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糖与运动.doc_第1页
补糖与运动.doc_第2页
补糖与运动.doc_第3页
补糖与运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糖与运动体育科学学院 13080319 陈红杰一、补糖的目的和意义运动前补糖是增加体内肌糖原、肝糖原储备的重要措施,是血糖来源。运动中补糖可提高血糖的水平,节约肌糖原,减少肌糖原耗损以延长耐力时间。运动后补糖是为了加速糖原的恢复、运动前体内肌糖原含量高,运动至衰竭的时间(即耐久力)将延长。体内的糖储备包括肌糖原、肝糖原和血糖三类。肌糖原的浓度按0。5 一1 计算,全身共约250 g ,是糖储备的最大部分。肝糖原的平均浓度约为 5 % ( 2 一8 % ) ,总计为75g 一90。血糖平均以1g / L 计算,全身仅5g一6g。体内糖储备的总量为300g_400g。在超过 1 小时的运动如长跑、长距离游泳、自行车、滑雪、马拉松、铁人三项、足球、冰球、网球等,可使体内糖储备耗竭。糖原耗竭可影响运动能力,特别是耐久力。运动前或运动中适量补糖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并可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 因为运动性疲劳或过度训练的原因之一是体内肌糖原水平降低。 体内糖原水平与耐久力密切相关。国外近期资料显示,采用录像摄影技术分析,观察到足球运动员肌糖原储备充足者比肌糖原储备不足者冲刺的次数多,跑步的总距离长。说明糖原储备明显影响运动能力。体内糖原水平明显影响耐力,并受外源性或膳食糖补充量的影响(表 4_2)。肌糖原水平的降低与疲劳和外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表 4 一 2 肌糖原储备与运动衰竭时间的关系 膳食肌糖原(gkg ,湿肌肉)运动至衰竭的时间(分钟)混合膳食17.3113.6高脂肪、高蛋白质6.356.9高糖33.1166.5二、与糖代谢有关的疲劳机制资料显示,糖原的储备量不低于 100mmol / kg (干肌肉),糖原的可利用度并不是在最大强度运动中形成疲劳的因。在重复多次运动时,糖原的可利用度也不会因为糖原分解减少和乳酸堆积限制运动能力,最大运动中疲劳的形成可能是由磷酸肌酸的耗损和糖原分解的下降,最大强度运动中疲劳使 ATP 生成逐渐减少,乳酸浓度增加导致 H 和无机磷堆积。以往通过补糖提高运动能力的做法主要用于耐力项目运动员(如马拉松、铁人三项、长距离骑车或游泳等运动时间在 45 分钟到 2 小时以上的训练或比赛) a 近期的研究显示:补糖对高强度持续3_6分钟的间歇性运动(如球类)或高强度的冲刺性运动也有作用。三、补糖的方法与措施(一)运动前、中、后补糖1 运动前可在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的含糖量,使其占总能量的 60一 70 % 或 10g / kg ) ;也可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即在赛前一周内逐渐减少运动量直至赛前一天休息;同时逐渐增加膳食含糖量使其所产生的热能占总热能的70%;或在赛前 l _4时补糖 1g / kg 一 5g / kg (赛前 1 小时补糖时宜采用液态糖)。对于在赛前30_90分钟补糖预防血中胰岛素升高的提法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运动开始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血糖仍然升高。2 运动中建议每隔30_6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补糖量一般不大于60 g h或1g/ min ,多数采取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饮用;也可在运动中使用易消化的含糖食物(如面包、蛋糕等)。3 运动后开始补糖的时间越早越好,理想的是在运动后即刻、 2 少时内以及每隔1 一 2 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 6 小时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含量高,可使存入肌肉的糖达到最大量。动后补糖量为0. 75g / kg 一 1 . 0g / kg , 24 小时内补糖总量应达到9gkg_16gkg。(二)补糖的糖类以葡萄糖吸收最快,最有利于合成肌糖原;果糖的吸收也快,且主要为肝脏利用,其合成肝糖的量约为葡萄糖的3.7倍。果糖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较小,因此不抑制脂肪酸的动员但使用量大时,可引起胃肠道紊乱。果糖的使用量不宜超过35gL并应与葡萄糖联合使用。低聚糖甜度小,其渗透压低(为葡萄糖的 1 / 4 ) ,吸收也快,因此可通过补充低聚糖使运动员获得较多的糖。淀粉类食物含糖量为 70 一 80 % ,但释放慢,因此不会引起血糖或胰岛素的突然增加。淀粉类食物除了含有复合糖外,还含有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可在赛后稍为靠后的进餐时加强。个体对摄糖的反应差异很大,建议先让运动员试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及口感的饮料,再选择赛前或赛中可使用的含糖饮料。四、运动员的糖需要量运动员摄取的平衡混合膳食中糖的供给量按其产热能计算为总能量的 60 % 左右;西方国家一般推荐至少应摄取占 50一 55 总能量的糖(美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 1992 )。有些权威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