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4页
【志鸿全优设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人教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海国图志中,“志于英夷特详”。这是因为英国当时是()a中国最主要的敌国b中国最重要的平等贸易国c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d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国家2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4“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根本目的完全不同思想向实践转化程度不同阶级立场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a bc d51875年中国某官员与日本公使森有礼谈日本服装时说:“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此官员最有可能是()a林则徐 b李鸿章c康有为 d孙中山6下列人物,提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主张的是()a黄宗羲 b林则徐c郑观应 d李鸿章7下列观点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相符的是()a治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也,非器械、工艺也c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d当世恶疾者,帝制为最,惟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8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维新派的变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明确“中体西用”思想d宣传民主共和思想9康有为奏章中往往采取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之法,给光绪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的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经典解释西方政治学说10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共同点是()a借助孔子托古改制b宣传西方政治学说c猛烈抨击纲常礼教d系统介绍西方文化11“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a进行维新变法b发动武昌起义c宣传实业救国d掀起新文化运动1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a求同与存异b人文与博爱c浪漫与现实d民主与科学13.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篇)36530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14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b新文化运动时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c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d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资产阶级的困惑15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a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6某校四位同学就“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个观点从不同角度展开争论。你认为论证正确的是()甲:错误。德先生和赛先生并非古代中国的特征,不存在“复兴”乙:错误。白话文是胡适等人的创造,不存在“复兴”丙:有道理。新文化运动复兴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丁:有道理。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a甲、乙 b乙、丙c甲、丁 d丙、丁17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勇猛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a bc d18“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19下列言行与人物的搭配,不相符合的是()a应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b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蔡元培c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鲁迅d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李大钊201918年,作家刘大白创作了诗歌红色中华,其创作的背景是()a青年杂志创刊b五四运动爆发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18分,共50分)21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人物:人物及编号人物速写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一书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运动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著有变法通议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曾国藩创建“湘军”请回答:(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4分)(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8分)(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热爱儒学,他曾建议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1)据材料一、二,分析季羡林主张“将孔子抬出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2)材料三中漫画反映的是哪一思想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6分)(3)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开展研究性学习,除上述三则材料外,还可以选取哪些时期的有关史料?(至少举出三例)(6分)(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4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材料二“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魏源材料三据中国革命论:“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民族独立,一是国家富强,当时的一种观点(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自然就解决了。”材料四“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请完成:(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三中洋务派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8分)(3)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依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学什么?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二人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参考答案1. 答案:a点拨: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编成海国图志一书。18401842年正是中英两国发生鸦片战争的时候,所以英国作为中国最大的敌人,必然会被魏源关注。2. 答案:c点拨:材料含义为典型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国之伦常”即中国传统制度,此所谓根本;再“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显然与洋务派观点相似。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答案为c项。3. 答案:c点拨:由“模仿西方器物”可知学习西方科技;由“以新卫旧”“难以挣脱传统”可知符合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口号,故c项正确。4. 答案:c点拨:无论是林则徐、魏源等人还是洋务派,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封建统治,所以排除。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进行了30多年的实践活动,所起的作用当然也不同。所以选c项。5. 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1875年”“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等信息可知,该官员反对学习西方生活习俗,与洋务派“中体西用”相符,故选b项。6. 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题干信息可知,题中人物主张“设议院”,四个选项中具有这一主张的只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不符合题意。7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a项是封建顽固派的观点;b项是洋务派的观点;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c项提倡民权、议院,符合维新派的主张,故c项正确。8. 答案:a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学习内容深入到制度层次,b、c两项均停留在器物层次,应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a项正确。9. 答案:b点拨:康有为借孔子的旗号来宣传维新变法,目的是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的外衣,减少变法的阻力。10. 答案:b点拨:a项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c项不符合三人思想的特点;d项是严复的特点。虽然这三个人介绍西方学说的侧重点不同,但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11. 答案:d点拨:由“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等可知,该运动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以宣传西方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为目标,d项正确;a、b两项均发生在辛亥革命前,排除;“宣传实业救国”属于经济领域的主张,与“培养新国民”无关,c项错误。12. 答案:d点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13. 答案:a点拨:据表中文章数量可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最多,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故a项正确。b、c、d三项中“唯一途径”“都是”“最关心礼仪”等说法,不符合当时史实或表中所给信息。14. 答案:c点拨:题干中材料认为“三纲”是一种“奴隶道德”,符合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故c项正确。15. 答案:a点拨:b项符合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表述正确;“打倒孔家店”体现了对封建文化的批判,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否定,因此也有其片面性,故c项表述正确,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表述正确。16. 答案:c点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提倡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并非古代中国的思想主张,故甲的说法正确;白话自古有之,白话文不是胡适的创造,乙的说法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全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不是复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丙的说法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丁的说法正确。故应选c项。17. 答案:a点拨:由材料中“不可相容之孔教彻底不止不行”可以得出都是正确的。所以选a项。18. 答案:b点拨:从材料中“言之有物”“讲求文法”可知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故选b项。19. 答案:d点拨: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的是胡适而非李大钊,故d项对应不正确。20. 答案:d点拨:a项是在1915年,b项是在1919年,c项是在1921年,均应排除;马克思主义1917年开始传入中国,故d项正确。21. 参考答案:(1)第一类: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类:地主阶级洋务派,;第三类:资产阶级维新派,;第四类: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2)林、魏二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曾二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以达到自强的目的;康、梁二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陈、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改造中国。(3)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了解并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做到“洋为中用”。点拨: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理解、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较简单,按照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民主主义者分别归纳即可;第(2)问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难度不大;第(3)问属于开放式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2. 参考答案:(1)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占据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2)新文化运动。认识:儒家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对待: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或打倒孔家店)。(3)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主张;秦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