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徐汝佩卷读后感.doc_第1页
书徐汝佩卷读后感.doc_第2页
书徐汝佩卷读后感.doc_第3页
书徐汝佩卷读后感.doc_第4页
书徐汝佩卷读后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徐汝佩卷读后感 书徐汝佩卷大家有学习过吗,其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道理?以下是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书徐汝佩卷写于1523年,时年52岁,这篇文章记录了他与学生徐汝佩(徐珊)的一段故事。 徐珊在南宫会试中,因不满考试策问的题目中有阴诋夫子之学,就怫然而怒,愤然而不平,不答而离去。然而阳明先生得知后并没有表现出赞赏,没有说一句话,以不言之教让学生深刻反思,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胸怀、境界、涵养和格局。反思我们在平时工作和教学中,也有这样的胸怀和境界的话,定能令人折服,为人所敬佩。 修身即要修心,心有多强,境界就有多高,力量就有多强,影响就有多深。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先知先觉,贵在行程,坚持学习,定有所成,为自己加油,为团队加油!感恩!加油! 4月10日,一组的西湖敢愿提出:经营者首先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八个月下来,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悟。而要成为一个教育家,务必要行不言之教,让自己成为员工的榜样!不言之教是圣人的教人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只有自己能不加以偏见地始终遵循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远比教导和强迫别人所获得的收益和功效大,天下万事万物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孔子说: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又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圣人们说的,都是依靠大德良行,身教重于言教,大音希声。 阳明先生深黯教育之道,大教不言,大教若不教。在书徐汝佩卷中,对一些士子的问话和疑惑,要么问而不答,要么只是一句非是之谓也对徐汝佩的反省之言只是颔之而弗答,默然者久之。从而使徐汝佩悚然若有省,觉得先生的不言之教是倾耳而听,若震惊百里。粗心浮气,一时俱丧矣。 作为企业家,如何践行不言之教呢? 首先是修身以德,修身以诚,以身作则。正如大学所言: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自己先做到无私奉献,躬身力行,把员工的利益放在心里,与员工的幸福痛苦感同身受,员工才能和企业家、和企业一起同道同心,才能齐心合力。 其次是行胜于言,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一大本规章制度,一百句口号,形不成企业文化,一个仅以监督、奖惩为治理手段的企业也不会是员工口中好礼、好义、好信的企业。而一个企业家的品格、德行,才是员工最好的榜样,榜样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员工在企业里努力工作,除了要获得薪水、尊重和幸福外,必须获得心灵的成长和职业技能的成长。只有具有教育家思维的经营者才能真正培养、扶持他们成长,从而带动企业的成长。 行不言之教,造就更多的经营者,让企业更好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今天读书徐汝佩卷一文,感触颇深。 徐汝。佩是先生的得意门生,进京。参加会试,因为题目中隐含有诋毁。先生的意思,遂愤然弃考,准备回乡归隐。同学听闻此事,都非常钦仰歆服,认为他气节高尚,能“不昧良知以媚俗”,而先。生却黯然不乐。有同学见先生这种态度,很为徐汝佩鸣不平,于是向先生请教,先生亦默然不应。 汝佩。回乡后,该同学将先生的反应告诉了他。他在深刻反省。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知道自己还缺乏推己及人、包容异己的胸襟。 1、推己及人,以“恕”字包容异己 徐汝佩之所以弃考,是容不得出题者批评自己的老师,他觉得“吾夫子之学,则若是其简易广大也;吾夫子之言,则若是其真切著明也;吾夫子之心,则若是其仁恕公普也。 他深深的钦服先生的学说,并被先生救世的苦心所感动,所以当先生被人误解的时候,才会愤愤不平。可是。这股不平之气,还是障。蔽了自己的良知,让。他忘记了自己当初刚接。触先生学说时,也。曾对其非。笑诋毁。在回乡的路上,他的心情渐渐。平复,回忆起曾经的经历,才猛然醒悟自己的行为是“忘己之困而责人之。速”,表面上好像是在捍卫先生,其实正是在“身谤”先生。 大多数人在开始接触一种新学说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个从不信到半信半疑,再到深信。的过程。先生。的妹婿徐爱,是先生最心爱的弟子之一,对于先生的学说,也是“始闻而疑,既而骇”,随着他不断向先生请教,最后经过反复思考讨论,才终于坚信先生的学说是孔门嫡传。 所以在传播一种学说的时候,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别人的批评、误解,乃至攻击。在这一点上,阳明先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其他学生告知他考试出题事件。的时候,他不仅没生气,反而大喜说:“吾学将大明於世矣!”出题者的所为,不正是帮助先生传播他的学说吗?从此以后,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了阳明心学,而其中必有求真之人! 今天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会因为其文化背景、成长经历、教育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再好的学说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接受。所以我们在传播传统文化的时候,切不可因为急于求得认同,而反感拒绝别人的批评、误解,以。及攻击,其实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提升修养和圆满智慧的逆增上缘。 2、忍辱担当,以“仁”字慈怀众生 徐汝佩弃考后,想到的是隐居避世,“从夫子而常往于深山穷谷”,很轻易的就放弃了自己的济世之志。 在阳明先生写给另一位学生的信中,他曾以孔子自况:昔者孔子之在当时,有议其为谄者,有讥其为佞者,有毁其未贤,诋其为不知礼,而侮之以为“东家丘”者,有嫉而沮之者,有恶而。欲杀之者。晨门、荷蒉之徒,皆当时之贤士,且。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鄙哉!?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虽子路在升堂之列,尚不能无疑于其所见,不悦于其所欲往,而且以之为迂,则当时之不信夫子者,岂特十之二三而已乎?然而夫子汲汲遑遑,若求亡子于道路,而不。 暇于暖席者,宁以祈人之知我、信我而已哉?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故其言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果哉,末之难矣!”呜呼!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先圣后圣,其心一也,皆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心。既是一体,何弃之有? 古语云: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那些勇于担当,不辞劳怨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社稷的栋梁,如果遇到一点批评打击,就生退心,说明他的仁爱心还不够,不足以担当大任。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弘扬传统文化,其困难比之于孔子、阳明先生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需要我们有大担当、大忍辱、大无畏,方能挽狂澜于既倒,柱大厦之将倾,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3、不言之教,以“智”字,随机教化 自古圣贤,无。不是伟大的教育家,阳明先。生也不例外。他的道德、功业、学问,都堪称楷模,足以为百世之师。先生一生,无论在患难之中,居官之际,还是戎马之隙,都讲学不辍。 他的学说既名为“心学”,则其宗旨已明,是关乎人心的学问,以世间万事万物均不。离人心,此心若立,足以应天下万事之变。所以先生教学,绝不似老学究一般拘拘于语言文字之间,而是观机逗教,直指人心。观书徐汝佩卷一文,足见先生教学艺术之高明。 考官出题影射先生,众弟子群情激愤,徐汝佩弃考,自然大快人心。若就世俗而论,学生如此维护老师,老师应当感到高兴欣慰才对,而先生听闻此事,却是“黯然不乐久之”。因为他知道,学生的行为是出自意气之偏,而非良知之正,于己于人都没有半点。好处。 可是要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苦心呢?直接批评讲道理,肯定不近人情。毕竟徐汝佩的弃考是做出了极大牺牲的,他的家境本来就极贫困,赴京应考,路途遥远,花费自然不少,更何况这一举极可能断送自己的仕途。所以,当有学生在自己面前为徐汝佩鸣不平的时候,先生只是“默然不应”。 徐汝佩回乡后,这位学生把先生的反应告诉了他,他马上就反省到自己的问题。而当他面见先生,向先生汇报。自己反省的所得时,先生的反应却是“颔之而弗答,默然者久之”。 “颔”是点头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