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芦花荡教案设计 姓名:沈莉 班级:10级中本(1)班 学号:100101135 指导老师:李路丽芦花荡教案设计执教者:沈莉【课型】教读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2. 掌握生字词;3. 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并能运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本文;4.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播放相关视频,师生互动交流,辅导完成课堂练习;2.教读法、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在白洋淀的美丽风光中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捍卫国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1.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优美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教读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1、 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生字词;2.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3.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及有关故事二、导入 播放影片:华北明珠白洋淀中有关白洋淀风光的部分片断。影片播放中,以马玉涛演唱的歌曲白洋淀风光美为背景歌曲,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下列介绍白洋淀风光的文字: 在华北平原上,有90多个相连通的大小湖泊,它们统称白洋淀,又被誉为“华北明珠”。在人们眼中,白洋淀风光是神奇的、美丽的、迷人的。白洋淀最吸引人的当属水乡风光,而且随季节不同景色各异:春季芦苇丛生,满湖青翠;夏季荷花初绽,风光旖旎;秋季芦花纷飞,鱼鸭满淀;冬季湖面冰封,莹润如玉。 白洋淀还盛产鱼虾,有芦苇十四万亩,年产编织苇席七百万片。白洋淀,河淀相连,沟壕纵横。淀内既有村庄又有田园,景色清新、淡雅。白洋淀独特的风韵,使人难忘。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古有北地西湖,现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在这片美丽的水乡,正义的洪流铸就了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看,这是谁?(出示小兵张嘎的图片)机智勇敢的嘎子有着一身的水把式,是当地家喻户晓的抗日小英雄。同样,也是在这片白洋淀里还活跃着一位更具传奇色彩的老英雄,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芦花荡,去认识这位老英雄。3、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请同学介绍作者孙犁的基本情况。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芦花荡是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说。2.写作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史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4、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查课前预习(在大屏幕上显示)(1) 给加点字注音并掌握它的字形。 寒噤(jn) 仄歪(z) 竹篙(go) 苇塘(wi) 黄梢(sho) 疟子( yo) 泅着(qi) 提防(d)(fang) 舀(yo) 吆喝(yo)(he) 一梭机枪(su) 趴(p) 扒(b) 蹿(cun) 飒(s) 转弯抹角(m)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小心防备。(提防)央求。(央告)尖锐、锐利。(尖利)技能、本能。(能耐)闲适自得。(悠闲)倾斜、歪斜。(仄歪)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转弯抹角)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打牙跌嘴)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张皇失措)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复述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1)学生听配乐朗读,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提问:这是一篇短篇小说,那么大家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明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提问: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小说三要素进行概括。(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接着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明确: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 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2) 学生默读课文,划分结构,归纳内容。(请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第一部分(18):故事的开端介绍老头子多次驾船穿过日寇的封锁线,出色完成运输任务。 第二部分(954):故事的发展写老头子运送两个女孩子回苇塘,穿过封锁线时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 第三部分(5563):故事的高潮写老头子智惩鬼子,为大菱报仇,二菱藏身于芦花苇叶之下,目睹老头子英雄壮举。5、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白洋淀风光,认识了“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孙犁,又走进了抗战时期的白洋淀,目睹了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回苇塘并智惩鬼子的英雄壮举。同学们是不是收获颇丰呢? 下节课将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芦花荡这篇课文,对老头子的性格做更深入了解,赏析文中优美的词句。6、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试回答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7、 板书设计 环境 自然环境芦花荡 社会环境抗日战争 老头子(主要) 小说三要素 人物 鬼子兵 大菱、二菱 情节 夜里护送,大菱受伤 智斗日寇,报仇雪恨第 二 课 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发生在苇塘里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二、复述课文1.回顾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 染气氛。)2.结合小说三要素复述课文,温故知新(请同学回答)三、赏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明确:主人公是老头子。 刻画任务的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举例见课文。 2.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明确:(1)爱国抗日的热情。虽然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 (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 (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3.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过于”一指“非常”,二有“过头”的意思。所以,本句话既有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具体表现:(1)过于自信:如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第6段“每天夜里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2)过于自尊:如第38、39段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我 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第47段由自信自尊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点拨: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4、 赏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学生可能会找到:1.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点拨:环境描写写出了抗日军民的乐观豪情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点拨:景物描写烘托了“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狠狠地”、“钻”表现了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与敌人斗争渲染气氛。3.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点拨: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失落的心情。4.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点拨:景物描写衬托出老头子对敌时的悠闲,显示了老头子的自信。小结:战争在孙犁笔下,已褪去了它那狰狞的面目,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原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是突出抗战军民的乐观精神。5、 课堂小结,提高升华作者笔下的老头子具有鲜明、倔强的个性,他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性格。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同时,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的作用。6、 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字数200左右。 点拨: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2. 课外阅读荷花淀,试比较其与芦花荡之间的异同。7、 板书设计 爱国抗日 老英雄的性格特征 爱憎分明 自信自尊 智勇双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故事气氛 烘托人物精神 八、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饮料合作加盟合同范本
- 公司聘用文秘合同范本
- 隔热夹芯板采购合同范本
- 公司代签合同范本
- 香港公司股权合同范本
- 基地鱼塘租售合同范本
- 新款合同范本模板
- 衣物袋采购合同范本
- 仓库旧料回收合同范本
- 车辆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2022年江苏省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 XXX加油站风险分级管控台账
- 甘12J8 屋面标准图集
- 购买设备合同
- GB/T 28288-2012足部防护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 GB/T 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 GA/T 1241-2015法庭科学四甲基联苯胺显现血手印技术规范
- 小学和初中科学教学衔接
-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