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双基夯实作业25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_第1页
【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双基夯实作业25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_第2页
【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双基夯实作业25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_第3页
【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双基夯实作业25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_第4页
【红对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双基夯实作业25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基夯实作业25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如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回答13题。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abcd2货物最佳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b铁路c河运d海运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abc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析图可知,合适铁路运输,适合水运,适合航空运输,适合公路运输。答案:1.c2.a3.b投资130亿元的浙江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25日试通车,舟山进入“半岛时代”。读图,回答46题。4下列哪些不是舟山大桥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a台风b海水腐蚀c冬季积雪d地震解析:浙江舟山大桥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海水腐蚀强;且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些都是大桥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舟山地处亚热带,冬季无积雪。答案:c5宁波舟山港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a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大b港口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深水良港和避风良港c上海港的辐射带动作用d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运输量增长迅猛解析: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宁波舟山港的陆域条件不断改善,运输网络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展。答案:a6宁波市外环道路网的构建,对交通的影响是()a外环道路网与多条过境道路交会,容易产生交通拥堵现象b公路、铁路交会,方便旅客转乘c有效减少市区交通流量,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d缩短了城市对角线方向的运输距离解析:城市外环道路网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减少市中心交通流量,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答案:c(2013济南质检)物流业是现代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支撑。下图为我国中部五省物流网,据此回答79题。7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b区域合作和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和信息通畅d信息通畅和区域合作解析:交通发展和信息通畅可以使货物在不同区域之间快捷流通。答案:c8图中代表武汉的序号是()abcd解析:武汉作为中部五省的中心,应位于综合物流网的中心。答案:c9下列经济活动中,依赖物流支持的是()a电子商务b手机充费c房屋中介d电视广告解析:电子商务活动,只有通过物流才能将商业活动的生产起点和消费终点联系起来。答案:a读“某城市内部和外部联系路线图”,回答1011题。10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丁处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答案:d11对图示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最不可能向丁方向发展b甲处可能有批发市场c铁路与高速公路交会处不可能是中心商务区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解析:高速公路、铁路穿越市中心会干扰城市交通。答案:d读某城市道路、居民区、商业区分布变化图,回答1213题。12与1978年比较,目前该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河流成为该市城市化和交通建设的主要障碍市外交通线有所增加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道路格局发生彻底改变abcd解析:比较两图可知,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该市城市道路、商业区和居住区大幅度增加,联系市外的道路也明显增加,但依然基本集中分布在河流以北地区,在两河之间及南部河流以南基本没有分布。该市道路格局向四周拓展,但总体格局未有太大变化,且没有形成地铁、航空交通。答案:a13目前,该城市住宅区()a大多沿河流和环城线分布b在商业中心附近有所增加c位置渐趋远离交通线d向中心商业区的北、西、南扩展解析:在商业中心附近地租较高,居住小区减少;河流沿岸和环城线附近分布也较少,大多沿交通线向中心商业区外围的北、西、南扩展。答案:d二、综合题(共24分)14(2013山东临沂一中月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跨越台湾海峡海上交通时间约在4小时以内,空中交通时间在半小时以内,而建成台湾海峡通道后,陆路交通时间可缩短至半小时,这将极大地方便两岸往来,降低物流、人员往来成本,增强海峡两岸的国际竞争力。材料二:在台海隧道具体线路的选择上,两岸专家共提出四种隧道方案,如下图所示:(1)若采用跨海大桥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有_,这需要_做保证。(4分)(2)若采用海底隧道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工程安全性首先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是(2分)()a气象条件b洋流条件c地质条件d可能对生态造成的影响(3)若采用海底隧道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材料二中你看好哪条隧道线路,试述理由。(6分)解析:第(1)题,跨海大桥的建设要考虑气象因素、水文因素和地质条件,自然障碍的克服离不开科学技术。第(2)题,台湾海峡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质条件复杂。第(3)题,哪一条均可,但理由要合理。答案:(1)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科学技术(2)c(3)北线,距离最短,地质条件好,投资相对较小;中线一、二,线路短,投资较少;南线,虽然工程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大,但先期可用较小投资连接厦门和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大大促进金门和澎湖等岛屿的开发,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答任何一条,理由合理即可)15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布局简图,其中a、b、c、d为城市中的四地,有人据图作了如下判断和规划,你认为正确与否,并阐明理由。(12分)(1)该城市的最大商业中心位于a地。(4分)(2)该市规划建设一个专业化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最佳位置应该在d处。(4分)(3)就目前该城市的交通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