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滕州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滕州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知识与技能 掌握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欣赏、表演、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当堂达标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师:(温故而知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大事件。生: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工业化的趋势;政治:出现了民主、自由;思想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师: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本课分三块主体:一、前进中的中国。二、生活变迁。三、移风易俗。 新课内容第一篇章:前进中的中国一、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2、 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3、这些交通工具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突出动力的变化,是一种进步)它们在中国的出现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辛丑条约的内容回答: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我们是否要拒绝铁路,以此来抵制西方的侵略?(结合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分析,铁路等近代交通形式在中国的出现,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4、这些交通工具是怎么出现的?(从西方传入)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生活变迁。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师生共同探究:促使近代社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2、辛亥革命的冲击如何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变化是有限的2、但代表了进步的方向教师过渡: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篇章:移风易俗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3、社会习俗能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变化吗?四、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1、近代交通通讯:火车、 轮船、有线电报、电话2、文化生活变迁:照相、 电影、报纸、出版机构3、社会习俗变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改礼节五、知识梳理:六、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与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4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二:综合运用1 回答问题2 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来中国来。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交通方面:_ 通信方面:_ 文化生活方面:_社会习俗方面:_ 板书设计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问题、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时代代入感,加深他们对于一百年前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渗透了关于本课的情感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出行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