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doc_第1页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doc_第2页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doc_第3页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doc_第4页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高血压与高血糖、高血脂一同称为“三高”,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是需要健管家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主要病种之一。下面是为大家的关于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一、按血压水平分类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和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进行血压水平分类。以上分类适用于男、女性,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人。 二、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个层次。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SBP140-159或DBP90-99SBP160-179或DBP100-109SBP180或DBP110无低危中危高危1-2个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中危很高危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很高危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 三、按低危、中危、高危及很高危分层 应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并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作出治疗决策。 很高危病人: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高危病人: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中危病人:先对患者的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进行为期数周的观察,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低危病人:对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反复测量血压,尽可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4、高血糖症 高血糖症:引发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其发展。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后引起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 其他病因: 甲亢和糖尿病 (1)甲亢引起糖尿病:甲状腺激素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甲亢时超生理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更强,并且可以促进肠葡萄糖的吸收及促进糖原异生,因此引起血糖增高,导致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甲亢引起,故可称为继生性糖尿病。甲亢引起的糖尿病在甲亢病情控制后,不予降血糖药物治疗,血糖即可完全恢复正常。 (2)甲亢和糖尿病并存:甲亢和糖尿病都和家族性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这两种病的基因缺陷往往发生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可能会连锁在一起遗传给后代。在临床上,两种病同时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的病例并不少见。这种糖尿病属于原发性,不是继发于甲亢。在甲亢病情控制后,糖尿病依然存在,不予隆血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降至正常。但是,甲亢可以加重糖尿病,使血糖进一步增高,故控制甲亢对减轻糖尿病也很重要。 糖尿病者平时要从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生活起居等方面注意: 一、饮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要少吃多餐,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不宜吃的食物有:糖类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各种糖果或蜜饯等;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如牛油、猪油、肥肉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如大豆及其制品和粗杂粮如黑豆。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对于糖尿病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 二、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运动,餐后半小时后即可开始运动,但不宜过量,体育锻炼不能从事剧烈的运动,标准以微汗即可。因此提倡以每天散步12小时为宜 三、糖尿病又称富贵病,病人不易疲劳过度,必须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要有规律,建议晚九点睡,早七点起。 四、糖尿病容易发生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眼、四肢的并发症,因此要选择合适的鞋子,注意脚部的保暖,选用透气吸汗的纯羊毛和纯棉袜子,尽量不要在室内外赤脚行走。每天要用温水洗脚,保持足部清洁。洗澡时注意水温,应以温水为宜,切忌温度太高。注意防止四肢受伤。 五、自备测糖仪,每天定期测量血糖;原来吃降糖西药的达半年以上者,不要骤然停服,因为这样会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量,直至停服。 六、口袋里经常备有些糖果、饼干,如果外出时或者使用降糖药物后出现头晕目眩等低血糖症状,须立即吃些食物或者糖饼,或喝一杯糖水。糖饼、糖水只能在低血糖时吃,平时不能吃。 七、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因此患者要正确认识,抛弃思想包袱,保持身心愉快。 1、保持心态稳定,减少较强烈的喜、怒、哀、乐等精神刺激,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是控制血压升高的重要环节。 2、休息与运动: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参加竞争比赛性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利于神经中枢功能的调整。保持足够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脑力和体力负荷。轻度高血压可以参加正常工作,不要过度劳累,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跑步、行走、游泳等慢性活动时,收缩压升高伴有心率增加,但舒张压不升高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静息血压可以下降。而运动时,血压和心率增加幅度减少,有利于血压恢复。 3、减轻体重:轻度高血压减轻体重可使血压降至正常,肥胖中度高血压病人,可同时行减体重和应用降压药治疗。减轻体重,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高胰岛素血压。主要措施是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体重减轻的速度以每周1公斤为宜(男性身高-100,女性身高-105是标准体重,按公斤计算)。同时限钠降压效果更为明显。 4、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清淡食物为主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以低盐、清淡、低热量、低胆固醇和低动物脂肪为宜。目的是维持足够营养的同时,降低血脂水平。 (1)减少钠盐摄入,每日摄盐低于6g。限制动物内脏、鱼子、软体动物、贝壳类食物。 (2)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饱餐使血管舒张调节功能降低,引起血压波动。戒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3)清淡、含丰富维生素和植物蛋白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及含糖物质的摄入,尽量使用花生油、豆油、菜油等。食用低胆固醇高蛋白饮食,如鱼类、鸡、兔肉等。蛋白质可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此外,牛奶、豆浆,不但能补充蛋白质也可补钙。动物内脏、蛋黄、贝壳类海产品含胆固醇多,不宜进食。降低高血压是预防动脉硬化的有效方法,低盐、低脂饮食,动脉硬化上不可忽视。 (4)多进食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进食含糖多的水果。用利尿剂者,应进含钾高的水果,如橘子、香蕉等。禁吃零食。戒烟、限酒:不吸烟,饮酒精20-30g/日(2-3两)。 5、可以做自我松驰练习:闭上双眼,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尤其是头颈部;调整呼吸,进行自然腹式呼吸,增加潮气量;集中注意力,每日15-30分钟,有温和的降压作用。 6、在医指导下,按医嘱服药。 (1)根据年龄、高血压的程度和分期、并发症、用药后反应等个体情况,选用降压作用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制剂。(2)循序渐进,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大治疗最大量。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以保持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后用维持量。(3)坚持长期用药,降压药不是病因治疗,虽能控制高血压,不能治愈。需要长期治疗,不能突然停用降压药物,以免引起反跳性血压而导致严重的合并症。(4)注意服药后的副作用,如颜面潮红、胃肠不适、体位性低血压、皮疹等。(5)服药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换药。 7、高血压病人应避免热水浴,防止因血管扩张,而使血压突然下降,发生意外。 8、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四固定:固定使用同一血压计,采用同一体位,固定同一人,固定同一时间测量。 注意:在测血压前30分钟不要吸烟,剧烈运动,避免饮刺激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