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卷 专题二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卷 专题二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卷 专题二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卷 专题二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卷 专题二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二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变法措施主要是(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改革科举制度2(2012年10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23题)王安石变法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措施有 废除明经诸科 设置医学、武学等专门学校 进士科不考诗赋 依照才能、品德来选拔官员a b c d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b c d4(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6题)公元前338年,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 b变法违背民意 c变法阻力重重 d变法最终失败5(2012年1月西安市一模26题)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由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实行均田制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7(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4题)“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使秦国( )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c促使地主制经济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8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下列关于“北魏”政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匈奴族拓拔部建立 b最初定都于平城 c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d结束了十六国割据局面9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影响: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0观察右图,图与图所示服饰的不同主要是a经济发展的结果b民族融合的结果c孝文帝迁都的结果d实施官吏俸禄制的结果11(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8题)北魏统治者为解决“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迁都洛阳 b实行三长制 c移风易俗 d实行均田制12王安石曾用“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诗句歌咏“徙木赏金”之举。商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 )。a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b打击破坏新法者 c树立新法令的威信 d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13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北宋统治下的洛阳呈现繁荣景象c唐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14(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7题)“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 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1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他推行保甲法着眼于( )。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防止农民的反抗斗争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图片:(1)图片反映出战国前期政治格局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图片中最早实施变法的是哪个诸侯国?南方的楚国进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什么?(3)哪些因素造成秦国在与中原各国的外交上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这种局面得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战国后期,诸侯兼并战争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17(2010年湖南省衡阳市三模43题)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明治政府于1872年正式废除禁止田地永久买卖法令,把所有权与永佃权分开,规定新兴地主保留对土地的所有权,农民对土地享有永久耕种的权利(永佃权),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根据网上材料综合(1)依据材料一比较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内容有何相似点?(4分)并分析其影响有何相似之处?(3分)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商君虽死,而秦卒兴其法。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秦策一(2)依据材料二,商鞅被车裂而死的原因有哪些?(4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据材料说明商鞅虽然死了,其变法却取得了成功。(2分)专题二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项要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危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破坏,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2d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3d解析: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均田制、迁都、汉化和移风易俗政策,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也增强了国家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4a解析:根据所学,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在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下,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分析材料,商鞅出逃后,受困于自己制定的制度,后被逮捕处死。本题选a项。5b6b解析: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基本含义是少数民族的农业化,均田制的实行推动了鲜卑族从事农业生产的进程。7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除井田,民得卖买”和所学史实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以法律形式保护,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8a解析: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a明显错误。9d解析:本题涉及对“民族融合”这一概念的理解,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鲜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之中,不应该理解为衰落消亡。abc符合题意,表述正确。10b解析:北魏孝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鲜卑族移风易俗,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民族融合,其中包括了改穿汉服。故选b项。审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的“主要”这个限定语。11d解析:针对人民流离失所和豪强侵占土地问题,北魏实行均田制来解决这一问题。12c解析:这是在新政实施前的行为,因此与bd无直接关系。a也是目的之一,但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了推进变法,所以c为最佳选择。13a解析:材料中的“晋宋”是指南北朝时期的东晋和宋朝,故bc项明显错误。材料中的“礼仪富盛,人物殷阜”不是指商业繁荣,而是整体上的繁荣,故d错误。14a解析:材料体现出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提高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15b解析:关键在于弄清“寇”是对农民起义的贬称。二、非选择题16(1)特点: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长期的诸侯争霸中逐渐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各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面临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2)魏国。目的:为了改变与韩、赵、韩三国屡战屡败的不利局面。(3)因素:地处西部边陲,长期以来与中原的交往较少,经济文化上落后于其他诸侯国。原因:秦孝公励精图治,任用商鞅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商鞅不遗余力地长期推行全面、彻底的改革,成效显著。(4)趋势:在秦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优势面前,诸侯兼并战争开始演变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17(1)内容:建立县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4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土地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