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河南省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河南省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河南省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河南省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 年 洛宁 县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号: S07KY 009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二七年七 月 2008 年 洛 宁 县 农 村 初 中 校 舍 改 造 工 程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董 事 长: * 总 经 理: * 主管副总经理: * 所 长: * 主 管 副 所 长: * 项 目 负 责 人: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二 七 年七 月 2008 年 洛 宁 县 农 村 初 中 校 舍 改 造 工 程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格 证书号: *) 项目负责人 : * 参 编 人 员: *、 * 承 办 单 位: *乡 初中 、 *镇 第 一 初 中 *乡 初中 法 人 代 表 : *、 *、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二 七 年 七 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3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3 1.3 建设规模 4 1.4 建设内容 5 1.5 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5 1.6 项目结论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6 2.1 项目建设背景 6 2.2 建设必要性 8 2.3 承办单位概况 10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条件 12 3.1 建设规模 12 3.2 建设条件 12 第四章 主要工程技术方案 15 4.1 项目组成 15 4.2 建筑设计方案 15 4.3 总平面布置 17 4.4 土建工程 18 4.5 公用工程 20 4.6 供配电 22 4.7 弱电设施 25 4.8 采暖、通风 25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6 5.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26 5.2 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26 5.3 治理方案 26 5.4 环境监测 27 5.5 环境影响评价 27 第六章 消防、安全及节能 28 6.1 消防 28 6.2 安全 28 6.3 节能 29 第七章 组织管理体系与劳动定员 31 7.1 学校组织与管理机构 31 7.2 工作制度 31 7.3 项目定员 31 第八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32 8.1 项目管理 32 8.2 项目实施进度和建设周期 32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4 9.1 投资估算 34 9.2 总投资与融资方案 36 9.3 资金运筹计划 36 第十章 结论和建议 37 10.1 社会效益评价 37 10.2 结论与建议 37 附表: 一、建设投资估算表 (另行上传) 附件: 一、委托书 (详附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略) 三、法人代表证书复印件 (略) 四、土地使用证 (略) 五、项目区域位置图 (略) 六、项目平面布置图 (略) 七、项目法人对项 目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详附件) 八、水电使用证明 (略) 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略) 十、招标方案单独装订 ( 另 行上传)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2008 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1.1.2 项目承办单位 1、 洛宁县 *乡初级中学 法定代表人: * 2、 洛宁县 *镇第一初级中学 法定代表人: * 3、 洛宁县 *乡初级中学 法定代表人: * 1.1.3 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分别位于洛宁县 *乡初中、 *镇第一初中、 *乡初中校园内。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工咨甲 *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 研究工作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2、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3、关于编制 2008 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4、建设单位提供的编制可研报告的基础资料。 1.2.2 研究工作的范围 通过对 2008 年洛宁县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效益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 1.3 建设规模 根据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和有关建设单位的具体情况, 2008 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各学校新建建筑面积及投资估算如下: 各学校新建 面积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 学 校 名 称 建设面积 (平方米) 其 中 投 资 (万元) 学生宿舍 学生食堂 1 洛宁县 *乡初中 1350 920 430 80 2 洛宁县 *镇第一初中 1930 1930 116 3 洛宁县 *乡初中 1670 1670 100 1.4 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的建设。主要为学生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水房)、浴室、卫生室等房舍建设。 1.5 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296 万元。 融资方案:申请国 家专项资金 296 万元。 1.6 项目结论 本项目建成后,不但增加了学校接纳寄宿学生的能力,而且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创造了比较适宜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及当地的规划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公用设施配套,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2.1 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全体人民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 才的质量和数量。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事业就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国民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确立了大力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提高国民 素质为导向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出现逐步回升的良好势头,农村义务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筹人力资源开发中仍存在着忽视农村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忽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倾向,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国家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对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尽快改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农村义务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跨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因此,随着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强师资培养和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为我 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大省,虽然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但多项人均指标还排在全国中后列,人口负担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工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 35%。造成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河南省的教育事业不够发达,人口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目前河南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 8 年,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省人口的 1。人民素质和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 主要因素。 因此,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出发,充分认识农村义务教育在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建设联系紧密性。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由此可见,农村义务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洛宁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总面积约 2306 平方公里,辖 21 个乡镇, 389 个行政村,总人口 44.5 万人。全县概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县城距省会郑州 215 公里,距洛阳 90 公里。 洛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版图似灵龟翘首迎曦,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洛宁县自然资源丰富,农业是洛宁的传统产业,这里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极适合小麦、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的生长;全县宜林用地 181万亩,有林面积 110 万亩,林木蓄积量 296.9 万立方米;洛宁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截至 2004 年底,境内已发现各类矿藏 25 种; 洛宁县境内交通便利, 3 条省道, 8 条县道纵贯 全境, 221 个村通上了水泥路,实现了乡乡通油(砼)路,村村通汽车;洛宁县通信畅通,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网络宽带覆盖了境内乡镇,通讯方便,快捷;洛宁县电力供应充足;全县已建成水电站 5 座,年发电量 23000 万 KW。此外,洛宁县还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 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富饶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这片土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洛宁县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乡初中、 *镇一中、 *乡初中等三所中学均始建于 70年代,虽然历经 30 多年的发展,但办学条件改善缓慢,现仍处在较为落后的水平。教学基础设施极其简陋,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学生宿舍的建设严重滞后,因建设年代较早,建筑标准不高,起点较低,施工质量低下;房屋年久失修,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倾斜,形成危房;宿舍面积狭小,根本不能满足偏远山区学校寄宿学生住宿的需要。现有部分寄宿学生住在教师宿舍楼,部分学生住在附近同学家里,还有一部分学生就近租房居住,不仅影响学习,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影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 正常开展,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急需新建农村初中学生生活用房。 国家正在实施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对于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3 承办单位概况 一、洛宁县 *乡初级中学概况 洛宁县 *乡初级中学位于洛宁县南部山区安虎路与神灵大道交界处的 *村,是该乡唯一一所初级中学。学校占地45300 平方米,现有 16 个教学班,在校生 905 人,寄宿学生550 人,实际在校住宿生 300 人,其余 250 人在校外租房住宿,学校教职工 52 人,服务于 21 个行政村的中学教育。 学校成立于 1974 年,前身为 *公社高中, 1981 年改制为 *乡初级中学。建校以来,为乡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各高级中学输送优秀学生一千多名,学校教师荣获国家级奖励 10 余名,获省级奖励 35 人次,获市级奖励 60 人次。 二、洛宁县 *镇第一初级中学概况 洛宁县王范 *镇第一初级中学位于洛宁县城兴宁西路中段,王范 *镇王东村区域内。 1973 年建校,原为王范 *镇王东村村办中学,现为 *镇第一初级中学。 学校现有教学楼两栋,其中 一栋为两层砖木结构教学楼, 1978 年建设;办公、教学、实验一体化综合楼一栋,为危改资金建设项目。现有在校生 1650 人(其中寄宿学生 200人),分 28 学班。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620 人,进城务工子女 631 人。学校现有教师 108 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 5 人;中学一级教师 38 人,中学二级教师 55 人,本科学历 35 人,专科学历 73 人,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学校原有占地面积7200 平方米,现又征地 39840 平方米,总共占地面积 47040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 5825 平方米。预计到 2010 年,在校学生将达到 1960 人,寄宿学 生达到 750 人。 三、洛宁县 *乡初级中学概况 洛宁县 *乡初级中学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 15 公里,辖区共 33 个行政村,总人口 4.5 万人,服务半径 12 公里。现有 12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540 人,其中寄宿学生 153 人,教职工 29 人。 预计到 2010 年,在校生人数将达到 1960 人,寄宿学生960 人, 48 个教学班。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条件 3.1 建设规模 2008 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建学生生活用房建筑面积分别为: 1、 *乡初中 1350 平方米,共三层。其中一层为学生食堂, 430 平方米,二、三 层为学生宿舍, 920 平方米; 2、 *镇第一初中学生宿舍一栋四层 1930 平方米; 3、 *乡初中学生宿舍一栋三层 1670 平方米。 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水房)、浴室、卫生室等。 3.2 建设条件 3.2.1 建设场址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均位于现有学校院内,学校周边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环境适宜,基础设施齐全。 3.2.2 地质、气象条件 1、地质条件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熊耳、崤山雄踞南北,三面环山,一面开阔,洛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地貌多以山地为主,总体概括为“七山二 塬一分川”。 2、地理位置 洛宁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东接宜阳县;南与嵩县、栾川县相交;西与卢氏县接壤;北邻渑池县、陕县。距洛阳市区 90 公里。 3、气象条件 洛宁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季风盛行,四季分明,春节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各项指标如下: 极端最高气温: 44.2 极端最低气温: -18.2 年平均气温: 14.6 年平均相对湿度: 69% 年平均降雨量: 603.8mm 最高气压: 1019.8mb 最低气压: 947.3mb 年日照最高时数: 2313.6h 年日照最低时数: 1847.1h 年平均日照时数: 2291.6h 年主导风向: 东北风、西北风 最大风速: 18m/s 良好的气象条件使工程施工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4、水文条件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有洛河等主要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地下水资源埋藏相对较浅,水质良好,便于开采。 5、抗震设防 该地区地质结构稳定,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地震烈度为度设防。 3.2.3 动力条件 1、给排水 所建项目的给排水均与现有校园内的供水、排水管道相接。现有供水、排水设施齐全,供水压力充足,供水稳定,可保证用水需求。 2、供电 所建项目的供电采用现有校园内的供电设施,其供电可靠性强,变配电设备运行正常,现有用电负荷稳定,项目用电有保证。 3、通讯 目前,学校区内及周边敷设有完善的通讯管线,固定通讯、移动通讯、互联网均已开通,可满足学校通讯要求。 第四章 主要工程技术方案 4.1 项目组成 本项目主要为 2008 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建学生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为: *初中 1350 平方米; *镇第一初中 1930 平方米; *乡初中 1670 平方米。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水房)、浴室、卫生室等。 4.2 建筑设计方案 4.2.1 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规范( GBJ99 86); 2、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9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87);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 2001) 5、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 6、本专业有关的其他规范、规定等。 4.2.2 设计原则 1、学校建设既要有严谨求实的学术气氛,又要有活泼、轻松、优雅的花园式景观,做到二者完美有机结合。 2、设计应吸取近年来学校建设的先进经验,各种建筑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 4.2.3 设计方案 1、综述 拟建的学生生活用房应具有建筑功能分布合理,平面利用系数较高,在足够的细节处理上加以柔化,色彩、质感上加以亮化,形成一种活泼优雅的造型,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具有较浓厚的学习气氛的特点。 2、平面布局 拟建的 *乡学生生活用房一层为学生食堂(操作间、餐厅),二层及以上为学生宿舍、洗漱室、卫生间; *镇遗址和 *乡初中学生生活用房各层均为学生宿舍、洗漱室、卫生间。 3、建筑空间 建筑物室内布置灵活,结构合理。楼梯和卫生间的布置均应考虑到学生早晚洗漱、上下课时人流集中的特点。整体建筑造型新颖,外观形象鲜明,符合校园建筑特点,贴合校园总体布局,具有标志性。 4、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学生宿舍楼造型设计力求简洁整齐、和谐统一、庄重典雅、立意新颖。以创造一个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建筑,同 时深化设计细部,使整个建筑远观轮廓起伏、有特征、体形比例优美,近看有细部、有内容。造型设计力求空间构图的均衡和多向性,不是单纯的主要立面和次要立面,而是从空间体形入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变化、有起伏。 5、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设计 学生宿舍楼食堂层高为 4.2 米,学生宿舍为 3.6 米;室内外高差 0.6 米,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楼梯为主,通过楼梯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 4.3 总平面布置 4.3.1 总平面设计思想 结合新时代对高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具有活力的校园空间。通过 建筑和绿化设计,创造适宜师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尺度宜人、各具特色的外部空间。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在空间组织上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丰富生动舒适的交往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 2、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创造注重自然的生态校园环境,追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塑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3、布局力求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布局,明确分区,较好地解决建筑、环境、场地的有机关系。 4.3.2 总平面布置原则 1、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建筑物规划; 2、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可能体现建筑物设计合理,方便学生生活的原则; 3、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全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4、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美化校区环境; 5、总图布置时,要考虑到建筑物发展规划和人流出入的合理性。 4.3.3 平面布置 应使其在建筑容量、环境容量、功能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协调,努力使各类用地及功能关系配置达到最佳, 突出空间布局轴线和方向感。 4.4 土建工程 4.4.1 建筑结构 1、设计依据 (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1 2001); (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2); (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01); (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97 2002); ( 6)其它有关的现行国家规范、规程及标准。 2、自然条件 (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洛宁县抗震设 防烈度为度。 ( 2)风荷载、雪荷载 基本风压 0.40KN/m2 基本雪压 0.45KN/m2 屋面活荷载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 0.5KN/m2 3、 结构安全 本工程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二级。 4、 建筑结构方案 拟建学生生活用房采用砖混结构,楼面为梁板式。室内层高为 3.6 4.2 米。 ( 1)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作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基础埋 深应根据地质情况、土的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本项目拟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后的人工基础。 ( 2)结构形式 本工程承重结构体系采用砖混结构,砌体采用 MU10 红机砖,楼板为预制空心楼板。为了提高墙体承载力的稳定性,设有明柱和暗柱。 ( 3)结构材料 钢筋采用 HRB235、 HRB335、 HRB400 热轧钢筋; 混凝土等级:基础部分、构造柱、圈梁、楼梯过梁均采用 C20。 4.5 公用工程 4.5.1 给排水 1、设计依据 (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J15 88)( 1997 年版) ( 2)室内给水设计规范( GBJ13 86) (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798 1996) ( 4)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2 设计范围 主要内容有: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建筑消防用水等。 3 设计原则 根据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合理预测需水量,按各用水点要求,合理分布于全楼,在满足用水点用水量、水压要求及考虑施工和维修便捷的原则下,尽可能缩短室内供水管线的总长度。 给水系统应根据生活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温、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结合室内外给水系统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或综合判定方 法确定。 结合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合理预测污水量,建立合理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效收集污水,同时尽可能考虑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维护费用。 4.5.2 给水系统 1 水源 本项目用水由原校园内供水干管接入,供应量可满足学生生活需要。给水水质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 用水量 供水标准:学生用水按 50 升 /人日计算。项目实际用水量由各学校寄宿学生人数确定。 3 系统选择 ( 1)室外给水系统 从校园内供水管网引入,在给水管上安装水表和闸阀,本项目建筑为多层,在原室外管网供水压力服务范围之内,因此,生活用水由校园内原供水管网直接供水。 ( 2)室内给水系统 由接入室内的供水干管,经立管通向各楼层,各楼层引出供水支管,通向各用水点。 4.5.3 排水系统 1 生活污水系统排水量 本工程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 90%计。 2 污水的收集与排放系统 室内卫生间的粪便污水和废水分流排放,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放至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用 D200 混凝土管接入校园内排水管网。 室内排水主管系统一般采用主通气立管系统,以改善通水条件,按规范设置清扫口,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地漏。 3 雨水的收集和 排放 建议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设置屋面 PVC 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将雨水排放到明渠收集后,统一排放。 4.5.4 管材及接口 1 给水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管材采用铝塑复合管,压紧式卡套连接;室外给水管道 DN 50 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DN 50采用给水铸铁管,石棉水泥接口。 2 排水管材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 UPVC 排水塑料管,粘接连接;室外排水管道 DN 100 采用排水铸铁管,石棉水泥接口; DN 200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套环接口或钢丝网抹带接口。 4.5.5 消防用水 项目 拟建学生生活用房使用原校园内的消防设施,消防用水量不再增加。 4.6 供配电 4.6.1 设计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96)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 92)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 95) 4、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J133 90)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94) 6、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4.6.2 设计范围 主要内容有:建筑物室内的电力、照明等供电、屋面防雷系统,低压配电接地 保护系统等。 4.6.3 供电设计 供电电源由项目所在学校供电线路接线口引入,供学生生活用房用电。学生生活用房的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保证不间断供电。 4.6.4 敷设方式 在建筑物一层设总配电箱,楼内强电及弱电垂直布线采用电缆穿管暗敷以树干式,每层设配电箱,水平干线采用穿管暗敷以放射式,地下采用电缆沟或电缆直接埋敷。 室内分支线路采用 BV 500 型铜芯塑料绝缘线、穿钢管或塑料 PVC 管沿墙、楼板或地坪内暗敷设。 4.6.5 照明 1 照明电源 采用 TN C S 接地系统的配电线路供电,电压 220 伏。照明标准按国 标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J133 90)设计。不能保证持续供电的地区,可设自备电源。 2 照明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采用 PZ20 型照明配电箱为照明用电设备配电,其安装方式均采用在墙内暗装的方式。导线选用 BV200/500 型,穿塑管在墙内、地板内或在楼板板缝内暗敷。照明用电设备的接地和接零要严格分开。 4.6.6 防雷与接地 1、本设计防雷系统采用在建筑物屋面明装避雷带作接闪器,利用柱子内的主筋作引下线,利用柱子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极,在建筑物四周沿柱基敷设镀锌扁钢作接地干线,将各柱基连在一起,构成环形 接地网。接地系统采用 TN C S 系统,电器设备装置的接地与各自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共用一套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所有建筑物的进线电缆在入户处均需作重复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欧姆。 2、所有插座接地极、配电箱金属外壳等均需与接地线可靠连接,屋面上突出之金属体、建筑造型、结构钢筋、屋面楼板内钢筋、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均要可靠接地。 4.7 弱电设施 4.7.1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 92) 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T20893) 3、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42 81) 4、建设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