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气象物候创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查阅资料,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简单的天气变化规律,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难点: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简单的天气变化规律,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专题气象物候。2整理、收集关于气象物候的成语、谚语、诗词并交流。一、检查交流 1学生课前在小组内交流。2课前分组在小黑板上写出本组整理、收集的成语、谚语及诗词。3成果展示。(由学生自由讨论、小组展示)明确:(1)成语: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春风拂面 绿草如茵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秋高气爽 暴风骤雨凉风习习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2)谚语: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下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开门风,闭门雨。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6旱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3)诗: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4)词: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二、故事导入(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初步体验)1805年深秋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仑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呢?我们还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的阴晴雨雪。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从课题看,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2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思考本文是什么结构形式。(学生边读边勾画,找出关键词。)明确: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教给学生找中心句的方法)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四、精读深思,细心品味精读课文,找出各种云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天气情况。学生阅读课文,圈点相关信息。交流、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五、结合参考资料一,探究下列问题1课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如通过观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测天气情况。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明确: 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对于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尽可能精确的天气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也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高的事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2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明确:A:我同意“天有不测风云”的说法。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B:我同意“天有可测风云”的说法。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借气象卫星探测的卫星云图“指云报雨”,人类可以全程监测台风的“行踪”,自然之风云不再神秘,天之风云“可测”。不久的将来,天之风云不仅可测,而且完全“可控”。(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六、课堂小结通过看云识天气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也了解了一些关于物候方面的成语、诗词、谚语等。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加深印象。七、课后作业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试用已学知识进行解释。附: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中心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结构特点:总分总讨论:(1)看云识天气的价值 (2)“天有不测风云”的争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深入探讨物候现象的规律,了解并探究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培养开放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深入探讨物候现象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培养基本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一、导入学习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通过其它方法去了解气象物候。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二、阅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1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2请结合参考资料,给物候和物候学下个明确的定义。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明确:1.春燕回迁、秋叶飘零、蛇蛙冬眠、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物候: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3.物候现象的来临取决于下列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会从文中找答案。)三、深入思考1有人说在江苏的江阴腊尽春初就能吃到河豚,在常州二月初方食,到南京则要三月才能吃到河豚,请用物候学的眼光来分析这种现象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河豚产卵时溯江而上,因此下游首先可以捕捞到河豚,然后才是中上游。江阴、常州、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同,捕捞河豚的时间自然不同,吃河豚的时间有先有后是正常的。2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3南京的桃花较北京的桃花要早开10多天,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纬度是影响物候来临的主要因素之一。春夏之季,越往北气温越低,达到桃花盛开的气温时间相对要迟,北京的地理位置在南京的北面,所以桃花要迟开。4大连跟北京的纬度很接近,但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经度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经度的影响决定于离海洋的远近。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大连近海,所以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比北京要迟开。四、阅读诗词,回答问题(一)赏析塞下曲六首(其一)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探究: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学生先自由讨论,后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形成独特理解。)明确: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高下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2.拓展: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明确: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二)欣赏另三首诗词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赏析】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此诗虽写的是戍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颓废的情调。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壮,悲中有慷慨。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赏析】前两句极富暗示性。“月黑”与“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动。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之久,已无力夜袭。将军极富作战经验,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同时得到暗示。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而不发,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尽而意未尽。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第一句写地面景,第二句写江上景,第三句写岸边景。这些景物都应当是画中所有的。但是苏轼的这首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正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是画幅所无而由诗人赏画时加上去的。五、完成“思考质疑”探究题(P45) (注重学生个人理解,让学生讨论,形成共同认识)1思索质疑四。明确: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远上白云间”过于直白,“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句法气势显然要富有美感,李白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可为异曲同工。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虚构、夸张、移用。2思索质疑五。明确:他针对唐朝诗人卢纶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一句,也写下了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3思索质疑六。明确:本题不一定有统一答案,但是在讨论时,要注意到实际包含的物候信息。查资料,没有关于鸭对温度敏感的记载。我们只能说苏轼看到了画中有鸭,故有此说,如果画上是鹅,他也许会说:“春江水暖鹅先知”。鸭是水陆两栖,在作者看来,它体会冷暖比水中鱼敏感。也许有人认为,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暧,鸭自然就“先知”了。春回大地,桃花始开,江水变暖,鸭子活跃;春天的野草,芦苇的嫩芽,相继争发;真是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桃花在春天开放,蒌蒿、芦苇和河豚都是江南春天的美味,一般读本都把“河豚欲上”解释为“河豚上市”。诗意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赤峰市人民医院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者分级认证考核
- 晋城市人民医院胆道损伤修复与重建技术考核
- 中国环磷酰胺项目投资计划书
- 长治市中医院围产期心肌病多学科管理考核
- 晋城市中医院感染科护理文书考核
- 黑河市人民医院尿动力学检查考核
- 中国高压聚乙烯装置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风化煤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中国冶金熔剂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铝基复合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络安全威胁建模规范
- 2025年西藏自治区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上半年银行从业初级考试真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办法
- 2025年遗传病诊断技术应用考核考试答案及解析
- 内镜治疗脑出血课件
- 员工考勤及请休假制度(2025新版)
- 石刻牌坊施工方案
- 2025中数联物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实施细则
- 财会监督培训课件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