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0 游褒禅山记(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0 游褒禅山记(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0 游褒禅山记(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0 游褒禅山记(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0 游褒禅山记(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阅读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绝句 借咏杏花 寄寓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孤芳自赏之意 前两句点题 绕 字轻柔婉转 既写水又写花 是环境上的定格 妖娆 二字写花影 是在姿态上的定格 三 四句议论 进一步指出临水杏花的好处 说它们即使凋谢坠落 也绝对胜过被车轮马蹄碾得粉身碎骨 化作尘土的结局 由于是落在洁净的水中 不被污秽 因此是品行上的定格 这首诗写临水杏花 有直写 有侧写 有描绘 有议论 作者自己爱好高洁的品格也就贯注在诗中了 第三单元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 课前预习 zh ng sh ng ch n gu xi ng 甫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3 王安石和苏轼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二人分属于不同的政治营垒 针锋相对 但是又都对对方的文才相互欣赏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 苏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 他的父亲和弟弟 他敬爱的朝中元老 他的亲朋好友 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 当然 更重要的是东坡本人的政治观念与新法南辕北辙 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 鲠直的他不可能对方兴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 他势必要成为新党的政敌 也势必要与新党党魁王安石发生冲突 王安石曾经多次阻挠宋神宗重用苏轼 但是对东坡的才学其实是深为赏识的 尤其是当他不在朝中的时候 曾称赞东坡所撰的 表忠观碑 又曾兴致勃勃地次韵东坡在密州所写的 尖叉韵 雪诗 当东坡遭遇乌台诗案后 王安石从江宁上书神宗说 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这对东坡得以免死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王安石和苏轼都被逐出了国家权力中枢后 一个是经历了四年磨难的旧党中坚 另一个是业已退出政坛的新党首领 虽然都还坚持着各自的政治立场 但毕竟远离了政治漩涡 彼此间的敌意已大为减退 王安石最终改正了对东坡的看法 而东坡更是以不计前嫌的态度对待王安石 东坡的胸怀有如光风霁月 令人敬佩 课内动脑 sh p f y o d i u 识记字义1 道 有碑仆道名词 道路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 说 从郦山下 道芷阳间行动词 取道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名词 道义 2 文 其文漫灭名词 文中指碑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 曰 花山 名词 指碑上残存的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 文章 3 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动词 命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 识其本名 不名一钱动词 占有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形容词 出名 著名 4 其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 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 自己 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 那 其孰能讥之乎副词 岂 难道 表示反问语气 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 于熙宁七年 1074 罢相 次年再为相 熙宁九年 1076 再次辞去相位 退居江宁 现在江苏南京 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 封舒国公 又改封荆国公 故世称 荆公 元祐元年 1086 司马光执政 废尽新法 王安石忧愤去世 卒谥文 故又称 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 主张文章 务为有补于世 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 反映社会矛盾之作 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 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诗歌遒劲清新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 他的作品今存 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 等 2 写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 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 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 1054 当时他34岁 正在舒州任通判上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 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此文记游 并由此事生发开去 讲出一番求学问 做事业的道理 并辩证地提出了 物 志 力 的关系 抒发了自己的独特而深刻的感想 3 记 古代杂记类文体 一般侧重记叙 宋代杂记大多是叙中有议 或议论为主 此文不同于一般游记散文 不重山川景物的描绘而重议论事理的阐发 与苏轼的 石钟山记 一样 均为借游生议 因事说理的名篇 4 游记散文 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 如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 王安石的 游褒禅山记 有带科学色彩的 如郦道元的 三峡 有带抒情色彩的 如柳宗元的 小石潭记 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 袁宏道的 满井游记 1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 试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我的见解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2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各段落的主要内容 我的见解 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 提出治学必须采取 深思而慎取 的态度 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 补述游山的同伴和时间 3 作者从 位置距离 游人 环境特点 等方面比较了前洞和后洞 请具体分析 这样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答案 4 作者出洞时 为什么强调 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 我的见解 作者听信别人懈怠之话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 本来就有后悔之意 再加上有力气 火把还可以照明 却失去了观赏洞中更深处 奇伟 瑰怪 非常之观 的机会 那后悔的程度就更强烈了 为后文关于 志 力 物 尤其是 志 在通往成功道路中作用的论述做了事实准备 5 第三段文字从内容上看是议论 这段议论是怎样引出的 我的见解 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 用一个 叹 字与前文 悔 字相呼应 以古人 往往有得 的事例 联系到游洞的事 很自然地引出议论 6 作者认为要达到 非常之观 必须具备 志 力 物 三个条件 那么作者认为 志 力 物 这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的见解 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首先要有志 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 但力量不足也不行 尽管志向坚定 力量充足 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 如果没有外物相助 亦不能至 既强调了 力 与 物 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 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又强调了 志 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 强调只要尽己之志 虽然不能达到目的 亦可 无悔 无讥 体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