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ppt_第1页
第十章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ppt_第2页
第十章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ppt_第3页
第十章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ppt_第4页
第十章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如大自然对于一个发育良好的人的身躯给定了一个限度 过了这个限度就只能造成巨人或者侏儒那样 同样地 一个体制最良好的国家所能具有的幅员也有一个界限 为的是它既不能太大以致不能很好地加以治理 也不太小以致不能维持自己 每个政治体都有一个它所不能逾越的力量极限 并且常常是随着它的扩大而离开这个极限也就愈加遥远 社会的纽带愈伸张 就愈松弛 而一般来说 小国在比例上要比大国坚强得多 法国 卢梭 社会契约论 第62页 第十章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一 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及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早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 区域性问题 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没有超出大自然的自净和调节能力 工业革命之后 跨越国境的甚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并且日益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 1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据科学研究结果 过去100年来地球表面温度已上升0 3 0 6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 大气中因消耗矿物燃料 主要是煤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0 以上 2 酸雨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 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 素有 空中死神 之称 主要是由于矿物燃烧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硫 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 与空气中的水汽化合生成硫酸和硝酸 随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而形成的 酸雨的最大危害是酸沉降 即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 引起土地 水体等环境因素的酸化 危害人类及生态环境 目前 世界上形成了三大酸雨严 重污染区域 即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欧洲大陆和北美 此外 印度局部 日本列岛和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也较严重 3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距地球表面10 15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主要由臭氧构成的气层 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来自宇宙的紫外线 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危害 是地球的天然 保护伞 由于人为活动向大气大量排放的臭氧层损耗物质 主要是氯氟烃类 物质 从而导致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臭氧层破坏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人类及其它生物遭受紫外线辐射的危害 科学研究证实 大气中臭氧每减少1 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 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增加4 还会诱发白内障 呼吸道疾病 损害人的免疫系统 同时 还会损害海洋生物 阻止植物生长 1984年 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 随后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层空洞 4 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主要表现为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后 在干旱和风沙条件下出现风沙活动 使土地生物生产能力逐渐降低以至全部丧失 人类对土地的不当开发利用行为 如过度放牧 开垦 采矿等很容易造成或加剧土地荒漠化 进而导致生态失衡 世界上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变为沙漠 半沙漠或退化 10亿公顷土地受风 水侵蚀 有100多个国家 9亿人口和全世界25 的陆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荒漠化是造成60年代以来非洲大饥荒的主要原因 并给全世界每年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5 海洋污染和破坏在地球总面积中 海洋约占了70 84 海洋除了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外 还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藏资源 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 许多国家将工业和生活废料倾泻入海 使部分海域被严重污染 而海 上运输事业和开发事业的发展 导致油污事故频繁发生 不但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还影响到邻近国家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 由于过度捕捞 海洋渔业资源正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 已经开始威胁一些具有重要经济及生态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 6 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包括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 生物基因 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由于城市化 农业发展 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 导致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 生物多样性呈锐减趋势 目前 全世界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有400余种 鸟类近600种 鱼类240余种 有1 5的物 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平均每天有5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使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失衡 如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 许多可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等 这些都将不可避免的破坏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7 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淡水占地球地表水的2 5 而能为人类所直接利用的河流 湖泊 水库中的淡水储存量仅为淡水总量的0 4 而且其分布也很不均匀 淡水消耗量的增加使全球面临淡水短缺的危机 据联合国统计 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缺水问题 严重缺水的国家达43个 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一半 另一方面 水污染的加剧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由于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 许多地区的地上水和地下水都受到了严 重的污染 每年有2500万人因水污染而受到损害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据专家估计 从本世纪开始 世界上将有1 4的地方长期缺水 在同一河流的沿岸国之间 或共同享用同一含水层的国家之间 因争夺水资源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冲突 8 森林破坏森林是地球的 肺叶 是生物圈最重要的生态系统 具有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 也是绝大多数生物物种赖以生存的主要栖息地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林木的过度消耗使森林面积大幅度下降 过去数百年里 温带地区失去了大部分森林 最近几十年来 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在1980 1990年 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 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12 消失了 目前仍在减少 森林的大规模破坏造成生物物种锐减 并导致土壤荒漠化 气候反常变化 灾害加剧等严重恶果 9 危险废物跨境污染工业活动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毒 有害废物 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损害 一般而言 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立法和标准要比发展中国家完备和严格 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家会把污染严重的一些产业输入到发展中国家去 目前 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越境转移危险废物 造成严重的污染扩散 上述国际性环境问题的出现 必须通过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 通过国际社会的有效合作才能加以解决 因为国际环境问题已不再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所能解决的问题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 护是指各国政府 国际社会 各国人民为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与资源 防治国际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为 二十世纪五 六十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活动也蓬勃兴起 并经历了两次高潮 即五 六十年代西方国家以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口号的第一次高潮 八十年代全球范围内以 可持续发展 为口号的第二次高潮 前者以1972年斯德哥尔摩 人类环境会议 为顶峰 后者1992年里约热内卢 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2002年约翰内斯堡 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 为顶峰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活动的兴起 为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概念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在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开发 利用 保护和改善等领域中的行为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国际法律规范的总和 1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主体国家拥有环境主权 在国际关系中直接享受权利并直接承担义务 构成了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最主要的主体 其次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及机构 如联合国环境与规划署 世界卫生组织等 因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而与国家及其他国际组织相互之间发生关系 因而也成为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主体 最后 对于个人和法人能否在为国际环境与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主体之探讨 2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客体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所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在利用 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自然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客体 一方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要素 另一方面是主体针对这些环境要素所从事的各种行为 环境要素 1 国家管辖内的环境与资源 2 国家管辖外的环境与资源 国家或其它主体在其国境内从事的有关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为 如果危及或可能危及更广泛 的国家 地区 就必须受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约束 至于主体在其境外从事的相关行为 当然也应受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调整 3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具有拘束力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遵守和履行 主要是通过各参加国以双边或多边条约 协议等方式 以一定的权利义务规范和争端解决机制来保障 具有一定的拘束力 如果违反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 不履行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义务 或者侵害他国及组织的环境权益 就要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 4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既有国际法的特点 又有国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特点 三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渊源1 国际环境与资源条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就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开发 利用 保护和改善所作出的确定其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通常以书面形式缔结 并以条约 公约 议定书等形式出现 条约对各缔约国有普遍的拘束力 因而成为国际法院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 根据 国际法院规则 的规定 不论是一般国际条约还是特殊国际条约 只要它们 确定了诉讼当事国所承认的规则 就可以被国际法院所适用 2 国际环境保护的宣言与决议 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对某些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在签署条约或协议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 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发表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国际宣言和决议 国际环境保护宣言和决议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 它们大多是由不拥有立法权的国际环境机构或国际环境会议通过 第二 规范内容不确定 多为原则性阐述 没有详细 具体的规定 第三 其实施需要相应的国内法加以保证 有些规则的实施需要一些国家的多边合作 第四 这些宣言和决议可能得到一致通过或得 到绝大多数会员国的投票赞成 不仅对投票赞成的会员国有一定拘束力 而且在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中还具有一定普遍意义 3 国际习惯四 国际环境保护主要组织 一 专门性环境与资源组织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于1973年1月 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这一组织下设理事会 秘书处和环境基金会 理事会是环境规划署的实际决策机关 秘书处是该署的常设机关 其主要任务是保证高效率的进行联合国范围内的国际环境保护活动 并兼管环境基金 环境基金会的目的是为实施联合国 环境规划项目而提供追加资金 2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是由加拿大工程师麦克塔格特发起于1971年成立的民间性国际环境保护组织 总部设在伦敦 有400余万名会员分布在美国 加拿大等100多个国家 该组织的活动由全日制 半日制工作人员和志愿人员进行 经费依靠捐助 该组织在反对核试验 反对捕鲸 反对在南极进行商业活动 支持全球取缔废弃物船运活动 要求用国际公约监视战争期间的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 成立于1961年 总部设在瑞士 成员遍布世界各国 该基金会主要致力于保护大自然 保护地球上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防止珍贵稀有物种濒于灭绝 目前 该组织已对130多个国家2000多个保护自然的研究项目给予基金资助 受到普遍欢迎 3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国际自然保护同盟是一个非政府的民间性环境保护组织 成立于1948年 有100多个国家的有关机构及专家参加了该组织 总部设在瑞士 该组织下设生态学 保护区 濒危灭绝物种 环境规划 环境政策 法规及教育等六个委员会 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4 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海事组织是政府间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组织 总部设在伦敦 该组织设有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其秘书处设有海洋环境司 从事有关保护海洋环境 防止海洋污染特别是防止海洋船舶污染和石油污染等活动 该组织倡议并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保护海洋的国际会议 起草了许多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和协定 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其它承担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任务的国际组织1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 简称经社理事会 是联合国负责各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主要机构 其职权是 从事或发起关于国际间 经济 社会 文化 教育 卫生及有关事项的研究 报告和建议 促进对一切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和遵守 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 召集国际会议并起草提交给大会的公约草案 与各专门机构进行协商 向这些机构提出建议以及向大会和联合国会员国提出建议 以协调各专门机构的活动等 上述活动中也饮食了环境方面的内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它向联合国大会报告工作 2 联合国教育 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育 科学及文化组织 简称教科文组织 是联合国下设机构 成立于1945年 总部设在巴黎 该组织主要从事文化 教育 科学 技术 环境 新闻 人的居住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 人与生物圈科学规划 是该组织最著名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活动 第三节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原则和体系一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一 国家环境资源主权及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 二 可持续发展原则1 南 北分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 飞船经济 2 含义及基本内容 环境与经济是紧密相联的 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 一方面要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要维护生态环境 公众参与 三 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建立信息 教育制度及有关的国际机构 向各国的环境决策者和有关机构准确 及时地提供环境问题的信息 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潜在影响的资料 相互通知和协商 共同努力提高现有技术 发展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新技术 并使之用于生产和生活 交换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 援助发展中国家 包括削减或免除债务提供环境保护技术和资金 以增强它们解决环境问 题的能力 此外 还包括防止环境问题的越境转移 建立环境损害责任和赔偿机制等等 四 公平责任原则 五 和平解决环境争端原则二 国际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的体系 一 国际环境纲领性法律文件 人类环境宣言 世界自然宪章 内罗毕宣言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二 国际外层空间法 1963年的 禁止在大气层 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 1967年的 外层空间条约 1972年的 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家责任公约 1977年的 禁止将环境保护改变技术用于军事上或其他任 何敌国行为的公约 以及 关于各国探测及使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它天体之活动所应遵守原则之条约 三 国际大气污染防治法 在防止酸雨危害方面的国际条约有 1963年的 禁止在大气层 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 1979年的 远距离大气污染公约 1985年的 至少减少30 硫排放量或跨界流量的赫尔辛基议定书 1994的 进一步减少硫排放量的议定书 等 在保护臭氧层方面的国际条约有 1985年的 保护臭氧层公约 1987年的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0年1992年分别通过两个修 正案 等 在减少温室气体 防止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条约有 1992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等 四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 1972年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74年的 防止陆地来源的污染的巴黎公约 保护波罗的海海域海洋环境的赫尔辛基公约 1980年的 保护地中海不受陆地来源污染的雅典议定书 1983年的 保护东南太平洋不受陆地来源污染的基多议定书 以及1972年的 防止倾倒废物及其它物质污染海洋的伦敦公约 1954年的 国际防止海洋油污公约 1973年的 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 等 在禁 止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方面 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