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归元寺导游词范本.doc_第1页
精选关于归元寺导游词范本.doc_第2页
精选关于归元寺导游词范本.doc_第3页
精选关于归元寺导游词范本.doc_第4页
精选关于归元寺导游词范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关于归元寺导游词范本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大家此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好了。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他的车技相当娴熟,大家尽可放心地坐他的车。一路上您若是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来,我将尽力为您解决。最后预祝咱们此次的归元寺之旅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归元寺,在到达归元寺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归元寺的概况。归元禅寺,又名归元寺,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寺院,。建于清代顺治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85年,整座寺院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面积有46900多平方米,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归元禅寺,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一起去游览归元寺。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了,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了,佛教寺庙的三门又称山门,左右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门,细心的各位游客,您能看出归元寺的三门呈什么形状吗?不知道也没关系。那就我来告诉大家了,这座寺院的三门呈八字形,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着吉祥。大门上方归元禅寺四字,相传是当年归元禅寺的开山祖师白光法师在寺院建成要离去时,主峰禅师率众僧挽留未果,但请白光禅师题写寺名,永志纪念,在众僧人真诚邀请之下,白光禅师便提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字。 好了,各位游客,在游览完北院的翠微妙境和念佛堂之后,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归元寺的主体建筑之一的藏经阁了。说到藏经阁,大家可能在各类的武侠小说和电视剧中见到过,不过呢,归元禅寺里可没有什么武功秘籍,这里主要是一座用于收藏、陈列佛教经典艺术珍品及各种法器、法物的殿堂。 在藏经阁旁边的就是大士阁了,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后面的朋友请跟紧了,我们马上就要去往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了。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殿堂,那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也是僧坐于莲台上,背后装饰一火焰圈,中是一面魔尼镜,象征光明,佛前一尊狮子,是佛前世为狮子王的形象。在释迦牟尼的左右两边,分别是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相传在释迦牟尼死后,阿难和迦叶带领广大佛学弟子继续研究和推广佛学,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看完了大雄宝殿,我们再到前面的韦驮殿去看看!我们所看到的这尊右手持杵在地的雕像便是韦驮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为什么各个寺院韦驮持杵的姿势会不同呢?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其实,韦驮持杵的不同姿势,与寺庙的规模大小由着密切的关系。韦驮左手持杵在肩,则表明该寺庙太小,既不供吃也不供住;两手持杵的,则表明寺庙为中等规模;供吃但不供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尊韦驮像持杵在地,则表明归元寺的规模很大,既能供吃又能供住。 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罗汉堂。罗汉堂最早建于清道光年间,在咸丰年间毁于兵乱之中,于光绪年间重建。相传归元寺建成要建500罗汉,于是从黄陂请来两父子塑罗汉,当时的罗汉谱一套在浙江,一套在湖南,老塑匠跋山涉水到湖南祝圣寺把罗汉谱描画好才回来动手塑像,但他不愿意照葫芦画瓢,觉得罗汉谱上画的罗汉神态过于单一,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而当时归元寺周围有很多农民种地休息过路或者在树下睡觉,神态各异,于是老塑匠便巧妙的把他们化成罗汉的神态,有时候还把附近的孩子找来故意逗他们嬉闹,记住 他们的调皮样子然后塑在罗汉身上,据说那座“六子戏罗汉”就是这样塑出来的。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汉人说的“数罗汉”,不论男女,跨门槛时如果左脚先跨入则数左边的,如右脚先跨入则数右边的,首先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 罗汉堂的平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万”字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我国有句俗语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在归元寺的罗汉堂就不能这么说了,因为这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制成的夹伫像,又称脱纱像或干漆像,归元寺的罗汉塑像属活脱干漆,其制作过程特别复杂。 这里的罗汉造价虽然很高,但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过25公斤,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这些罗汉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如此看来,别说是过江,就算是让它们去漂洋过海恐怕也不成问题。 好了各位朋友,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大家可以四处参观一下,也可以数一数罗汉,看看自己运势怎么样。我们四点钟的时候再见。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归元寺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这段时间得到了大家的协助和配合,旅游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对此,我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谢!我有服务不周的地方海清各位多多谅解。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的?之行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希望着能成为我们愿用回味的美好记忆。离别之际,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生活,那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失去生活,在您忙碌的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一下。祝大家旅途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