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分析.doc_第1页
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分析.doc_第2页
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分析.doc_第3页
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分析.doc_第4页
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我国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分析摘 要IAbstractII1 我国近几年生猪价格波动情况11.1 生猪价格波动历史回顾11.2 新时期我国生猪市场波动的特点22 生猪价格波动原因分析32.1 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外部因素分析32.1.1 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32.1.2 流通渠道不畅32.1.3 疫病等突发性因素32.1.4 道德水准成为潜在影响因素42.1.5 饮食习惯的改变减少了猪肉消费量42.2 影响生猪价格的供给因素分析42.2.1 生产者价格预期42.2.2 仔猪成本52.2.3 猪粮价比62.3 影响生猪价格的需求因素分析.62.3.1 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猪肉消费需求62.3.2 猪肉替代品价格波动72.3.3 其他影响因素73 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73.1 主要结论73.2 相关建议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参考资料:造价人才网 摘 要近年来,猪肉价格频繁和强烈的波动,给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问题。由于供给、需求、疫情、进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生猪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生猪价格的波动,一方面影响养殖户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本文试图对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原因进行研究,找出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关键字:猪肉价格;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政策建议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ork prices have been frequent and intense fluctuation, however our country pork market due to supply and demand is not stable, pork prices vulnerable to supply and demand and other factors experience substantialvolatility.hand may cause chaos, production decision raisers producers enthusiasm, influence On the other hand also brings negative effect on consumers.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vious pig market price fluctuation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rough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fluctuations in the price of related theory and literature for the basis of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the pig market fluctuations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In this paper periodical fluctuations of pig prices are reviewed,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to form the fluctuation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inally draw some conclus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Key words :pork price;fluctuations in prices;influencing factor;policy proposal参考资料:造价人才网 I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 我国近几年生猪价格波动情况1.1 生猪价格波动历史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的养猪业经历了恢复发展下降调整发展的过程,由于不同时期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销售价格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特征。总体来说,我国的养猪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 第一段:1986-1992年,由于价格放开后猪肉产量增加,1986年出现了卖猪难,养猪利润大幅度下降。从1987年下半年开始生猪存栏同比下降,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猪肉供应紧张的现象,猪肉价格同比增长18.6%。1988年继续上涨并达到波峰,比1987年上涨了50.6%。1989年进入下降期,1990年到1992年,持续低迷。 第二段:1993-1996年,1993年10月出现了生猪存栏下降、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猪价在1994年达到波峰,比1993年增长了54.6%。1995年2月开始下降,猪肉出现卖难问题,价格在1996年初再次跌入波谷。 第三段:1996-2002年,1996、1997年猪肉价格又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引发了1997年的养猪热,1997年猪肉价格一度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到1998年,生猪又一次出现供大于求,价格又开始下跌,1999年甚至跌倒了成本以下。此后经过将近三年的逐步调整,期间政府出台了扶持生产的措施,促进养殖户发展养殖生产,生猪饲养收益在2000年中开始回转,猪价从2000-2003年上半年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波动。 第四段:2003年年中-2006年年中,2003年产生了一轮养猪热,2004年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基本维持一年后,到2004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开始回落,此后的价格下降持续到2006年受到一些疫病影响后于2006年中达到低谷。 第五段:2006-2010年,在2006年5月猪肉价格跌倒底后,从2006年6月份开始,猪肉价格又开始上涨。到2007年7月,由于饲料当期价位低,猪粮比价创历史最高纪录,高达8:1,价格急速回升,市场猪肉供不应求态势。期间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扶持猪肉生产的政策措施,直到2008年春节过后,猪价仍继续攀升,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大增。种猪甚至供不应求,在这种过热的市场情况下,母猪大幅增加。2008年5月份以后,生猪价格出现下滑趋势,这一轮由猪肉过度供给造成的猪肉价格下跌持续到2009年6月,这一轮周期基本结束。 基本结论:猪肉市场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大致经历了五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波动幅度和周期也不尽相同。1.2 新时期我国生猪市场波动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升级,养猪业的结构和规模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化的猪场相继出现,生猪养殖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 生猪存栏和饲料企业销售情况的异常变化。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水平在近10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6年12月底全国生猪存栏为49440.7万头,同比下降2%左右。由于仔猪和饲料价格较高并担心疫情发生,养殖户补栏谨慎。2006年多数饲料企业有半年销售量下滑,比一般年的低迷周期3一个月长500%。 生猪价格旺季不旺,上涨的时间特殊。2009年元旦期间猪肉市场的节日消费不明显。一般年份猪价不会出现4月、5月底的暴涨局面,这次却一反常态,从2.007年4月份开始逐步走高,在5月份左右达到高峰,不“降”反“升”,逆市上扬。 生猪市场由低迷到高涨转换快,由局部到全局传递快。这种变化既是阶段性的,也是全国性的。2007年4-5月的价格上涨,是自 1997年以来猪肉价格涨得最高的一次。这场全国性的猪源紧张,最早源于去年席卷主要养猪省份的猪疫情。 相对于亏损期,盈利期生猪价格变化的社会影响更大,引起广泛关注。部分地区生猪收购市场出现屠宰企业的无序竞争。这场争夺战的主角是北京、天津、山东、上海等地。一些地区如黑龙江出现一批生猪经纪人。这些经纪人提供资金给当地的小型猪贩子到全省各地采购生猪。除了经纪人外,从事生猪运输的人也一下子多了起来。 各地影响差异性较大。东北三省便成了全国的猪源抢夺地。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这些地区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基本没有受到疫情影响。这一轮生猪周期出现新特点,表面上的原因是生猪存栏下降,导致供求关系出现变化,是生猪生产自身周期性规律的体现,但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反映。生猪生产方式转变加快,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化清晰。随着规模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2004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下占总出栏的比重超过87%,2005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出栏生猪2一3亿头,约占全国出栏生猪总数的38%。生猪生产的区域化更加清晰,比较优势逐步显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已成为我国生猪产业带,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3.9%、65.2%和64.2%。以猪肉为首的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入世以来,随着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关税的不断下降,我国畜产品的贸易量逐年增长。2005年我国畜产品出口总额55.8亿美元,比2000年34.8亿美元增长了60.3%;进口额为75.7美元,2000年的53.3亿美元增长了42%。2005年出口猪肉25.1万吨,增长2倍,是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产品。在畜产品贸易中,活畜禽(除奶牛)、肉类产品和禽蛋也保持了贸易顺差。2 生猪价格波动原因分析2.1 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外部因素分析2.1.1 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 国家对生猪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还相当薄弱,无法适时引导农民养猪。生猪和猪肉市场的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将需要很长的时间。我国生猪和猪肉市场的储备能力也极为有限,还远不足以稳定市场。另外,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生猪生产和价格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及时,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不完善,国家对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调节缺乏有效手段,故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此外,部分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往往只考虑收费问题而很少考虑养殖户的利益,从而出现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实行区域保护,导致生猪生产流通不畅和市场不公平竞争加剧,无形中加速了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2.1.2 流通渠道不畅 李昌平(2007)从行业管理体制的视角出发,认为猪肉价格飞涨,部分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目前生猪生产仍以农户散养为主,而猪肉的供给却主要由定点屠宰厂和少数的生猪行业龙头行业所控制猪肉价格很容易被流通环节加工商和贸易商控制。另一方面猪肉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仍然十分严重,曹庆林(2008)研究发现,全国有78.85的地区之间价格没有协整关系,说明市场分割的严重性。原因在于部分地方政府考虑到地方利益,对当地生猪屠宰、环节进行保护,限制外来猪肉进入本地销售,使各地区市场产生分离,导致生猪生产流通不畅,价格不能反应市场真实供求。2.1.3 疫病等突发性因素 疫情与是影响猪肉价格变动一个重要因素,几乎每次价格上涨和下跌的过程都伴随着生猪疫情的影响。2005年爆发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事件,市场造成恐慌,导致猪肉价格延续了04年10月以来的跌势,部分地区出现了卖肉难的问题。2006年下半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即民间所称“猪高热病”,是导致猪肉价格暴涨的一个不能回避的因素,生猪大量死亡推动猪肉涨价。2006年6月,疫情先在两广、江浙出现,随后几乎蔓延整个南方地区。而07年价格的爆涨,则与南方地区发生的猪耳病有关,当时很多猪感染死亡,使市场供应量下降,供求平稳被打破,同时,疫情的出现也导致了猪肉运输成本的增加,从而加速了价格的上涨。当消费者摆脱了疫病造成的心理阴影重拾对猪肉的信心时,却发现市面上无肉可买,肉价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因而可以说,2007年的价格异常波动是2007年的周期性波动和2006年疫病影响共同叠加的结果。2.1.4 道德水准成为潜在影响因素 从消费特点和趋势看,健康、安全、卫生、质量以及环境保护等非经济因素对消费者选购猪肉影响愈来愈大。畜产品市场竞争占首位的是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营养,其次才是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当前,猪肉的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一是养殖户利益缺乏保护,作为养猪业主体的养殖户,养猪利润过低,病死猪舍不得毁掉;二是收购者在高利润的驱使下,背离道德标准而收购病死猪;三是屠宰行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私屠滥宰依然存在。当前我国各地病死猪肉、注水肉大量充斥市场,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流通,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对猪肉消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2.1.5 饮食习惯的改变减少了猪肉消费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增强,接受多吃清淡、少吃荤腥建议的人群越来越多。其次,人畜共患病一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以及猪肉中的抗生素的残留和“瘦肉精”事件的不断出现,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再次,因单纯追求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使猪肉的风味变差,也减弱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同时,其它可替代肉类品种数量增多,使人们转移一部分猪肉的消费份额。这些都加大了猪肉内销的压力,对生猪价格低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2 影响生猪价格的供给因素分析2.2.1 生产者价格预期理论上,生猪养殖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变化和对未来猪肉价格的预期,其中对价格的预期基本上是与当前价格呈现正相关,即未来的产量是当前价格的函数,且其一阶倒数为正。猪肉价格升高(降低),养猪收益增加(降低),生产者扩大(缩小)生产,猪肉供给增加(减少),猪肉价格降低(升高)。在市场自发调节的基础上,当价格信号传递给饲养者时,生猪需要经过一定周期才能生产出来。因此,市场上供应短缺的信号不能立刻在产量上得到反应。生猪生产的这种滞后性容易给生产者造成一种错觉,在价格水平高时导致许多非理性散养户对未来猪肉价格做出乐观的预期,即使是散养户能够预期供给增加可能导致价格下降,但考虑自身散养数量相对较小,未必能对未来的市场供应产生冲击,于是扩大饲养规模;当母猪及育肥猪存栏量超过正常供给水平、价格出现下降时,许多农民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又往往是悲观的,这种悲观情绪会不断的持续和蔓延,直到市场价格出现上涨,农户才会修正这种悲观的预期。同时由于育肥猪达到出栏重量以后再饲养,经济上已经不划算,此时农户会急于出售;甚至还会出现农户将未达到出栏体重的育肥猪提前出栏、宰杀母猪等现象;用库存冷冻猪肉不仅调节能力有限,而且成本高昂,消费者不喜欢冻猪肉。这些行为的共同作用加剧了猪肉价格的下跌,不仅生产者的预期利润不能实现,而且亏损成为普遍现象。2.2.2 仔猪成本仔猪成本是影响猪肉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看,仔猪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20左右。因此如果仔猪成本上升,会导致猪肉价格上升,而仔猪成本下降,则会使猪肉价格下跌。从2000年至2009年仔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的关系看,两者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2004年10月前,仔猪价格处于低位,猪肉价格也较低,而03年5月开始,仔猪价格开始快速上升,猪肉价格也随之攀升,两者都在2004年9月达到高点。而后,猪肉价格随仔猪成本一路下跌,直到06年6月达到最低点。而06年6月以后,因为市场猪肉供不应收,母猪存栏减少,仔猪价格上升,从而导致猪肉价格也随之上升,一直到08年初,08年4月仔猪价格创下历史新高38.23元/公斤,而猪肉价格也达到26.08元/公斤的历史峰值。表2-1:20052010年仔猪价格变化情况年份2005 2006200720082009201018.967.569.5516.513.412.0528.89 7.119.2016.712.711.1438.816.688.91 16.8311.6310.0648.496.219.0216.8710.359.5358.245.9610.2015.779.249.6268.206.0811.3715.359.339.6478.126.4713.1214.8210.1311.1488.027.1714.2714.4711.3812.1997.947.8413.6013.8611.8512.55107.217.9313.21 12.5011.4712.78117.148.3314.1311.9011.413.55126.589.1815.4612.9112.0913.14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2.3 猪粮价比猪粮价格比是衡量养猪收益的一个重要描述性指标。一般而言,当猪粮价比高6时,养殖户可以获得得正收益,而低于6时,则意味着养猪可能亏本。从目前的情况看,猪粮价比已经从08年4月的9.65下降到了5月份的5.79,说明养猪业已经进入了低谷,如果政策不采取政策调控,可能导致生猪数量减少,价格上升将不可避免。表2-2:2005年以来,猪粮价比月变化情况年份2005 2006200720082009201017.006.006.379.438.656.3826.845.66.099.448.255.8636.835.225.799.517.465.2446.584.855.869.646.554.8156.394.456.589.015.784.7466.314.376.988.625.654.6176.254.567.958.235.865.3086.125.018.608.086.365.7896.025.528.147.836.415.95105.465.757.967.236.346.17115.535.958.367.176.266.45125.626.208.788.076.476.05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3 影响生猪价格的需求因素分析.2.3.1 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猪肉消费需求根据经济学原理,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时,猪肉是一种正常品,居民收入提高会增加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因此猪肉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收入增加的结果会增加社会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猪肉价格上涨。但如果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达到较高水平,猪肉成为劣等品,则收入变化对猪肉价格的作用与猪肉是正常品时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长迅速,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猪肉消费增长已经趋缓,高收入阶层已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资料显示,我国国内的猪肉消费基本饱和,1985年我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为16.6千克,进入九十年代,猪肉人均年消费一直保持在20千克左右,到1998年达到20.4千克。2008年以后开始有所下降,因此目前收入对猪肉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明显。尽管如此,目前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中猪肉比重仍旧偏高,2010年,农村居民肉72类消费中猪肉所占比重高达60%以上,城镇居民肉类消费中猪肉所占比重也达60%。猪肉、家禽比重偏高,牛羊肉消费比重偏低。因此,考虑到人口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继续增长等因素,长期来看我国居民对于猪肉的消费仍然存在增长的需求。表2-3:1990年以来,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猪肉数量199019951999200320072010年收入1516.214279.025893.46295.911490945612猪肉消费量18.4617.2416.9116.7318.2125.322.3.2 猪肉替代品价格波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对动物食品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长期以来,中国大多数居民有喜食猪肉的习惯,但对牛羊肉、禽肉等的消费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收入和消费支出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这些消费均会对猪肉的消费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导致猪肉需求的变动,从而引起猪肉价格的波动。从经济学理论角度,猪肉替代品价格降低时,猪肉需求将降低,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将拉动猪肉价格的下降。反之,猪肉替代品价格升高时,猪肉需求将增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将拉动猪肉价格的上升。因此,从理论上看,猪肉需求与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大于零。我国牛羊肉与猪肉的价差小于发达国家,这也使得消费者在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增加牛羊肉的消费而减少猪肉的消费较为普遍。而禽流感等疫病的出现又影响了禽肉的消费和出口,因而对猪肉价格的变动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影响。2.3.3 其他影响因素其他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还包括:养殖疫病风险、养殖技术、饲养方式、国家相关政策、人口增长、个人消费偏好等。如果生猪疫病风险提高,疫病发生概率增大,那么养殖者的生产信心会受到打击,预期将会较为悲观,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猪肉供给,推动猪肉价格的上涨。一旦疫病暴发并迅速蔓延开来时,养殖者会遭受很大的损失,直接导致猪肉供给的减少。3 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3.1 主要结论 从实际情况看,猪肉价格可能受到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疾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到猪肉生产的时滞性、生产者的预期、饲养成本等供给因素,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如牛羊肉的价格等需求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源上来看,猪肉价格波动源于猪肉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但猪肉供给远大于需求时,猪肉价格出现暴跌,而猪肉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猪肉价格又可能出现快速上涨。因为近十年来我国居民对猪肉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每人每年消费量在40公斤左右,而牛羊肉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小,因此,供求的剧烈波动是造成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为此具体结论如下: 猪肉价格波动导致养猪净收益大幅变动不管对于规模化养殖户还是散养户而言,当猪肉价格变动时,养猪净收益都会出现剧烈波动。当猪肉价格下降时,尽管饲料价格和仔猪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下跌,但由于猪肉价格下降幅度高于成本的下降幅度,养猪户的净收益大幅下降,养猪户可能由之前每头猪六七百元的净收益转为亏损,从而导致养殖户纷纷减少生猪存栏量。这是导致猪肉供给波动的直接原因。 1.目前,我国猪肉市场产业一体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是猪肉价格波动的体制外因,猪肉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引导和调控,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猪肉价格预测、信息发布和引导,可以有效调控猪肉生产市场的稳定,减小市场供给和价格信号的不一致,促进猪肉产品供求基本平衡、避免过大波动。 2.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外影响机制,六个大的方面。影响的关键点在于猪肉生产的稳定性和市场体系的完善性问题。猪肉价格波动的大部分作用节点都来自猪肉生产环节的波动,包括生产成本、疫病防控、猪品种选育、饲养环节等。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合理成为猪肉价格抗波动能力差的另外一个主因,这时候需要我们加强政府对市场的有效调控和引导。3. 从1985年猪肉价格体制放开以来,我国猪肉产生过五次大的波动。我国猪肉价格周期波动的总体特点是波动周期短,波动幅度大。近几年猪肉价格短期变动剧烈。波动周期为3年左右,近一个周期,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的程度没有同期全国大。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和生猪生产周期高度一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控制生猪生产的周期波动,来控制猪肉价格的周期波动,一般来说拉长波动周期,减缓波动幅度是我们应该发展的方向。价格波动的主要动因是来自生产波动,价格的剧烈波动则来源于一些突发的因素导致的不规则因子影响,这应该是我们平缓价格波动应该的关键着力点。对于价格波动这种情况,在市场不能有效自我调节的时候,政府就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减缓价格的剧烈波动,而政策的着力点应该在控制生产波动和发展完善猪肉市场和猪肉产业上。月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16.02 6.55 6.26 6.20 7.62 8.96 7.56 9.56 16.113.412.525.93 6.58 6.28 6.10 7.75 8.89 7.29 9.36 16.713.412.435.69 6.42 5.99 5.94 7.90 8.81 6.82 8.94 16.313.512.345.64 6.17 5.73 5.84 8.38 8.49 6.37 9.08 16.613.4 12.2 55.56 5.98 5.69 5.78 8.45 8.24 6.10 10.316.813.2 11.965.57 5.88 5.70 5.83 8.78 8.20 6.26 11.616.712.811.375.71 6.00 5.75 6.15 9.00 8.12 6.62 13.316.712.311.186.11 6.18 5.86 6.38 9.30 8.02 7.26 14.416.712.010.9 96.23 6.27 5.96 6.69 9.66 7.94 7.87 13.7 16.711.810.8106.22 6.25 6.05 7.02 9.54 7.21 7.99 13.216.611.8 10.5116.27 6.32 6.11 7.66 8.99 7.14 8.37 14.2 16.811.6 10.2126.32 6.29 6.22 7.62 8.99 7.17 9.24 15.516.911.3 10.1 4.猪肉价格波动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基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纵观政府实施的关于猪肉价格调控政策,价格调控的措施首先应主要着力于稳定生猪的供给方面,即稳定生产的调控。其次是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监管,合理鉴定政府的站位。最后关于具体的调控政策方面,调控的手段、措施和节点等都应切入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核心环节,调控必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力度和合适的手段介入,调控应逐步摆脱动被性和不稳定性。调控的主要着力点应该在猪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最终提高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5.猪肉价格的相对稳定,主要取决于合理稳定的猪肉价格形成机制。猪肉产业的健康科学发展。重视种猪的科学育种。采用科学精细的饲养方法。建立高效强有力的行业自律组织。政府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加速生猪养殖规模化和产业化。3.2 相关建议 1、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生猪供给。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降低生猪养殖成本。(l)加大以工哺农力度,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