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 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大成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通过解读典故去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重点、难点)【使用说明】1、建议3课时完成;2、结合学生状况适当调整进度;反复阅读课文,能够背诵。第一学时 秋兴八首其一基 础 案(5分钟)学生预习,填空补全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动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唐朝陷入混乱当中,一直很赏识、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一、复习醉花阴,齐读声声慢,升华案(25分钟)1、思考解决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阐述观点3、请写下你的思考与感悟,和同学们一起畅所欲言。一、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二、探讨研究,鉴赏诗歌1、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同学们多读,具体感受词人的情感,然后概括出来,大家一起来品味。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2、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凋伤”更能表达伤心、伤感;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思念故乡巩 固 案(10分钟)自己默写,小组成员之间交换批改,再次自查。一、检查背诵与默写情况。(5分钟) 二、课堂小结古诗词中的悲秋情怀每到秋风渐起,天气转凉、草木凋残的时节,漂泊异乡的游子内心总会诵动出一份浓郁的凄凉之感。感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古往今未,感对伤怀的文人骚客曾在这悲凉的情愫中留下过多少优秀的诗篇,“秋风秋雨愁煞人”似乎永远走秋日文坛的主调。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首在羁旅漂泊中抒发悲秋情怀的古诗词吧!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悲 秋 南宋陆 游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秋雨如漏壶,点滴连早暮。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 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扫清路障】山映斜阳:斜阳照山的意思。 斜阳外:斜阳照不到的地方。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忧伤。黯,内心忧郁凄婉的样子。 旅思:羁旅中的情思。耿:这里作照亮解。 漏壶:古代一种以滴水计时的器具。岂:岂不是,难道不是,表示反问语气。 楚逐臣:指屈原。 惨怆(chung):指悲伤。怨句:指屈原的离骚九章一类的作品。 (11)直:只是。(12)以故:因为的缘故。 (13)比屋:邻屋,泛指家家户户。(14)江淮间:长江、淮河之间,那时是宋、金的分界线。 (15)列戍(sh):此处为派兵防守。【诗人风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他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双关名句“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就出自他的诗篇。代表作品有陋室铭秋词乌衣巷等。 范仲淹(989一l052),字希文,为北宋名臣,又是一代文学大家。他诗词文兼工,所作文章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传颂的佳句。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了生坚持抗金主张,爱国之志始终不渝,临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统一。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的就有9300多首;诗作题材极为广泛,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时代精神。代表作品有示儿钗头凤等。 【品茗共赏】 刘禹锡的秋风引虽然只是一首五言绝句,但寥寥数笔却带给读者无尽的悲怆感。首句“何处秋风至”,空灵一笔就题发问,秋风从哪里来呢?它既无影无踪。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下句“萧萧送雁群”解答疑问,原来秋风是护送大雁而来耳闻之秋风与目见之雁群两相呼应构成一幅萧瑟、辽阔的秋景图。收回远眺的目光,诗人忽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一句“朝来人庭树”,写出秋风仿佛已经从天际来到诗人的身边,正撩动起诗人单薄的衣襟,此情此景,让羁旅中的诗人不禁起了漂泊思归之感。难怪会说这秋风是“孤客最先闻”啊!乍一看。此诗并没有正面描写诗人内心的悲凉,展现于读者眼前的场景是,一个秋日萧瑟的清晨,风飒飒作响,木萧萧摇落,大雁已南去,游子却无归。这首诗用曲笔,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衬托了诗人羁留他乡的落寞心境。 与秋风引萧瑟、凄冷的景物色调不同,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秋日之景却是寥廓而多彩的。上片写景。前两句境界开阔,色彩鲜丽,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交相辉映,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后两句又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芳草无情”则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将离情别绪隐寓其中。下片“黯乡魂”二句,表达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每日入夜,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聊且入睡。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当空,反使诗人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试图借酒消愁,但相思之情涌动心头,愁肠百转,只有泪尽流。此词将阔远之景与深挚之情融为一体,全诗显得柔而有骨。 与前两首诗感怀自我境遇的悲秋情感不同,陆游的这首悲秋,名为悲秋,实为悲国。秋灯明亮,映照着窗户;秋雨潇潇,滴落到天明。诗人在孤寂的秋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粘熔喷热轧非织造布制作工作业指导书
- 公园绿化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七年级下册数学学生兴趣培养计划
- 创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管理计划
- 三年级语文互动教学心得体会
- 工作合同续签协议书模板
- 工程过程结算协议书模板
- 建筑亮化服务合同协议书
- 商场店面出售协议书模板
- 学校与个体商户合同协议
- 考研英语单词的前缀后缀
- 2025年度古董古玩展览策划与买卖合同
- 牢记教师初心不忘育人使命作新时代合格人民教师课件
-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课件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期末复习:完形填空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 二年级体育上册 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案
- GB 44263-202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
- 项目资金融资合同范本
- YDT 4484-2023物联网云平台技术要求
- 2024年红河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