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囚绿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囚绿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教学设计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曙光双语学校 高燕教学目标:1. 通读课文,围绕“绿”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2. 抓关键句进行吟咏品味,体会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及其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深沉的爱国情感。3. 在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品味关键句,把握主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 课前师生互动: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曙光校园和以往的校园相比多了些什么?(生:绿)欣赏图片:1、这是桂花大道的绿,大气美观。 2、这是小游园的绿,精致清新。 3、这是桐心园的绿,温馨又充满希望。校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绿,这些绿不仅美化了校园,也使我们心灵上感到愉悦。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陆蠡的一篇文章囚绿记,看看他笔下的绿又有什么不同?2、 明确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围绕“绿”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2.抓关键句进行吟咏品味,体会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及其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情感。3.在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本文的艺术手法。三、初读课文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阅读后小组内讨论导学案上的题目,时间5分钟。同学们看一看考试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这是一扇圆形的窗户,文章中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扇窗户,结识了一位“绿友”,这位“绿友”是?(生:常春藤)今天也让我们借助这扇窗来了解窗里窗外不一样的“绿”。四、破窗见绿 文章的一开始,作者讲的更多的是这以破窗为代表的破屋。阅读文章的1-4段,画出描写“我”住的小屋的词语或句子,分析小屋有什么特点?思考描写“我”的小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陋室:狭小、潮湿、简陋、炎热。叙述了居室条件的不如人意,但仍然选择这一房间,表现作者对“绿”的深深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囚绿”作铺垫。五、隔窗赏绿作者对“绿”如此的喜爱,你能在文中找到原因吗?快速浏览17段,找出表达作者爱绿的关键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确: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2、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组织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常春藤的喜爱。6、 透窗囚绿 作者如此爱绿忍不住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作者的屋子里来,“囚绿”期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选原文词语加以概括) 明确:“欢喜”(兴奋)“恼怒”“可怜”(内疚) 找出文中描写“绿”的形象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蓬勃、向阳、固执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这样蓬勃、向阳、固执的常春藤,为什么作者如此怀念?在作者笔下,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是常春藤身上的精神。既然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那么,我们刚才总结的常春藤的几个特点便具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明确:蓬勃生命、希望 向阳追求光明、自由蓬勃、向阳的品质值得怀念,那么“固执”呢?这个看似贬义的特征也让作者怀念吗?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让我们来了解陆蠡囚绿记的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是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关注的时代和事件。其实本文中也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1、我住在北平的一家 公寓里。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3、在七月中旬,不能 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作者陆蠡。出示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字圣泉,散文家和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拘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作者就像他笔下的常春藤一样固执。因此,我们终于理解,前面所说的常春藤“固执”的特点是有其象征含义的: 明确:固执不屈的抗争精神 那么,联系写作背景,思考作者通过写“囚绿”的故事,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通过赞美窗前一株永向光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这种由物到人,由小小的常春藤升华出爱国情感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 ( 生:以小见大) 我们通过一个短小的微课来认识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播放微课7、 开窗释绿作者离开北平之时: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8、 回顾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围绕“绿”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2、抓关键句进行吟咏品味,体会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及其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深沉的爱国情感。3、在感知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