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34-40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东南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东南亚的物产、经济、居民分布状况,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并掌握其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通过读图及文字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与分布。3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4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5学会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海陆分布、地形图判读、气候分布及特征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认识大洲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学习。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探索、发现,是本节学习中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是学生们较熟悉的一个地区,因此教材中结论性的文字篇幅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图片、资料和有引导启发作用的活动题,是对学生观察、感知和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考察。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马六甲海峡2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分布。难点1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2 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教学突破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可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如:请同学们选择一条从伊拉克向日本运石油的油轮合适的航线),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表达海峡位置的重要性,还可通过复习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给学生以启发。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在“七上”中已经详细的学习过,在这里只是通过复习,把已有知识更加具体化。教学中主要通过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完成,给学生探索尝试的自由,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快乐,同时,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利用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强烈的好奇心会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还可通过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东南亚(或东南亚某国)的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讨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搜集新加坡的有关图片、录像等资料,为新课引入做准备。2 准备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图、政区图、物产分布图,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复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复习世界气候分布及气候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以东南亚风光片导入新课。1对东南亚地区形成初步认识。2指导学生读图,描述东南亚位置。2读图,描绘重要纬线,大胆尝试从多角度概括东南亚位置。 3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3在读图掌握马六甲海峡位置的基础上,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东南亚的组成及主要国家。4读图观察各部分的位置特点。5引导学生尝试绘制地形示意图,概括地形、地势特点。5积极动脑,大胆尝试。6引导学生根据纬度位置推测气候类型,读图验证,并分析气候特征。6运用“七上”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推理、验证,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一、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多媒体演示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新加坡风光录像片,简单介绍新加坡的市容、市貌及经济发展状况。(1)提问:在片中你看到了哪些很有特色的植物?(椰子树)它让你联想到什么?(海南岛、热带、湿润等)找出片中的描述新加坡的位置关键词。(马六甲海峡)(2)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指出新加坡的准确位置。并用语言描述新加坡位于哪个大洲的什么方位上?(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 东南亚)1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1)学生前后位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交流各自的观点。(2)回答问题并选派代表指图说出新加坡的位置。2展示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完成下列活动:在p.34图21中找到东南亚最北界并用红笔描出。读图,找出经过东南亚的重要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在图中找出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亚处在那两个大洲之间?(板书:一、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1位置:连两洲、通两洋,“十字路口”)2. 学生认真读图、积极思考后,完成活动题内容。(1)认真读图,独立完成活动题内容。(2)分组讨论后,概括东南亚的位置。3设问:请同学们在世界政区图上为从伊拉克向日本运石油的油轮选择一条合适的航线,并说明理由。 (本题的要求是选择合适的航线,而不是最佳航线,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路线。)4设问:马六甲海峡位于什么半岛和什么岛屿之间?呈什么方向延伸?马六甲海峡沿岸有哪些国家?读图2-4马六甲海峡,说出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向东、向西分别可到达哪些地区?5思考: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讨论后板书:马六甲海峡)3学生结合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有关知识,选择最佳航线。学会“温故而知新”。(1)分组在地图册上绘出航线。(2)请几名同学指图说出所绘的不同航线。(3)讨论:哪一条是最佳航线?4读图,了解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独特性。5分以下两个步骤思考:海上运输对日本的重要性。从日本向西经过马六甲海峡可到达哪些地区?这些地区能为日本提供哪些物资?6指导学生找出本区的主要岛屿、半岛。概括本区的重要构成部分。(板书:2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7展示东南亚政区图,指导学生完成下列活动: 中南半岛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有哪几个?(三个,越南、老挝、缅甸)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半岛南端的岛国为? 马来群岛包括哪几个国家? 东南亚有没有内陆国?(有,老挝) 东南亚哪个国家面积最大?6. 读图,注意图中文字不同的字体、字号、颜色所表达的不同含义。7学生分小组活动,注意观察各国的位置特征,对东南亚的范围形成更加准确的认识。二、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并用笔描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引导学生观察河流流向,思考原因,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绘制地形示意图。2引导学生根据地形示意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形与河流的分布特点。思考:中南半岛南北的高差大约是多少?这对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河流下游的地势特点?对经济和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讨论后板书: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 在描绘河流的同时,观察河流的流向,绘制地形示意图,并通过交流、讨论,选出最佳方案。2分组讨论、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中南半岛地形与河流的分布特点。从流速、水能蕴藏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多方面思考这一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自己的观点。读图,注意挖掘地图中包含的深层信息。1根据地形图思考,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分布在岛屿的什么部位?这样的地形特点对河流会有什么影响?2播放录像坦博拉火山爆发,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提问: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为什么?火山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教会学生以“一分为二”的态度辨证的看问题。(讨论后板书: 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河流短急。多火山、地震。)1读图,观察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掌握根据河流流向判读地势高低的方法。2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分组讨论、交流。 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火山会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三、东南亚的气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展示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在图中用红线描出北回归线、赤道、30n、10s四条纬线。设问:东南亚基本位于哪个纬度范围内?它属于五带中的哪一个带?为什么?在这个纬度范围内主要分布有哪些气候类型?2展示亚欧气候类型分布图。东南亚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读图后板书: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展示中南半岛一年中风向变化示意图,思考:风向的改变会对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展示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思考: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1学生在图中用红线描出四条纬线,回答问题,思考原因,并结合有关气候知识,猜测该区的气候类型。2读图,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回忆热带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的分布规律。 推断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学会判断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联系实际,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本课总结东南亚地处亚洲东南部,是连接亚洲、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本区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不同的地形与气候特征使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成为特征迥异的两大部分。板书设计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自然环境特征12一、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1位置:连两洲、通两洋,“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 2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二、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河流短急。多火山、地震三、东南亚的气候 旱:115 热带季风气候 雨:610 热带雨林气候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搜集新加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根据东南亚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综合分析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特点,注意归纳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运用新加坡的典型实例说明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和因地制宜观点教学步骤(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通过复习,导入新课。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复习东南亚自然环境特点。2提供直观的图表资料,引导追根求源,在探索中获取新知。2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图表和统计数据,概括东南亚人口分布和构成特点。3指导学生读图,并通过练习掌握东南亚主要物产和分布特点。3通过练习掌握物产分布图的判读方法。4东南亚出口的物产有什么共同特点?4在教师引导下,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特点、形成原因,以及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展开讨论。一、东南亚的居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在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地形特点后,请同学们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自然环境。 教师小结:东南亚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居民“下南洋”谋生,并定居下来,这种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和居民都有影响,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东南亚居民及经济状况。(小结后板书:一、东南亚的居民)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 位置、气候、地形三方面全面分析东南亚自然环境特点。小组交流,互相补充。2 展示世界人口、人种分布图。 提问: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东南亚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结合东南亚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人口分布原因。(学生归纳,教师修改、补充后板书:东南亚人口分布不均:大河沿岸平原 交通便利农 业发达,自河口三角洲 然条件优越 因此为人口各大岛沿海平原 稠密区。热带雨林地区 过于湿热, 因此为人口广大山区 稀少区。2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居民分布特征。读图,找出本区人口最集中的几个地区,分析其位置特点及原因。找出本区人口稀疏区,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归纳总结居民分布特征。3展示东南亚主要国家华人数量和比重统计表:国家华人人口数(万)占全国人口比重(%)新加坡19075泰国45025越南7512印尼6003.5马来西亚45528菲律宾17030缅甸7018(分析后板书:是海外华人最大的聚居地)4提问: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通过对海外华人、华侨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分析统计表,思考下列问题: 东南亚人口构成特点?(海外华人最大的聚居地) “华人”、“华侨”是一个概念吗?从东南亚与我国地位置关系分析东南亚华人集中的原因。4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二、东南亚的物产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 展示东南亚物产分布图,指导学生看图例,了解东南亚主要物产。 提问:东南亚的物产大致可分为几类?(农产品和矿产品)2出示活动题: 读“东南亚物产分布图”,并完成下列连线题。 菲律宾 天然橡胶 泰国 稻米 越南 棕榈油 缅甸 椰子、椰油 在东南亚空白图上,填绘水稻分布区。教师小结: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食。小结后板书: 二、东南亚的物产 1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 泰国 油棕棕榈油 椰子椰油- 菲律宾 2粮食作物:稻米(泰国、缅甸、越南)1 看图例,了解东南亚主要物产。2读图,完成练习。 观察图例,完成连线题。 分组讨论自然环境对水稻分布的影响。(主要受地形影响) 完成p.39活动题1、2。3展示“东南亚主要物产分布图”。 提问:东南亚突出的矿产资源有哪几种?其中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是什么? 锡矿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国家?其中产量最多的是哪个国家?石油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国家?(小结后板书: 3矿产: 锡-马来西亚 石油-印尼、马来西亚、文莱)3按要求读图,分组活动,完成练习。 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学生小结,概括东南亚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4提问:东南亚出口的物产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初级产品)5讨论:东南亚经济发展特点及形成原因?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东南亚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4 充分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全方位的讨论。本课总结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不仅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居民和经济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南半岛(特别是半岛南部)人口密集,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马来群岛大多数人口稀少,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矿产资源丰富。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一、东南亚的居民 1东南亚人口分布不均: 大河沿岸平原 河口三角洲 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为人口稠密区。 各大岛沿海平原 热带雨林地区 广大山区 过于湿热,因此为人口稀少区。 2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二、东南亚的物产 天然橡胶 泰国 1热带经济作物: 油棕棕榈油 椰子椰油- 菲律宾 2粮食作物:稻米(泰国、缅甸、越南) 锡-马来西亚 3矿产: 石油-印尼、马来西亚、文莱)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认真观察东南亚主要农产品和矿产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东南亚经济发展特点及形成原因?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东南亚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 1.读图一,东南亚的下列国家中与中国为邻的是 ( ) a. b. c. d.2.读图一,东南亚的下列国家中,既濒临印度洋,又濒临太平洋的是( )a. b. c. d. (图一)3.一艘货轮正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港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可能是( ) a.锡、天然橡胶、油棕 b.锡、稻谷、石油c.锡、椰子、石油 d.天然橡胶、油棕、稻谷4.一艘从中东波斯湾往我国运送石油的船只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 d.莫桑比克海峡5.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湄公河 b.湄南河 c.伊洛瓦底江 d.红河6.下列首都中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a.曼谷 b.河内 c.新加坡 d.仰光7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形崎岖,火山众多 c.南高北低,以平原为主 d.西高东低,以高原为主个性练习设计1.读图二,中南半岛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图二) (图三)(1)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特点是:_。(选择填空)a.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b.河流自北向南流、说明地势北高南低c.河流与山脉无序分布d.平原多与中国相邻(2)观察中南半岛的地图,假如发展经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上游地区地处平原,水力资源丰富b.上游地区地处高原,可以发展种植业c.下游地区为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d.下游地区为平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的地区,经济发达2.读图三、图四,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并填写下表:(1)读图(183),在图中找到北回归线和南纬10两条纬线,由此可见,东南亚绝大部分地区地处_(五带之中),并且四周环海,深受海洋的影响。(2)填写下表:所在地区气温状况(各月气温状况)降水状况(各月降水量分配状况)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3)到东南亚新马泰等国家去旅游,既要领略热带雨林气候又要领略热带季风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 )a.泰国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缅甸教学探讨与反思1本节课的学习始终围绕各类地理用图展开,教学中应用到地形图、政区图、物产分不图、人口分不图、气候类型图、气温降水统计图等多种图表,对每一幅图的使用都应采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分析,在反复的强化练习中,学生用图能力才能得到了提高。2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水平,很好的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恰当的设置问题难度,即不能太简单,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更不能太难,使学生知难而退3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归纳能力还应该强化。如:绘制地形示意图时,很多同学都有困难。因此,可在课后附加一道活动题,让学生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这个练习可在今后的每节课中使用,相信会对学生有所帮助。补充资料跨四个半球的国家基里巴斯是一个跨四个半球的国家。国土由三百多个小岛组成,纵横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又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该国,所以它又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两本日历的国家。新加坡singapore 亚洲东南部的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当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东口。北以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柔佛州相邻,有长1056米的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连;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相望。扼新加坡海峡咽喉,为东南亚海空交通枢纽。面积618平方公里,人口252.9万(1984)。行政中枢新加坡(市)。 自然条件 地形 领有50多个岛屿和礁滩,分为新加坡岛、北部岛屿和南部岛屿 3部分。主岛东西最长41.8公里,南北最宽 22.9公里,海岸线长193.7公里,面积约571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 92.4;北部有10余个小岛,散布在柔佛海峡东段,面积约30平方公里;南部有40余个小岛,扼新加坡海峡西段,面积约20平方公里,包括裕廊群岛、武公岛、安乐岛和圣淘沙群岛。 因南距赤道 136.8公里,加之海域环抱,故全年高温多雨。主岛四周多分流入海的小河,形成宽窄不等的河口湾平原,以岛的南岸平原较大,有裕廊、加冷、芽笼等平原;北岸河流比较宽阔,有实笼岗、榜鹅、实里达、格兰芝及丁加等河。全岛以实里达河最大,长12公里。河流是沿岸农业的灌溉水源,被拦蓄建坝形成的水库日益增多,大小水库计有10余座。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大,主岛用水不足,消费量的5060从马来西亚柔佛州引进。 由于地处东南亚交通枢纽的有利地理位置,借助于本地区各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并提供现代化服务,已发展为东南亚旅游中转站及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著名旅游胜地除圣淘沙和龟屿(姑苏)等岛外,还有裕廊山花园、飞禽公园、裕廊湖中的裕华园和星和园、东海岸公园,以及植物园、水族馆等。圣淘沙岛同新加坡市区间有花柏山空中缆车和轮渡。70年代末开始,每年旅游人数超过了本国人口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