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语: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七律长征。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万水千山 等闲 逶迤 磅礴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3.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等闲 逶迤 磅礴 4.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磅 5.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借助注释、插图及搜集的资料,理解全诗的意思。6细读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1)“红军不怕远征难”,想一想:全诗为我们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哪几幅“雄壮图画”? (2)先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联系加点词语,体会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怀?(写课本上) 7全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8.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质疑。(至少提出3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限时作业:一、听写。 二、给带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序号)万水千山只等闲( )1、平常 2、随随便便,轻易乌蒙磅礴走泥丸( )1、走路 2、跑 3、滚动补全诗句并按要求填空: 七律长征 (作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_”和“_”两个形象的夸张和比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那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除了诗中描写的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之外,你还想到了哪些?请写出来一两个。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七十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气吞山河的事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课题:11长征)(2)师: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交流资料师:昨天布置了预习,对于长征,你了解多少?生:我读过倔强的小红军,文章写了陈庚和一个小战士之间的故事,他们在长征途中没有吃的东西。师:噢,长征途中缺少食物。生:我看过丰碑,里面讲一位军需处长在爬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别人而被活活冻死。师:这是个很感人的故事,说明当时物资紧缺。师:你还知道长征的什么资料?生:我知道金色的鱼钩写的也是长征中的故事,老班长为了救战友,不幸牺牲了。师:反映了长征的什么?生:反映了长征非常艰苦。师:用个字儿来形容,就是生:难。生:我知道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1935年10月结束。师:这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时间,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汇合。生:我知道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是军事史上的奇迹。师:你知道途经了哪些地方吗?(生沉默。)3师介绍长征资料介绍长征线路图(多媒体出示)师介绍长征从瑞金出发途经11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出示长征途中的图片(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大渡河、穿越茫茫草地),师逐一介绍。师:同学们,长征途中,红军共淌过24条河,翻越18座高山,每天面临的不仅是恶劣的环境,还有敌机在头顶盘旋,有几十万敌军在围追堵截。听完介绍,你想说句什么话吗?生:红军靠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真了不起!生:我很佩服红军!生:真不敢想象这么困难红军都胜利啦!二、自读诗句,把握诗境。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2大屏幕出示生字生词(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师:谁来读,注意听,是否都读准确了。(指名读。)师:有意见吗?都读准了吗?(生指出“磅”应读后鼻音。)师:你们的普遍话水平真高,一起来读。(生齐读。)3读通全诗师:把这些词送回诗中去,你们再读一读。(生读全诗。)师:从齐读声中,老师听出来,你们读得非常棒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可以提出来。生:“三军”是什么意思?师:有能解决的吗?生:就是海、陆、空三军。(全场大笑。)生:不对,是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是老师告诉我们的。师:你真爱学习,你们的老师也是好老师。生:“逶迤”是什么意思?师:谁能帮他解决?生:逶迤就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生:什么是“走泥丸”?生:铁索寒是什么意思?生:高耸入云的悬崖怎么会暖呢?师:是啊! 提了不少好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同学互相合作,也许你不知道的,同学知道;你知道的,正是同学不知道的,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生小组学习,师随时给予帮助。)4交流诗意师: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什么?(生说诗意。)师:虽然不流畅,但没关系,继续学习你会更清楚。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1让学生再次读诗,找出全诗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学习第一句师:你们刚才抓住哪些关键的字眼来理解?生:我抓住了“难”和“只等闲”。意思是师:既然难,为什么是平平常常的事?生:可以表现红军走了很多路。生:我觉得写出了红军不怕种种困难。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师:此时此刻,我想跟这位同学比赛。(师激情读,生鼓掌。)师:谢谢孩子们的掌声,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读?(生读。)3学习第二句师:同学们,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生默读用横线勾画。)生:五岭、乌蒙、岷山和金沙江、大渡河。师:同学们,请看地图(师在课件上演示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所处的地理位置)。(生齐读第2句诗,师板画。)师:哪儿是五岭?哪儿是乌蒙?生:第一幅是五岭。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从山峰连绵起伏看出来的。师:书上说五岭逶迤,换个词怎么说?生1:五岭连绵。生2:五岭蜿蜒。师:那为什么这是乌蒙山?生:有乌云所以是乌蒙山。(观众笑。)师:嗯,我知道了,前景难以预测时,就会有乌云,电视上经常有这样的画面,愁云惨淡吗!难怪你会这样想!乌蒙山高4200多米,书上怎么写?(磅礴)先给“磅礴”换个词吧!生:雄伟。生:高耸入云。师:这个词我很喜欢。(继续画)又画了什么?生:细浪。师:再看这是什么?生:泥丸。师:有疑问吗?生:我不懂那么高的山为什么把它比做细浪和泥丸?师:问得好!五岭连绵数千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细浪?乌蒙山高4200多米,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泥丸?生:因为红军很勇敢!生:因为红军无所畏惧!生:因为红军“只等闲”!师:多么豪迈的一件事,对着大家大声读。(生读。)师:我觉得还是走高山,不像走泥丸。(师范读,生读。)师:孩子们,要是平时,翻过几座大山何等艰难,况且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更是难上加难,知道这些,你又会怎样读?(指名读。)师:难吗?(难)可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难、平常)师:这都是因为红军战士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学习第三句(1)深入感悟“暖”师:读读第3句,你发现了什么?生:有一对反义词:云崖暖,铁索寒。师:确切些。生:寒、暖。师:上句写什么暖?对云南的天气了解吗?(师介绍云南五月天气。)师:能读出这种暖吗?(生读。)师:有些暖,但是没暖到心坎里去。(生再读。)师:怎么样?你们评价一下。(生评价。)师:老师试一试(师读)暖到心坎里去了吗?一起读。孩子们,一起来看(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生:不知道!(师介绍故事。)师: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又会怎么读?(生读。)师: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我们红军胜利了,我很高兴。师: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我们胜利了(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2)深入感悟“寒”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心头暖洋洋的,我们再来看泸定桥。(出示泸定桥图片十三根铁链高悬河面图,生发出了惊叹声。)师: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个词来表达。生:心惊胆战。生:魂飞魄散。生:惊心动魄。生:望而生畏。师:这个词很准确,谁能用你的读,读出“望而生畏”的感受?(生读。)师:稍有一丝凉意!(又一生读。)师:真的是望而生畏,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吧!(放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师:看了这段录相,你想说什么话?用一个词也行。生:惊险悲壮。师:高度概括!生:心惊肉跳。师:真实感受!生:胜利不属于这支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师:是呀!这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写下的一首七律诗,当他回想起那惊心的场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仿佛看见:面对十三根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红军勇士们浴血前进,(读)后有追兵,前有顽敌,红军勇士们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男、女生分读写“暖”、“寒”的诗句,读得很动情。板书:难、平常字体比前一组大)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5学习第四句师:长征途中,困难越来越大(板书:难),可红军战士依然是(平常对待,板书:平常)岷山是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翻过去就意味着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字体更大。)(生读第4句。)师: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生:尽开颜。生:喜。师:喜从何来?生:我们战胜了艰难困苦,胜利啦!师:对!把这种“喜”带到读中去,全班读。(生齐读。)师:这个孩子在读时,面带微笑,把喜从心眼里读出来,来,我们带着微笑读。(生面带微笑读。)师: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大无畏!师:说得好!生:不怕困难!生:勇往直前!生:豪迈、乐观的精神!(板书:豪迈、乐观)师: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四、领悟文风,拓展延伸师:长征途中,毛泽东留下了很多豪迈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一篇。站在六盘山顶,看着陕北烈烈红旗,想到长征漫漫征程,伟人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多媒体出示)(师读词,生热烈鼓掌。)师:你为什么鼓掌?生:老师仿佛把我带到了六盘山顶。生:老师读得很有气势。生:老师读得很豪迈。师: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师: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可以看板书,自由背背吧!(生自由背诗,指名背。该生深情并茂,全场热烈鼓掌。)五、总结师:刚才我们初读了全诗,说了最想说的话,学到这儿,你又想说些什么?(让生看红军过雪山图说。)生:红军叔叔,你们让我惊叹!生:红军叔叔,你们勇往直前,不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生:胜利只会属于这样的钢铁之师!生:红军叔叔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师:听着你们深情的话语,我也说两句。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让我们在激昂的七律?长征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这一课!(一段歌曲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全场掌声雷动。)板书设计:11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难平常难平常难平常(豪迈乐观)板块一:导入、释题播放难以忘却的长征录像片段,初步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谁来读课题?生:(读课题,但没有注意停顿)师:中间有个间隔号,稍微停顿一下。(示范读)(生齐读课题)师:知道什么是“七律”吗?生:每句话都是七个字的。师:还不够准确。生:首字和末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师:你了解得还真多!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生:八句。师:每首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叫它“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起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板块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生自由读文)师:会读了吗?谁来读?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对不起,打断一下。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眼睛,一定要读好它,他读正确了,谁愿意再来读一读?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真好!一起来一遍。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下面两句难度有点大,谁愿意挑战一下?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读成wlng,第二句重复了一遍。)师:感觉你有点儿激动,暂时按捺一下。请你再把这两句读一遍,我们仔细听,你有什么发现?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仍然读成wlng )师:读顺了,可惜的是有两个字音读错了,谁发现了?生:“w lng”他读成了“wlng”。师:你在读一遍!生:w lng师:当两个三声字在一起的时候,第一个字的三声要变成(俯身问先前读错的学生)生:(小声的)第二声。师:对了,第二声。你在读一遍!生:五岭逶迤(“五岭”仍然读成wlng)师:停一下!(示范读“w lng”)你再读。生:五岭逶迤。师:好!还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生:磅(png)礴。师:对了,在这里读磅(png)礴。再把这两句诗练一练。(生自由练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仍然读成wlng)师:慢一点,再读一遍!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读出感觉来了,谁愿意在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真好!一起来一遍。生:(齐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后四句谁来读?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他不但读正确、读通顺了,而且读的很有感觉。掌声送给他!师:谁愿意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遍?这有点难度,要不要练一练?生:不用!不用!(生读整首诗,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时把“崖”读成“xi”)师:不要着急,这个字是一个生字,读生:(齐声纠正)“y”。师:“云崖”,再读一遍!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他很努力地读好了,掌声也送给他!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生齐读整首诗)师:不错!诗是读正确、读通顺了,不知道诗的意思大家明白了没有?(有部分学生举手)不着急,拿出笔来,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也可以和同桌交流。(生读诗交流,师巡回指导)师: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大家的帮助?都可以说。生:我不知道“磅礴”是什么意思?师:谁愿意帮帮他?生:“磅礴”在这里指乌蒙山气势很雄伟,很高大。师:所以有一个词叫“气势磅礴”,你明白了吗?生:嗯。师:“逶迤”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逶迤”就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师:对了,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生:都是形容山的。师:谁能把三、四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先练一练。生:红军过了弯弯曲曲的五岭,又过了一条条小河师:看来这里有点儿问题,我们先不着急,“腾细浪”、“走泥丸”这两个词有必要单独理解一下。谁知道“腾细浪”是什么意思?生:“腾细浪”就是翻腾着的小浪。师:谁能把第三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生: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就好像是翻起来的小波浪。师:在谁的眼里?生:在红军的眼里。师:连绵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一样。下一句的意思你们应该明白了。生:乌蒙山是那么的高大、雄伟,可是在红军的眼里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师: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那样生:轻松自在。师:这两句诗的意思弄明白了,还有没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生:“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只”是什么意思呀?师:谁来帮她?生:“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这句话连起来就是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是非常平常的事。生:再高的山,再陡峭的路表面上看起来很艰难,但他们都挡不住红军坚强的意志。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师:真不错!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师:老师再读这首诗的时候,第五、六句的“暖”和“寒”,老师想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想明白,谁来帮帮我?(学生小声议论,举手者很少)师:能不能联系课前发的资料来谈谈。生:红军巧渡金沙江(语塞)师: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长征途中的一次胜利,红军的心情会生:很高兴。师:金沙江水拍打着岩石,红军战士的心里生:暖暖的。师:下一句呢?生:“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字表达出了红军战士爬铁索时很困难。师:那根根铁索冒着寒气。(出示:泸定桥图片)生:哇师:走上去,试试看,什么感觉?生:走在铁索上,看着脚下滚滚的江水,让人心里发寒。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师:是呀,让人心惊胆寒。最后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说?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红军面对千里雪山,仍然很开心。因为他们走过好多的路,现在快要走完了。师:翻过岷山,胜利就在眼前,红军战士是多么的开心呀!生:过了岷山,他们就胜利了,个个喜笑颜开。师:你能不能读读这句诗。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我们理解了诗意,再来读读这首诗,一定有不一样的感觉。(生自由读)板块三:聚焦“难”,感受“远征之难”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呢?谁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生:难。师:是呀,远征难呀!从诗中的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远征之难”?默读诗歌,圈圈画画有关的诗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生默读圈画,师巡回指导)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生:“五岭逶迤”,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很难走,走过去非常的艰难。生:“大渡桥横铁索寒”,战士们手握着铁索,望着脚下的江水,让人觉得很害怕。师:想一想,脚下是什么?生:滔滔不绝的江水。师:对岸是什么?生:对岸是敌人乌黑的枪口。生:想要过去非常不容易,比上刀山,下火海还难。师:能不能把这个“难”送到诗句中去读一读?生: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是呀,让人胆战心惊!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生:从“千里雪”可以感受到。岷山到处都是雪,非常的寒冷。红军战士的衣服又那么的单薄,很难走过去。师:是呀,同学们,读着“千里雪”这个词,你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生:我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白雪,听到了风呼呼刮过的声音。师:皑皑白雪,狂风呼啸。生:那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雪连着天,天连着雪。我听到战士正鼓励身边的战友:“坚持住,坚持住,一会儿就到了。”师:真好!让我们静心想象一下,我们的红军战士脚上穿的是什么?身上穿的是什么?生:红军战士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脚穿草鞋,每走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寒风吹来,就像是针刺进了骨头里。师:你体会得很深。战士们饿了渴了生:饿了,渴了就抓一把雪塞进嘴里。生:饿了,就吃一个辣椒;渴了喝一口辣椒水。师:要翻过这千里雪山,容易吗?同学们。生:不容易!师:是呀,不容易呀!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生:我从“乌蒙磅礴”看出来,山高大险峻,山路很难走。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脚都磨破了。师:大家谈得很好。我把大家找到的这些词语都打到了课件上。把我们刚才的体会带进这几组词语中,好好的读一读。生:(齐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雪山师:红军战士仅仅是翻过这几座山,淌过这几条河吗?请大家读读课后的“资料袋”,特别提醒大家关注那几组数字。生:红军翻越了18座大山,淌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25000里。师:是呀,红军走过的是生:万水千山师:万水千山,谈何容易呀!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这几组词语中生:(齐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雪山师:我们的红军战士面临的仅仅是大山、大河这些自然方面的艰难险阻吗?不着急,静静地看一段文字。(课件出示: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在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生:仅湘江战役,红军战士就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师:五万将士血洒湘江呀!生: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还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生:还要进行残酷的战斗。师:前有拦敌,后有追兵,空中是敌机的狂轰乱炸。我们的红军战士就这样跨过了一座座大山,淌过了一条条大河,翻雪山,过草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呀?生:这是一次艰难的历程。生:这是一次考验红军意志的长征。生: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长征。师:把我们现在的这种感觉再次放到这几组词语中读一读。生:(齐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雪山板块四:聚焦“闲”,体悟“长征精神”师: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在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的眼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呢?默读圈画。(生默读圈画,师巡回指导)生:我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里“腾细浪”、“走泥丸”这两个词知道了红军根本不怕这万水千山。生:连绵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师:走的是那样的生:轻松自在。生:在红军眼里,翻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走过泥丸那样简单。师:那样的生:悠闲自在。师:谁能把红军的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给读出来?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真好!掌声。男同学读前面四个字,女同学读后面三个字。明白了吗?男生齐:五岭逶迤女生齐:腾细浪。男生齐:乌蒙磅礴女生齐:走泥丸。师:有没有明白老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S 19206-9:2025 EN Road vehicles - Test devices for target vehicles,vulnerable road users and other objects,for assessment of active safety functions - Part 9: Require
- GB/T 45906.8-2025变电站二次系统第8部分:电气操作防误
- 桥梁远景图文体课件
- 《机械员》考试题库含完整答案【网校专用】
- 常见病症用药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物流行业招聘面试实战指南与预测题解答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师中级面试必-备题库
- 2025广东政府采购评标专家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练习题及答案一
- 2025年高级电子商务运营师认证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新版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PCR实验室基因扩增检验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学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西藏自治区三支一扶人员招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富县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届张家港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上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失衡及处理
- 开学安保工作方案(6篇)
- QC080000-2017 HSF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文件全套
- 碳九加氢标准工艺标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