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资本的读后感.doc_第1页
白银资本的读后感.doc_第2页
白银资本的读后感.doc_第3页
白银资本的读后感.doc_第4页
白银资本的读后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银资本的读后感 白银资本从根本上否定了被西方学术界一度奉为圣经的“欧洲中心论”,提出与之完全相左的“中国中心论”,下面是推荐给大家的白银资本的读后感,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作者弗兰克是西方著名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29年生于德国柏林。195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8年获巴黎第八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博士学位。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中用大量历史资料和大量篇幅说明了一个只要读过中学历史的人就知道的常识中国在1400年到1800年间的对外贸易大量出超,使大量白银作为贸易顺差流人中国。不过,作者的用意并不在此,而是以此为依据推出了一个独创性的新颖见解,即在l400一1800年间,中国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而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据此来证明中国是全球经济中心而西方只是中国的边缘地带这么一个结论。弗兰克的这一独创推论既没有实证基础也没有逻辑依据。因为,从历史视角看,秦汉帝国毫无疑问是当时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但秦汉时期恰恰却是大量白银外流的时期,从现实视角看,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头号外贸逆差国,而美国却是不容争议的世界经济中心。 提出与之完全相左的“中国中心论”:即在1800年以前,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是在中国而非欧洲,弗兰克这个新奇观点如同一颗,掀起了世界经济史学界、历史学界一场旷日持久的论争。 读完白银资本这本书,对于我的触动非常大,首先它使我认识到中国甚至是亚洲在全球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了解到欧洲并不是如一些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从很久以前就主宰了亚洲甚至是世界。 弗兰克一直致力于世界体系史、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运动的研究,特别关注殖民地和前殖民地的欠发达状况,毕业后到拉丁美洲任教,在实地研究的同时还作为“本地人”加入了智利的社会主义政党,卷入拉美的政治斗争当中。在这一阶段他研究拉美欠发达原因,成为“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思想倾向还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理想型”的分析,侧重考查现代世界如何围绕资本主义把各地区编织进一个世界体系之中的,是世界体系理论的一部分。 但后期随着他的政治立场转移,学术分歧加大,弗兰克的思想与前期发生了巨大的断裂,他开始怀疑自己一向认同并作出贡献的现代世界理论体系理论。他在本书的前言中就表达了他的疑惑。 弗兰克借用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所提出的长波周期理论来分析欧洲和中国数千年来的经济成长,认为在明朝以前的千多年里,中国一直处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A阶段(即繁荣阶段),17世纪初期中国进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B阶段(即衰落阶段),这个阶段持续了二三十年后再次进人康氏周期的A阶段,1762一1790年中国进人危机和衰退时期,这正好对应着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又一个B阶段,而欧洲却进人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A阶段,这就是1800年之后中国衰退而欧洲兴起的原因。细细品究弗兰克的分析,不难发现,他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存在争议的理论当成解释性证据。对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这种现象到底是否存在,经济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晚近的主流看法是,康德拉季耶夫所描述的长达500年的周期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依据被证伪的理论所推断出来的结论,恐怕不会是一个真命题。即使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确实存在,那也还存在一个适用性问题。康德拉季耶夫是在分析了有关法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长期的时间序列资料,根据这些国家批发价格水平、利率、工资和对外贸易、煤炭、生铁等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动情况才得出的长周期理论。也就是说,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是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理论并不适用,这一点康德拉季耶夫氏本人也承认。而弗兰克氏却用它来套沉浸在自然经济汪洋大海中的中国古代经济,无异于张冠李戴,这是白银资本的一大硬伤。 尽管白银资本名噪一时,不过,从学者们的赞扬性书评看出,白银资本被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不是它本身的学术价值,而是因为它扮演了反对“欧洲中心论”的旗手,在这一种充满火药味的氛围中,为打倒对方提高自己,忽略白银资本的硬伤而仅从史观的角度写点带有夸张性的书评就在所难免了弗兰克本人坦率地承认,他“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汉学家,更不是中国史研究者”,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学的是经济学,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经 济学理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运动、世界体系史。非专业经济史学者写出的经济史著作中出现硬伤也是在所难免的。 我看了一些关于评价白银资本的看法,许多都是挑剔或者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经济史学家的学术心态。当非专业经济史学家写出了名噪学坛的经济史著作时,经济史学家的前后反应往往是矛盾的:第一反应就是充当评委,从自己视阂所能及的范围内作是非评判,挑一挑论著中的史料错误,然后把它当作罪证进行批判,最后以专家的身份说:不懂就不要写历史!第二反应是照搬套用,经济史学家在做完史实挑剔之后,发现非专业经济史学家所构建的理论体系确实胜过自己,于是又被它所折服,折服之后,不分青红皂白,拿来套用。由此看来,经济史学家在经济史学的最高舞台上首先是评判者然后是粉丝,但就不是表演者。要知道,只有一线的演员才能演出一台真正的好戏,经济史学家不以主动积极的学术心态去谋取经济史学舞台上一流演员席位,又怎能演出一台高水平的经济史好戏!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一书总的来说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它能够在许多方面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突出地使用了长时段的研究方法,他用这种长时段的分析来架构他的整体主义研究,并据此预言了亚洲将再次兴起。我认为,不论弗兰克所使用的周期理周期理论与长时段论是否科学和准确,单是这种长时段的研究视角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启发。从这种视角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历史中最繁荣和发达的文明重心实际上也一直是在不断转移的。因此,未来发生西方再次衰落和东方或其他地区再次崛起的情况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否定对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进行的研究,对各种生产方式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所谓过渡.提出了质疑,这是白银资本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论点。弗兰克指明,正如我们指出的,不仅根本不存在从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直线进步.,而且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更不用说整个世界社会,过去和现在都混合着各种生产关系。许多不同的生产关 系-提供.了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产品。但是,从来不是哪一种生产关系,更不是哪一种-生产方式.决定了某种生产者的成功与失败。相反,世界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变动一直是更重要的因素,决定着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适。我认为弗兰克这一论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近代西欧再版农奴制的出现,以及奴隶制种植园在美国早期的长期存在等历史现象,我认为都能够在弗兰克的这一视角下得到解释。 总之,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不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方面颇富启示性,它提出的许多观点也是发人深思的。 “在这部著作中,我用一种“全球学的”视野(这个术语出自阿尔伯特伯格森1982年的那篇文章)来颠覆欧洲中心论的历史学和社会理论。我将从一种涵盖世界的全球视野来考察近代早期的经济史。我试图分析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与运动,而不是仅仅分析欧洲的世界经济体系。这是因为,在我看来,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如果我们要分析任何部分(包括欧洲)的发展,我们都必须分析整体。”(前言,第1页) 欧洲中心主义并不仅仅体现在世界体系理论中,他弥漫在西方乃至东方世界的学术领域,高高盘踞在人们的意识中。这本书就是要对欧洲中心主义包括现代社会理论和世界历史研究中的做一次总的清算。在清算行列的学者,也许我们不熟悉波兰尼、沃勒斯坦,但马克思、韦伯和亚当斯密都在其中。 在我们的观念中,现代性、资本主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具有毋庸置疑的地位;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展开、世界开始以欧洲为中心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体系,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历史常识;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和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理论更加处于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但是这些“不用质疑”的理论观念都需要一个假设前提:资本主义标志着世界历史的断裂和质变。 对此弗兰克作出了革命性的观念的质疑:他质疑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资本主义从来不是欧洲人发明的,资本积累过程原本就是历史推动力;他质疑“现代性”说法的合理性,我们所谓的欧美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并没有和五百年前生活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体系里,这也同时是说,新航路开辟以来才逐渐建立的世界体系实际上早就存在着,世界体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等于世界历史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他质疑欧洲在创造“现代世界”中的地位,是否向我们平常所说的的那么关键那么主导一切、颐指气使,他指出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之 间的时段,虽然欧洲人繁忙的出没于大洲大洋之间,但仍然是亚洲时代,也就是说亚洲仍旧是全球的经济中心。 然而,我们看到这部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欧洲中心论”的无情的全面批判,那么这种批判是否过于极端,其将众多西方的经典社会理论统统视为欧洲中心主义的产物(如否定“资本主义”的存在),在我看来,是过于偏颇的;而其在论述以亚洲(主要是中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时,是否犯了持有“欧洲中心论”学者相似的错误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呢,即过分关注亚洲而忽视了欧洲,同样我认为,他过分抬高了中国(或者是亚洲)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过分夸张了欧洲的边缘性地位。另外,我们看到其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所做的相关论述来证明其新的世界经济体系时,我们同样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否各地之间存在一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就能够成一种世界经济体系,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体系与其论述的世界体系是否有区别,区别在哪里,而书中并没有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任何的界定,那么作者论证的严密性就很值得我们怀疑。同样,在贸易往来中,外贸盈余或贸易顺差是否就能证明经济发达,而其在论述中国作为当时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时,采取的即是此证据,如此看来,现今中国每年都有很大的贸易顺差而美国每年都有着巨大的贸易逆差,如果采取弗兰克的观点,那么中国要远远发达于美国,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所以我认为,贸易顺差的作用远没有作者弗兰克所想象的那般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