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策略.ppt_第1页
讯问策略.ppt_第2页
讯问策略.ppt_第3页
讯问策略.ppt_第4页
讯问策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 国家检察官学院邱睿 主要内容 一 侦查初期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二 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心理障碍三 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变化过程四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 只有充分了解人的心理 才可能预测 控制人的行为 一侦查初期嫌疑人的心理 孤独焦虑恐惧悲观悔恨 嫌疑人 侦查人员 交流沟通慰藉温暖 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人际关系 相容关系 威慑下的和谐 自然威信 自觉威信 相融关系 研究犯罪嫌疑人心理的方法 1 观察法2 调查研究法3 寻迹法4 心理分析法 1 观察法 五听断案法 即 辞听 色听 气听 目听 耳听 郑子产利用 五听 法断案 郑子产晨出 闻妇人之哭也 抚其御之手而听之 有间 遣吏执而问之 则手绞其夫者也 异日其御问曰 夫子何以知之 子产曰 其声惧 凡人于其亲爱也 始病而忧 临死而惧 已死而哀 今夫哭已死不哀而惧 是以知其有奸也 测试 看 的描述 看 瞧 观 望 瞅 溜 扫 视 览 相 盼 顾 张 瞩 眺 瞟 瞪 盯 瞄 窥 睹 睁 眯 眨 眈 1 目听 A 观察嫌疑人外气质特征B 观察嫌疑人的神态变化 脸部 眼睛 体态 2 耳听 A 听的方法仔细的听 努力的记 细心的分析B 听出门道C 听出嫌疑人的性格D 听出嫌疑人心里话E 听出嫌疑人供述的矛盾F 听出嫌疑人供述中的 半截话 G 听攻击性的 刺激语 H 听出嫌疑人的谎言I 听嫌疑人的辩解J 听出趋向供述状态的语言特征 2 调查研究法 访谈法问卷法 又称访问法 是带着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与研究对象直接进行交谈 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 访谈法问卷法 设计一些问题 印制问卷 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发放进行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以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一些心理的研究方法 3 寻迹法 左腿 登天难成人更难 黄连苦清贫更苦右腿 江湖险人心更险 春冰薄人情更薄 4 心理分析法 李玉军 二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心理障碍 奥地利犯罪侦查学专家汉斯 格罗斯在 犯罪侦查学 中指出 期望任何人 犯罪嫌疑人 都会勇敢直率地承认其罪行是十分残忍的 或者说是心理上的错误 我们必须为坦白铺平道路 使之容易化 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障碍 供述心理障碍 是指影响犯罪嫌疑人做出真实和完全供述的心理活动 1 畏罪心理 畏罪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处罚的一种心理状态 畏罪心理 畏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1 罪责感的压力2 法律的威慑力 1 有强烈的逃避处罚或减轻处罚的欲望 2 部分犯罪嫌疑人产生记忆 思维及语言障碍 3 情绪低沉 思想包裹重 忧心忡忡 下意识的长吁短叹或试探进行反侦查 畏罪心理的表现 畏罪心理 矫正方法 打拉结合 2 侥幸心理 侥幸 是指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的一种盲目的自信感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 产生原因 过去经验的影响 对侦查人员掌握证据情况的错误判断 侥幸心理 表现 使用各种方法试探摸底 花言巧语骗取信任 在接受讯问时 狡辩抵赖 以攻为守 以守为攻 避重就轻 分析性侥幸心理 自信性侥幸心理 矫正方法 使用证据 3 对抗心理 对抗 是犯罪嫌疑人对社会 对办案机关不满和敌视的一种心理状态 对抗心理 1 反动的立场和观点 2 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3 对被拘捕有强烈的对抗情绪 4 讯问方法不当 损害了其人格和自尊 产生原因 对抗心理 1 积极的对抗行为 2 消极的对抗行为 表现 矫正方法 拆墙法 兴趣点 刺激点 闪光点 4 悲观心理 悲观 是犯罪嫌疑人面对法律的惩罚而对自己的前途 未来丧失信心的表现 悲观心理 1 对前途 未来彻底失去信心 2 一些曾有社会地位的犯罪嫌疑人无法面对巨大的反差现实 产生原因 悲观心理 有的迟钝 冷漠 忧愁 沉默 有的暴躁 烦闷 甚至歇斯底里 有的怀疑一切 仇视一切 不听任何劝告和警告 固执地采取自暴自弃或顽抗到底的态度 有的迎合侦讯人员的讯问随便乱供 有的还做出极端行为 进行暴力破坏或自寻短见 表现 悲观心理 心理影响 要用极大的耐心和热情 唤起他们对人生的留恋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四 矫正方法 5 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未来指向的情绪状态 特点是因为不能预测和控制将要发生的事情而感到担心 是个体预感危险来临或事物的不良后果时的紧张 担忧 急躁和不安的情绪状态 原因 任何人都难以接受法律的惩处 深层次的原因是这种结果可能导致群体排斥 使原来生活在正常人际环境中的个体因与群体归属断裂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 恐惧则是一种对当前危险的即时性情绪翻译 特点是强烈的逃避倾向和交感神经的急促反应 法律身份和地位发生质的变化 被限制人身自由 被监管 被剥夺 被否定 被限制 产生原因 情境因素 前途未知 不安全 解决办法 揭露谎言 压力控制 趋利避害选择 三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变化过程 试探摸底 1 试探有关案件情况2 试探侦查讯问人员的个体情况 对抗相持 1 思想认识上的对抗相持2 案情上的对抗相持3 意志精力的对抗相持 动摇反复 1 态度由硬变软2 提出交代问题的条件3 举止不安 无所适从 供认犯罪 1 受良心谴责 有悔罪感2 期望得到从宽处理3 摆脱激烈的思想斗争的煎熬4 敢做敢当5 感激侦讯人员对自己的公正对待6 亲属 朋友 领导 同事的宽容7 企图逃避追查其它罪行或同案人8 难以忍受或避免肉体上的伤害9 自知无法继续隐瞒罪行 供述动机 四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 一 侦查讯问策略的概念与特征 二 制定侦查讯问策略的要求 三 常用的讯问策略 一 侦查讯问策略的特征 讯问策略 是指侦讯人员为了实现一定的讯问目标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根据具体的讯问条件 运用有关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所制定的最有效的讯问方式 讯问策略的基本特征 合法性科学性隐蔽性整体性灵活性 孙子兵法 虚实篇 中说 故善攻者 敌不知其所守 善守者 敌不知其所攻 孙子兵法 势篇 提出了 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 无穹如天地 不竭如江河 合法性 程序合法过程合法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不得刑讯逼供 不得以威胁 引诱 欺骗等非法手段获得口供 同步录音录像 言词非法证据排除 整体性 二 制定侦查讯问策略的要求 三 常用的讯问策略 讯问目的 讯问过程 1 心理接触讯问策略 心理接触简单的说就是讯问人员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与嫌疑人进行交流 促使嫌疑人对讯问人员产生信任 依赖心理的一种讯问方式 非言语行为是身势学的研究范畴 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 手和腿的动作 目光接触 脸部表情以及副言语行为 副言语行为是指说话者言语内容之外的语言特征 如反应的快慢 声音的大小 说话间隔的长短等 在特定的讯问情境中 讯问人员一个细微 亲昵的动作 一个关切的眼神 都能在嫌疑人心理上产生深刻的影响 心理接触策略目的 消除讯问过程中的冲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努力创造良好的讯问氛围 以达到获得真实供述 1 心理接触讯问技巧 言语类心理接触技巧A关心嫌疑人当下的生活B闲聊一些当前社会话题C方音的运用D激发嫌疑人的兴趣点E对犯罪原因表现出理解和同情F攫取嫌疑人的注意G法律政策解读H树立权威 非言语类心理接触技巧A讯问人员体态语的运用手势 眼神 表情 身体姿势B非体态语讯问技巧营造讯问气氛 把握讯问距离C副语言行为讯问技巧声音 语调 流畅度 二 心理影响讯问策略 心理影响是指讯问人员针对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个性 人格 特点 通过改变认知 转变情感 打磨意志 影响人格等方式 消除嫌疑人的供述障碍 促使其如实供述的一种讯问方法即通过实施心理影响促使态度转变 审讯中的态度转变 个体的态度系统由 态度 认知 信念和知识 情感反应 情绪 行为倾向性和行为本身 五个方面构成 作为一个有组织系统 任何组成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 因此 对认知的社会影响也能够促使态度系统的变化 态度系统 1 认知改变法 利用信息隔绝 情感隔绝 难以预测等情境条件 采用风险提示 榜样提示 收益提示等信息输出 对犯罪嫌疑人施加心理压力 使其产生紧张 焦虑和认知冲突 动机冲突 促使他出于避害趋利的本能 将原有认知体系进行自觉改变 为实现心理平衡和获得安全感而选择合作的方法 必须强调 施加心理影响 改变认知法 不是用生理和心理上的压迫 恐吓制造压力 而是强调对压力的有效利用 着重于改变被讯问对象对 利 与 弊 的认识 促使嫌疑人在认知加工过程中选择合作 认知心理影响的一个基本依据是 人共有的趋利避害的本能 在原有认知与当前环境产生冲突时 会主动追求协调 选择有效方法寻找平衡 信息隔绝 对执法或司法机关已经掌握了多少可证明其有罪的证据材料的不了解 对同案犯是否也被抓获的不知情 对社会关系如亲人 朋友 单位是否知道其目前状况 家人是否因此受到牵连或影响 以及社会关系可能对自己产生何种评价 能够为其提供帮助的个人或单位是否愿意实施帮助的不确定 对被动状态下可能出现的诉讼过程以及被监禁时间长短的无法控制 这一系列典型的信息不对称 必然引发心理上的焦虑 出现茫然 急躁 揣测等情绪性反应 情感隔绝 人身自由的剥夺使原有社会支持在瞬间失去作用 与社会关系的情感纽带断裂 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急剧下降 又会因监所内其他犯罪嫌疑人的排斥态度导致缺乏归属感 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新的群体 适应新的环境 客观的情感隔绝往往导致主观上的动机冲突 社会性需要如对亲人的惦念常常引发情绪性波动 难以预测 由于掌握的信息有限 也就不可能开展完整的认知加工 尤其对是否有罪 如何定罪 刑期长短缺少法律知识上的认识 对执法及司法人员可能采取何种态度对待自己无法确定 对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能否适应监所环境的无法预期等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今后发展以及采取何种策略应对审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越是思虑越难以得到理想的答案 影响方式一 风险提示 法律的公正和威慑力可以扩大犯罪嫌疑人对风险的认识 影响方式二 榜样提示 利用观察学习的原理通过对与犯罪嫌疑人类似的已决案件的介绍 进一步强调不合作的风险和合作的收益 在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存储器中注入更多的合作与收益 拒绝与风险的榜样信息 为其在进行决策提供有利于实现审讯目的的选项 获得替代性强化的效果 影响方式三 收益提示 担心是犯罪嫌疑人在紧张 焦虑 恐惧状态下无法做出正确决策的主要原因 而每一种担心的背后都隐含着对损失性挫折和目标挫折的恐惧 也就是害怕因为供述给自己已经获得和将来可以获得的利益所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态度系统中 改变行为是审讯的主要目的 但切入点首先在于改变有罪犯罪嫌疑人的认知 利用其信息狭窄无法实现理性决策的情境 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 施加信息性社会影响 促使他对信息进行系统加工 依靠对比引起犯罪嫌疑人的注意 进而在其和谐动机的影响下 帮助他理解该类信息的价值 建立新的态度 形成新的决策并指导行为 收益提示 如实供述 心理可以获得解脱 趋于宁静 得到情感满足如实供述 可以获得谅解获得较轻的量刑处理 2 情感接纳法 情感改变属于启发式加工 这个过程涉及心理捷径的使用 特别是审讯人员影响力的发挥 嫌疑人自尊心 罪责感的调动能够影响态度 情感接纳法 利用有罪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关系的依恋和对安全感的需求 强调对其违法犯罪行为合理性的接受 并给予其充分的理解 尽而降低其罪责感 在情感层面接受现实 放弃自我否定 并选择说实话实现自我解脱 美国学者MichaelR Napier和SusanH Adams认为 运用帮助被审讯对象减轻罪责感和情绪焦虑 对立的技巧有三种 合理化 Rationaliazation 自我防卫 Projection 罪责最小化 Minimization 合称为RPM 影响方式一 合理化 对可能是他实施的犯罪行为给予合理化解释 强调被害人过错强调行为的道义价值强调现实性和难以避免强调标签效应强调生活经历尽而降低罪责感 逐步将审讯人员视为可以信赖的交流者 影响方式二 分析社会反应 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社会支持对其被法律惩罚所可能表现出的情绪反应 并尽可能以移情的方式帮助他接受审讯人员的分析 以乐观而不是悲观的态度进行分析 以负性情绪递减而非递增的原理进行分析 减轻对社会排斥的焦虑 影响方式三 淡化痛苦指数 降低情绪上对惩罚的抵触 改变对刑罚痛苦指数的认识 改变对惩罚强度的认识的方法很多 基本上依靠替代强化等榜样的作用开展说服 传达如下信息 即便你如实供述 仍然会得到群体接纳 社会接纳 道义接纳和家人接纳 虽然这种接纳不可能与无罪状况一致 但不会因此导致他人评价的彻底颠覆 3 结果分析法 客观分析罪行的法律 社会 个体结果 将最坏的结果提前呈现出来 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 从损益的维护 开展危害递减式的认知加工 消除对结果的恐惧与焦虑 采用系统脱敏法的方式 由弱到强 逐步递增式地展现危害结果 同样可以消除对结果的恐惧与焦虑 认知重构法强调信息的交叉呈现 结果分析法则往往沿着单一线索的加工展开 结果分析法是审讯人员利用被审讯人员经常具有的 如果 那么判断 根据案件性质和社会危害性程度 对被审讯者最为担心的后果进行描述 在并无实际危害的状态下 帮助他面对 分析 认识 接受在他本人看来最不愿意面对的 危险 罪行较重的案件 双方进行与案件无关的信息交流 目的在于使犯罪嫌疑人适应环境 放松心情和肌肉 以便适应接下来的逐步紧张 要求被审讯对象自己想象并描述如果自己有罪 所可能面临的结果状态 每一个问题提出后 都必须在双方的交流中找出解决的方案 在放松 紧张 放松的状态下逐步减轻对原有认知的焦虑 帮助被审讯人员做出积极的判断 通过积极决策达到心理适应 情感接纳而非更加紧张的目的 罪行较轻的案件 可以采用暴露疗法 直接呈现该类案件最严厉的法律后果 让对方面对 效果 一是将焦虑源明确 焦虑转化为紧张 二是被审讯人员再进行对策思维时有明确的参照标准 将模糊的结果转化为清晰的结果 三是引导对方积极思考从轻或减轻的行为路径 而不是在是否说实话的问题上彷徨不定 如果被审讯人员确实是本案作案人 结果分析法可以通过信息传递 结果想象 后果分析 预案选择帮助犯罪嫌疑人逐步面对 接受或消除对承担法律后果的恐惧 并在审讯者的帮助下找到应对策略 认识到自己担心的 危害 并不是无法面对和无法控制的 产生说实话的动机与行为 无论有罪犯罪嫌疑人是因为何种原因不如实口供 我们的工作都是希望输入新的信息改变其已有态度系统 产生人际或社会影响 要注意信息能够改变行为以前必须经过的6个心理阶段 1 接收到信息 2 注意到信息 3 理解信息的要点 4 接受信息的结论 将其作为我们的新态度 5 记住这一态度 6 运用这一态度指导行为 三 证据使用型策略 侦查人员在讯问中有计划 有步骤地使用己获取的证据揭露犯罪嫌疑人的狡辩和虚假供述 打消其抗拒的心理 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的讯问方法 目的 1 让犯罪嫌疑人承认出示证据所证明的犯罪事实 2 给犯罪嫌疑人一种罪行己经被证实的认识 从而削弱和消除其侥幸心理 纠正虚假的供述 使其如实交代全部罪行 3 检验证据的真实性 为进一步核实证据 深入查证明确方向 原则 1 使用的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必须是经过查证属实的证据 没有经过查证属实的证据不能在讯问中使用 也不允许使用断章取义的 证据 或者使用捏造出来的 证据 在讯问中使用虚假的证据 是一种欺骗行为 不仅违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也会给讯问带来极大的危害 2 要保护秘密侦查手段和证人通过秘密侦查手段获取的证据 按照有关规定 除挂勾信和密拍照片外 一般在讯问中不能使用 如果没有其他公开获取的证据可用 必须把秘密侦查获取的证据转化为公开的证据 3 要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证据 1 凡是能用其它方法起到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的 一般都不要使用证据 2 在没有准备好或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 不要匆忙地过早使用证据 3 重要证据不能轻易使用 4 要用最少量的证据获得最大的效果在讯问中能用次要证据时 就不要用主要的证据 能口头提出的 就不出示实物 能用个别的证据 就不用数个证据 一个证据的使用也不宜全盘托出 除罪证实物和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外 应尽量避免出示全部证据 只有确信凭全部证据足可以改变犯罪嫌疑人的顽固态度时 才可以使用全部证据 使用证据的时机 思想动摇时口供自相矛盾时不彻底交待犯罪情节时露出破绽 尚未作出周密防御时顽固抵赖 气焰嚣张时在从犯罪嫌疑人身上或住处搜出证据 就地讯问时 讯问中使用证据的方法 讯问中使用证据的方法 直接使用直接使用证据 是指口头说出证据的内容或者当面出示证据 促进犯罪嫌疑人供述罪行的一种讯问方法 特点 犯罪嫌疑人刺激强烈 冲击力大 收效显著 证据直接摆在犯罪嫌疑人面前 给侦查人员的回旋余地很小 要有成功把握才可使用 直接使用证据的具体方法 1 口头宣示 即直截了当地向犯罪嫌疑人说明某个具体证据的内容或特征 如向犯罪嫌疑人宣读同案犯的供述 被害人以及其他知情人的证词等 2 直接示物 即直接向犯罪嫌疑人出示有关的实物证据 包括实物证据的照片 如向犯罪嫌疑人出示检察机关合法获取的痕迹物品 作案工具 赃物等 3 播放录音录像 即向犯罪嫌疑人播放揭露其谎言 证明案件事实的录音或录像 4 对质 在严格的控制下 由同案犯罪嫌疑人或知情人向审讯对象面对面地指出某一个具体事实 讯问中使用证据的方法 间接使用间接使用证据 是指点出证据的来源或者己印证的某个情节 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述罪行的一种讯问方法 特点 不易暴露侦查人员掌握证据的情况 能给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造成强烈的连锁反应 使其意识到犯罪的证据已经被掌握 容易被犯罪嫌疑人所接受 避免 顶牛 现象的发生 没有直接使用威力大 对使用证据的时机 策略要求高 间接使用证据的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 a 语言抽象法b 使用证据来源法c 隐蔽情节 法 讯问中使用证据的方法 连续使用连续使用证据 是指连续使用相互联系的 逐渐增加证明力的一组证据 直至迫使犯罪嫌疑人供述全部犯罪事实的一种讯问方法 特点 连续使用证据 可以在其他使用证据的方法无法奏效的情况下 发挥证据集中的优势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 攻坚战 连续使用证据的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 a 使用一个证据 迫使犯罪嫌疑人交代一些问题 再使用一个证据 再迫使犯罪嫌疑人交代一些问题 使犯罪嫌疑人没有喘息的机会 直至交代清楚全部犯罪事实 b 对比较顽固的犯罪嫌疑人 连续使用数个证据 造成大军压境之势 尽管犯罪嫌疑人暂时否认第一个证据 但否认不了第二个 第三个证据 在事实面前只能低头认罪 点滴使用点滴使用证据 是指在犯罪嫌疑人供述过程中 当供述某个犯罪事实出现犹豫时 侦查人员及时地说出其不愿说出的话 促使犯罪嫌疑人继续供述罪行的一种讯问方法 特点 方式比较灵活 可以通过侦查讯问人员的问话 结合侦查讯问的情势点示出来 不必正面出示证据 使用证据的内容 只是证据的点滴情况 不暴露全面内容 显得自然 阻力小 作用大 讯问中使用证据的方法 暗示使用暗示使用证据 是指用一定的含蓄语言 形象的动作或者摆放查获的实物证据 使犯罪嫌疑人意识到公安机关已经掌握了证据而不得不交代罪行的讯问方法 特点 a 不易暴露侦查人员拿握证据的真实情况使犯罪嫌疑人摸不清案情被掌握的底数 容易给其造成悬念和错觉 促使其侥幸心理的瓦解 b 可以给双方留下回旋的空间和余地 讯问中使用证据的方法 暗示使用证据的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 a 语言暗示法 用含蓄的语言暗示己经知道了犯罪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