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炊具原理、故障及检修.ppt_第1页
第三章电炊具原理、故障及检修.ppt_第2页
第三章电炊具原理、故障及检修.ppt_第3页
第三章电炊具原理、故障及检修.ppt_第4页
第三章电炊具原理、故障及检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电炊具原理 故障及检修 第二节自动恒 保 温式电饭锅 第三节电饭锅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第四节单片微电脑控制式电饭锅 第五节电磁灶 第六节电烤箱 第七节微波炉 第一节电饭锅的类型及主要技术指标 第一节电饭锅的类型及主要技术指标 电饭锅的功能 煮饭 蒸馒头 热粥及热饭等 电饭锅的特点 省时省力 清洁卫生 无污染 一 电饭锅的类型家用电饭锅按加热器方式 有间热式和直热式 一 间热式电饭锅结构 见图1 3 1 TitleAddyourtext 它由内锅 外锅 锅体 电热元件 温控元件 锅盖 插座 开关 指示灯所组成 作用及原理 内锅可装米和水 是盛放欲蒸煮物品的容器 外锅装有电热元件和温控元件 其中也放些水 接通电源 从外锅底部加热 使外锅里的水汽化为蒸汽来间接加热内锅里的饭 当外锅的水蒸汽达到一定温度时 温控元件会自动切断电源 利用余热焖饭 因间热式电饭锅通过外锅蒸汽从上 下 左 右四周对内锅加热 所以加热比较均匀 二 直热式电饭锅它用发热元件直接加热锅体 热效率高 分组合式和整体式 1 组合式电饭锅 见图1 3 2 由锅体及电热座两部分组成 两者之间无紧固件连接 使用时将锅体放在电热座上 可从底部 或周围 给锅体加热 电热座由底盘 电热元件 温控器及电插座等组成 锅体用陶瓷 搪瓷 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组合式电饭锅的锅体可方便取下 便于清洗 使用方便 2 整体式电饭锅见图1 3 3 它为一整体 内锅装食物 外锅起安全及装饰作用 电热元件及温控器位于内锅底部 直接加热内锅的锅底 热传导性能比间热式好 但加热均匀性稍差 二 电饭锅的主要技术指标 一 电气绝缘性能要求 1 在冷态1500V 热态1000V50HZ交流电历时1分钟耐压实验 电饭锅的带电部分与金属壳间不发生击穿 热电绝缘电阻大于1兆欧姆 2 在温度 40 2 相对湿度95 3 的恒温恒湿箱内 在不凝露的条件下 48小时后其潮态绝缘电阻不低于0 5兆欧姆 潮态耐压1000v 分钟不发生击穿 泄露电流小于1mA 3 接地端至金属壳间的电阻应小于0 2欧姆 二 温控准确性要求温度在 103 2 时 温控元件使电路断电 而温度降至 65 5 时 温控元件起保温作用 三 热效率要求在其周围环境温度为 23 5 时 热效率不低于70 四 使用寿命在额定电压条件下 使用寿命应大于1000小时 第二节自动恒 保 温式电饭锅 主要功能特点 在饭煮熟后 自动断电 可将饭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内 一 普通自动恒 保 温式电饭锅 一 基本结构 见图1 3 4 主要组成部件 外壳 内锅 加热器 双金属恒温器 磁钢限温器 指示灯 开关及电源插座等 1 外壳用冷轧钢板模压成形 经喷漆 电镀工艺达到美观耐用 2 内锅用薄铝板模压成形 底部呈球面状 与加热器外形必须吻合 紧密接触 保证较好的热传导性能 提高热效率 3 加热器见图1 3 5 见图1 3 5 它是将管状电热元件浇铸在铝合金中而制成电热盘 外形呈球面状 表面光滑 与内锅底面吻合 浇铸后 管状电热元件的端部用密封材料密封 以保证绝缘性能 1 4 磁钢限温器作用 饭煮熟时 自动断电 以免饭被煮焦 结构见图1 3 6 感温磁钢采用镍锌铁氧体制成 常温下具有磁性 与永久磁体吸合 使触点接通 电流通过加热器 当锅内水分被煮干时 温度会超过100 当锅内温度高于感温磁钢居里温度 103 2 时 紧贴内锅底面的感温磁钢将失去磁性 结果因永磁体的重力及弹簧的作用力 导致触点断开 起到自动断电的作用 该磁钢限温器动作后不能自动复位 若要保温应并联一双金属恒温器 5 双金属恒温器作用 完成自动保温 电饭锅中的双金属恒温器将温度维持在 65 5 二 电路原理单按键式电饭锅 自动恒温 电路原理见图1 3 7 S2为双金属恒温器控制触点 当温度低于保温温度时闭合 S1为单键开关 磁钢限温器控制触点 煮饭时S1被按下 S1与S2并联 指示灯降压电阻串联与加热器并联 S1 S2并联支路与加热器 指示灯并联支路串联 当加热器工作时 指示灯亮 当S1 S2全断开时 加热器停止工作 当S1 S2中任一个接通 或全接通 时 电加热器即通电加热 工作原理 接通电源 加热器工作 发热 指示灯亮 电饭锅内开始升温 按下S1 开始煮饭 当温度达到感温磁钢的居里温度 103 2 时 感温磁钢失去磁性 S1自动断开 因双金属恒温器的触点S2在高于65 时也处于断开状态 加热器断电停止工作 指示灯熄灭 表明锅内米饭已煮熟 加热器断电后 其余热足以将饭焖至喷香可口的程度 若要保持熟饭有一定温度 则由双金属恒温器的动断触点S2来完成 当饭的温度下降到低于65 时 S2自动复位闭合 加热器又通电工作 锅内的饭又升温 当高于65 时 S2断开 如此循环 使锅内米饭始终保持在65 上下 指示灯时亮时灭 以示保温 二 PTC自动恒温式电饭锅特点 恒温控制精度高 使用寿命长 由于双金属恒温控制开关在保温过程中动作频繁 开关的触点容易被通断电时电火花烧坏 可用PTC元件代替图1 3 7自动恒温式电饭锅中的双金属恒温控制开关 PTC元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 三 电子保温式电饭锅电子保温式电饭锅是目前世界上电饭锅中结构最复杂 性能最好 保温时间最长 外观最漂亮而且价格最高的 称为西施煲 一 结构特点外形与结构见图1 3 8 煲身共有四层 内煲 衬煲 中煲 保温层和外壳 内煲涂有一层四氟乙烯涂层 外壳用尼龙 6或ABS工程塑料制成 盖有三层 即内盖 衬盖和外盖 盖中央开有一出气孔 盖和煲身用搭扣扣住 携带和使用方便 因有保温层 所以电热效率高 外壳温度低 二 电路原理 图1 3 9 电子元件和指示灯均装在一块印制板上 感温热敏元件和超温熔断器装在保温层与衬煲之间 它通过感温热敏元件控制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 再通过晶闸管控制电加热器的通断 从而实现自动恒温加热的目的 煮饭时电路原理 保温时电路原理 自动恒温式电饭锅常见的故障有电热板不热 煮不熟饭 煮焦饭 保温失灵 外壳带电 压力式电饭锅还有保压失效 限压阀门不排气等常见故障 表1 3 1自动恒温式电饭锅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第三节电饭锅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表1 3 1 第四节单片微电脑控制式电饭锅 特点 由单片微电脑控制的电钣锅能以较合理的方式进行加热 配有温度检测电路与保护电路 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还能检测器件的故障与非正常的使用 保温性能较好 热效率高 一 结构图1 3 10在普通电饭锅的基础上 增加了控制电路 操作面板及温度传感器等 二 程序控制说明图1 3 11MH8841为CMOS四位单片微电脑 其内部固化了煮饭必须的程序 有吸水 加热煮饭 维持沸腾 再加热 焖饭 保温等6个过程 在每一过程中 MH8841通过监测温度来选定加热器的功率及加热时间 以确保煮出的饭色香味俱佳 省电 6个过程的作用及温控方法如下 一 吸水过程把米浸在水中 使米吸足水分 避免饭夹生 吸水过程中水温稳定在35 左右 MH8841通过热敏电阻RT检测锅内温度 输出控制信号 由双向晶闸管VS控制保温加热器 小功率加热器 加热 以保证米粒吸足水分 约6 7分钟 二 煮饭过程MH8841输出的信号使继电器KA吸合 煮饭加热器 大功率加热器 通电 它可根据煮饭量的多少 相应提供加热功率 三 维持沸腾过程为了使 淀粉 难消化的淀粉 转变为 淀粉 容易消化的淀粉 需要在98 以上的温度下维持20分钟左右的沸腾时间 加热功率增大后 锅内温度上升 若时间不够20分钟 就需要减小发热功率 来保证100 的沸腾时间 促进米饭的淀粉转化过程 淀粉转化完成 锅底的水也干了 MH8841根据检测到的温度 发出指令使KA释放 双向晶闸管VS关断 停止煮饭 四 再加热过程煮饭加热结束约20S后 MH8841又使煮饭加热器通电 以驱除附在饭表面多余的水分 再加热时间长短由人工选择 五 焖饭过程焖饭过程是利用余热进一步促使淀粉转化的过程 在再加热后是12分钟左右的焖饭过程 时间一到MH8841驱动蜂鸣器发出声响 通知使用者 六 保温过程蜂鸣器发出响声后 若米饭未被取用 MH8841则控制电饭锅自动进入保温过程 使米饭的温度保持在70 左右 MH8841中的控制程序有正常和不正常两种 正常程序 接通电源 MH8841立即自动复位 当煮饭开关接通后 MH8841会记录从40 升到50 的时间 来判断饭量的多少 再按饭量控制相应的吸水时间 然后煮饭加热器再加热 直至温度升高到超过98 保持沸腾 MH8841会决定所需的时间 饭好后自动切断S1 在S2接通的情况下 保温焖饭 温度保持在70 左右 不正常程序 当煮饭开关S1接通时 若测得的温度高于40 则在最初60S内不停地测温 若在60S内温度降至40 以下 则开始按正常程序工作 三 工作原理图1 3 11 1 交流220V经变压器降为9V 经VD6 VD9桥式整流 C1滤波 LM7805稳压输出 5V 作为控制电路的主电源 VDD 2 3 按下煮饭开关S1 MH8841的K2脚为高电平 MH8841执行内部ROM中的正常煮饭程序 R0脚输出高电平 VT1导通 KA线圈通电吸合 触点KA闭合 煮饭加热器通电 此时 设在锅底的测温用热敏电阻RT开始检测锅内温度 4 电压比较器LM393 热敏电阻RT 电阻RP RC R40 R50 R70 R90 R95组成温度检测电路 LM393的内部有两个电压比较器 只用其中一个 5脚是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 该脚的电压U 由电阻RC及R40 R50 R70 R90 R95中的一个设定 6脚是反相输入端 它的电压U 随热敏电阻RT阻值的变化而改变 温度升高时RT阻值减小 LM393的6脚电压U 升高 在锅底温度低于设定值时 电压比较器的U U 输出端7脚为高电平 经VD17 VD16加到MH8841的K4脚及经选择开关S3 决定R8 R7脚的电平高低 MH8841使煮饭加热器按确定的时间通电加热 当锅底温度升高到与过程设定的温度一致时 因RT减小到使U U 电压比较器输出低电平 MH8841使煮饭加热器停止工作 并转到下一个过程 按照MH8841内ROM固化的煮饭程序 测温电路共设置5个温度检测点 各程序段的设定温度由MH8841的输出端Q0 Q4中哪一个出现高电平决定 这时VD18 VD22中有一个导通 把温度设置电阻R40 R50 R70 R90 R95中的一个与电阻RC串联后决定电压比较器同相输入端的电压U 即决定设置的温度值 温度设置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为 Q0 1 R40与RC分压 设置的温度为40 Q1 1 R50与RC分压 设置的温度为50 Q2 1 R70与RC分压 设置的温度为70 Q3 1 R90与RC分压 设置的温度为90 Q4 1 R95与RC分压 设置的温度为95 5 当正常煮饭程序进行到锅内温度超过95 时 锅内开始沸腾 电路中 S2为保温开关 在煮饭过程中闭合 MH8841的K1脚为高电平 R1脚也输出高电平 VT2导通 VS触发导通 保温加热器继续工作维持沸腾 直到锅底水分被吸收 饭煮熟后 MH8841的Q6输出高电平 VT3饱和导通 经S1 S2使VD13 VD12反偏截止 MH8841的R0 R1均为低电平 VT1 VT2截止 KA释放 VS关断 煮饭和保温加热器均断电 同时MH8841的R9输出的信号驱动蜂鸣器发出500HZ的声响 电饭锅进入焖饭 保温过程 当锅底温度低于70 时 MH8841的R1脚输出高电平使VT2导通 保温加热器通电 电饭锅再加热 使锅内温度保持在70 左右 6 选择开关S3可根据米的类型 软性 普通 硬性 来使MH8841确定加热时间 7 发光二极管VD24 VD29为工作状态指示 分别显示吸水 煮饭 沸腾 再加热 焖饭 保温6个过程 在正常煮饭程序的吸水过程中 若RT检测到锅底温度从40 上升到50 的时间超过1000S 则MH8411会自动终止煮饭程序 并由R9输出信号驱动蜂鸣器发出频率为1KHZ的声响 直到断开电源 8 9V交流电压经R15加到VT4基极 每当电源正半周过零时 VT4均截止一次 从而在它的集电极输出一个正脉冲 这个50HZ的矩形波输入MH8841的K3 作为MH8841的时基信号 第五节电磁灶 电磁灶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电能 热能转换的电热炊具 与电炉 煤气灶等相比具有安全可靠 无明火 热效率高 清洁卫生 温度控制准确 使用方便等优点 一 基本原理与类型电磁灶主要由励磁线圈 感应线圈 铁磁材料为锅底的炊具及控制系统组成 当励磁线圈通过交流电时 在线圈周围便会产生交变磁场 这个交变磁场的磁感应线经过锅底形成回路 从而在锅底产生感应电流 涡流 锅底本身具有一定电阻 涡流流过时 便会产生焦耳热 实现电能 热能之间的转换 用产生的热能来对锅中食品加热 电磁灶分为工频电磁灶和高频电磁灶两类 工频电磁灶 利用50HZ 或60HZ 市电 交流200V 380V 通入有铁芯的励磁线圈 使之建立交变磁场 对锅底食物加热 又称低频电磁灶 它使用工频电流 无需频率转换 结构简单 可靠性高 成本低 寿命较长 缺点 热效率较低 体积较大 使用时有振动和较大噪声 高频电磁灶采用电子线路 先将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再将直流电转变为高于20KHZ的电流 供给加热线圈 即励磁线圈 优点 热效率高 噪声小 体积小 质量轻 缺点 线路较复杂 成本较高 电磁灶的规格 700W 800W 900W 1000W 1200W 1350W 1500W等 二 工频电磁炉 一 结构 图1 3 12 主要由励磁线圈 励磁铁心 灶台台面 烹饪容器等组成 四磁极励磁装置结构图 见图1 3 13 它由四个等距磁极和一个共用铁轭组成 每个磁极绕有一个励磁线圈 四个线圈的绕向一致 且将不相邻的两个线圈各串联成一个绕组 其中的一个绕组再串联一个电容器 两绕组并联在同一工频电源上 两个绕组的励磁电流iA与iB幅值相等 相位相差约90度 当 a为零时 b最大 而 b为零时 a最大 以减小烹饪锅的振动和噪声 但涡流产生的洛仑兹力会使烹饪锅向上悬浮和转动 采用多磁极励磁装置可以防止锅的悬浮和转动 结构见图1 3 14 它由一个中心磁极和6个外围磁极组成励磁装置 绕在中心磁极上的励磁线圈构成第一个励磁电路 通过线圈的电源为iA 外围磁极上的6个励磁线圈串联起来构成第二个励磁电路 线圈中的电源为iB 利用串联电容移相使iA与iB之间有70度 110度的相位差 通过中心磁极产生的磁力可以抵消涡流产生的洛仑兹力 有效地防止锅体的转动及噪声 工频电磁炉灶对烹饪容器的结构及材料的要求 无论哪种材料 单一材料都不适宜制造工频电磁灶的锅体 如铝 铜本身电阻率小 涡流效应差 不锈钢的导磁性差 铁的导磁性好 电阻率较大 但容易腐蚀 因此 通常采用不同金属的复合板 复合板烹饪锅的结构见图1 3 15 它以铝 铁为基材 再从耐腐蚀 卫生 美观等方面考虑 采用不锈钢包覆 形成不锈钢 铁 不锈钢 铝四层复合锅体 但制造复杂 成本高 目前多采用合金材料来制作烹饪锅 加工工艺大大简化 电磁灶的台面一般采用高强度 耐高温的强化陶瓷材料制作 保证在温度升至600 时 用冷激法试验不会破裂 二 电路原理工频电磁灶的电气线路包括整流滤波 通断控制 励磁 检测 防护等部分 方框图1 3 16原理图1 3 17 原理图1 3 17 原理 1 正常加热电路原理分析 接通电源 打开开关S 200V 50HZ 正弦交流电经继电器KA1的动断触点KA1 1 对励磁装置供电 绕组A由L1与L2串联 绕组B由L3与L4串联 绕组B中C1能使两绕组中的电流形成90度左右的相位差 2 电源异常电路原理分析 检测电路检测励磁装置绕组B中的电流 并将其转化成直流电压的变化 该直流电压经电阻R1 R2分压后送给单结晶本管V1 当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 V1导通 输出的触发脉冲加到晶闸管V2的控制极上 V2导通 继电器KA2吸合 其动合触点KA2 1闭合 KA1吸合 动合触点KA1 2闭合 动断触点KA1 1断开 切断励磁装置的电流 以免其过热烧毁 起安全保护作用 3 三 高频电磁灶 一 结构其外壳厚度小于80mm的台式结构见图1 3 18 主要由灶面板 加热线圈 印制电路板 大功率输出管及散热器 排气扇等组成 灶面板的作用是支撑烹饪锅 由4mm厚的结晶陶瓷玻璃 又称微晶玻璃 制作 该材料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机械硬度 耐热性 抗热冲击性 抗机械冲击性好 且耐水 耐腐蚀 在高温使用中沾水不爆裂 导热性能好 加热线圈又称感应加热线圈 它将高频电流携带的电能转化为磁场能 加热线圈为平板状 碟形 直径为180mm左右 被固定在塑料架上 由16 20股 0 5mm的多股漆包线绕制而成 要求直流电阻小 自感系数大 为避免加热线圈对电磁灶电路的电磁干扰 并防止灶体自身发热 在加热线圈的底部固定四根按磁力线方向排列的铁氧体扁磁棒 或在线圈座内掺入铁粉末 除操作和指示器件 大功率器件以外 电子线路中的元器件都集中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 为便于大功率管 或专用大功率模块 散热 一般都配有散热器 电磁灶电路中的整流管 加热线圈 大功率输出管等在工作时耗散功率很大 发热量大 一般都采用由电动机驱动的排气扇帮助散热 二 基本工作原理见图1 3 19 流过高频电磁灶加热线圈的电流为20KHZ以上电流 先将50HZ市电变成脉冲直流电 再变换成高频交流电 交流市电经桥式整流变为直流 经L2 C2滤波 功率开关管VT由控制电路输出的矩形脉冲驱动 VT导通时 流过L1加热线圈的电流迅速增加 VT截止时 L1 C1发生串联谐振 X点对地产生高压正脉冲 当该脉冲降至零时 驱动脉冲再次加到VT基极 使之导通 主电路的电压ux及电流i的波形 见图1 3 20 ux和i形成的高频电磁场 在灶面板上的烹饪锅底内感应出涡流 使锅体发热 由于电磁灶电路的工作特点 功率输出级一般由3 4个耐压1500V IC 5A的高频大功率三极管并联组成 除了整流 脉冲形式 功率输出电路外 高频电磁灶电路中还设置了较完善的保护功能 以确保电磁灶的正常工作 三 电路原理见图1 3 21 高频电磁灶电路图 由驱动电路 频率变换主电路 脉冲形成及控制电路 保护电路等构成 1 驱动及频率变换主电路因为从控制电路出来的脉冲幅度较小 不能直接驱动功率输出电路 由VT5 VT9等组成功率驱动电路 将控制电路输出的矩形脉冲进行功率放大后再去驱动由VT1 VT4等组成的功率开关组件 P M 2 脉冲形成及控制电路它由以IC2 LM339 中的4个电压比较器为核心的器件组成 包括振荡电路 同步脉冲形成电路及脉宽调制电路3部分 它产生脉宽可调的矩形正脉冲 Ic2c R23 R27 C14 VD12等组成振荡电路 设开始时Ic2c的输出端 Ic2的2脚 为高电平 由R25 R27分压 使Ic2c的同相输入端 Ic2的5脚 电压U5 0 9E1 此时电源E2经R23 R24对C14充电 使Ic2c反相输入端 Ic2的4脚 电压U4升高 当U4 U5时 Ic2c输出低电平 这时C14经VD12放电 U4下降 E1经R26 R27分压 使U5 0 1E 当C14放电至U4 U5时 Ic2c输出高电平 由此重复 在Ic2c的反相输入端 Ic2的4脚 得到了锯齿形脉冲 该脉冲加到Ic2d的反相输入端 Ic2的6脚 同步脉冲形成电路由Ic2a Ic2b和VT11等元件组成 X和y信号取自加热线圈两端 X信号为Ux y信号为市电经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压 它们经电阻分压后 x y 分别加到Ic2a的同相输入端 Ic2的9脚 和反相输入端 Ic2的8脚 C13 R20 R19组成微分电路 在Ic2a输出端电平突变时 通过此微分电路变为尖脉冲加到VT11的基极上 当信号x 由峰值降为0时 Ic2a因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低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而输出低电平 这一负跳变经C13变为负尖脉冲加到VT11的基极上 VT11导通 这时Ic2b的反相输入端 Ic2的10脚 电压高于同相输入端 IC2的11脚 电压 Ic2b输出低电平 这一低电平信号的出现迫使正在充电的C14立即停止充电开始放电 达到同步目的 脉宽调制电路以Ic2d为核心组成 Ic2d的反相输入端 Ic2的6脚 被加上由振荡电路输出的锯齿波脉冲信号U6 同相输入端 Ic2的7脚 由R33 R37分压而得到某一直流电压U7 当U6 U7时 Ic2d的输出端 Ic2的1脚 为高电平 即输出矩形波 如U7变化 矩形波的脉宽便改变 也就改变了主电路中的电流i 即可改变电磁灶的功率 如果U7 0 则Ic2d必然输出低电平 可使主电路中的电流为0 因此 所有保护电路的保护作用均是通过控制Ic2d同相输入端电压来实现的 3 保护电路它包括电流反馈和功率控制电路 负载检测电路 试零脉冲电路 功率管温度检测电路 灶面板过热保护电路 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电路等 电流反馈和功率控制电路 由电流互感器CT 桥式整流器VD21 VD24和电压比较器Ic3a组成 作用是防止电磁灶在工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使电流过大 从而导致功率组件的损坏 电流互感器CT二次侧电压与其一次侧电流成正比 该交流电压经桥式整流及VT13输出的电压Uf加到Ic3a的反相输入端 Ic3的8脚 RP1是功率调节电位器 从它的动端取得的电压Ut加在Ic3a的同相输入端 Ic3的9脚 Ic3a的输出电压Um K ut uf K是放大倍数 Um经VD13加到脉宽调制电路Ic2d的同相输入端 当主电路电流i过大时 Uf Ut Uf Um U7 于是矩形脉冲变窄 i减小 使电磁灶工作稳定 调节RP1 即预先改变了Ut 也即改变了电磁灶的功率 负载检测电路的作用 是在灶面板上无锅或只有金属小件时停止加热 电路由Ic1a等组成 Ic1a的同相输入端 Ic1的9脚 加上uf 反相端加上从x信号取样的电压Uk 正常加热时 总有uf uk Ic1a输出高电平 当无烹饪锅时 P M截止时产生的谐振峰变高 这是因为锅相当于变压器的二次侧负载 锅取走就变成空载 加热线圈L1中的等效损耗变得很小 所以P M截止时产生的谐振峰 ux 变高 这时ux的平均值就变得很大 使uk uf Ic1a输出端跃至低电平 VD13导通 Ic2d输出低电平 主电路电流i 0 当锅重新放回灶台时 uk下降 但因C21 R49的作用 Ic1a反相端电压慢慢下降 经过一段延时后 重新开始加热 试零脉冲电路由Ic1c等组成 正常加热时 Ic1c输出端 un 为高电平 无负载时 因Ic1a输出端为低电平 VT14截止 Ic1c起振 产生脉宽为0 2s 周期为2S的正脉冲 因此 主电路只是在un脉冲来时工作一下 当锅重新放回灶台板后 un相当于一个 点火脉冲 使灶重又加热 功率管温度检测电路由Ic1d和热敏电阻RT1等组成 起过热保护作用 RT1紧贴在功率管表面 Ic1d的反相输入端 Ic1的6脚 电压由R58 R59分压得到 约为7 1V 在常温下 RT1的阻止大于100K欧姆 使u7 u6 Ic1d输出高电平 当功率管表面温度超过75 时 因RT1的阻值变小 使Ic1d的同相输入端电压U7下降至低于7 1V 于是Ic1d输出低电平 从而使主电路i 0 过电压保护电路由Ic3c等组成 取样电压来自整流桥中的VD3 VD4及整流桥VD35 VD38 见图1 3 22 在U的正 负半周电流方向分别如图 a b 虑线所示 因此在电阻R81上可以获得随电源电压波动的电压UR 分别送到Ic3c的反相输入端 Ic3的4脚 和Ic3d的反相输入端 Ic3的6脚 电源电压正常时 Ic3c输出高电平 过电压保护电路不工作 当U 242V时 UR上升至超过Ic3c同相输入端 Ic3的5脚 的电压 Ic3c输出低电平 VT17截止 VT18饱和 Ic1d的同相输入端 Ic1的7脚 电压为0 Ic1d输出0 Ic2d输出0 主电路i 0 电磁灶停止加热 欠电压保护电路由Ic3d等组成 当电源电压U 187V时 Ic3d输出高电平 VT15饱和 同样使Ic1d输出0 Ic2d输出0 电磁灶停止加热 四 常见故障检修1 工频电磁灶的常见故障及检修见表1 3 2 2 高频电磁灶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见表1 3 3 第六节电烤箱 电烤箱是一种利用电热元件的辐射热烤制食物的电热器具 优点 用它烤食物无毒性 无异味 卫生 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一 结构及工作原理结构 由箱体 加热器 控制装置 电气接线和炉具及附件等组成 见图1 3 23 图1 3 23 一 箱体由外壳 内腔 炉门等部分组成 外壳和内腔一般用冷轧钢板制成 外壳侧面开一些遮尘降温通风孔 外壳表面喷涂彩色氨基酸漆 起防锈和装饰作用 内腔表面一般都经镀铬处理 以提高反射率 内腔两侧设有搁架 用于放置烤网和烤盘 炉门一般为填有保温材料的双层薄钢板制成 炉门设有由耐温钢化玻璃制成的观察窗 供观察被烧烤的食物使用 有的炉门带有断电的连锁开关 有的还设置有拉出烤网和考盘的连动装置 二 加热器它一般采用管状电热元件或板状电热元件 由炉腔顶部和底部两组组成 有的电烤箱加热器采用乳白色石英加热管 电烤箱工作时 置于炉腔顶部和底部的两组电热元件同时发热 形成 面火 与 底火 加热器表面温度可达500 600 其热量主要以红外线形式辐射出来 其中辐射热约占60 70 对流热约占30 40 三 控制装置电烤箱的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控制器 定时器和转接开关 其电气线路见图1 1 18 a 恒温控制器一般采用双金属片温控器 见图1 1 18 b 一般温控器旋钮上的刻度分5 7档 最高档为250 左右 最低档为100 左右 二 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表1 3 4电烤箱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第七节微波炉 传统的食物加热是通过加热锅底 使其热量从食物的外表传导到内部而完成的 微波炉的加热方法 是使食物的内外同时受热 其加热食物的速度很快并且均匀 热量散失很少 一 工作原理微波为超高频电磁波 波长为1mm 1m f 300 300000MHZ 微波炉是利用微波传递能量并进行烹饪的器具 微波炉选用的微波频率为915MHZ和2450MHZ 915MHZ微波炉多用于工业部门烘烤 干燥和消毒等 家用微波炉为2450MHZ 工作过程 微波炉产生2450MHZ的微波 并把它发射到炉内腔体各处 食物受到微波照射后 它的分子会激烈地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