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31.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里写道:“任公为我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胡适评价梁启超为“我国革命第一大功臣”,主要是因为他a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b主张设议院,变法图存c倡导宣传民族主义d推动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答案d2.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按这一思路,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是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abcd答案a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a4.青年(新青年前身)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b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c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想的影响答案d5.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答案d6.中国进步思潮的出现和发展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密不可分。一战期间,以孙中山、张謇、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的主流思想及各自的主要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下列思想与以上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b民主法治君主立宪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c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社会主义民主与科学d君主立宪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答案a7.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退出时代舞台答案c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答案 b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材料二: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政治主张?(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称之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请说明理由。(3)综合材料,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10. 最近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 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二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赢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四种观点。 甲 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 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 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丁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囡”,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