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经与易经一样,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2000多年来,受到无数军事家、政治家、医生、谋士、君主的推荐。现在,道德经的读者群已扩展到国外,仅英译本就达100多种,德国每4户就有一本道德经,普及度远超儒家经典论语和孟子。经过两千多年历史,许多名家对道德经做了注解,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成一家之言。要想真正贴近道德经原意,只有从根源上探寻方法。我试着从两条路入手,一是分析老子身世和生活背景,寻找道德经的足迹;另一是把老子与同时代的思想门派对比分析。老子的工作背景非常特别。史记记载:老子者,名耳,字聃,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也。“周守藏室之史”透露出老子的工作国家级图书管理员。“国家级”说明老子位于国家权力顶端,处于东周王身边,站的高,看得远,接触的是帝国核心,听到的是宏观大事,见到的是大人物。“管理员”说明他有足够的时间读书和思考,知识丰富,能够达到一定理论高度。工作性质决定思维和认知能力。老子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思考国家“大”事,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类似于少林寺藏经阁的扫地僧,天天读书,练成天下第一功夫。老子的工作环境和位置保证他有可能悟出道德经。道德经离不开当时社会大环境。春秋末期,东周气数已尽,社会动荡不安,狼烟滚滚,诸侯之间打来打去、互相兼并。余下的诸侯实力越来越强,根本不把东周王放在眼里,东周王只是名义上存在。老子作为下级官吏,试图发现救亡图存的办法。如何治国,如何统治臣民,如何减少战争的伤害?老子也许想过以暴制暴,想过如孔子一样以道德礼节约束人。然而经验告诉他,以上方法皆行不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老子自认为寻找到问题根源:智慧和贪婪。诸侯国为什么打来打去?诸侯国为什么藐视周王?一切源于贪婪和智慧。谋士们人心贪婪,想升官发财,想利用战争建立军功,由是鼓动诸侯王动武,以求建功立业。诸侯王贪婪别国土地和人口,不顾本国百姓死活,像驱赶牛马一样驱赶他们,以掠夺它国的土地。谋士们使用智慧影响诸侯王行为,从而影响内政外交。将领们把智慧用于战争,盘算着如何消灭别国,如何更多杀死对方的士兵。贪婪是动力,智慧是工具,诸侯国越来越强大,东周王越来越被藐视,百姓生活越来越困苦。只有解决人性中的贪婪和智慧,才能使社会安定,至少老子这样认为。道德经提出小国寡民、结绳记事的理想国模式。不过老子只希望老百姓愚昧,统治者还是应该掌握智慧之术的。这暴露出道德经的目的君王之术。比如第36章有“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意思是说,“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毁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拿给它;这是一种不可以展现于世人的智慧;柔弱能战胜刚强,其间的关系好象鱼不能离开水,制胜的法宝决不可以让别人知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表明他的真正想法:统治者掌握各种智慧,但不让百姓了解。除了老子提出的治国方略,其他英雄也没有闲着,试图寻找治国方策,开宗立派。春秋末期的动荡打裂了社会的框框架架,为天下英雄提供了出头机会。经过四五百年,最终形成了以“道、法、儒、墨”为首的诸子百家。一些才俊满带着热血与激情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王,以谋求施展抱负的机会。一些满怀治国壮志,探索治国道理。一些创立外交策略,影响各诸侯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创出兵法谋略。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化,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道、法、儒、墨”的影响最大,四家都怀有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志向。不过政治方略各有千秋,正与代表人物所处的社会阶层相得益彰,对比鲜明。老子是道家鼻祖,代表了统治者的愿望。当老子在庙堂之上观察东周王做事时,很自然地会把自己放在东周王的位置上,想着“如何结束混乱局面,恢复王权统治”。“法家”代表着擅长谋略的知识分子谋士。一群心高气傲、渴望高官厚禄,欲实现抱负的平民不甘心处于社会底层,希望通过攀附诸侯王实现个人理想。平民除了聪明和智慧,并没有其他资源,唯一的出路是学习治国、治军之术,卖予帝王家。“法家”依赖和崇尚“智力”,用“智”统治天下,正迎合了时代需求。 “法家”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与诸侯王建立密切关系,得到信任的能力;二、有治国治军的能力,满足诸侯王称霸、抗敌的需求。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自我推销”,达到与君主心灵相通,然后才能成为谋士,获取支持,最终通过治国、治军,获取爵位。从势微力弱的平民到掌握千万人生死的相爷将帅,这是一条漫长而充满风险的道路。平民千千万,怎么才能得到诸侯王的注意,怎么才能迎合诸侯王的心理,怎么才能获得权力和影响力。在获得诸侯王的支持后,如何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治国方案,如何实施这些方略,这需要一系列的运作,需要高超智谋。道德经开启了民智,准备了思想武器。“法家”使平民成王成相成为可能。“法家”的“智”正来自于老子。老子希望统治者掌握“智”,现实却是平民掌握“智”。老子开启了“智”战,亮出“智”这个武器。不过老子长期身处高位,理论丰富,缺少实有案例。“法家”针对自身的经历不断细化充实,渐渐形成一套理论体系,核心内容包括法、术、势,成为谋士们获取诸侯王信任和支持,实现抱负的工具。“法家”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彻底的实用主义。他们以“智力”生存于人世间,不在意谁当君主,也不在意道德、礼节问题。比如张仪、商鞅、吴起、苏秦等人在华夏大地不停奔波,只为获得“封妻荫子”和荣华富贵。他们不在意谁坐在诸侯王位置上,也不在意使用赤裸裸欺骗等卑鄙手段。与老子愿望相反,君主们没有拥有“智”,反而是平民利用道德经,充分发挥出“智”的力量,把道德经变成实现自我抱负的工具。老子本意是消除社会动荡,实际却加剧了社会动荡。“秦”一统天下之后,四海升平,“法家”失去了工作的机会。然而“法家”的“智谋”为“君主”们所喜爱。在三国刘备遗诏中就有“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益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申、韩、管子、六韬即是法家最经典的著作。 “儒家”代表着贵族阶层。贵族是一群吃喝不用愁,为君主的统治帮衬的人。贵族需要礼节和信仰,需要盲目地支持君主。孔子时代,贵族阶层开始衰落,新兴的地主阶级正在崛起,但是孔子仍然十分珍惜周朝贵族的那一套“仁和礼”,要把“仁和礼”推广到整个社会,主张为政以德。因此,“儒家”把贵族阶层那一套关系理论(即道德和礼教),推广开来,让天下普通人也能够了解和施行。当然,这也意味着从政治上把贵族原有的领地向平民开放,普通人也可以为官,具有进步意义。墨家代表着劳动人民的想法。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对贵族、富人欺压下层民众,禁止“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墨家的治国思想是“尚贤使能”,希望诸侯王尊重有德、才、智的人,鼓励、提拔使用他们。墨家同时阐述节俭与治国的道理,提出“强本节用”的主张。墨家代表着中底层人民,实践能力非常厉害。在数学、物理学、医学、逻辑学等方面有杰出贡献。据说原来墨子学习儒家,因不满儒家处处摆架子,要面子,把工夫花在外表上,希望发扬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因而创立墨家。墨子虽然能力很强,但儒家贵族式的忠君思想制约了他,他只是渴望仁君和贤臣,完全没有“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一般讲,墨家在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由显学逐渐灭绝。不过,墨家思想的基础依然存在,劳动人民对圣贤和清天大老爷的渴望反映出墨家思想。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我国历史上存在着无数次农民起义,这些起义队伍与墨家理想有着根本性不同。墨家认同现在的统治,只是希望官员清廉,坐在官位上的人是圣贤,即反贪官,不反皇帝。后来的白莲教、小刀会与墨家有着类似的渊源。各派代表人物的生活背景反映出不同的政治理念。老子在周王身边,想象着周王“应该”如何治国。“法家”是平民,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取君主赏识,完成从贫穷到富贵的转变。儒家孔子出身贵族,认为“贵族的样式”非常好,要推广到整个社会,促使国富民强。墨子是聪明的普通人,以实践为主,而且受过儒家教育,存在道德上的洁身自好,有一些理想主义情节。由于社会不能后退,道德经只能成为老子的理想国,随着东周的灭亡,渐渐失去可行性,老子只有骑青牛向西隐居。不过老子的“愚民策略”还是被后世统治阶级所借鉴,这是后话。道德经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老子对世界的看法,讲述“道”是什么;二是老子认识世界的方法,特别是“有欲”和“无欲”两种手段看世界;三是应用案例,即治国、御民和征战的策略。“道”非常难以理解,不妨从“道”的图腾标志做一些分析。太极图中包含阴和阳两种元素,两者互相纠缠在一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转变,相生相克,形成一个整体,这即代表着“道”。与之类似的有阴阳五行,包含五种元素,相生相克,形成一个整体。与太极图类似,只是元素更多,表述更精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有一定“规律”,阴阳的相生相克同样存在类似“规律”。除了阴阳五行,古代还存在着五音、五色等理论。基本音和基本色只有五种,但是世界上的美丽景色、美妙歌声都是由这五种基本色和五种基本音组成的。通过类推可以断定自然界可由阴阳进行分析和解释。“道”表示各方的交互和关联。当“道”作用于实际时,又必须有所指,可以具体到某类事物。在庄子外篇 箧第十篇讲了“盗亦有道”的故事,很好地表明了这一点。有人问当时的江洋大盗跖(此人后来被称为盗跖),“强盗圈子里也有道的说法吗?”盗跖回答说,天底下哪里没有道呢?比如抢人家东西,神机妙算,能猜出屋里藏着什么东西,这就是“圣”;谁最先破门而入,谁就是“勇”;活干完了,最后一个撤退,这人称得上“义”;大功告成,回过头再想想,当初能把握时机,做出这样一个正确的决定,没有“智”是不行的;而最后公平合理的分配赃物,这就是“仁”了。天“道”运转不息,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个人的唯一选择是顺应“道”,而不是违反“道”。滔滔洪水,大禹改堵为疏,即是利用水性,而不是与水对抗,终于治水成功。黄河随着泥土沉淀,河道自然会越来越高,改道不可避免。大禹明白这个道理,不设法增高河堤,反而设法引导黄河改道,使改道过程受控,减少百姓的损失。既然事情必然要发生,那就让它发生好了,我们唯一可做的是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道德经第二部分是“认识方法。对科学统治的现代社会有点用处。科学改变人类社会,头顶神秘光环,人们对科学充满崇拜,缺乏批判能力,常把学得知识当成真理。人的思想被囿于所学范围之内,无法挣脱。老子引入全新的观念忘记自己所学知识,用儿童眼光看世界。“道”的认识方式即是以“儿童”心态全局看待一切。从大夫、将领、君主、诸侯之间的互动,分析出他们之间的言行,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有欲”和“无欲”是老子提出的“认识方式”。道德经的第三部分是治国、御民和征战,比如“小国寡民、结绳记事”、“以退为进”等。学习“道”的人很多,但最终会转向两个方向,一是吸收了老子骑青牛西去的行为,过起隐士般的田园生活,例如庄子、陶渊明;另一是吸收了道德经的治国、御民和征战理论,并付诸实践,例如韩非子、李斯等。世人常说的“道家”即指前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状态。后一种的结局是成为“法家”。“法家”吸收了道德经的精华。由于大量“法家”子弟成为当朝宰相或者重要谋士,从政经验丰富,把“法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不过,法家仍离不开道德经的认识方法,文章中处处体现出“道”的思维脉络。“法家”表现两个特点“平民”和“智慧”。“平民”代表缺少贵族式道德的沐浴和限制;“智慧”代表对社会有深刻认识,拥有巨大能力。两个特点合并于一起,对当时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比如商鞅和张仪完全抛弃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催毁东周留下的仅有君子之风。相反例子有韩非子,他虽然是法家集大成者,但由于是韩国公子,受到贵族风气制约,只能为韩服务,在韩得不到重用,也无法去其他地方施展才华。后人读道德经后,会产生两个结果:隐士或谋臣。这两种结果并不矛盾,当社会发生变化,需要谋臣时,隐士自然会成为谋臣。当社会安定,运转正常,谋臣无事可做,只有成为隐士。比如诸葛亮如果在太平盛世,只能永远是隐士。在三国纷争的环境下,他就出山成为谋臣。道德经可以认为是治世的良药,在社会机体出现问题时,道德经即显示出价值。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可从道德经中获益。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只是技术发生改变。人类的基本需求仍然是生存、交通、通信等等,只是马车换成了汽车,泥泞土路换成了柏油水泥路,土制棉布换成各种纺织品,手写信件换成了电话、e_mail。人类社会仍然是人类的社会,衣、食、住、行等基本架构没有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伦理架构没有变化,人类自身的生理需求和生理特征没有变化。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仍然是人类社会,基本形式没有改动。道德经有利于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长期以来,“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豪迈气势一直是主导着社会思潮。在科学上,人更是“主人”,不断攻城略地。然而,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百年不遇的雪灾。百年不遇的洪水,人类在地震、洪灾、雪灾面前似乎失去了一切。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人类如何在社会中寻找生存空间,“道”是我们唯一的指路明灯。道德经是我们理解社会的利器,下面举一则例子。历史为什么总是重复?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历史的重演,是由宏观大历史决定的,非一人一力所能为。“大历史”(macrohistory)理论认为,时代之走向及发展状况,是由无数社会和物质上的各种因素共同堆积起来的,历史舞台上的某一“关键角色”往往只是一个“角色”,让任何人来扮演都可以,为众人所熟知的著名历史人物只是正好在那个时间踏上了舞台,坐上了历史早准备好的空缺“角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华大学《数值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操作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会展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生化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音乐学院《管理学全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师范学院《工程测量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理论体系
- 【MOOC】线性代数-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中药材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 《结构式家庭疗法提升“丧偶式育儿”家庭亲密度的个案研究》
- 公司员工手册(最完整)
- 化学实验室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 3D数字游戏艺术-3-测量分评分表-展开UV与贴图绘制-15分
- 联合经营合同协议样本
- 雅马哈便携式扩声系统STAGEPAS 600i使用说明书
- 2024年六西格玛黄带认证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文艺学名著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子女抚养协议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