现,专家撰文指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特别是破坏了森林和草原带来的恶果。因为森林和草原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消除噪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参考答案 (1)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使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植被破坏,使土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土随风而起;森林面积减少,防风固沙能力下降。(2)积极营造防护林,并妥善养护;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防止土壤裸露;退耕还林还草。四 实验探究讨论生活中清洗餐具的洁洁灵既是一种污染源,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健康,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特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洁洁灵溶液对草履虫生活状态的影响程度。实验材料及用具:草履虫培养液、已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蒸馏水、脱脂棉、吸管、洁洁灵、量筒、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培养皿,解剖镜两台和计数器。请帮助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回答问题:实验步骤:第一步:配制10010-6、2010-6、1010-6、2 10-6溶液,分别标以2号、3号、4号、5号标签。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记录:(每份样品观察20个次草履虫)培养液号12345洁洁灵浓度010010-62010-61010-62 10-6生存状况全部自由生活全部死亡5个存活17个存活全部存活运动迅速静止不动运动缓慢运动缓慢运动迅速(1)根据以上观察数据,绘出洁洁灵浓度与草履虫存活率关系的曲线图,并加以解释。(2)本实验的结论是 。(3)由此可推论出 。五 综合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2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A.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是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3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实例是( )A.树洞中久积的雨水B健康人的一滴鲜血C一罐鲜酵母培养液D一瓶密封的蒸馏水 4池塘养鱼,若要稳定和长期地保持较高的鱼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大量地增加鱼苗的投入量B大量地投入鱼的饲料C及时、适量地捕捞出成鱼D大量地增加池塘的水量5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是( )A该系统处于幼年到成熟的过渡阶段B有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C物质和能量随气候周期性变化而波动D有一定限度的自我调节能力6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适于描述( ) 放牧牛羊的草原 放牧家鱼的池塘 松毛虫成灾的松树 鼠害泛滥的草地 蚜虫聚集的果树ABCD7有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本,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A.生态系统B种群C生物群落D食物网8在两个邻近的生态系统(如草原和森林)的交界处,有一个过渡区(生态交错区),生活在这个过渡区中的动物的特点是( )A与两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小B与两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大C与两邻近生态系统相比植食性动物较多D与两邻近生态系统相比捕食动物和寄生动物较多9下列哪一类脊椎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分布( )A鸟类B哺乳类C爬行类D两栖类10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营养的草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 )A次级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11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了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阻塞了航道,成了在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一株水葫芦可以在50天产生1000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 )A.没有天敌B气候适宜C生殖率高和占据的是空生态位D以上答案全正确12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后,将看到( )A植物种类增加,竞争强度增加B植物种类减少,竞争强度增加C植物种类减少,竞争强度增加D植物种类减少,竞争强度减弱13一种疾病使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兔子几乎全部死亡,首先受害的是( )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D次级消费者14下列有关生产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自养型生物C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来源D生产者消耗的能量最少15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分解有害物质,净化环境C能将生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D为各类生物提供化学能16使用DDT农药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 ) A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BDDT是挥发性物质,能沿大气环流到达南极 C这种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的农田里活过D上述说法都不对17.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种群有50个个体, B种群有500个个体, C种群有5000个个体, 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 1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一营养级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19下列对生态平衡的概括中,最能表示其功能特征的是( ) A物种组成和比例相对稳定B营养结构完整,有典型的食物链C物质和能量收支保持长期动态平衡D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20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 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二、非选择题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的关系。据图回答:(方括号内写字母)(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开始。(2)G代表_,它是_所产生的。(3)F的作用是_。(4)如果初级肉食兽发生瘟疫,大量死亡,C将发生的变化是_。(5)如果C的总能量为5000千焦,D的总能量最多是_千焦。 2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由_条食物链组成。(2)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3)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种。(4)对图中蜘蛛与青蛙的种间关系的描述应包括_。(5)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头(计算公式是:Na=bc)。A30 B32 C64 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人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Aa8n-1Ba8n+1Ca8n Da8n-2(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中的曲线_。4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如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来源,各类生物要_。(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具有_的特点。(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的作用,释放出_,被植物利用。(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_。5根据下图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中进行的。(2)岩石圈中的碳以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_。(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性质,属于_型循环。(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表示的是_关系;表示_。(5)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它们与同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