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礼物盒惹的“获”.doc_第1页
一个礼物盒惹的“获”.doc_第2页
一个礼物盒惹的“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宁县小学英语教师“举案说法”竞赛一个礼物盒惹的“获”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身处于复杂的教育环境中,如教学班级多,课堂准备繁琐,有时学生还会有意无意地干扰课堂,甚至教师自身偶尔也会遗忘教具,但是一堂成功的教学是没有理由与借口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课堂突发事件,或许能带来意外的收获。接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个礼物盒惹的获”,希望它能带给大家一点借鉴和启发。 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8,Unit1-Is it a dragon?时,课前我的设计思路是从Sam的年龄、生日引出生日礼物,通过出示一个漂亮的礼物盒,让学生猜测里面的东西,引出并运用句型:Is it a/an?最后展现礼物是一张画有龙的风筝图,教学生词kite与dragon。因此,我找来一个盒子与几张彩纸,把它精心包装成一个礼物盒,再画了一张画。看着这个花了我近半个小时制作的礼物盒,我想它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明天的课堂一定会很精彩。 可是第二天由于拿了扩音器与录音机,居然忘了带上这个礼物盒,叫学生跑吗?五层楼再绕一个操场,时间花的太多,我就用简笔画吧。在画礼物盒时,我先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一个学生叫道:“一本书a book”一个念头闪过:“不如开展一个竞赛活动,通过给图添加笔画,让学生猜测,逐渐呈现风筝图。”我马上对学生说:“Lets have a guess game. Who can guess what it is, I will give him a present.”(心想精心制作的礼物盒总得派上用场吧。)学生一听说有礼物,精神来了,但看到我两手空空,急着问:“是什么礼物呀?”。我神秘地笑了笑:“与Sam的礼物一样,但现在要看谁猜的快,并且能用英语表达出来,比如说刚刚那位同学猜是书,就应该问老师:Is it a book?如果得到的答案是:No, it isnt.,其他同学就还有机会猜,若得到老师的回答:Yes, it is.那么这位同学下课就可以到办公室领礼物了。”学生脸上泛起了惊喜,都纷纷欲试,我先教会刚刚那位学生说:“Is it a book?”其他同学也都跟着说。看到我摇头回答:“No, it isnt.”他们纷纷举手:“Is it a pencil-box/bag/desk/chair/hat?”可听到的还是:“No, it isnt.”他们有些丧气了,我又转身添上了一对眼睛,他们又来劲了,纷纷猜着:“Is it a girl/boy/doll/cat/dog?”我还是摇头回答:“No, it isnt.”继续添上一个鼻子和一张大嘴,学生就往大动物方面猜,甚至还说出了没学过的词monkey/lion/tiger,我还是摇头回答:“No, it isnt.”这时,一位平时有预习习惯的女生丁文婷问道:“Is it a k.t.,风筝?老师,风筝怎么说?”我立刻告诉她并板书这个词,她又问了一遍:“Is it a kite?”我点着头回答:“Yes, it is.”可看到其他同学还有些疑惑,我就叫她上去添笔画,她上去添加了一根曲线,一只风筝出现了,我表扬她道:“Youre very clever!”她笑着说:“课前我看了今天要学的课文,我还知道风筝上是一条龙呢。”我伸出大拇指夸奖她:“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她学习。”接下来,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学习本课的生词与课文,由于已经掌握了重点句型,课文很快就能理解与熟读,并能分角色表演。在布置完作业,离下课还有两三分钟左右,一位同学举手,我以为他遇到什么问题,走近一瞧,他在本子上画了一条线问:“Mr. Chen, whats this?”原来他想反过来考我了,我就请他到黑板上画,我和其他同学一起猜。这堂课就这样在师生间快乐的讨论与交流中顺利结束了。教学反思:课后我想:虽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被改变了,但它敦促我也启发我去思考有关教学的诸多问题,比如如何处理教材与运用教具,如何应对课堂突发事件,如何面对学生的挑战等等。在课前预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往往会更注重教具的趣味性,想方设法选择一些新奇教具,如各种实物、精美的图片、先进的多媒体课件等,而至于教具运用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我们更少去认真考虑。这次教具的意外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试想,这节课若呈现那个精美的礼物盒,虽然也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可是由于盒子的容积,学生不可能往动物与风筝方面猜,也就难以达到简笔画所起的导入效果。教具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我们应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需要,科学地运用教具,使其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中,也有许多事都不是教师能预先设想到的,这是对教师理念与智慧的挑战。教师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因势利导,挖掘突发事件的价值呢?这确实值得深思。预设本身是必要的,它能确保教学的理性和有效性,但这种预设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搬“预设”,而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有真实的精彩的动态生成。这次学生的意外“插话”恰好给这节课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原本枯燥的对话变的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关注课堂突发事件,及时捕捉有利于教学的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