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1).doc_第1页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1).doc_第2页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1).doc_第3页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1).doc_第4页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淡泊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而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因而尽管他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学,但他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然而,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遵照他“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的遗嘱,梁实秋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梁夫人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此时,让人不禁想起那一千古名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既惜且悲,唏嘘不已。1937年7月28日,北京城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作为一个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内心无比沉痛,他涕泣着对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北京沦陷后,梁实秋面临着走或留的两难选择。走,意味着要抛妻别子,远离年迈的父母,任由他们在日军的铁蹄下浮沉;留,则意味着要忍受亡国奴的耻辱,甘当日军铁蹄下的顺民。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只身逃离北京。他先到天津,后转道济南奔赴南京。在济南车站,梁实秋遇到他从前的一位学生。两人之间的对话耐人寻味:“老师到哪里去?”“到南京去。”“去做什么?”“赴国难,投效政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师母呢?”“我顾不得她,留在北平家里。”辗转抵达南京后,情况并不像他所预期的那样乐观,“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敌机轰炸之下,人心浮动”,“各方面的情形很乱”。南京政府对于梁实秋等知识分子如何安置迟迟没有着落,他油然生出“报国有心、投效无门之感”。周旋两天后,梁实秋接到的命令是“急速离开南京,在长沙待命”。在开往长沙的船上,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三天后,抵达岳阳,洞庭湖烟波浩淼,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漂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自然涌起杜甫的诗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1938年夏,梁实秋以参政员的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定居于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过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颤悠悠的吱吱作响”。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抗战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这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的”。尽管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作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当时他并不宽裕,以至于家人来到重庆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拒绝接受薪俸,并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涵哲理,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梁实秋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达出梁实秋内心的漂泊感和忧患感。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名称,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b.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梁实秋是饱含着深深敬意与赞美之情的,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c.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d.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e.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畅美,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为读者客观地呈现了梁实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风貌。答案de解析a项“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说法错,不是全部,只是“很多”。b项错在“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属主观臆断、无中生有。c项错在“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据原文“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可知,属无视限定、扩大范围。2.简析第二段中引用传主以及梁锡华、余光中言论的作用。答:_答案引用传主的言论,表现其淡泊名利、胸襟洒脱的思想意识。引用梁锡华、余光中的言论,从侧面(或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具体丰满。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可读性。表达了对梁实秋的赞赏之情。3.作者为什么说“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结合全文,分析其“中国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答:_答案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所以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具体表现在:后半生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死后要葬于高地,遥望故乡;北京沦陷,无比沉痛,不做亡国奴,抛家弃子,勇赴国难;投效政府,为国做事,生活困顿,仍然坚持拒绝接受编委会薪俸;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虽然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4.文章说“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二者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简述理由。答:_答案(示例一)我更喜欢鲁迅。鲁迅深刻、锐敏、忧郁沉痛、终生与现实苦斗,是勇猛的战士。如他的阿q正传揶揄了“精神胜利法”,药揭示了国民的愚昧。国难当头,他的文章引领了民族的方向。国难当头之际,鲁迅的作品更能拯救民族,他不愧为“民族魂”。梁实秋通达、温煦、旷达潇洒、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是“中国性”的文人。他的身上虽然有种种美德,但和鲁迅先生相比,他的做法对于抗战无更大的实质性帮助。(示例二)我更喜欢梁实秋。梁实秋具有中国文人的种种美德,他通达、温煦、旷达潇洒、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不仅如此,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热心为国家效力。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涵哲理,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鲁迅深刻、锐敏、忧郁沉痛、终生与现实苦斗,是令人尊敬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风格和梁实秋不同,但不因此而影响我对梁实秋的喜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傅雷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四岁学钢琴,不久就开始作曲就是说他写音乐比写字还早。八岁,他写了第一支交响乐;十岁,写了第一出歌剧。十岁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几个小邦的首府和维也纳、巴黎、伦敦各大都市巡回演出,轰动全欧。正如他没有学过小提琴就能参加三重奏一样,他写意大利歌剧也差不多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此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巴哈、韩德尔、海顿,都是多产的音乐家;但韩德尔与海顿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龄,巴哈也有六十五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件未完成的遗作。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还像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莫扎特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而树立几座光辉的纪念碑:在这些方面,莫扎特又是独一无二的。文艺复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辟出一个途径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做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刻画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又以后宫诱逃与魔笛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斐但丽奥、韦柏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歌唱大师。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深受莫扎特的影响;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丘比特)交响乐,至今还比海顿的那组伦敦交响乐更接近我们。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满地冶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谨严、深思、幻想)于一炉。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攻错,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莫扎特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大家都熟知贝多芬的悲剧而寄以极大的同情;关心莫扎特的苦难的,便是音乐界中也为数不多。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虽然他的书信中常有怨叹,也不比普通人对生活的怨叹有什么更尖锐更沉痛的口吻。可是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像个美丽的花炮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从二十五到三十一岁,六年中间他没有固定的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手段打击他几出最优秀的歌剧的演出。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的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九年之中搬了十二次家;生了六个孩子,夭殇了四个。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假如说,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把他清明宁静的艺术和叱咤一世的生涯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克服忧患。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藉的风格,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至终向往的最高目标。(略有删节)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交响乐中,莫扎特融合了明朗、轻快、典雅的拉丁精神与复杂、谨严、深思、幻想的日耳曼精神,使其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b.文章作者傅雷从“独一无二”处落笔,全面评价了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透过他抒情、典雅的笔调,我们不难体味傅雷对凄苦而乐观的莫扎特那份深沉的景仰之情。c.莫扎特是多产的音乐家诸如巴哈、韩德尔、海顿中,创作数量最多的,而且任何一种体裁他都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任何一种乐器他都有经典文献。d.与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不同,莫扎特总是不声不响地忍受着命运的鞭挞,他的音乐使人深切地感受其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e.莫扎特的歌剧融和了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不但创造了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还创作了斐但丽奥与魔笛两件德国歌剧杰作。答案ce解析c项中“创作数量最多的”错,无中生有。文章只提及“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并没有指出他是“创作数量最多的”。e项中斐但丽奥并非莫扎特的作品,而是贝多芬的作品。6.结合文本,概括莫扎特在艺术史上的“独一无二”体现在哪些方面。答:_答案莫扎特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莫扎特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莫扎特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