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2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分析综合单元检测(2)(1).doc_第1页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2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分析综合单元检测(2)(1).doc_第2页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2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分析综合单元检测(2)(1).doc_第3页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2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分析综合单元检测(2)(1).doc_第4页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2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分析综合单元检测(2)(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17第12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分析综合(2)共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庾季才,字叔弈,新野人也。季才幼颖悟,八岁诵尚书,十二通易,好占玄象,居丧以孝闻。梁湘东王绎引授外兵参军。西台建,累迁中书郎,领太史,封宜昌县伯。季才固辞太史,梁元帝曰:“汉司马迁历世居掌,魏高堂隆犹领此职,卿何惮焉!”帝亦颇明星历,谓曰:“朕犹虑祸起萧墙。”季才曰:“秦将入郢,陛下宜留重臣,作镇荆陕,还都以避其患。”帝初然之,后与吏部尚书宗懔等议,乃止。俄而江陵覆灭。周文帝一见,深加优礼,令参掌太史,曰:“卿宜尽诚事孤,当以富贵相答。”初,荆覆亡,衣冠士人,多没为贱。季才散所赐物,购求亲故。周文问:“何能若此?”季才曰:“郢都覆败,君信有罪,缙绅何咎,皆为贱隶?诚窃哀之,故赎购耳。”周文乃悟曰:“微君,遂失天下之望。”因出令,免梁俘为奴婢者数千口。后宇文护执政,问以天道征祥,对曰:“顷上台有变,不利宰辅,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门。”护沈吟久之,曰:“吾本意如此,但辞未获免。”自是渐疏。及护夷灭,阅其书记,有假托符命,妄造异端者,皆诛。唯得季才两纸,盛言纬候,宜免政归权。帝谓少宗伯斛斯征曰:“季才甚得人臣之礼。”因赐粟帛,迁太史中大夫。开皇元年,授通直散骑常侍。帝将迁都,夜与高颎、苏威二人定议。季才旦奏:“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且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为迁徙计。”帝愕然,谓颎等曰:“是何神也!”遂发诏施行。赐季才绢布及进爵为公。谓曰:“朕自今已后,信有天道。”于是令季才与其子质撰垂象地形等志。谓曰:“天道秘奥,推测多途,执见不同,不欲令外人干预此事,故令公父子共为之。”及书成奏之,赐米帛甚优。九年,出为均州刺史。时议以季才术艺精通,有诏还委旧任。以年老,频求去职,优旨每不许。会张胄玄历行,及袁充言日景长,上以问季才,因言充谬。上大怒,由是免职,给半禄归第。所有祥异,常令人就家访焉。仁寿三年,卒。(选自北史卷八十九列传第七十七)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多没为贱没:籍没b诚窃哀之 哀:怜悯c信有天道 信:确实d及袁充言日景长 景:“影”的古字1c(信:原句是“朕信有天道”,这里的“信”用作主语“朕”的谓语动词,即“相信”。)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庾季才笃于道义的一项是(3分)()购求亲故免梁俘为奴婢者数千口公宜归政天子 自是渐疏盛言纬候,宜免政归权 频求去职abcd2b(是周文帝的行动,是宇文护的态度,是庾季才告老还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庾季才天资聪颖,小时候能背诵尚书,懂易,喜好观察天象,在服丧期间以孝顺闻名。为官时一再推辞太史的职位,并建议梁元帝返回都城避祸。b庾季才受到周文帝的优待,他用受赏的财物,赎回因梁朝灭亡而籍没为贱民的亲朋好友。周文帝因此下令免除几千名梁朝俘虏的奴婢身份。c庾季才善于利用天象的变化来提出合理建议。曾建议宇文护还政于天子,遭到宇文护的疏远;开皇元年劝谏皇帝迁都,得到皇帝的赞许与赏赐。d庾季才曾出任均州刺史,但人们认为他精通术艺,皇帝又下诏让他任原职。庾季才多次请求辞职而不准。虽然被免职还乡,但皇帝还常派人咨询国事。3d(“皇帝还常派人咨询国事”太宽泛,原文是皇帝还常派人咨询“祥异”,“祥异”是指吉祥与灾异的现象,虽与“国事”有关,但只是“国事”的一个方面。)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郢都覆败,君信有罪,缙绅何咎,皆为贱隶?(3分)(2)及护夷灭,阅其书记,有假托符命,妄造异端者,皆诛。(3分)(3)帝愕然,谓颎等曰:“是何神也!”遂发诏施行。(3分)4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君:国君。信:确实。咎:过错。(2)护夷灭:被动句式,宇文护被诛灭。书记:古今异义词,书信。异端:特异的征兆。(3)愕然:惊讶的样子。是:指示代词。何:多么。参考译文庾季才,字叔弈,是新野人。庾季才年轻时就聪明而有悟性,8岁能背诵尚书,12岁懂易,喜好观察天象,在服丧期间以孝顺闻名。梁朝湘东王萧绎推荐他担任外兵参军。中书省建立,屡次升职,至中书郎,兼任太史之职,封宜昌县伯。庾季才坚决推辞太史一职,梁元帝说:“汉朝司马迁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魏代高堂隆也任过此职,你怕什么呢!”皇帝也很懂得星历,对他说:“我也担心会祸起萧墙。”庾季才说:“秦军队将攻入郢,陛下应派重臣镇守荆陕一带,自己返回都城以避祸。”皇帝最初同意了,后来与吏部尚书宗懔等商议,又否决了。不久江陵被攻破。周文帝见到庾季才,非常优待他,下令他参掌太史,说:“只要你尽心尽力效忠于我,我会用荣华富贵回报你。”起先,梁朝被灭时,做官的文人多被籍没成为奴婢贱人。庾季才花光受赏的财物,赎回原来的亲朋好友。周文帝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庾季才说:“郢都倾覆败亡,梁朝君主确实有罪,但文职官员有什么过错,都成了贱民?我心里为他们感到悲哀,所以为他们赎回身份。”周文帝恍然大悟说:“如果没有你,我差一点有负天下人的重望。”于是下令,免除梁朝俘虏为奴婢的有几千人。后来宇文护执政,向庾季才询问天道征祥,庾季才回答说:“近来上台星运行有变化,不利于宰相,你应该还政于天子,自己请求归家颐养天年。”宇文护考虑了很久,说:“我的本意如此,但是多次请求没有获准。”由此逐渐对庾季才疏远了。到宇文护被诛灭,搜查他的书信,那些假托天命,妄造特异征兆(鼓动宇文护)的,都被诛杀了。只有庾季才的两封信,极力陈说了谶纬征候的事,劝宇文护还政于朝。皇帝对少宗伯斛斯征说:“庾季才很懂得如何做一个好臣子。”就赏赐给他粟帛,升任他为太史中大夫。开皇元年,任通直散骑常侍。隋文帝将要迁都,夜里与高颎、苏威二人商议作了决定。庾季才第二天早上就奏请说:“我观察天象,又查看了图记,龟兆已呈现,一定要迁都。自从汉朝建立这座城,到现在已有800年,水都含有盐碱了,不适合居住,希望陛下早日考虑迁都。”皇帝很惊奇,对高颎等人说:“他的奏议多么神奇啊!”就颁布诏书下令迁都。赏赐庾季才绢布并且把他的爵位进升为公。皇帝说:“我从今以后,相信有天道了。”于是下令庾季才和他的儿子庾质撰写垂象地形等书。皇帝说:“天道神秘莫测,人们有种种推测,意见很难统一,不想让外人再来干预此事,所以只命你们父子二人共同做好。”到书写成后上奏,赏赐粮食布帛很丰厚。九年,出任均州刺史。当时议论认为庾季才精通术艺,皇帝下诏让庾季才仍担任原有的官职。庾季才因为年老,多次请求辞职,皇帝好意劝慰他都不同意。到张胄玄的历法盛行,袁充又说日影长,皇帝拿这件事问庾季才,庾季才说袁充荒谬。皇帝大怒,下令免去了他的官职,给一半俸禄让他回家。但只要有祥异现象出现,还常派人到他家中询问。仁寿三年,庾季才去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唐元稹叙曰: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所总萃焉。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人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适子美之子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予爱言其大父为文,祈予为志。辞不可绝,予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系曰:晋当阳县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右卫率府胄曹。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岁余,以直言失官,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功曹。剑南节度使严武,状为工部员外郎,参谋军事。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匄,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余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铭曰: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山之前。呜呼!千岁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选自唐文粹卷六十九,有删改)【注】叙曰墓志铭开头常用的格式。沈、宋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的诗,讲求声韵和格律,对唐代律诗的成熟起了重大作用。曹、刘曹操父子和刘桢,建安诗坛的代表人物。颜、谢颜延之和谢灵运,南朝刘宋时的著名诗人。徐、庾徐陵和庾信,南朝梁陈时的著名诗人,作品轻靡绮艳。藩翰篱笆围墙,比喻边缘的地方。堂奥厅堂深处,比喻深入的地方。襄袝事完成合葬之事。襄,成。袝,合葬。匄同“丐”,请求。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所谓上薄风骚薄:逼近b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贵:尊贵c途次于荆 次:止宿d然后卒先人之志 卒:完成1b(贵: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杜甫文学成就高的一组是(3分)()文变之体极焉气夺曹、刘尽得古人之体势亦以奇文取称词气豪迈脱弃凡近abcd2d(是指沈佺期、宋之问之后,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就非常完备了;是称道李白的才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杜甫正是在充分继承了前代的优秀遗产的前提下,才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诗人。b作者认为,虽然当时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但杜甫长律达到的境界,李白难以望其项背。c杜甫的孙子嗣业启运杜甫的灵柩回老家偃师与祖母合葬后,归途经过荆州,请求称道杜甫诗文的元稹撰写墓志。d“系”记述了杜甫的世系、家庭、政治成就、生活状况等,对他生前坎坷和死后漂泊的遭遇,深致同情。3d(“系”没有记述杜甫的“政治成就”,属无中生有。)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3分)(2)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3分)(3)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3分)4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苟:如果。以为:认为。能所不能:能写出别人所不能写的题材。无可不可:不存在什么不可以表达出来的情感。(2)属:恰好,恰逢。谒:拜见。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3)扁舟:名词用作动词,乘坐小船。竟:最终,终于。以:在。旅殡:谓灵柩暂时安放于外地等待归葬。参考译文叙曰: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之大成的诗人。唐朝建立后,国家的学校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每个皇帝在位的时期,都有著名诗人出现。特别是沈佺期、宋之问等人,讲求造语的锤炼精切和声律的妥帖和顺,他们的作品被称之为格律诗。从那以后,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就非常完备了。但是,喜好汉、魏、晋诗歌传统的都丢掉了齐、梁诗歌的长处,刻意追求华丽形式的都丢掉了充实的思想内容;效法齐、梁诗歌的形式却赶不上魏、晋诗歌的内涵,汉代乐府学得不错但魏晋五言古诗却作得不怎么样;格律切当而劲健的风度却又丧失了,喜欢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不够华美。到了杜甫,大概可以称得上上可逼近诗经楚辞,下可包括沈佺期、宋之问,古朴近于苏武、李陵,气概超过曹氏父子和刘桢,盖过颜延之、谢灵运的孤高不群,糅合徐陵、庾信诗风的流美清丽,他完全掌握了古人诗歌的风格气势,并且兼备了当今各家的特长。假如让孔子来考究杜诗的主要意蕴,还不知道要怎样推崇他的多才多艺呢!如果认为有能写出别人所不能写的题材、也不存在什么不可以表达出来的情感的人,那么,自从有诗人以来,就没有谁超出杜甫了!李白也以奇特的诗歌创作备受称道,当时的人把他们并称为“李杜”。我看李白的那些雄放恣肆、不受拘束、写景状物的诗,以及他的乐府诗歌,确实也可以和杜甫媲美。至于像杜甫那样铺陈终始,排比声韵,长的有一千字,次一等的也有几百字,词气豪迈,风调清深,对仗工稳切合声律,并且摒弃浅近凡俗,却是李白的创作还未能触及的领域,更何况其中的精髓呢。我曾经想细致剖析他的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为后人提供学习的典范,只是由于衰病懒散,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正好遇到杜甫的孙子嗣业,他启运杜甫的灵柩,完成了合葬祖父母于偃师之事,归途中停留于荆州。他素知我喜欢称道他祖父的诗文,就拜请我撰写墓志。我推辞不掉,于是记述杜甫的官职和门第,为杜甫终于归葬写了这篇墓志铭。系曰:晋代当阳县侯杜预,后十世,生杜依艺,在巩县任县令。杜依艺生杜审言,杜审言长于写诗,官做到膳部员外郎。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闲曾任奉天县令。杜甫,字子美,天宝年间,献三大礼赋,唐玄宗认为他有杰出的才能,命令宰相考他文章。杜甫的文章写得好,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之职。恰逢安禄山攻陷长安,京城大乱,他步行到凤翔去拜见肃宗皇帝,被任命为左拾遗。一年多以后,由于直言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不久调任京兆功曹参军。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节度使署参谋。不久又弃官离开。他乘船漂泊湖南、湖北一带,最终在流寓生活中死去,寄葬在岳阳,享年59岁。他的夫人是弘农杨家人,岳父杨怡曾任司农少卿,49岁时死去。他的嫡子叫杜宗武,因为自己有病,不能把父亲的灵柩运回原籍安葬,临死时把这事交代给了儿子杜嗣业。嗣业贫穷,没有财力操办葬事,经过点滴积攒,求人帮助,日夜操劳,终于在杜甫死后40余年,完成了先人的遗志,这也确实艰难啊。铭曰:元和八年的某月某日,是个好日子,把我们的杜甫夫妇合葬于偃师首阳山前。唉!千年以后,人们看到墓碑上的这篇墓志铭,会说:这里就是杜甫的古坟。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1分)正始清顾炎武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也。自此以后,竞相祖述。如晋书言王敦见卫玠,谓长史谢鲲曰:“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于时,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宋书言羊玄保二子,太祖赐名曰咸、曰粲,谓玄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余风。”王微与何偃书曰:“卿少陶玄风,淹雅修畅,自是正始中人。”南齐书言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其为后人企慕如此。然而晋书儒林传序云:“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此则虚名虽被于时流,笃论未忘乎学者。是以讲明六艺,郑王为集汉之终;演说老、庄,王何为开晋之始。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于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汤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于晚也。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选自日知录卷十三)【注】诸贤此指“竹林七贤”。阙里地名。相传为春秋时孔子授徒之所。故址在今山东曲阜城内。此处代指儒学。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此垂三十年垂:将近b竞相祖述 祖:效法c此则虚名虽被于时流 被:覆盖d天地四时犹有消息 消息:信息1d(消息:消长,生命荣枯。)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阐述“清谈亡天下”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演说老、庄,王何为开晋之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abcd2c(是对清谈盛况的描述,讲魏晋清谈之风由王何而始,是清谈导致的结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正始年间那些名士的倡导,人们抛弃经典而崇尚老庄,蔑视礼法而崇尚放达,对君主的安危漠不关心。b作者借宋书与何偃书南齐书晋书儒林传序等书中的例子,说明清谈之名为时代风尚,清谈的理论为学者所接受。c魏晋人清谈的结果是导致天下人不忠诚于君主,不孝敬于父母,像禽兽一样人伦丧尽,必然导致亡国亡天下。d在作者看来,国家的更替只是易姓改号,而天下灭亡,人民会陷于深重的苦难,故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b引用晋书儒林传序中的话是说明清谈虽然被当时的时代所接受,但(真正的)学者却没有忘记对其确当的评论。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3分)(2)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2分)(3)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4分)4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僭:越礼。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易:变换,更换。咎:过错。(2)屏:退避,隐退。辞:推辞。就:就职,赴任。(3)肉食者:代指统治者。谋:谋划,考虑。匹夫之贱: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与:参加,参与。参考译文魏明帝去世,少帝即位,改年号为正始元年,共九年。第十年,太傅司马懿杀死大将军曹爽,魏国的大权转移到司马氏手中。三国鼎立,到这时将近三十年,当时在洛阳名士的风流韵事十分繁盛。于是抛弃经典而崇尚老、庄,蔑视礼法而崇尚放达,看待自己主人的倾颓危险就像看待路人一样漠不关心,就都是这些贤能的人所倡导的。从此以后,竞相效仿陈述。就像晋书说的,王敦会见卫玠,对长史谢鲲说:“想不到永嘉末年,又听到了正始时的言谈。”和尚支遁凭借清谈在当时显露出名声,没有一个人不崇敬的,认为他达到的微妙精妙的程度,足以与正始时的玄谈相参悟。宋书上说羊玄保有两个儿子,太祖赐名叫羊咸、羊粲,并对玄保说:“(我)想让你的两个儿子有正始年间遗留下来的闲雅潇洒的风度。”王微在与何偃书中对何偃说:“你小时候就在玄学风气中熏陶,学识渊博而气量高雅,品行美好而文章畅达,自然是正始诸子一类的人。”南齐书说袁粲对皇上说:“臣看张绪有正始年间遗留下来的风范。”正始之风就像这样被人企慕。然而晋书儒林传序说:“摒弃儒学(阙里)的典籍经论,运用正始(清谈)的观点,指责礼法为流俗,却把恣肆放诞看作清高。”这就是这个虚名虽然被当时的时代所接受,但(真正的)学者却没有忘记对其确当的评论。所以解释六艺(指六艺论),郑玄、王肃的学说集成于汉朝的末年;演说老子庄子,王弼、何晏是魏晋清谈之风的开始。这样一直到国家败亡于上层(谈玄的门阀),教化沦丧于百姓。羌胡僭妄作乱,君臣屡屡变换(朝代更替指南北朝五胡十六国的那段历史)。不是竹林七贤的过错还是谁的过错!有人称之为亡国,有人称之为亡天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叫作亡天下。魏晋人的清谈,为什么能够亡天下呢?原因就是孟子所说的杨朱、墨翟的学说使天下人目无父母,目无君上,从而堕落为禽兽了。从前,嵇绍的父亲嵇康被晋文王所杀,到晋武帝建立晋朝时,山涛推荐嵇绍入朝做官,嵇绍当时隐居在家里,想推辞不去。山涛对他说:“我替您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