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气控制系统图的基本知识 乐清市防爆电器行业协会 刘让编 2 目录 一概述二各标准的规定三绘制和识读电气控制图的原则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全压起动线路五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线路图六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线路图 3 一 概述 D 6 5 由各种有触点的熔断器 断路器 接触器 继电器 按钮 行程开关等按不同连接方式用导线 电缆 连接组合而成的 1电气控制线路 2电气控制线路的作用 实现对电力拖动系统的启动 正反转 制动 调速和保护 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4 D 6 5 3电动机常见的基本控制线路 电动机全压启动 正反转控制线路 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启动 要看懂电气线路图的前提 1 知道图形符号的意义 2 知道文字符号代表什么 3 有一定的电气知识 看懂线路图才能正确的接线 看懂线路图才能正确的检查和测试 这应该是员工的基本技能 以上的线路图供大家学习 参考 5 3相关国家标准 D 6 5 GB T4728 1 1985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总则 GB T4728 3 2005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3部分导体和连接件 GB T4728 4 1999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第4部分 基本无源元件 GB T4728 7 2000电气图形用图形符号 第7部分开关 控制和保护器件 GB T5465 1 2009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 概述与分类 GB T5465 2 2008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 图形符号 GB T5465 11 2007电气设备用图形第11部分原始符号的生成 GB T6988 1 2008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1部分 规则 GB T6988 3 1997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3部分接线图和接线表 GB T18656 2002工业系统 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系统内端子的标识 GB T7159 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 6 D 6 5 1 GB T4728 3 2005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3部分导体和连接件 二各个标准的基本规定 7 D 6 5 8 9 10 11 12 13 14 2 GB T4728 4 1999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第4部分 基本无源元件 15 16 17 18 3 GB T4728 7 2000电气图形用图形符号 第7部分开关 控制和保护器件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 GB T5465 2 2008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 图形符号 35 36 37 38 39 4 GB T6988 1 2008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1部分 规则 水平的文字看从下往上看 水平的文字看从下往上看 竖直的从右向左看 竖直的从右向左看 40 上 左 GB4728示出的符号方位不是强制的 在不改变符号含义的前提下 符号可以根据图面布置的需要旋转或成镜像放置 但文字和指示方向不得倒置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 GB T7159 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 说明 1 单字母符号是按照拉丁字母将各种电气设备 装置和元器件划分为23大类 每大类用一个专用单字母符号表示 2 双字母符号是由一个表示种类的单字母符号与另一字母组成 其组合形式应以单字母符号在前 另一字符号在后列出 3 辅助文字符号是用以表示电气设备 装置和元器件以及线路的功能 状态和特征的 4 辅助文字符号还可以单独使用 如 ON 表示接通 M 表示中间线 PE 表示保护接地等 5 因拉丁字母I和O易同阿拉伯数字1和0混淆 因此 不允许单独做为文字符号使用 6 文字符号的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大写正体字 55 基本字母符号 56 基本字母符号 57 基本字母符号 58 常用辅助文字符号 接地保护线 工作中性线 59 三 绘制 识读电气控制系统图的原则 D 6 5 电气控制系统图 电气原理图 电器安装图 电气安装接线图 主电路 控制电路 照明和显示电路 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结构 60 D 6 5 1 注意事项 1 电气原理图 用图形符号和项目代号表示电路各个电器元件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图 1 原理图一般分为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就是从电源到负载有较大电流流通的电路 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 照明电路 信号电路及保护电路等 由接触器线圈 继电器的触点 接触器的辅助接点 按钮 照明灯 控制变压器转换开关等组成 2 各电器元件不画实际的外形图 而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 文字符号 61 D 6 5 3 电器元件和部件在控制线路中的位置 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 同一电器元件的各部件根据需要可以不画在一起 但文字符号要相同 4 图中所有电器的触点 都应按没有通电和没有外力作用时的初始开闭状态画出 如接触器 继电器的触点 按吸引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 转换开关 控制器按手把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 按钮 行程开关触头按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 5 原理图中 无论是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 各电器元件一般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可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 6 原理图中 有直接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 用黑圆点表示 无直接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不画黑圆点 62 2 图面区域的划分在原理图上方使用的 电源 等字样 表明对应区域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 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 以利于理解全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样下方的1 2 3 等数字是图区编号 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 方便阅读分析避免遗漏而设置的 3 符号位置的索引在继电器 接触器线圈下方列有触点表以说明线圈和触点的从属关系 63 这是在原理图的接触器线圈下方注明相应触点的索引代号 对未使用的触点用 表明 其含义见下表 对继电器 它没有辅助接点 上述表示方法含义如下 64 D 6 5 主电路接点表示 三相交流电源采用L1 L2 L3标记主电路按U V W顺序标记分级电源在U V W前加数字1 2 3来标记分支电路在U V W后加数字1 2 3来标记控制电路用不多于3位的阿拉伯数字编号 65 电气原理图示例 错误 66 D 6 5 2 电器安装图 电器安装图 表示电气控制系统中各电器元件的实际位置和接线情况 详细绘制出电器元件安装位置 67 D 6 5 3电气接线图 接线图是检验电路和维修电路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 GB T6988 1 2008 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1部分规则 详细规定了安装接线图的编制规则 主要有 1 在接线图中 一般都应标出项目的相对位置 项目代号 端子间的电连接关系 端子号 导线号 导线类型 截面积等 2 同一控制盘上的电器元件可直接连接 而盘内元器件与外部元器件连接时必须通过接线端子板进行 3 接线图中各电器元件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均应以原理图为准 并保持一致 4 互连接线图中的互连关系可用连续线 中断线或线束表示 连接导线应注明导线根数 导线截面积等 一般不表示导线实际走线途经 施工时由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走线方式 注 最好工艺文件有规定 表明了电器设备外部元件的相对位置及它们之间的电气连接 是实际安装接线的依据 68 电气接线图示例 69 4电气原理图的阅读分析 查线读图法又称直接读图法或跟踪追击法 查线读图法是按照线路根据生产过程的工作步骤依次读图 查线读图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了解产品的功能 就是了解电器和负载的关系 如起动器是起动和停止电动机的 照明配电箱是开闭照明灯的 配电箱是分配电源的等等 2 分析主电路在分析电气线路时 一般应先从负载 如电动机 开始 根据主电路中有哪些控制元件的主触头 等大致判断负载有哪些动作要求 3 分析控制电路通常对控制电路按照由上往下或由左往右的顺序依次阅读 可以按主电路的构成情况 把控制电路分解成与主电路相对应的几个基本环节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分析 然后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 70 首先 记住各信号元件 控制元件或执行元件的原始状态 然后 设想按动了操作按钮 线路中有哪些元件受控动作 这些动作元件的触点又是如何控制其他元件动作的 进而查看受驱动的执行元件有何运动 再继续追查执行元件带动机械运动时 会使哪些信号元件状态发生变化 然后再查对线路信号元件状态变化时执行元件如何动作 在读图过程中 特别要注意各电器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 直至将线路全部看懂为止 查线读图法的优点是直观性强 容易掌握 因而得到广泛采用 其缺点是分析复杂线路时容易出错 叙述也较长 71 逻辑代数法间接读图法逻辑代数法又称间接读图法 是通过对电路的逻辑表达式的运算来分析控制电路的 其关键是正确写出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逻辑代数法读图的优点是 各电气元件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在逻辑表达式中一目了然 通过对逻辑函数的具体运算 一般不会遗漏或看错电路的控制功能 而且采用逻辑代数法后 对电气线路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提供方便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 对于复杂的电气线路 其逻辑表达式很烦琐 在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中逻辑代数规定如下 继电器 接触器线圈得电状态为 1 线圈失电状态为 0 按钮 继电器及接触器控制的触点闭合状态为 1 断开状态为 0 根据动作要求列出逻辑运算计算公式 72 本图从图形符号 文字符号以及图面的布置都很好 说明设计员有一定的水平 设计员 周永安 点评 1KM符号不必放到图框中2SA建议用标准的图形符号3热继电器的常闭接点符号4磁力起动器名称也没有了 应为电磁起动器5产品名称建议为防爆电磁起动器但型号中是X 箱 产品作用是起动器 KM SA 电磁起动器 防爆电磁起动器 可不画虚线 接线注意事项 1 规定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的导线截面 线型和颜色 如A B C三相线色为黄 绿 红 零线为黑或蓝 地线为黄 绿线 2 使用线鼻也必须用平垫 弹簧垫 防止由于震动引起螺母松动 平垫可以保证线鼻接触面平整的接触 3 接线无压胶皮 线芯出接线端子的垫圈不压线芯绝缘 4 导线在接线柱应顺时针缠绕 防止螺母紧固时松开 5 走线整齐 拐角处有一定的圆弧 一定距离用塑料绑带绑紧导线 6 导线两头有与接线图或原理图相应的线号 7 导线剥绝缘时防止割伤导体 8 冷挤压线鼻时导线剥开长度要和线鼻相应 压紧后裸露部分不大于2mm 9 多芯导线接线处的导线 或自制线鼻 要防止线芯散开 最好镀锡 等等 接线和排线是实现电气系统功能的重要过程 应该编制接线工艺 提出具体要求 74 小结 本课件简述了阅读和绘制电气系统图的基本要求 即熟悉电器元件在图中的图形和文字符号以及画电气系统图的一些规定 这些规定在一定场合下可以有变通 掌握了基本要求后 就要多看图 这样熟能生巧 对自己的工作就会有所提高 产品质量也由此而提升 75 谢谢 76 以下内容供参考 77 四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控制 1 单向旋转控制 1 手动控制 D 6 5 开启式负荷开关控制 自动空气开关控制 控制方式简单 特点 电气原理图 应用 控制三相电风扇和砂轮机 78 2 点动控制 应用 常用于电葫芦控制和车床拖板箱快速移动的电机控制 保护环节 短路保护 控制电路短路保护 主电路短路保护 工作原理 电气原理图 启动 按下起动按钮SB 接触器KM线圈得电 KM主触头闭合 电动机M启动运行 停止 松开按钮SB 接触器KM线圈失电 KM主触头断开 电动机M失电停转 80 电气原理图 3 接触器自锁控制 自锁触点 热继电器热元件过载保护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过载保护 熔断器短路保护 熔断器短路保护 失压和欠压保护 81 2 可逆旋转控制 电路形式 电动机原理 改变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 可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倒顺开关控制的正反转按钮 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位置控制 这里只介绍按钮 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 82 按钮控制正反转控制电路 主电路 KM2 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 正转按钮 反转按钮 工作原理 缺点 基本控制电路 联锁不可靠 83 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 接触器联锁控制 联锁 用接触器辅助触点联锁 控制电路 优点 工作安全可靠 缺点 操作不便 84 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 优点 按钮联锁控制 操作方便 控制电路 缺点 易产生故障 任意一个按钮按下 另一个回路就断开 85 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 优点 接触器 按钮双重联锁控制 安全可靠 操作方便 FU2 FR SB3 SB1 KM1 KM1 KM2 KM2 SB2 SB1 SB2 KM2 KM1 控制电路图 FU1 按钮和接触器辅助接点相互联锁 具有双保险 86 五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 降压启动的方法 定子绕组串电阻 电抗 启动 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 Y 降压启动 延边三角形降压启动 降压启动的实质 启动时减小加在定子绕组上的电压 以减小起动电流 启动后再将电压恢复到额定值 电动机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87 1 定子绕组串电阻 电抗 启动控制 1 定子串电阻降压自动启动控制线路 电气原理图 工作原理 88 2 手动 自动启动控制线路 电气原理图 工作原理 89 1 按钮 接触器控制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 2 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 电气原理图 正常运行接触器 变压器星点接触器 变压器电源接触器 90 电气原理图 降压启动按钮 全压运行按钮 中间继电器 91 电气原理图 工作原理 92 2 时间继电器控制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 电气原理图 工作原理 93 3 星形 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 指电动机起动时 把定子绕组接成星形 以降低起动电压 减小起动电流 待电动机起动后 再把定子绕组改接成三角形 使电动机全压运行 Y 起动只能用于正常运行时为 形接法的电动机 94 时间继电器控制Y 降压起动 三个接触器控制 电气原理图 1 2 3 4 A 电源接触器 星形接法接触器 三角形接法接触器 工作原理 图示为一个控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Y 启动的主电路 在启动时 首先使接触器 KM1 KM2 的常开触点闭合 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成 Y 形连接 电动机启动旋转 通过 5 秒时间控制后 待转速上升到一定数值 再使接触 器 KM1 的常开触点从接通到断开 而接触器 KM3 的常开触点闭合 电动 机的定子绕组改为 形连接 达到了 Y 形启动 形运转的目的 当按停止 按钮 电动机停止运行 图示为一个控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Y 启动的主电路 在启动时 首先使接触器 KM1 KM2 的常开触点闭合 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